APP下载

中国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1-12-04李丽娟

关键词:集体主义共同体抗疫

李丽娟

(闽江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集体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核。坚持集体主义的主导价值地位不动摇,是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集体主义价值观培育只能加强不能弱化。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种外来的思想和价值观的强烈冲击下,集体主义无用论、过时论等质疑之声不断涌现,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面临着内忧外困。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全面爆发以来,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集体主义在抗击疫情斗争中彰显出不可替代的优势,成为我国疫情防控的一剂良药。感人的抗疫事迹和伟大的抗疫精神,是集体主义精神的生动诠释,为新时代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培育增添了鲜活的教材。

一、集体主义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尽显优势

1.集体主义为调节个人权利与公共健康提供正确的伦理取向

共同体的整体利益并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累加,个人利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多样性、层次性,在实际生活中难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个人与共同体之间的矛盾,是现阶段生产力条件下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疫情防控背景下,为了共同体的利益,个体的各种不利于公共健康的权利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个人权利与公共健康之间的冲突就不可避免。在新冠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每天都上演着各种复杂的公共健康领域个人权利与共同体利益的冲突与矛盾:个人自由与隔离限制之间的冲突、小家团聚与大家安宁的矛盾、对患者负责任与医务工作者自身安全之间的矛盾、各种救助物资和医疗资源在不同人员之间进行分配的矛盾等等。

一些学者借助西方公共健康伦理学的成果和范式来解释、解决中国的公共健康伦理问题,但往往缺乏对中国现实和语境的准确把握,显得水土不服。当公共健康危机爆发之时,尤其是个人权利与公共健康发生冲突的时候,我国道德语境中深入人心的话语——集体主义显现出不可替代的优势。国家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在采取一系列科学、有力、精准的措施维护公共健康的同时,也把人民群众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放在第一位,体现了对公共健康与公民权利二者的兼顾。以“人民为中心”的真实集体才能真正建构起“共同的善”,同时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切实融入“共同的善”中去,谋求公共利益和个人权利的共赢。公民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通过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得到和解,意识到个人能实现的价值是有限的,人们只有自发地联合起来,才能真正超越自然给个人设下的限制,才能尽快地战胜疫情,追求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实践证明,在大灾大难面前,虚假的个人自由是靠不住的,只有坚持集体主义才能保证真正的个人自由。在这场全民抗疫中,集体主义为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提供正确的伦理导向,自觉服从集体规则,捍卫公共健康,尊重集体利益,融入到集体中去,全力以赴响应号召,力所能及奉献力量。

2.集体主义为凝聚抗疫力量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中,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有着“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有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这些文化基因都孕育了中国人共同的价值追求——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是深入中华民族血脉的价值观,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一穷二白,百业待兴,中国人民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快速凝聚发展的力量,政治上夯实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济上在较短时间内建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提高了综合国力。虽然这一时期由于偏重生产力的发展,对集体利益理解片面,对个人利益关照不足,使得集体主义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面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是明确的。正如历史长河中的无数次磨难一样,此次疫情并未能使中华民族屈服,集体主义再次展现出巨大的凝聚力、动员力和内驱力。

制度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运行。当制度与文化环境相匹配时,就能产生较好的治理效能[1]。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以集体主义为底色的民族精神和道德情感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伦理基础。同时,社会主义制度也为集体主义在全社会的贯彻实施提供了政治前提。集体主义动员引擎开动后,立即显示出其固有的特殊优势,党中央统一指挥,全国各地一盘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严防严控,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一封封“请战书”,一声声“冲锋号”,是14亿同胞以惊人的集体行动能力汇聚成的抗疫“硬核力量”,其展现出的精神风貌正是集体主义的最好诠释。集体主义蕴含着“舍小家为大家”的大局意识,才有无数“逆行者”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地奔赴一线,戮力同心,全力战疫。集体主义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转化成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抗击疫情提供最真实的力量。有人说读不懂集体主义,就永远看不懂中国“战疫”。集体主义的优越性在我国的疫情防控中得到充分彰显,也得到充分验证。

3.集体主义为构建生命共同体提供了价值基础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爆发,再次印证了恩格斯的那句经典名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2],也再次迫使我们重新拷问人与自然的关系。无论是“人类中心主义”秉持以人类的利益为根本价值尺度,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变成了目的与工具间的关系,还是“非人类中心主义”主张构建以自然生态为尺度的伦理价值体系,两者都陷入了“中心与非中心”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将“人与自然”主客相分离。恩格斯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3]。正是意识到这一点,习近平明确提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4]。生命共同体理念把人与自然的“共生”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样态,为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一种休戚与共的崭新的共同体关系。

同时,为解决当今世界全球治理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3年就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倡导全球合作,团结一致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国多点扩散,凶猛的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在全球战“疫”中,更加凸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传统的以邻为壑、零和博弈的全球治理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资本逻辑及其背后的个人主义价值观。集体主义价值观契合了人类在面临死亡与疾病时团结一致的需要,从价值层面倡导和合共生、互利共赢,让各国团结起来携手应对全球的生态危机。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积极向世界分享有益的防控经验、向多国提供抗疫援助并派出医疗专家组,是正义之举,乃人心所向。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全球合作抗疫,彰显大国担当精神。

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物质基础。无论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其主要目的就是缓解生态危机,改善人类的生存空间。有学者指出,在生态文明视野下,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不应只调整“人与社会”的关系,应该将人、社会、自然作为一个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并着力调整人与社会(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两大关系[5]。新时代集体主义价值观应该有新的升华和拓展,涵盖社会伦理关系和生态伦理关系,来契合构建生命共同体的生态价值诉求。生态文明新时代,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主张生命个体从属于生命共同体,个体利益应服从于生命共同体的集体利益,同时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生存和发展,终极目标是追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最大和谐发展。

二、中国抗疫故事融入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培育的着力点

集体主义价值观涉及群己关系、公私关系、天人关系,为个人提供了正确的伦理取向,为社会团结提供价值归旨,也为构建生命共同体提供价值基础。集体主义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淡化甚至虚无化,会导致一系列价值性危机的产生,尤其对于正处于价值观构建期的大学生其危害不言而喻。如何在社会价值多元态势下,引导大学生坚守集体主义价值观取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缺乏与现实生活勾连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容易让学生感觉“假大空”,难以入脑入心。中国抗击新冠疫情斗争是思政大课堂,是集体主义价值观培育的鲜活教材。将中国抗疫故事融入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培育的关键环节,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行立人,有助于提升他们对集体主义的理论认知、情感认同和行动自觉。

1.以中国抗疫事迹说理,澄清大学生对集体主义的价值困惑

集体主义作为“三主义教育”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培育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所衔接,有所侧重。当代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对集体主义有了一定的启蒙认知,在大学阶段则应侧重于有深度的理论性学习,化解部分大学生对集体主义的误读、误解、误用。特别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用系统的理论概说和学理分析澄清大学生的价值困惑显得十分必要。然而理论性的学习并不是从理论到理论枯燥的知识灌输,不是远离现实生活实践的空泛说教,这样很难引起大学生的兴趣和共鸣。真正的以“理”服人,不是照本宣科,不是将课本上的基本理论教条地传授给学生;而应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彻底阐明价值观背后的具体的、令人信服的“真理”和“正义”。以事说理是价值观培育中行之有效的一种说理艺术,将抽象理论知识转化成可感可知的现实生活实践,直面社会的现实,理论联系实际,做到言之有理,理出有据。

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解读应该与时俱进,拓展其内涵与外延,切中现实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解答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例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合理性问题一直是一些学生的困惑点。有些学生认为,现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讲究的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倡导集体主义是不合时宜的。此次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证明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也彰显了支撑这一制度优势的精神内核——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重要性。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经济形式,应该嵌入在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中,服务和服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疫情防控背景下,数千家企业不计成本代价及时转产,逆市开工,生产出大量防疫物资,其中中国的口罩生产能力短时间内增加四倍多,成为抗击疫情的重要支撑。这背后既体现了强大的中国制造产能和完善的产业链,也体现了广大市场主体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责任担当。而当美国面临应急医疗物资源储备匮乏时,一些企业仍然追求利润与政府谈判,美国总统需要动用行政权力,以《国防生产法》进行干预,直接命令美国企业完成生产订单。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和个人主义价值取向在中西方抗击疫情中彰显出不同态度、做法和成效,让同学们更直观地感受到孰优孰劣。个人主义价值观主张个人欲望和资本至上,认为个人利益高于国家或社群利益,正是对公共利益的漠视和个人自由的愚昧崇拜使得一些西方国家的疫情迟迟不能得到控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集体主义价值观协调多元利益主体,维护经济秩序,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有机地结合,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倡导集体主义价值观,会抑制个人发展,抹杀个人权益,这也是对集体主义的严重误解。

首先,集体主义价值观之所以强调集体利益的优先性,正如大河有水小河满,集体的强大,共同利益的实现,才能够为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提供有利条件。疫情防控背景下,最大的集体利益就是生存,唯有重新团结在一起的各个真实的集体,才能回应和解决现实的灾难,并实现灾难后最快的重建和补偿。

其次,集体主义价值观不是简单地否定一方来达到另一方的发展,而是对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双重协调,双方最大限度地为对方提供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实现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共同满足,其最终目的是保障最大多数人正当、真实的利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价,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抗疫价值观。医务人员是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绝大多数一线医务人员不是因为行政命令,而是出于疫情就是命令的责任感,主动请缨支援武汉,日夜与死神较量、与时间赛跑,尽最大努力提高治愈率。

最后,集体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条件牺牲个人利益以保全国家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个人从集体利益出发,做出自我牺牲是在所难免的。其一,这种自我牺牲是有限度的,不是全部个人利益的丧失,也不倡导超出个人承受能力的牺牲和奉献;其二,这种自我牺牲是有价值的,值得尊敬的,也会得到社会的认同和一定的补偿。正是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中多次强调要保护、关心、爱护一线医务人员。中央也出台多项措施进一步从物质和精神上保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医务人员无后顾之忧。全国多地为抗疫一线人员发出“强制休息令”“强制陪伴令”,不鼓励、不强迫过度的透支体力和精力,让一线工作人员合理休息。总之,中国抗疫实践充分说明,我们倡导的集体主义从来没有割裂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不仅不会遮蔽个人价值,还会为个人成长搭建更广阔舞台,让个人在阻击病毒蔓延中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在为国为民奉献中成就大我。

2.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激发大学生对集体主义的情感认同

一种价值观要在人们心中落地生根,既需要理性的认知,也需要情感的共鸣;既需要真理的力量,也需要道义的感化。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道德情感——这是道德信念、原则性、精神力量的血肉和心脏。没有情感的道德就会变成干枯的、苍白的语句,这语句只能培养出伪君子[7]。情感认同使价值认同更加坚定,是促进价值观知行转化的催化剂、动力源。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培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解决当代大学生集体情感和意识薄弱的问题。全球化、网络化背景下,裹挟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西方文化冲击着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至上理念;虚拟网络交往使一些大学生离群倾向严重;大学生个体意识的崛起,过度标榜自由,催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陋习,这些都导致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不断式微。

情感的力量是巨大的,能让人为国奉献而无怨无悔,为守护他人生命而勇敢逆行,心甘情愿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在集体主义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找准情感的共鸣点,陶冶性情,滋润心灵,提升精神境界。讲故事具备广泛的传播优势,能够投射出相同的抉择和相似的情感,在价值的认同和情感的共鸣中,照亮更多个体的成长。一个好的故事应该兼具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情理相融,以实现润物细无声的价值渗透。中国抗疫精神是集体主义精神在当下的生动体现,体现在感人的抗疫故事中,体现在每一个参与抗“疫”的人们身上。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从广大医务工作者到人民子弟兵,从公安民警到基层干部,从志愿者到快递小哥,从普通群众到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抗疫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要讲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抗疫的故事,讲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所采取的重大决策和政策措施,讲清中国共产党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精神密码。要讲好疫情防控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用最美逆行者的大爱壮举和感人事迹,增强大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要讲好举国上下团结协作,听从安排,服从指挥,严格自律的百姓故事,让大学生感受万众一心的感动。还要讲好大学生身边为社区服务、为群众分忧的青春故事,展现青年学子的共抗疫情、爱国力行的青春风采。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用图片、动画、微视频等元素增强现实感和吸引力,还可以通过多种新媒体手段拓展故事传播的时空,增强社会影响力。

3.积极参与新冠疫情防控,促进大学生对集体主义的自觉践行

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培育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具体的实践问题。只有自觉践行集体主义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将其作为行为规范来恪守,才能真正发挥价值导向作用。当代大学生还不同程度存在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知而不行、知行不一等问题,这需要加强教育实践载体建设,让他们在实践中强化对国家、民族、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实践中真实感受到中华儿女团结在一起的强大中国力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斗争中,没有谁是旁观者,没有谁是局外人,需要每一个人扛起肩上的责任与担当。后疫情时代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是对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全面检查,也是培育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最好实践平台。

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践行是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践行方式和层次。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要积极做新时代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践行者,从我做起,从实际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当抗疫志愿者,在防疫条件具备的条件下,以多种方式力所能及参与疫情防控相关辅助工作;争当抗疫知识宣传者,积极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利用网络资源分享思考体悟进行心理疏导,制作网络文化作品传播传染病防控知识、健康生活理念等,为抗击疫情传递信心、鼓舞士气;争当温暖的传递者,病毒无情人有情,关爱帮助校园“身边人”,关心学业困难、受疫情影响家庭的学生,特别是来自重点疫情地区的学生。居家期间,要加强自律、自护、自修,充分认识“保护自己就是保护社会”;返校途中,要严格遵守交通工具有关安全防护规定,做到规范返校、文明返校、安全返校;复学返校后,更要以高度的集体责任感行事,严格遵守学校疫情防控制度和校园管理规定。做新时代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践行者,让每一个大学生在抗击疫情的严峻考验中成才成熟,加深对人与自然、个体与群体等思考,认识到自身与国家是一个具有总体性表征的生命共同体。

猜你喜欢

集体主义共同体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画”说抗疫
爱的共同体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以活动为载体的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集体主义教育:从个体出发建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