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玩游戏的组织与评价

2021-12-04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实验幼儿园吴晓东

亚太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玩游戏玩具游戏

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实验幼儿园 吴晓东

云和县是中国最大的木玩生产和出口基地,全世界有50%的玩具来自云和,其木玩产品设计精妙,种类繁多,样式丰富,为幼儿园开展木玩游戏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我园从2007年起就将大量的木制玩具投入幼儿的活动,以各式各样的木玩成品、半成品、边角料等作为课程材料,开发了木玩游戏课程。木玩游戏材料是我园木玩游戏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游戏对材料的依赖性决定了我园木玩游戏课程不同于其他类课程的课程内容,而幼儿游戏的自然性决定了木玩游戏课程内容无法以文本的形式呈现,更适宜以木玩游戏材料的形式呈现。

一、木玩游戏活动的组织原则

在组织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我们考虑幼儿年龄、能力特点,在木玩材料的提供、难易程度上体现出层次性,在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及方法进行操作、摆弄、探索,有效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木玩游戏材料的组织上,我们遵循了以下原则。

(一)由浅到深,难度递增

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水平、经验、能力、兴趣都是不同的,因此,在投放材料时,要注意提供难度不同的材料,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使材料“细化”,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材料,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由一到多,种类拓展

对材料的投放还要遵循从少到多、从简到繁的原则。开始,教师可为幼儿提供结构较为单一的材料,这能避免幼儿出现抢玩具、选择困难等问题,便于幼儿进行平行游戏,相互学习与模仿。随着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种类多样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创作。当然,材料也并非越多越好,而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

(三)由高到低,结构弱化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表明,不同年龄段儿童所处的认知阶段不尽相同,对于玩具的喜好也会受到影响。对小年龄的幼儿,教师应投放结构简单、趣味性大于操作性、规则要求低的玩具,以激发幼儿进行游戏的愿望,如镶嵌类玩具、套塔、钓青蛙等高结构的玩具。但这类高结构的玩具功能固定、玩法单一、可变性小,容易限制幼儿游戏的情节和玩法,因而要经常更换或添加,还可以增加小部分低结构的玩具。到了中大班,投放的玩具知识性(发展性)大于娱乐性,规则要求相对提高,有一定的操作难度,需要幼儿积极思维活动的参与,如立体五子棋、小孔钻洞等高结构玩具。除此之外,还要注重投入玩法多样、可变性大的低结构玩具,如卡普拉、清水积木、碳化积木、轨道建构积木等。

(四)由收到放,自主提升

在游戏的初期,幼儿对游戏材料、形式、规则不明确,需要教师对玩具材料的投放、分配等进行指导或干预。幼儿或集体或分组,教师指导游戏的进程,计划性和目的性都较强,幼儿处于一种相对于高控的地位。在幼儿掌握游戏常规、形式的基础上,教师逐渐弱化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包括玩具的选择、游戏的主题、游戏的伙伴,给幼儿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提高幼儿的自主性。

(五)由分到合,价值创生

每一类木玩都有各自的玩法、用途,如积木是搭建城堡的、轨道是开汽车的。开始我们会关注每类木玩单一的价值,之后通过孩子们的探索实践活动,把一些不同种类的玩具进行重组、整合,以充分发挥木玩丰富的潜在价值。

二、木玩游戏的评价

在对木玩游戏的评价过程中,我们以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视角的全面性、评价者的广泛性、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为原则,践行“人本化”“生态化”评价,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凸显游戏的学习价值;创设宽松自由、愉快和谐、平等互动的评价氛围;注重幼儿学习、探索的过程,评价与游戏活动紧密联系,管理者、教师、幼儿都是评价的主体,平等参与,形成多重互动、相互渗透、相互带动融为一体的生态关系;在方法上以质性评价为主,即通过观察记录、成长档案、作品分析等多种方式收集有关信息,并进行整理、分析,从而对教学内容、方法、效果等做出评价。

(一)明确评什么

评价既评教师,更要评幼儿。在幼儿评价中要注重多元和发展性评价,遵循能力与品质兼顾、共性与个性兼顾的原则,从游戏兴趣、游戏习惯、游戏能力、游戏品质四方面出发进行评价。对教师的评价遵循个人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从教师的游戏材料投放能力、游戏观察能力、游戏指导和反思能力三方面进行评价。

(二)关注谁来评

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幼儿的评价分为自评和他评(幼儿互评、教师评和家长评)。让幼儿学习自我评价,看自己说自己、看同伴说同伴、参与游戏说游戏。幼儿自评既是让幼儿自我梳理与反思的过程,有助于其游戏经验的积累与提升,也便于其他幼儿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同伴互评能有效促进幼儿间思维的交流和碰撞,迸发出有价值的游戏智慧火花,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让教师来评,重在对幼儿评价时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等进行梳理与提炼,并及时给予指引和点拨,促进孩子游戏经验的丰富与完善。让家长来评,通过观摩、参与游戏过程,伴随孩子成长,发现孩子变化,提出合理建议,协助促进课程发展。

教师的评价也分为自评和他评(同事评、团队评和专家评)。在评价中,教师既是评价者,同时又是被评价对象;既是评价主体,又是评价客体,是一种主客体相统一的评价。让教师评价自己,同事间相互评价,借助团队与专家力量,多方参与开展评价。开展观摩指导、现场评点,通过游戏材料的投放、游戏过程中的观察发现与支持、游戏后的反思等对教师进行全面立体的评价。

(三)创新评价方式

1.对幼儿的评价

(1)体能测评。我园每年邀请第三方专业团队对幼儿进行体能测评,了解幼儿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和体能状况,评估游戏前后的进步情形与效果。(2)观察记录。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对幼儿在游戏中的投入程度、经验获得、能力发展等进行记录分析。(3)作品分析。分析评价幼儿作品时,我们淡化技能水平的评论,重在通过幼儿的语言描述,深入了解其作品背后的故事,再针对性地肯定或提出建设性意见。(4)游戏故事。游戏故事是教师对幼儿在游戏中的情绪、语言、行为、思维闪光点进行真实还原的记录,并分析其背后蕴含的原因,分析其发展特点与发展状况,及时寻找教育方法与支持策略。(5)成长档案。通过活动照片、个案记录、幼儿作品等形式反映幼儿在游戏中的真实状态。其中,活动照片真实记录幼儿的活动瞬间,个案记录真实反映个别幼儿的特殊表现,作品收集真实映射出幼儿现时发展水平。

2.对教师的评价

(1)现场观摩研讨。我们每月组织课程组成员深入各班现场观摩研讨木玩游戏。现场观摩能直观全面地呈现教师在支持幼儿游戏中的环境创设、材料投放、观察指导的能力。观摩后的研讨让教师置身于景,深度对话,将自己观摩到的情况与大家分享交流,对指导教师的言行进行解读,厘清什么是有价值的游戏,如何有效支持幼儿游戏。

(2)游戏案例分享。我们每学期组织教师开展木玩游戏案例分享会。游戏案例往往是教师对游戏课程实施中种种事件较为真实深刻的思考,渗透了教师的真情实感。分享教师的游戏案例,能全面把握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态度、行为和情感,了解其课程理念不断更新、课程行为不断完善的过程。

(3)游戏技能比赛。要让幼儿会游戏,首先教师自己要会游戏。幼儿园每年组织教师开展“木玩大比拼”活动,内容涉及“木玩运动、木玩益智、木玩建构、木玩美工”四大版块。让教师在一系列的竞技活动中“知木玩、乐木玩、研木玩、慧木玩”,如此教师才能在木玩游戏课程实施过程中更好地促进幼儿达成“乐玩、研玩、慧玩”的课程目标。

猜你喜欢

玩游戏玩具游戏
哈哈大笑玩游戏
回到古代玩游戏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一起来玩游戏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