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探究方法有效性的策略

2021-12-04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第二幼儿园黄月容

亚太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泡泡动手科学

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第二幼儿园 黄月容

适宜性的科学探究环境,是幼儿进行有效性探究的前提,探究过程中,教师还要保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注重探究的过程体验,给幼儿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同时还要鼓励幼儿勇敢地表达,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科学活动中探究方法的有效性。

一、科学探究活动要在适宜的探究环境开展

科学活动的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涉及探究领域比较宽,幼儿需要从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探究活动,所以教师为幼儿创造适宜的科学探究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环境的影响力是巨大的,适合幼儿探究和成长的环境才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为幼儿提供探究环境,同时也为幼儿的不断深入探究做铺垫。幼儿园整体的科学环境创设,幼儿活动室内的区角环境创设都会对幼儿的科学探究产生重要的影响,环境的规划可以根据幼儿探究的需求大致分为三个类别——开放区域、半开放区域和封闭区域,不同的区域可以满足幼儿不同的探究需求,只有拥有了良好的环境支持,幼儿在探究活动中才能进行有效性探究活动。

在幼儿园中可以为幼儿搭建种植区或者养殖区,设置完全开放的环境,方便幼儿进行中大型动植物的探究活动;幼儿观察一些小型的动植物,例如小蝌蚪、蒜苗、麦苗等,可以在活动室内的自然角进行,教师可以为幼儿在自然角种植一些比较好养殖、具有观赏性和探究价值的植物,可以做成半开放区,方便幼儿在观察时小组讨论;在科学活动中,有一些探究的内容是需要幼儿静心思考、亲自动手操作的,尽量减少受外界的干扰,这一类的探究活动适合在相对比较封闭的区域进行,例如科学建构区、美工区等,幼儿在适宜的科学探究环境中进行探究,能够让探究活动发挥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二、丰富的操作材料是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保障

科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幼儿亲自体验和动手操作,科学活动的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次探究活动中,都会涉及很多探究材料,教师要保证每一个幼儿都能够利用探究材料进行探究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动手操作的欲望,帮助幼儿在动手操作体验中获得经验和成长。教师在进行科学活动设计时要充分了解科学活动所涉及的材料,活动开始前确保幼儿能够有丰富而且较充足的材料,还要考虑探究活动中材料的损耗,做材料的储备,保证幼儿在探究活动中不会因材料短缺而必须中断操作。在科学活动中让幼儿动手操作进行探究,不仅能够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体验感,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还能够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知识内容,丰富经验,在探究过程中还能培养幼儿优秀的探究品质,所以在科学活动探究中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是保证科学探究方法的有效性实施的重要原则与策略。

“沉浮游戏”是非常经典的科学探究活动,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究物品的沉浮规律。教师在设计探究活动时,首先要对沉浮游戏中用到的材料进行简单分类,按照物品的类别以及沉浮规律为幼儿准备操作材料,保证幼儿在探究过程中能够操作生活中常见及有代表性的物品,形成科学有效的探究结果。幼儿对世界的好奇心与生俱来,教师不仅要能够考虑到常规性的探究材料,还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已有知识经验及规律,为幼儿准备稀有或非常规的操作材料,不仅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还能够为幼儿的深入探究学习做良好的铺垫。教师在设计科学活动时,材料的准备非常重要,每一次的科学探究活动都要精心准备,为幼儿的探究操作做好保障。

三、注重探究过程,给幼儿充足的探究机会

科学探究活动充满了变数与不确定性,幼儿的操作水平以及操作能力发展不均衡,在探究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与既定的探究过程及结果不相符,或者达不到预定结果的情况,也有可能因为探究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导致教学出现偏离主线、探究秩序混乱、不受控制的情况。所以在实际的探究过程中,一些教师为了减少失误,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删减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或减少幼儿的动手操作部分,达到不出现失误,顺利完成教学的目的,虽然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是教师剥夺了幼儿动手操作与体验获得知识经验的权利,不仅没有让活动达到探究性的目的,流于形式,而且无法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幼儿的探究品质及探究能力,不注重探究过程,只注重结果,没有给幼儿充足探究机会的活动,是无法达成有效探究的。所以幼儿教师要注重探究过程,科学理性地看待探究过程中的失误,给幼儿充足的探究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动手操作。

“漂亮的泡泡”是一次教师引导幼儿动手制作泡泡水的活动,幼儿的制作热情非常高涨,就在幼儿按照制作泡泡水的比例及材料动手配比完成后,拿起泡泡工具进行实验时,试验结果却与预想的差距特别大,只有少数幼儿能够吹出泡泡,但量也不是很多,大部分的幼儿都无法吹出泡泡,还把泡泡水都浪费在了地上,幼儿出现沮丧的情绪。教师发现了幼儿的情绪转变,及时给予引导和鼓励:“没有什么事情是能够保证一次成功的,不要失去信心,我们多尝试几次,看看问题出现在哪儿,我们一定会成功的。”幼儿听见教师的鼓励和安慰,探索的欲望与情绪又恢复了,经历一次失败之后,幼儿在材料操作时更加的理性和谨慎。幼儿调整泡泡水配比中的几个重要变量,包括水的温度、洗洁精的浓度等,在经历了两次失败之后,第三次,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成功完成了泡泡水的配比,教师引导幼儿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的探究经验与探究感受。注重过程,给幼儿充足探究机会的科学探究活动,是有效探究的体现,不仅能够让幼儿学到专业知识,还培养了幼儿的探究能力与学习能力。

四、鼓励幼儿勇敢表达

幼儿的表达能力是探究活动有效性的前提,幼儿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就能够更好地融入同伴、小组以及班级,才能更好地进行探究活动。在表达中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感受到探究活动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才能更好地投入探究活动进行有效探究学习。幼儿只有勇敢表达自己,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探究活动的内涵,在同伴相互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培养尊重与合作的探究品质。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都体现在表达上,能够用恰当以及相对准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本身就是一种探究能力的表现。探究活动中没有绝对的对与错,都是在经历假设验证的过程。幼儿在表达时也需要有勇气,不受其他伙伴干扰,自信地表述自己的猜测。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幼儿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谁滚得最快”是一次探究不同形状物体的活动,幼儿通过对不同规则、不同形状物体的观察,猜测哪一种形状滚得最快,猜测过后要自己亲自动手操作。探究活动开始,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教具,球、正方体、圆柱体等,并发问:“大家猜一猜,哪个形状滚起来最快?为什么呢?”幼儿对于教师的问题引导非常感兴趣,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猜想。表达完成后,教师为幼儿分组,每一位幼儿都亲自去实验,最后发现,滚得最快的是球,其次是圆柱体,其他材料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滚动。得出实验结论后,教师组织幼儿围坐,请幼儿分享在实验过程中的感受,幼儿的生活经验也丰富了。教师不仅为幼儿提供了操作机会,更为幼儿搭建了表达的舞台,不仅能够学到科学探究的知识,还培养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幼儿在表达过程中增强了自信心,找到了探究活动的成就感,为下一次探究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

综上所述,科学探究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打开世界之门的钥匙。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不仅能够得到知识的积累,还能够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品质,提升综合能力,为将来的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让科学探究活动有效实施,是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只有让幼儿在有效的科学探究中学习,幼儿才能真正地成长进步。

猜你喜欢

泡泡动手科学
我也来动手
吹多大的泡泡能把人送上天?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巨型泡泡
动手画一画
科学大爆炸
动手演示找错因
和鱼一起吐泡泡
科学
跳跳猴吐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