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商产业园数控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以福建经贸学校为例

2021-12-04福建经贸学校陈金钹陈燕茹艾杏珍

亚太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人才

福建经贸学校 陈金钹 陈燕茹 艾杏珍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攻坚、爬坡过坎的关键期。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技能型人才成为社会的“急需品”,中国制造能否变强变大,职业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福建经贸学校位于泉州市洛江区,毗邻泉州台商投资区,紧挨惠安绿谷台商高科技产业园。为推进泉州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台商产业园,学校主动走进企业,通过考察调研了解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情况,改革学校数控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优秀师资队伍的有效建设,力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掘企业的主体引导作用,构建学校和企业的双元化育人模式,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与企业产业需求高度融合契合的局面。

一、关于人才培养模式

1998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周远清同志曾对人才培养模式作出阐述,他认为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整体,它包含:(1)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一线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2)为实现培养目标,充分考虑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的教育过程;(3)多元的教育管理和评估制度;(4)为确保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实施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职业学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操经验、专业素养、企业文化等方面与学校教育没有进行有效融合,造成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目标的不一致,迫使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制定与区域企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和考核方案,以培养具有良好职业修养、先进技术水平的数控专业技能人才。

二、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由学校自主完成,没有企业的参与,造成脱离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培养的学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造成人才供需矛盾。随着课题的开展,我校数控专业及招生就业办深入台资企业进行参观和调研,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交流学校的教学现状,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重构课程体系,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科学规划专业布局,输送技能人才。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优化教学内容,不仅提升毕业生就业率,也为企业培养了大量技能人才。

(二)校企共同参与课程设置

学校在充分了解企业当前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制定与企业人才培养目标相符的课程教学标准,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对教材进行更新,更多纳入企业实际岗位的能力需求。将企业实际上岗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要求整合到专业课程中。校企共同探索教材开发,针对专业和企业实际需求特点,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目前,学校和台企正在合作编写采用项目化课程形式的数控车铣实训讲义,作为学生今后数控车铣实训教材,并根据学生实训使用情况不断修正完善,使吸收了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工艺流程与任务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三)校企师资共享

校企共同建设数控专业的师资队伍,实现优势互补协同育人。数控专业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还要具备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但教师大多来自工科院校,实际动手能力薄弱,应鼓励他们走出校门,了解最新的行业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为此,学校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保证教师能够不断更新符合岗位需求的实践知识,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同时,聘请合作企业的优秀高技能人才来校任教,指导实践实习,为学生搭建企业最新科技与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之间的桥梁,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四)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学校的数控设备及技术更新跟不上产业的发展,学生的实训使用的还是老旧的生产设备,与企业实际生产脱节严重。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推广“校中厂”“厂中校”。“校中厂”就是校企合一,在学校按照企业模式管理改扩建实训生产车间,根据企业的生产流程及要求进行项目模块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以及遵纪守法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厂中校”就是学校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企业成了学生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实行“2+1”培养模式,两年在校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专业素养;一年到企业生产岗位上进行顶岗实习,熟悉企业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和要求,一毕业就能够成为符合当地产业需求和生产实际需求的技术工人。

(五)校企共同制订人才考核方案

以学校考试及1+X数控车铣加工技能等级证书考核为基础,校企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及结合企业岗位需求的质量评价。例如,在校期间的理论考试以平时成绩、期中期末成绩占比算综合分数。校内实训车间数控车削及数控铣削的成绩,以岗位工艺流程为依据,进行过程评价,评价标准包括零件加工质量的标准、质量管理意识、团队合作意识、9S管理的达成。校外企业实习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等开展全面的评价和鉴定。同时,学校积极引入企业参与技能竞赛。福建钜闽机械有限公司与学校合作,由企业专家根据实际零件生产设置考题,企业冠名举办校内机械专业技能大赛,设置了钳工、车工、数控车削、数控铣削等项目,并为获奖的同学颁发奖状奖杯及奖学金,以赛促学,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六)台企文化进校园

校企合作中,学校应积极发挥文化精神的引领作用,融入企业精神文化,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构建企业管理文化,践行企业文化行为。台湾企业文化十分关注细节,主要凸显在成本控制和精细化管理上。同时,台湾企业还十分关注亲情文化的构建,力图打造亲情化、家庭化的企业氛围,以期增加员工凝聚力,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指数。关注“潜力培养”而非“经验薪酬”,相比经验,台企更关注一个人的态度和潜力。为此,学校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在洛江校区展厅和实训基地增加台企文化体验区域,将台企文化提前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开办优秀企业文化展,让学生欣赏台企的文化精髓,锻造专业文化,涵养职业精神和职业理想。开展精彩纷呈的职业大讲堂,邀请福建明辉机械有限公司专家来校为学生做企业文化讲座。学校将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利用企业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职业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综合就业素养,强化企业实践教育,帮助学生实现从校园学习到企业就业的跨越,更好地为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综上所述,探索闽台校企合作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校企深度融合,实施“双主体”,学校为企业储备人才,企业指导学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完成课程设计开发、共同完成课程教学、共同制订人才考核方案,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实现学生专业技能训练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达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全面对接,真正实现校企双赢。只有不断总结经验,进行卓有成效的理论研究,才能提升数控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解决技能人才供需矛盾,助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促进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人才
人才云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