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
2021-12-04福建省漳州市华侨中学潘燕美林玉梅
福建省漳州市华侨中学 潘燕美 林玉梅
随着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2017年修订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了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生物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其中,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其内涵包括积极运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关注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形成生态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主动向他人宣传关爱生命的观念和知识,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等。
本课题组成员从关注社会议题辨别迷信和伪科学、生态意识与环保实践、关爱生命健康和尝试解决生活问题四个维度编制了调查问卷,对初中生现有的社会责任感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初中生的生态意识与环保实践感较强,而其他几个层面不容乐观,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层面。总体上来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相对较弱。
一、原因分析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各级机关采用各种措施加强环保方面的宣传与教育,学生从小便接受较多相关方面的教育,因此在生态意识与环保实践方面的表现相对比较乐观。由此,我们探讨了其他方面较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学生生活经验的匮乏。目前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里许多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很多“6+1”型的家庭,一个孩子有6个长辈的宠爱,存在对孩子过于爱护的现象,舍不得让孩子受苦受累,认为孩子就应该好好学习,其他的不必操心。平时与家长交流,经常听到类似“我们一心一意地为孩子好,孩子什么都不用操心,只要好好读书就够了”的言论。但是,期望孩子全心全意读书的家长完全忽略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不仅需要读书,更重要的还需要适应当今社会的变化,积累生活经验,学会独立生活。
第二,城镇化带来的弊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很多农村完成城镇化的转变,这种城镇化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但其带来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随着农村变成了城区,加上现在农村生活的人们进行农作耕种的逐渐减少,现代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努力打拼,将孩子送往城市生活学习,以往占多数的农村学生变成了现在绝大多数都是城里学生。因此,现在绝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农业生产实践一窍不通,当课上提到我们南方的主食水稻,很多学生竟不知道水稻长什么样子。
第三,学生意识的淡薄。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加上父母长辈的百般宠爱,学生没有感受过生活的艰辛,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部分学生过度追求吃喝玩乐,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关注甚少,甚至有些学生盲目追星、沉迷网络游戏,没有精力思考其他事情,更别说解决实际问题。
二、培养方法
(一)结合研学旅行,体验农耕的辛苦与乐趣
研学旅行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它能结合当地特色组织学生在拥抱乡土乡情的基础上,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亲近大自然、适应集体生活、加强对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进行研学实践活动,生物教师可以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增加学生农业生产经验。学生在天福石雕园的野外拓展训练中,体验了采茶、晒茶到制茶的各个环节,最后再品一杯自己亲手制作的茶,显得格外的香。又如在东南花都的研学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插秧苗,体验农民伯伯耕作的辛苦,真正体会“粒粒皆辛苦”,得知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在今后的生活中懂得珍惜粮食,不铺张浪费。同时,通过对水稻的观察,比较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的叶脉、根系的不同,为今后辨认这两种植物积累了经验。经过切身体验,研学实践回到学校后再开展心得体会交流活动,在体验农耕的辛苦与快乐的同时,学生能更好地感受生物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基础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了升华,如此的研学实践无疑是提升学生社会责任的好方法。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加强生物知识的应用
组织生物学习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学相长,还能促进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实践研究,真正做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比如“健康饮食知多少”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系统学习合理膳食后,小组合作设计手抄报,宣传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并通过“为爸妈设计一份合理的餐谱并制作”活动,学以致用,不仅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处,同时还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在“寻碧湖之美,悟绿意之理”活动中,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一个春意盎然的日子,到碧湖公园踏青,感受春天的绿意,通过对碧湖公园里绿色植物的调查,观察不同植物的形态特点,查阅资料,再对它们进行分类。这些学习小组的成员就好比一个个植物学家,这样的角色扮演不仅将所学的知识展现在实践过程中,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奥秘,理解了植物为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进化出各种各样的结构特点,就好比我们要适应当代社会,就需要掌握一项又一项的技能。
(三)巧用热点新闻设置情境
通过热点新闻的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新闻背后的知识与内涵,学会从自己的角度多思考、多理解,最后逐渐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参与到社会议题中。在“人的生殖”一课“试管婴儿的原理”讲解中,引入近期社会热点话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学完相关知识后,可组织学生就热点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再如在“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课中,引入“湖南郴州第一人民医院南院打印出湖南首例新冠肺炎3D模型,利用打印出的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病灶模型,用于指导临床治疗”这一新闻,不仅可以让学生看到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积极应对,全国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也能让学生了解日新月异的科技在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便利,以此激励学生顺应潮流,好好学习,为日后发展科学技术奠定基础知识。
(四)注重生活实例的渗透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脱离生活实际的生物教学不是真实的教学。要想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必须在教学中以实际生活为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进而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例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节中“蒸腾作用在实际移栽中的作用”讲解中,举例“南昌路改造时,道路两旁的樟树种植去掉了大部分的枝叶”,请学生思考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接着进一步提问学生,是否注意到这些樟树移栽到这里时,除了去掉大部分枝叶,根部有何特点?细心的学生会回想起根部带了很大的土坨,进而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做到举一反三,尝试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再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中,解释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完成的,但是由于学生还没学习八年级的物理知识,对于气体的扩散难以理解。此时,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实例“香水的使用”,不仅对肺泡与血液之间由于气体浓度差导致的气体扩散而完成气体交换这个过程理解清楚,同时将平时生活中不太注意的细节应用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之中。将诸如此类的生活实例渗透到生物教学中,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加生活经验,对于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也有一定的帮助。
目前,针对学生存在的社会责任较弱的现象,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长期性地逐渐渗透社会责任素养培养。生物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践将理论和具体的生活现象紧密结合,从而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初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素养要立足本学科的基础知识,通过精心的设计,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途径,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渗透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