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与德育的融合
2021-12-04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长江路小学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长江路小学 李 艳
小学阶段,班主任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中担当了重要的领路人角色,在对学生的德育上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小学班主任必须要将自身的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与德育充分融合,提高工作效能,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为前提来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特点
(一)工作范围十分全面
全面性是班主任与其他学科教师教学管理工作最明显的区别,这是由育人目标的全面性、综合性决定的。小学班主任需要对班级内每一个学生都进行全面了解,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心理、身体、生活状况等。班主任管理工作是一项细致、复杂、全方位的工作。相应地,班主任为了具备能够进行班级全面管理的对等工作水平,也要不断且全面地发展自身的工作素质,不仅要有责任心、爱心和耐心,更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专业的教育理论素养、一定的专业知识,富有人格魅力,并且善于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
(二)需要对学生进行深入指导
小学班主任的工作以及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相比其他学科教师而言,都更为长久甚至持续一生。这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核心价值体现。所以,班主任要努力担当好作为学生发展人生导师的重要职责,从教学、管理、沟通等多方面,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提高学习,帮助学生发展能力。而为了提高对学生的指导水平,班主任要运用智慧、艺术和技巧,让被指导的学生能充分消化班主任的正确指导内容,从良好班级氛围的营造,和谐师生、生生关系的构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做一个民主、亲切的指导者。
(三)积极沟通的桥梁枢纽
积极与学生、家长、学科教师沟通、交流,是班主任工作另一突出的特点。班主任在学生、家长、学科教师之间产生“对立”时,就需要积极从中协调,帮助各方解决问题,推进教育、教学的稳步发展。班主任同时也是学校和家庭双方的沟通桥梁,要经常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或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内心疑惑,帮助家长更理解孩子,解决家庭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与德育融合的阻碍
首先,当前不少小学班主任在将自身班级管理工作与德育融合的过程中,存在“见子打子”的问题,德育工作开展不够系统。一是缺乏系统的提前规划,往往在发现学生出现德育相关问题时临时解决;二是德育的范围较为狭窄,只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的养成,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等方面的发展;三是只关注学生思想、意识上的德育道理、知识的传授,而不重视学生将德育内涵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具体落实。其次,部分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使用的教育方法较为陈旧,或没有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来丰富学生的德育学习体验,或没有融入团队合作、生活化教学、互动教学等新兴教育理念来强化学生的德育熏陶,或没有结合当前学生德育发展现实以及本地的特色化德育资源,使得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最后,德育不同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成绩提升,因为涉及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还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所以对于德育效果的评价,不少班主任尚未摸索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比如,仍旧以考试、成绩衡量,或只考查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忽视学生回家后德育的延伸发展等。
三、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与德育融合的方法
结合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特点和目前将班主任管理工作与德育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解决问题并推进融合效果提升。
(一)全面分析班主任工作,构建系统德育体系
由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全面性,可以将具体德育的融入进行由总到分的具体版块分类。例如,可以根据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及的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等进行德育工作的分类,并根据这些分类具体明确班主任日常的主要工作职责。而后将其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思想等方面交叉,围绕学校、家庭两个教育核心,构建系统化的德育体系。在每一天具体的班主任工作开始前,提前根据教育体系的主体内容,结合当天的主要工作安排,制定当天的主体德育工作版块。这样可以井然有序地完成大部分常规的德育工作。而对于当天出现的一些重要的突发状况,就要及时记录,搜集数据,在后续教学中持续跟进学生的德育发展情况。鉴于小学班主任工作繁杂,工作压力大,上述过程建议以互联网、大数据和云平台为依托,建立专门的教育体系规划和学生德育管理数据库。教师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功能对学生短期、长期的德育发展情况进行较为准确的预判,也能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不断对整个工作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进一步提高此后的德育工作水平。
(二)结合先进教育技术与理念,发挥班主任的创新指导
小学班主任面对的每一届小学生、每一年面对的同一届小学生,他们的思想、认知、心理、身体素质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班主任工作也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如今国家正在大力倡导现代化教育,所以为了促进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德育工作的高效落实,班主任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管理技能,掌握并熟练运用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教育理念,以确保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指导工作更高效。例如,以往班主任要向因为被他人欺负而还手的学生讲明“打架是不对的,可以用其他更好的方式解决问题”的道理,需要苦口婆心解释许久。学生也可能始终从公平的角度认为:“打了人,就应该被打,而且我是受害者,他更应该受到惩罚。老师说打架不对,可我被打了,那个人却不被打,老师不公平。”这种指导方式费时费力,效果也不理想,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关系、师生关系恶化。但若班主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就能够用教学课件、多媒体,展示一些动画、动漫,让学生被其吸引并有耐心去观看。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能逐渐理解其中的故事所要告诉他们的道理。教师也可以用温暖的语言和一些简单的问题,配合课件、视频内容启发学生,并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即便当时的教育内容学生没有完全接收,但师生关系也能得到有效维护。此种寓教于乐的方式相比班主任的批评、教育,也更温和、更直观,不仅有助于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还能以形象的画面、生动的故事于无形中转变学生的错误观念,让学生在一个更有爱与温暖的氛围中认识到自己有待提高的地方。如此,可以有效提升班主任的德育成效。
(三)加强家校合作,构建完善的德育综合评价体系
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对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冲击和影响是直接且强烈的。现实中,经常会有一些学生家长自身道德素质不高,或对学校、教师甚至教育本身存在误解,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灌输给学生错误的道理或行为方式,学生来校后再通过言行表现出来,继而影响周围的其他同学,造成错误观念与行为的恶性辐射。许多后进生仇视其他学生、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都有很大的学生家庭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就要实现家校双方的强强联合。班主任首先要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综合表现,在发现学生身上出现一些负面的想法、行为倾向时,要及时与学生交流,探明学生有此类表现的根源,学生是受社会还是家庭影响。然后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向其反馈学生的实际表现。并注意对个别家长错误教育方式进行及时制止,指导其使用正确的方法与孩子交流,并帮助孩子纠正一些错误的观念、习惯。同时,班主任也要多引导家长学习一些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积极发挥沟通学生和家长的桥梁作用,帮助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最后,班主任应将学生的家庭教育纳入班主任德育体系规划中,分别设计面向学生全体和学生个体的德育综合评价体系。请家长配合定期的回访调查,对学生居家期间的德育情况给予评价、反馈,教师再结合学校教育方面来自学科教师、班主任、同学和学生自己的多方评价内容,实现对学生德育发展的整体把控。
总而言之,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特点为全面、综合地实施德育提供了良好平台。但是具体的工作实施,需要班主任立足自身工作实际,构建系统的德育工作体系,以更科学地指导德育工作。班主任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指导能力,提高德育水平。同时,还要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德育发展的重要影响,发挥好桥梁作用,推进家校双方的强强联合,配合全方位的学生德育评价来监督、推动学生德育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