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习惯养成谈如何做好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工作
2021-12-04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长江路小学曾丽丽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长江路小学 曾丽丽
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低年级的重要教育内容,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受益无穷。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所以低年级的班主任要高度关注小学生的日常思想和行为表现,将低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融入具体工作实践,对学生的积极思想与行为进行强化,对学生的消极思想和行为予以纠正,让好习惯伴随学生一生。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你养成了好习惯,你一辈子都享受不尽它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习惯,你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的培养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低年级小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自控力,做一件事情刚开始时会有一定的新鲜感和兴趣,但由于难以长期保持稳定的专注度,一段时间后会反复出现放弃、懈怠,使之前的努力白费,这不利于小学生的发展进步。所以就需要班主任在工作中紧抓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契机,长期关注,反复抓反复纠正,用爱与智慧熏陶和引导并帮助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小学低年级班主任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要点
(一)班主任应以身作则
低年级小学生为了更好地适应生活和社会,会对身边成年人的行为进行下意识的模仿。并且实践证明,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的言行举止确实会对学生产生强大且直接的影响。因此要开展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班主任就要对自身的言行举止予以重视,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更好地发挥榜样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纠正。同时,班主任要经常自我检讨,不断发现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榜样力量。除自检以外,还应请学生和家长,甚至班主任的家人一起帮忙监督,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此才能更科学地发现自身言行举止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予以针对性的纠正,避免对学生产生误导。而班主任自身所养成的一些积极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要多在教学、生活中向学生展示,利用模仿效应对学生进行积极强化,带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关注个体,规范细节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因此,班主任要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还要意识到学生的不同之处,在开展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关注各个细节的行为规范。所以班主任要花费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手把手教导学生。在教导时,所采取的具体方式方法也应根据学生个体的特殊情况而灵活应对。同时,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都具有明显的反复性,对许多无法通过一两次指导达到养成目的的行为,班主任更要予以长期持续的关注。
(三)科学合理运用激励措施
低年级学生在自主性和自律意识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内心比较敏感,心灵也相对脆弱。采用不恰当的方式批评呵斥,或对学生以其他方式长期传递负能量,只会不断摧毁学生的自信心,引发心理问题,甚至自暴自弃。所以班主任首先应转变一味批评的教育方式,要认清并合理发挥夸奖、赞赏、鼓励等正向激励手段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价值,适当、合理地多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和成就予以肯定,促使学生努力上进,让其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树立信心。对小学生的一些偏离的行为也应给予关心和爱,辅以明确有效的具体指导,督促学生积极改正。
三、小学低年级班主任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方法
(一)构建完善的习惯养成校本课程体系
要提高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工作水平,就需要将习惯养成教育综合化、体系化。因此,有必要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况来构建完善的习惯体系,构成校本课程体系。要实现包括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理论与实践充分整合的全方位课程体系的构建,并且每一部分每一领域都要有具体细化的指导板块,内容要覆盖学生在校内校外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校内生活就可分为课堂学习中的行为习惯和课余的行为习惯。可从整体上用时间轴的方式将学生一日的校园生活串联起来,规定在每个时间节点具体的晨读礼仪、课堂礼仪、出操礼仪、课间礼仪、集会礼仪、场所礼仪、交往礼仪等,实现对学生礼仪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全覆盖教育。同时更要重视在低年级学生群体中经常出现的,与良好行为习惯偏离问题的纠正,例如经常迟到早退、升国旗不佩戴红领巾、与同学玩游戏时出现推搡争执等情况。此外,习惯养成教育课程中,不仅要包含对学生的教育,还应包含对教师教学管理的习惯教育,尤其是本校教职工的优秀行为习惯案例教育。一方面对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产生约束力,督促他们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教师和学校管理者身上的一些优良品质和良好习惯,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学习。
(二)开展专项习惯强化训练,倡导家校共育
小学生普遍渴望来自家人、教师的认同与肯定,家长和班主任对他们予以适当的鼓励,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提高学习、更好地生活的强烈渴望,进而产生更强的动力,加快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让习惯教育事半功倍。因此,班主任要重视开展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专项强化训练。比如,可以在每周班会上确定一个习惯养成主题,请表现优秀的学生担任“良好习惯标兵”,展示自己所养成的良好习惯,分享自己养成该习惯的过程。有兴趣的学生还可在一周内负责纠正同学相关方面的不良行为,让他们拥有类似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权力”,可以对标兵学生和其他学生都实现有效的强化激励。
同样地,班主任也要多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家长对学生习惯养成不够重视,班主任应通过教育指导的方式,向家长宣传在低年级阶段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还应根据每个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和真实事例,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比如学生在家学习看书时,家长就尽量不要打开电视机、电脑或玩手机,避免声音画面对学生造成干扰,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更重要的是,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学生家长一言不合就打骂学生的情况,要多向家长宣传鼓励教育的价值,积极转变家长“不打不成才”的偏见教育理念。班主任应该与家长一起,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在学生取得一定进步时,予以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这有助于对学生积极行为的正向强化,加快并提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效果。同样,在学生表现出偏离良好习惯的想法、行为时,也要避免冲动,要以冷静的态度去处理问题,并以温暖的情感和耐心向学生指明具体正确的调整方向。
(三)定期开展习惯评价,反思优化提升教育
任何教育活动都需要评价,评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对教育教学进行反思,发现工作中的优点和缺点,以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继续保持优点、改正缺点,同样也能对学生自身的成长起到相同的强化和纠正的作用。所以,应重视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思考和实践表现的科学评价,从态度、过程、效果、方法多个维度构建全面的综合评价标准。可以组建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专项评比小组,定期在班级、年级、学校范围内,对学生个体和集体的良好习惯综合表现进行评定。同时,班主任也应在班会和日常教学中向学生宣传讲解校园良好习惯评定的重要价值,在激发学生个体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也能由此带动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让学生在相互帮助的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在班级、年级和校园中构建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氛围。
此外,不同班级年级的班主任之间,也可定期召开班主任座谈会,对当前各班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果、待提升点等内容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探讨和交流,所有班主任立足自身的教学实践来共商对策。习惯养成较好的班级,可以作为其他班级的学习榜样,班主任应积极分享自身的教学和管理经验,供大家相互学习。而习惯养成相对较差的班级,班主任也应放下面子思想,主动积极提出问题和疑惑,寻求其他教师的帮助。
综上所述,班主任必须紧抓小学低年级学生习惯养成这一关键时期,在学校、家长和班主任的共同努力下统筹教学。构建科学完善的低年级学生习惯养成校本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积极行为的正向强化,发挥激励和评价的驱动作用,推进家校共育工作的良好开展,如此才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实现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科学引导和积极推动,为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