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措并举,促进幼小科学衔接

2021-12-04四川省成都市龙潭小学校苏亚琳

亚太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开学书包阶段

四川省成都市龙潭小学校 苏亚琳

随着新的开学季的到来,又一拨大班的孩子即将离开幼儿园,背上小书包,迈入小学的大门。从学前教育进入小学教育,两个学段,从幼儿身心发展来看,是从学龄前期向学龄期过渡的时期,因而既存在连续性又具有阶段性。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这个阶段是处于人类整个逻辑思维形成和使用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三次环境转换的第二次转换期,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由此可见,意义重大。

一、一年级孩子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6—7岁这一阶段的孩子,他们是一张白纸,教师不可随意画。他们刚从学前教育“断奶”进入小学阶段,对小学这样一个处处是规矩的体制不适应,他们被幼儿教师“宠”着“哄”着,从上课没有“规矩”的课堂,从随时可以上厕所,从没有一个“正规”的上课习惯进入严格规矩的小学教育阶段。在幼儿园他们相对自由,也相对没有“规矩”,进入小学阶段需要教师一一培养学习习惯,如握笔的姿势、听课的姿势、上课的习惯等。

二、一年级教师的角色和站位

大家通常都把幼小衔接当作幼儿园的工作,其实幼儿园只是引导贯穿的作用,小学的工作则是重中之重,尤其是教授一年级学科的教师。一年级的教师应全面了解幼儿,熟悉幼儿园工作。一年级的孩子要的不仅仅是教师,要的既是一个教师又是一个妈妈。我们要做有爱有温度的教师,要蹲下身子教育,要给孩子心里埋下爱的种子,而不是叛逆,管好管不好,全靠这一年。在大家眼里可能都是这样评价这一阶段的:这是知识最浅、最好教的阶段。而对于一年级教师而言,这是最需要知识与智慧并存的启蒙黄金阶段,也是教师最累最不好教的一个年级、最考验细节的一个年级。

三、一年级对学生家长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上一年级之前,一些家长会焦虑、忐忑,他们怕孩子跟不上教师和同学的节奏。总觉得孩子基础较差,识字量小、口算能力不强、英语单词记不住,一看到孩子的这些问题暴露出来,心里就很担忧,生怕孩子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其实,家长焦虑的主要原因是不了解一年级孩子学习的特点,不知道怎样帮助孩子在起步阶段打好基础、开好头。很多家长想让孩子更快适应小学阶段的生活,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这时的家长希望得到外界的帮助,特别希望教师能给他们一些指导,所以这时一年级的家长配合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是最高的。教师也要利用好这个节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帮助家长做好准备工作

1.习惯准备

向家长告知学校的作息时间,一年级新生报名时间大概在每年6月初,这时报名的家长已经将联系方式留给了学校。在每年的7、8月时,学校可以通过短信或者是微信公众号向家长进行宣传工作,特别是学校的作息时间。当家长看到学校的作息时间时就会明白:孩子上了小学的作息时间和幼儿园不一样,中午没有像幼儿园一样的午睡,吃饭的时间推迟了,也没有点心、甜食了等。那么一些有心的家长会在暑假期间调整好孩子的作息时间,改变孩子午睡的习惯,固定晚上睡眠的时间,早睡早起,改变孩子的饮食习惯等。

2.物质准备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喜欢上小学,会提前为孩子准备好书包、水杯等学习生活用品,但是在购买这些用品时,可能只注重了用品的外观,并没有考虑用品的实用性,开学以后才发现自己给孩子准备的东西并不适合。这时家长要么重新购买,要么让孩子将就使用,如果学校在开学之前给家长一个物品清单,那么这个问题就好办得多。

(1)准备一个大小合适的多层双肩书包。一年级小朋友身材瘦小,不适宜买太大的书包,高度在37厘米左右、宽度在27厘米左右的书包比较合适。书包最好是分层的,这样孩子的物品可以分类放置,比如书包最外层放纸巾,第二层放笔袋,第三层放作业本,第四层放教科书。书包左右两边的小口袋可以用来放水杯等杂物。

(2)准备适量的文具。笔袋尽量不用铁质的,铁质笔袋摔在地上声音很大,也不安全,现在市面上也很少有卖了,可以选用防水材质、中间带网格和隔层、有拉链的笔袋;一年级小朋友手指活动不够灵活,准备的铅笔最好是有棱角的,方便孩子抓握;橡皮尽量选择颜色单一、造型简单的大品牌,一来为孩子的健康,二来避免孩子在上课时被颜色鲜艳、造型可爱的橡皮分散注意力;尺子不要买钢尺,十分危险,长短以刚刚放进笔袋为宜。

(3)准备一个大小合适的保温杯。小学不像幼儿园有生活老师会提醒并帮孩子倒水,所以家长要为孩子准备一个保温杯。这样孩子随时能喝到温水,大小以刚刚能放进书包侧袋为宜,这样放在书包侧袋,即使水倒了,也不会把书包里的物品打湿。

(4)各种小物品。纸巾、跳绳、水彩笔、油画棒、胶棒、安全剪刀、姓名贴等。

(二)开学时做好一年级新生安全教育

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自觉性差、好奇心强、可塑性也很强,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尤为重要。一年级的教师要当好领路人,做好启蒙者,结合一年级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的小朋友来到一个新的环境,肯定非常兴奋,哪里都想去看一看,哪里都想去摸一摸。这样的好奇心可能会出现一些安全隐患,有的一年级小朋友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下课以后到处跑,上课的时候还没有回来,到哪里去了呢?教师到处找也找不到。中午吃饭了,怎么教室里面少一个人呢?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一年级教师应该在开学前的新生教育课上,带孩子们参观学校的各个角落,告诉他们哪里是厕所、哪里是食堂、哪里是洗手池、哪些地方是安全的,以及我们课间十分钟可以到哪里去休息,哪些地方是我们不能去的等。由于管理和工作的原因,小学不像幼儿园那样细致周到地“看护”孩子。一般来说,开学第一周,一年级的教师基本上是上不了新课的,如果上课也都是讲解一些日常常规和安全教育工作事情,特别是游戏安全、饮食卫生安全、体育运动安全、上学及放学路上的安全等。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来提醒孩子,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教会孩子必要的自我保护方法。

四、入学后的工作

(一)做好家长工作

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开学初期的一个月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培养,孩子会实现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渡,到最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律作息。孩子入学之后,教师要在开学一个月内和家长积极沟通,从而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有问题的一定要家校配合及时纠正。

(二)做好细致的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长期且细致的教育工作,很多教师怕教一年级,觉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懵懂、不懂事,管不住自己。但是只要把班级管理工作做得细致,教给孩子方法,锻炼孩子,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就会因细致而轻松,班主任就能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用在最重要的问题上,走出一条师生共赢之路。

1.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

一年级的教师因为教学任务繁重,课间十分钟的休息时间一般不会带领孩子集体活动,但可以这样教育孩子,增强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如让孩子们懂得玩耍运动前,一定注意场地的选择,尽量避开坑坑洼洼的地方;天气变化的时候,不能够立即出去玩;还要提醒汗多的孩子,出汗以后一定要擦干头发和身体;要根据天气的冷暖变化增减衣服。虽然这些是一些微小的细节,但可以帮助孩子增强自我服务意识,做好了这些也一样可以增加家长对教师的认同感。

2.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有很多小朋友上一年级的时候非常聪明又特别活泼好动,思维非常活跃,也爱回答教师的问题。不过每次上课时,教师还没有问完问题,有的孩子就站起来回答,还总是插嘴,时不时地打断教师讲课。类似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教给孩子上下课的礼仪,如上课时起立敬礼的要求,回答问题要举手的规矩。有的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是随时可以上厕所的,而到了小学之后,孩子们上厕所的时间一般会在课间十分钟,特殊情况除外。这个时候,教师也需要教育孩子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第一是要上厕所,第二是要做好下节课的准备工作,第三才是玩耍。

(三)科学制订入学初的教学计划,努力减少“坡度”

一年级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幼儿园大班后期课程设计的特点,适当安排入学初的课程与课时,增加活动性课程,减少知识性课程,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和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尽量减少作业任务,动静搭配,寓教于乐。

幼小衔接的工作不仅是一年级小学生的衔接阶段,也是家长的过渡阶段。一年级教师应该用有温度的教育,让学生感受爱与知识的力量;用有温情的方法,让家长减少焦虑,指引育儿的正确方向。

猜你喜欢

开学书包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我的书包
减负书包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开学啦!
开学了(2)
我的书包
藏在书包里的回忆
开学了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