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班游戏分享中的师幼共情

2021-12-04上海市嘉定区新源幼儿园

亚太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萱萱师幼共情

上海市嘉定区新源幼儿园 赵 沁

大班第一学期的角色游戏结束了,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开始聊今天发生的趣事。这时,舞蹈教室的小舞蹈家萱萱说:“今天我们小舞台只有一个观众。”于是,在不同的教师身上,我们看见了不同的教育行为。

一、现场实录

A教师:“呀,真可惜,希望明天有更多的观众哦。”边说边请下一位分享的小朋友。

B教师:“呀,只有一个观众,那我们怎么才能让观众更多呢?”幼1:“可以制作招牌吸引观众。”幼2:“可以大声叫卖吸引客人。”幼3:“可以送好吃的吸引大家来看表演。”……又有几个孩子接二连三地讲述着吸引客人的好方法。“哇,大家想出了很多好方法,相信明天肯定会有更多的观众哦!”教师一边附和,一边示意萱萱坐回自己的位置。萱萱嘟囔着走回自己的位置:“这些方法我都试过了呀,还是没有观众呀!”

C教师:“好可惜,他们今天这么卖力地表演,只有一个观众,谁想做他们的观众?”孩子们纷纷举手,教师开始数数:“1、2、3、4、5、6、7……好多人其实都想做观众是不是?给你们一个机会,好不好?现在他们都是观众,请你们现场表演。”萱萱小队在全班小朋友的歌声中共同表演《金孔雀》。教师:“觉得他们的表演很精彩的请鼓掌!”全班孩子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教师:“谁愿意来给她们点点赞?”幼1:“我觉得他们表演得真棒!”幼2:“你们表演得真精彩啊,你们动作都改了。”幼3:“我喜欢你们的表演,给你们点赞。”幼4:“你们还商量了队形,真好看。”教师:“听,朋友们都在给你们点赞,是不是有很多观众愿意来看的?”萱萱:“是的。”教师:“接下来请你们赶紧预告一下,明天会表演什么?给大家发出邀请,明天会有更多的观众哦!”萱萱说:“明天我们将表演歌曲《暖暖》,欢迎大家来看我们的表演。”教师:“相信明天一定会有超过一个的观众来看你们的表演。”孩子们带着满足的笑容、带着对明天游戏的期许结束了本次游戏分享。

二、观察分析

(一)教师观察能力不足,互动先入为主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情等可为教师与幼儿开展有效互动提供重要的帮助和支持,撰写连续性、过程性的幼儿观察记录,可为后续教师建立幼儿个人成长档案袋和分析幼儿在健康、语言、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特点提供详细的记录和帮助。但是,当前有些教师对观察幼儿的活动缺乏应有的重视,对观察的目的、对象、方法等存在较大的困惑和不足,在活动过程中往往根据自己预设的计划或想法对幼儿开展指导或提出建议,而缺乏对幼儿活动指导前的观察,影响了与幼儿互动的效果。

纵观以上案例,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游戏中每个教师经常会遇到的困惑,也是孩子发自内心的疑问。但是慢慢地,我们发现孩子们不问了,是自己解决了?还是被模式化了?作为一个高质量的陪伴者,教师是否认真观察和倾听他们真实的诉求?是否善于发现和理解他们内心的需要?是否有效支持和帮助他们成功地体验?这个案例中,我们发现面对萱萱的情绪,三位教师都有不同的反应:A教师没有洞察到萱萱的情绪,只是蜻蜓点水地带过,草草了事;B教师看似关注到了,但是她的提问没有走心,从现场孩子们的回答和反应中我们也能感觉到师生之间已经形成了“默契”,都在走形式化。反观萱萱,“这些方法我都试过了呀,还是没有观众呀!”这句轻轻的嘟囔直扣人心,反映了她的困惑没有真正得到解决,教师不能以自我的想法先入为主地代替幼儿思考。

(二)教师倾听能力不高,互动意识缺乏

倾听是建立共情的基础。只有在认真倾听他人言语的基础上,才能有效感悟和了解他人的想法、情感和具体的感受,进而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共情关系。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和需求,是教师与幼儿开展良好互动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式与途径。当前幼儿园教师在开展一日活动的过程中,较少倾听幼儿内心的需求和想法,与幼儿的互动意识较为欠缺。例如案例中C教师就是很好的倾听者、共情者,从案例中我们能发现,教师的提问激发了全班孩子对于观看表演的热情,为什么?因为她找到了全班孩子的兴趣点,像朋友一样互动交流,与孩子们产生了共情。又通过鼓掌和追问弥补了小舞蹈家萱萱只有一个观众的失落,非常周到。最后的预告留下了悬念,让孩子们怀揣着期待,展望明天的游戏。既暖心,又自然,在交流分享中和孩子们共情了,把游戏分享真的还给了孩子们,让他们说想说的话,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三)教师对话能力欠缺,互动质量不高

对话是与他人互动的重要途径,教师与幼儿的对话质量是体现教师共情能力的重要标志。教师对幼儿的想法和情感等掌握准确,才能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共情关系,开展进一步的指导。当前,有些教师尽管意识到要通过对话增强与幼儿的互动,增进对幼儿的了解,但其对话能力不强。案例中,A、B两位教师短短的两句对话虽然回应了幼儿,但这不仅不能有效激励幼儿的游戏愿望,反而会降低幼儿的游戏兴趣。教师的对话能力欠缺,导致教师和幼儿互动的质量不高,难以为幼儿的活动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后续思考

共情是对他人情境的理解和感同身受,是一种他向反应。而师幼互动是幼儿园人际互动的基本形式,其互动质量会对幼儿的发展和成长产生重要影响。教师与幼儿间的共情是构建积极有效师幼关系的基础,特别是在角色分享环节尤为突出。

(一)共情源于观察

在一日生活中,教师往往会很着急,跟着教案走,跟着流程走,忽视了应该静下来观察孩子、倾听孩子,找到他们真实的需求,才能与他们共情。所以正如徐则民老师一直倡导的“站稳十分钟”,就是希望我们眼里有孩子,在分享交流的时候不会“无话可讲”,而是“滔滔不绝”。

(二)共情也是能力

作为一线教师,对话是与幼儿互动的重要途径,教师与幼儿的对话质量是体现教师共情能力的重要标志。教师对幼儿的想法和情感等掌握准确,才能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共情关系,为其提供支持。除此之外,还需要具备善于倾听和有效沟通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在游戏分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经常因为找不到与孩子共情的点和有效的交流方法,分享流于形式,与孩子们产生不了共鸣。

这时,教师可以共同游戏者的角色体验幼儿的游戏场景和感觉,切实走进幼儿的世界,倾听幼儿内心的想法和需求,体会幼儿的感受和情感。就像案例中的教师C一样,因为没有观众和萱萱一样感到惋惜,以同伴的口吻为她出谋划策,用欣赏的态度为她加油鼓劲,这时孩子和教师都沉浸在游戏中,产生了属于他们的默契、他们的共情。所以,只有真正了解幼儿的感受,才能采取有效的支持举措,与幼儿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关系。

(三)创造共情平台

共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对他人的关切、接受、理解、珍惜和尊重。但是在实际的游戏分享过程中,我们很难面面俱到,尊重每个个体,给予每个孩子表达的机会。这时,可以提供“游戏日记”,让有需求的孩子将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可以提供录音笔和录音贴,让想表达的孩子将自己的想法录下来;可以提供手机摄像,让想表演的孩子将自己的想法拍下来……在自由活动时,可以互相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这样,孩子们的共情就不再局限于分享的20分钟,更不再局限在师幼的互动里,多元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表达平台可以创造生生之间的共情及自我的肯定。

愿我们能够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倾听孩子内心的需求和想法,站在孩子的立场感受他们的情感,多给予孩子激励和肯定,与孩子们开展更加积极有效的互动分享,产生更多的共情时刻,促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猜你喜欢

萱萱师幼共情
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高师幼互动质量的策略研究
倾听儿童 相伴成长——“师幼互动”研修纪实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你的脸像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