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阅读与反思中前行
——读《我就是数学——华应龙教育随笔》

2021-12-04

江苏教育 2021年66期
关键词:信念生活老师

李 洁

(作者系上海市宝钢新世纪学校教师,高级教师)

·推荐理由·

《我就是数学——华应龙教育随笔》是“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华应龙所著。该书由“课前慎思”“课中求索”“课后反思”“听课随想”“评课心语”“生活感悟”六大部分组成,全面展示了华老师对工作的热情、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追求以及对领导、同事、亲人、朋友的感恩之情。细细拜读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华老师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育魅力、精湛的科研水平、卓越的领导能力和不断超越自我的“化错教学”智慧。华老师就是一张亮丽的教育“名片”,指引着我们不断向前,是永远值得我们教师学习的榜样。

华老师学识渊博、眼界开阔、思维发散、联想丰富,书中每篇文章都能引经据典、娓娓道来,语言优美、逻辑清晰,善于捕捉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现象,构思促进教学的课堂情境,将其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从学习到工作、从教师到校长、从乡村到城市、从南通到北京,一路行一路歌。读这本书,我们的视野会变得开阔,我们不会因为一点儿小事而斤斤计较,更不会因为多做了一点儿事而耿耿于怀,因为这都是提升我们专业能力的机遇和挑战。

读这本书,我的心灵受到震撼,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是华老师勇于坚守的理想信念、勤于实践的课中求索、基于实践的课后反思、富于联想的生活感悟,这些都在促使我们不断地反思自己,我们和名师的差距在哪里?愿有更多的教师能读到这本书,从中汲取力量,坚实地行走在教育教学的路上,让自己更优秀、更美好。

·阅读体验·

当我第一次读到《我就是数学——华应龙教育随笔》这本书时,就被书中一个个感人至深、奇思妙想、生动鲜活的教育故事所吸引。我先将全书匆匆读了一遍,回味无穷,又仔细研读了一遍。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华老师勇于坚守的教育信念、勤于实践的课中求索、基于实践的课后反思、富于联想的生活感悟。

勇于坚守的教育信念

教育信念是指教师坚守在教育一线,思考并探索“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经过不断追问和反思,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是教师由专业走向优秀、由优秀走向卓越的动力和源泉。华老师在书中的自序中写道,在工作后8年间,他拿到了30多张各类比赛的获奖证书,但被当时的人事股长陈祥斌老师问道:“华应龙,你怎么什么比赛都参加?”华老师结合后来看到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放弃参加奖金为5万美元的比赛的故事,他终于明白,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在各方面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若想有成就,那必须专注于一件事。正如陶行知先生诗云:“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从此,华老师确立了“我就是数学”的教育信念,并为之付出全部的精力,像在《篮球——我的导师》一文中所言:“每每备课,我会深入挖掘教材,学习它,研究它,剃须、吃饭、走路时都对它念念不忘,有时可以为它废寝忘食,常常在睡觉时因想到一个好点子而一跃而起。”

坚定的教育信念还体现在华老师对数学教学的心无旁骛。1996年,《江苏教育》编辑部要调华老师去做编辑,他想到将会离开课堂、离开学生、离开他心中的数学,进而谢绝了领导的安排。这是多么强大的精神力量,多么坚定的教育信念!我也是一名立志于做教师、立志于做好教师的教师,但是我却没有华老师的成就,为什么呢?这促使我在工作中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这就是所谓的“见贤思齐”吧!

勤于实践的课中求索

华老师是一个具有坚定的教育信念、创新的教学实践的教师。正如李烈校长在这本书的序中所写:“小华的教学研究不甘于现状,富有创新精神。现在有些课经过大家研究,都已经设计得很精致了。但是小华依然愿意上这种课,他秉持我校‘以学论教’的理念,求新求异,挑战完美,绝不重复,提出疑问,重新寻找突破口,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读到“绝不重复”这里,我心里一惊,突然想到某节课上,每当我讲好一个知识点要进入下一个环节时,班级里有位女生总能讲出我将要板书的内容,后来下课一问,才知道她有她姐姐(正好也是我的学生)的课堂笔记,这真让我深感惭愧,也让我找到了自己与华老师之间的差距。让我明白只有永不停下探索的脚步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华老师在《感谢差错》一文中记述了“角的度量”的一段教学实录。华老师基于学生思维的起点,不断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每一堂课都力求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教学设计。他先让学生试一试,在错误中找到量角的本质——“重合”,然后让学生在量角器上画角,最后交流有没有不同的角,量角的正确方法则水到渠成。在课堂中华老师抓住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而教学重点是学生从自己的差错中感悟出来的。这种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甜美果实的教学设计,来自华老师勤于实践的课中求索。华老师这样精彩的课还有很多很多,如“圆的认识”“初步认识分数”“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等。对比华老师精益求精的教学行为,也促使我不断反思以往的课堂教学,并进行研磨,追求更高效的、创生的课堂。

基于实践的课后反思

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一个想不断前行的教师,就必须时常停下脚步,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反思自己教育教学过程的得与失。好的想法和做法可以促进我们继续前行,不完善的做法可以通过思考与改进,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如华老师在《人皆可以成尧舜》一文中谈到一名女生提出“您这不是打击我们成绩好的人吗?”的质问,让华老师不断反思课堂中的即时评价问题。面对课堂教学中的即时生成问题,他在课后深深思索的过程中找到了应对的答案。教师在课堂中如何才能既启发、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充分保护和开发学生向善、向好、向上的学习动力,确实是值得我们教师修炼的内在功夫。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通常学校也会要求教师写教学反思,但教师写教学反思大多流于形式。教师一方面没有意识到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不知如何进行教学反思。读了华老师的“课后反思”系列文章,使我豁然开朗。

“反思教学应当反思教学定位问题、教学设计问题、教学效果问题、动态生成问题、教学资源问题等等”“反思之后当以再实践来检验”这是指导我们“反思后的行动方向”,反思不是想想而已,而是下一次行动的起点。华老师在《反思教学,超越自我》一文中说道,他教学“概率的初步认识”时,根据学生课堂中的反应进行课后反思后,又进行了两次反思、两次教学实践活动,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更适合学生。“反思之后要学习”,他用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与思的思想告诉我们:“思而后学,学得更有效,思得更深刻。”“实践、反思、学习应当是不断循环、相互融合的。”我们教师只有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专业素养才可以得到提升。

富于联想的生活感悟

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不缺少哲理,缺少的是思索的脑袋。日常琐事经过华老师的思想加工,都变成了哲理。华老师在《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一文中透彻地告诉我们,对待学生就要像农民对待庄稼一样精心细致,庄稼长势不好,不能怪罪庄稼,而应该从种子的选择、种植的土壤、种植的时机等方面去找原因。教学中亦应如此,学生学得不好,我们要考虑的是自己教得是否到位,一种方法不行,能否用另一种方法试试、再试试。

华老师从打篮球中也引申出诸多哲理:教学要有激情,因为“没有激情,就没有教育的‘震撼’;没有激情,就没有教育的共鸣;没有激情,就没有创新;没有激情,就没有魅力可言”。华老师从“投篮凭手感”引申出教师也要学而不缀;从“打好每一个球”引申到“‘认真’对待对方是一种‘尊重’”;从“带头鼓掌”引申到“每个人的心底都是渴望得到别人赏识的”;“成长需要臭球和嘘声”告诉我们要学会“接受掌声和接纳批评”;“接球和传球”告诉我们生活中要学会合作和付出;“当哨声总是为我而鸣”告诉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强韧性,才能让自己越来越强大;“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球小乾坤大”告诉我们要不断地反思教学,反思自我,做一株有思想的芦苇。

我很庆幸自己读到了这本书、读到了华老师的故事,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中汲取能量,再出发、再成长。同时,我也在反复不断的阅读过程中,领悟并践行当代教育家的教育理念、教育魅力、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生活所思、生活所悟。

猜你喜欢

信念生活老师
有一种信念,叫“中国红”
为了信念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围墙的信念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