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共享:苏宿两地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探索
2021-12-04成素萍
成素萍
近年来,为了促进江苏省内的教育均衡,苏北部分地区通过南北共建形式新办学校,带动和促进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江苏省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宿苏外”)所处的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即由苏州、宿迁两地合作共建,是省内南北共建园区的典范,学校也是苏州工业园区教育输出的重要成果。如何有效地利用苏州工业园区优质教育资源,形成苏宿两地教师发展共同体?建校5年来,苏州、宿迁两地对宿苏外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派驻管理团队,实现理念互融
一所学校的建立首先需要先进管理理念的引领,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则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将苏州工业园区的学校管理理念及经验融入宿迁,在学校规划立项之后,苏州工业园区选派了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参与学校建筑及文化的设计、教师招聘及培训工作。管理团队的率先进入,更好地实现理念与文化的共融,结合学校的办学背景,将学校的办学愿景定位为“来这里,通苏州,达世界”。学校将“博雅”作为办学文化的主题词和培养师生的目标,将语商特色课程建设作为学校特色文化,用“体育心理节”“语商文化节”“STEAM创意节”等整合学生活动,这些既有苏州元素,也结合学校校情,更符合学校的发展定位。
5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共派出了3批管理团队(共12人)负责学校的管理,苏州工业园区的办学理念、管理经验在宿苏外得到了有效实施。成功经验的移植和融创,打通了学校发展的快速通道,使学校在较短的时间内规范、有序、高质量地发展。每批管理团队在宿苏外工作时间一般为2~3年,他们给学校带来的不仅是理念、方法,还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和追求精细完美的工作作风,对本地教师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开放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数字化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有效地缩短教育不平衡之间的差距。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立需要强大的支撑,苏宿两地因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教育资源的配备存在一定的差异。
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的“易加平台”拥有较为完善的教学资源,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为宿苏外全体师生开设了账号,将所有资源无偿开放。资源的共享为师生搜集、整理信息节省了大量时间,特别是2020年疫情期间进行线上教学时,学习资源的作用得到了更好彰显,为教与学提供了便利。2020年,苏州工业园区被确定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宿苏外也将有机会参与资源的共建,探索教与学的新模式,共享大数据时代的研究成果,实现与园区教师的同频发展。
三、线上线下培训,实现深度融合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宿苏外从2016年办学以来,每年新增教师100人左右,其中约有70%的教师为应届毕业生,教师培训工作任务艰巨。除了利用校内自身资源、市内专家资源外,苏州工业园区的直接帮扶为教师培训提供了更多资源和路径。每学期,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都会选派专家和优秀教师为学校教师进行培训,从班级管理、学科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等不同角度开设专题讲座,开展团队拓展活动。学校也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到苏州工业园区的学校进行跟岗学习,让一线教师切身感受园区学校的各项管理。学校利用暑假时间,组织大批教师赴苏州工业园区进行封闭式研修,与园区专家和优秀教师面对面交流,走进学校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开阔教育视野,提升教育教学理念。
2020年疫情期间,两地尝试开展了线上班主任培训,并通过线上指导助力一位教师获得了江苏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021年初,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为学校全体教师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培训,在教师中引起强烈反响。
四、主题联合教研,实现共同成长
南北共建给学校各方面工作尤其是教师培养和教研活动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广阔平台。经过几年的实践,基本形成了月度教研常态化、年度教研专题化的模式。每个月,苏州工业园区都会集中一批教师到宿苏外开展教研活动,双方通过同课异构、专题研讨的形式,评议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与教学效果,让教师学会课堂观察,激发教学反思,有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
教研活动也推动了教师团队建设。以宿苏外为核心,苏州、宿迁、淮安三地的十几所学校每年组织一次以“构建生本优质课堂”为主题的联合教研活动,通过教学研讨、专家评点、校长论坛、专家讲座等形式探究课堂教学,共话学校发展热点,树立科学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教师交流心得感悟,碰撞智慧火花,成为促进三地教师共同成长的优质平台。
南北共建这一形式已从助力经济发展延伸到促进教育质量提升上,在两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协调下,宿苏外和苏州工业园区的教师以融合共享为指导,跨越区域界限,彼此对话,相互合作,不断探索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的路径,促进了教师整体素养的提升,实现学校优质发展、高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