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顶层设计擦亮学校创新实践的明珠

2021-12-04成尚荣

江苏教育 2021年66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育人

成尚荣

一、“1+3”的实质是“1+X”。南京市“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发展态势,值得关注和学习

南京市是教师发展的一块高地,高地上不时耸立起高峰,斯霞、王兰、陈树民、袁浩、马明、胡百良、王栋生……长期以来,南京市始终以优质的教师队伍引领课程改革、教育改革。南京的经验告诉我们:当优秀教师队伍建设走在前面时,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以至整个教育改革才会有实效,才会有深度和亮度。如何保持并发扬南京市教师建设与优秀团队建设的优势,已成为南京市教育改革的重大命题。

这是一个具有根基性、全面性、发展性的命题。抓住这一命题,才能让教育持续发展,站在一个制高点上。南京一直在向这一制高点攀登,他们积极探索,深入研究,创新实践,为“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破解了不少难题,创造了可贵的经验。

这组文章是“1+3”的构造方式。其一,“1+3”其实是“1+X”。“1”无疑是顶层设计、整体规划、理念引领,“3”则是学校实践的3个典型。“1”显现了大局观、系统思维和整体安排,具有统领性;“3”则是整体框架下的个性化实践,显现了从实际出发的校本化创新。在我看来,“3”不只是3个典型,而是更多的学校。我的体验是丰富的,也是深刻的。在南京,教师队伍建设,“四有”好教师团队发展,还有很多的典型,他们都相同,但又不同,都挺好;各具特色,各有经验,丰富多彩。其二,“1+3”是个平台,透射出发展的理念。这是对话的平台,“1”与“3”的对话,“3”之间的对话,“3”与“X”的对话。对话生成新的意义,并推动意义的产生与流动,意味着新发展。“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需要这样的平台,需要平台上的互相瞭望、相互成就、相互辉映。其三,“1+3”的深意在于营造、优化团队发展的文化生态。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团队总是一种关系性存在,这种关系集中体现在生态中,关系和谐也是生态建设的核心问题。南京之所以能有这样生动活泼的局面,就是有文化生态的保证。生态总是在团队中滋生潜长,滋养着你,推动着你,形成一个共同体。

以上三个方面,是南京市“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重要启示。如果再将启示聚焦,那么,我用一句话来概括:用顶层设计擦亮校本化创新实践的“明珠”。校本化实践,不能没有顶层设计,不能没有整体规划和引领;同样的,整体规划与设计,也不能缺失校本化的创新实践。缺失,说明整体规划与设计的低效甚至是无效;而丰富,才能让整体规划设计站起来,闪亮起来。

二、“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作为团队之魂,我们要追寻卓越的灵魂

立德树人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个根本问题。立德树人还内含着第四个问题:谁来培养人?这一问题自然落在教师的肩头。除此之外,教师不仅要回答“谁来培养”的问题,还要回答一个更为重要又往往被忽略的问题:怎么将立德树人落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让自己成为中国立德树人的好教师。这样,围绕立德树人,南京形成了一个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结构性发展链条。将“四有”好教师聚焦于立德树人,让“四有”好教师团队有一个魂——做立德树人“四有”好教师;将立德树人落实在教育教学全过程,并在落实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立德树人的水平与境界。所以,立德树人于教师而言,最终凝聚在四个字上:教书育人。育人,首先要育己,自己做立德树人好教师,才能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为了做人与育人,南京在四个方面着力:一是在学科育人上着力。深化并优化学科育人,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学科育人成了“四有”好教师的共同标识。“四有”团队强调学科综合,这固然是个方向,也是一个发展趋势。但是,任何综合不能丢掉学科,学科的边界要打开,但有的边界要坚守,强调的是学科间的融合,绝不是学科的消弭。二在综合育人上着力。加强学科间的联系与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综合育人成了“四有”好教师又一个重要标识。世界本身是融通的,生活是由各种要素整合形成的,儿童应是一个整体,我们在注重学科育人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科教学走向整合,形成育人合力,并打开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见识,走综合育人之路。这更是“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本意之所在。不同学科教师在一个团队中,为综合育人创造了更多机会、更多条件、更多平台。三是在课程综合化实施上着力。将课程内容结构化,让内容综合得适宜、合理、科学非常不易,综合化实施尤为重要,更为关键。没有综合化实施,内容的综合没有实质性意义。通过综合化实施,才能使内容融为一体。综合化实施的过程是育人过程,提升着学生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引导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破解西方势力对中国的“卡脖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显得更紧迫。立德树人,树的是创造性人才。育人的前提与基础是要识人,即认识儿童,发现儿童,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成为“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所要研究的共同课题。“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要在第四个方面着力:研究儿童,研究学生。育己,做人,其中有一个最为根本的基本功——立德树人。立德树人基本功的核心是儿童研究,这是教师第一基本功。儿童研究就是要不断地认识儿童、了解儿童、发现儿童,以科学精神、专业的方式,寻找儿童身心规律与特点,促进儿童发展。从本质上看,“四有”好教师应该是优秀的儿童研究者。道理很简单,几近常识,无须多做阐释,但真正做到、做好的并不多。在儿童研究中,让自己成为立德树人的好教师,才能将立德树人落实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三、“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需要校本化的创新实践,并寻找自己的密码,顶层设计要让学校“明珠”更灿烂

鼓励提倡“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学校要有创新实践,顶层设计也给学校留下了创造的空间,并帮助学校提炼与阐释创新实践活动,这是南京市“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一个重要理念和方式。3个典型经验,都有学校建设的核心理念或主张,都在寻找建设的切入口和生长点,综合团队建设的策略与方式,形成学校的话语系统,从整体上推进团队建设。3个典型特色十分鲜明,学段特点特别清晰,给我们铺展了“四有”好教师团队的“生长线”。

金陵小学给教师一个明确的定位:人人做“三博”教师。塑造怀抱理想怀有仁心的博爱之师、视野开阔学识扎实的博学之师、尊道贵德情操高尚的博雅之师。在“三博”旗帜之下,汇聚起一批优秀教师。在网格研训方面,他们是“合伙人”;在对话研究中,他们是“首席+”。“三博”教师有一种自觉:厚植精神的自觉、生根研究的自觉、生长“首席”的自觉。为此,学校领导还形成了发展的三个理念:从赋权走向赋能、从信任走向责任、从认同走向协同。一所年轻的小学,办学至今,成绩斐然,这与引导教师走深度自觉发展之路有着必然的联系。这是金陵小学必胜的密码,是越来越亮的明珠。

科利华中学是一所纯初中,学校发展史实质是教师发展史,教师发展支撑着学校发展,学校发展为教师发展营造了一块沃土。她们的突破之处在于打造“科·雁”特质的好教师团队。所谓“雁”是指雁、雁群及其“雁阵”文化。“雁阵”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共同前进,但轮流领先;目标任务是科学育人,追求育人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探求育人的科学方式;建设机制形成了四句话:文化培育,科研先导,研修赋能,科研增值。概括提炼得有深度,也极有针对性。“雁群”“雁阵”是对“四有”好教师的比喻,成了团队的集体形象与精神标识。“科·雁”好教师团队既有共同体的理念,又彰显了中国特色的文化意蕴,形象生动,视野更开阔,空间更宏大,教师们更易于接纳与认同,这串明珠有着蓝天的色彩。

“嚼得草根,做得大事”,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秉承的校训,在中国教育史上熠熠闪光。这是一种品格,低头做事,抬头仰天;艰苦奋斗,志向在胸;立大志,明大德,担大责,成大才。这些品格演化为一种情怀、精神、格局与格调。在办学历程中,锻造优秀卓越教师队伍是南师附中最闪亮的风景线,是南师附中的生命线。这一生命线顺着历史的逻辑走到了今天,虽曾有断裂过,但是马上接续起来,顽强地延伸,走到了今天。这条生命线往深处讲,核心是“学术”,是学术丰盈的教师让“学术”得以着陆与延伸。梁启超早就对学术做了阐述:学,是学理,学科,学术;术,是技术,方法,途径。但学术总是融为一体的,学与术的并重,一直是学人们努力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也要并重。文章中有一段十分精辟的阐释:教师从根本上是“学人”,追求真理、信仰、良知,让学术成为教育生活的常态;“学人”的载体是学科,行为依据是学理,生活的方式是学术对话,教学的本质是创造。这份材料让我们有历史的纵深感、研究的厚重感、发展的价值感。立德树人不只是一种理念,更不是一句空话,不能过于泛泛而论,应当满溢着专业性、学术性、科学性的研究过程、探索过程、创造过程。这是南师附中一颗特别闪亮的明珠。

三所学校,在“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中都举起了一面旗,铸造了一个魂,搭了一个平台,辟了许多条道,创了许多方式。看来“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是一个没有天花板的舞台。时代的召唤将在更大的舞台、更宏阔的时空中回响,明珠将越擦越亮。于是,南京市“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将是一串串新时代教师队伍的明珠。

四、回到“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上的本意上去,在发展综合素质上着眼,在跨界合作上着力,在保障机制上突破

教研组、备课组、名师工作室等都是团队的形态,这样的团队建设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但继续加强团队建设还有很大的空间和很多工作。这种形态的团队,主要功能侧重在学科教学的纵深上,以建设高质量的学科。学科建设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任何的忽略,甚至一点点轻慢。与此同时,还应有横向的融合,建设跨学科的教师队伍建设。这样的融合,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学科的融合,有赖于教师的融合。没有教师融合,不可能有真正的学科融合;也正是在学科融合中,促进了教师融合及其质量水平的提升。“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意在学科融合视域下的教师跨学科融合,旨在更有效地促进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正在深化。核心素养的本质属性是综合性,即使是学科核心素养,也要注重有关要素的综合。素养的综合性要在跨学科的学习中加以落实与体现。因此,跨学科学习更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综合素质的核心是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一直是课程改革、教育改革的核心价值追求。从现有材料来看,在“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中,综合素质的提高还没有突出,着眼点还不够准。我们一定要明白,团队建设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学生的发展,我们不能只见教师而不见学生,这一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要着力于教师的跨界合作。“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的设计,重在跨学科教师的合作,各自要跳出学科,主动牵起兄弟学科之手,互相瞭望,互相交融,互相促进,在融合中成为交界上的对话者。交界上对话者的方式当然是对话,而对话还有具体的方法:交流、讨论、协商、反思、探究、共同设计、创新行动等。不同学科教师在一起,既具有教学改革与研究的共性,又具有学科的差异性。在共性中提炼教学改革的共同规定性,又在差异中提炼教学改革的个性。共性与个性得到深度融合,并且和谐统一,从而提升专业发展的水平。这一着力点,在今后的实施中要下更大功夫。

三要在保障机制上突破。不同学科教师汇聚一起,既要依赖他们的文化自觉,还需要一定的制度保证,比如协商制度、学习制度、分享制度、评价制度、奖励制度……这些制度在实践中逐步转化为机制,机制将推动“四有”好教师团队的生成发展。我们期待有机制的突破,团队建设可持续,可深入。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德育六义: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