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桥梁模数式伸缩装置耐久性设计研究

2021-12-04陶斌

商品与质量 2021年41期
关键词:模数预埋型钢

陶斌

山西省交通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12

伸缩装置是桥梁工程中较为关键的构件,以合理的方法做好设计、施工、养护等工作后,有利于发挥出伸缩装置的应用优势,进而提高桥梁的耐久性以及安全性。现阶段,模数式伸缩装置的占比较大,根据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单缝式和多缝式两类。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模数式伸缩装置在设计年限内易出现各式各样的、不同程度的病害,严重影响装置乃至全桥的品质。例如,边梁锚固结构受损、异型钢断裂、位移箱受损。现阶段,有关于桥梁伸缩缝的设计规范有限,虽然提及到一般要求、伸缩量及安装宽度的控制要求,但并未围绕锚固系统、承重系统等多类细分的部分做出明确的设计要求,导致部分子系统的设计缺乏可靠的依据,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不足,实际使用过程中模数式伸缩装置的耐久性较差。因此,必须富有针对性地开展耐久性设计工作[1]。

1 模数式伸缩装置的主要病害及成因

主要病害及成因,如下:①单缝、多缝是两种较为常见的模数式伸缩装置,但无论何种形式,边梁均容易出现病害,具体与边梁截面形式不合理有关。②受锚固钢筋连接不稳定的影响,伸缩装置锚固部位的混凝土缺乏足够的稳定性,有局部脱落的现象,严重影响锚固效果。③部分模数式伸缩装置采用的是铸钢直梁连杆结构,在此配置方式下,伸缩装置可能会出现纵向变位锁死的问题。

总体来看,设计不合理、施工不规范、养护不到位等均是桥梁伸缩装置受损的关键原因,具体又可细分为多个方面,各自所导致的病害形式多样。

根据截面形式的不同,主要将模数式伸缩装置的边梁分为四类,即“C”型、“F”型、“Z”型及“E”型,(见图1a,b,列举C型和F型)各自发生破坏时的程度不尽相同。相比之下,“E”型钢的破坏程度最为轻微。可以确定的是,随着边梁截面形式的改变,受力性能也随之发生变化,此时会对伸缩装置的性能带来影响,而截面形式不合理则是边梁受损的关键原因。

图1a C型伸缩缝装置

图1b F型伸缩缝装置

伸缩装置锚固钢筋、预埋钢筋有错位的情况,不利于焊接作业的顺利开展,其中,焊接对位不准确已经成为多数模数式伸缩装置常见的质量问题。具体而言,桥梁普遍由多片主梁预制拼装的方式制作成型,同时还存在一定的纵、横坡,导致主梁施工期间的控制难度较大,纵向和横向有错台问题,可见锚固钢筋、预埋钢筋两部分有错位,原本需要准确穿入的横向钢筋由于错位的存在而受到阻碍,后续模数式伸缩装置容易出现病害[2]。

从位移联动结构的角度来看,现阶段国内多数伸缩装置均配套的是铸钢直梁连杆,其安装精度较高,若在安装过程中局部变位或是后期主梁有小幅度的变形,均会直接破坏伸缩装置的正常使用状态,有纵向变位锁死的情况。进口产品主要采用的是高分子橡胶材料,其特点在于能够有效满足弹性剪切位移的要求,对变形的适应能力较强,同时锈蚀问题的发生几率明显降低,在安装后不会破坏伸缩装置的纵向稳定性。可见,不同形式的位移连杆所带来的应用效果有所差异,必须合理选择,否则将由于选型不当而难以满足伸缩位移的相关要求[3]。

2 模数式伸缩装置的耐久性设计

为有效预防模数式伸缩装置的病害,提高装置的耐久性,需从多个角度出发,做全方位的考虑,切实提高耐久性设计水平,此处围绕边梁的选型、锚固方式的优化、位移传动方式的选择三个方面展开探讨,阐述具体的设计要点。

2.1 边梁选型设计

取“C”、“F”、“Z”及“E”截面的型钢边梁,设定特定的荷载,试验并分析各自的应力值,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4种异型钢边梁的Mises应力值

以疲劳荷载作用条件为例,“F”型截面边梁的应力最大,达到225.1MPa;相比之下,以“E”型最小,该值为172.8MPa。现阶段,边梁材料主要采用的是Q345(16Mn),根据其力学特性可知,抗弯强度允许值为310MPa,该值均高于前述提及的钢边梁的计算值,根据此数值关系得知,型钢的静力强度储备具有合理性,可以有效地满足桥梁伸缩装置的受力要求。在动荷载的作用下,容易加剧对伸缩装置的影响,出现疲劳破坏,并且随着荷载作用时间的延长,该现象更为明显,以建成通车一年为例,可达到2×106次。不同构件和连接类别下,对应的容许应力幅值不尽相同,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循环次数n为2×106次的容许应力幅(MPa)

经过疲劳应力幅值的对比分析发现,“E”型边梁的应力表现较为良好,能够有效地满足疲劳构件的强度要求;相比之下,“F”型钢边梁的受力明显偏大,超出控制容许应力幅;“C”、“z”型钢边梁则“介于前述两者中间”,应力有少许的超标。总体来看,以“E”型钢截面的边梁最为合适。

2.2 锚固方式的设计

常规方法下,在边梁处焊接锚固环,取适量的销钉,稳固在支承箱或位移箱的两端,而后按照要求于梁体上预埋钢筋,经过焊接后使锚固钢筋环和预埋钢筋稳固连接,将合适尺寸的横向钢筋穿过安装到位的锚固环,起到稳固伸缩装置的作用,在前述基础上,组织槽口混凝土的浇筑作业。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该常规的锚固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桥梁通常由多片主梁以预制、拼装的方式组成,并且还有一定程度的纵、横坡,在此条件的影响下,主梁施工期间可能有纵横向错台问题,而此时随之影响锚固钢筋和预埋钢筋,即两者出现错位;由于位置的偏差,部分锚固钢筋和预埋钢筋不具备焊接的条件,在安装横向钢筋时也将由于偏位而难以顺利到位(穿过锚固环钢筋和预埋钢筋的难度较大),不得已舍弃该部分钢筋。随着钢筋材料用量的减少,最终的锚固效果自然达不到设计要求[4]。

(2)锚固混凝土强度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通常需经过3-5d才能够达到特定的强度要求,此时才可有效锚固边梁。但在混凝土强度提升过程中,连续经过多个昼夜,而昼夜温差较大,不利于混凝土强度的提升。详细来说,边梁与主梁预埋钢筋稳定连接时,温差的出现将加剧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成型混凝土的完整性欠佳。受此影响,锚固钢筋与槽口混凝土的结合稳定性不足,有脱离的情况,难以有效保证最终的锚固效果。

(3)横向钢筋需穿过锚固环与预埋钢筋,在此构件分布关系下,有利于增强伸缩装置与预埋钢筋的锚固效果。但需注意的是,在支承箱和变位箱的限制作用下,明显加大横向钢筋的安装难度,难以完全穿过支承箱和变位箱,此时需做截断处理,而由于钢筋的残缺,最终的锚固效果难以达到设计要求。

由此看来,常规的锚固方法取得的应用效果较差,为使锚固件与型钢、槽口预埋钢筋等构件稳定结合,有必要优化锚固方式,在既有锚固系统的基础上做出调整,以便顺利锚固。具体考虑如下几点:

(1)取消原边梁的锚固环,根据边梁的结构特点,在该处设置带有开孔的连接钢板,以焊接的方法将该钢板与边梁稳定连接。

(2)不再采用穿入锚固环的横向钢筋,取而代之的是横向固定圆钢,将其中间穿入预先设置好的连接钢板的孔洞内,而后对两端做焊接处理,使其与支承箱稳定结合。

(3)准备可调式活动钢板,将其安装在横向圆钢处,此设置方式较为灵活,可调式钢板能够顺着圆钢滑动,最终到达指定位置(预埋钢筋处)。

(4)在支承箱两侧焊接“U”形锚固钢筋,并在该钢筋与预埋钢筋间穿入横向钢筋,通过新增钢筋的应用,切实保证锚固效果。

在对锚固方式做出优化后,全新的锚固系统更具可行性,具体体现在伸缩装置锚固性能提升、预埋钢筋与锚固钢筋对位准确性等方面,取得较好的锚固效果。

2.3 位移控制方式的设计

不同模数式伸缩装置所对应的位移控制方式有所不同,实际应用效果也并非完全一致。对于格梁模数式伸缩装置而言,借助压缩弹簧控制室实现有效的控制,斜梁、直梁两类模数式伸缩装置各自对应的控制方式分别为几何控制式、剪切弹簧控制式。对于横梁模数式伸缩装置,在位移增加的条件下,所需配套的支承梁以及位移控制弹簧数量均有增加的变化趋势,除此之外配套的支承箱的尺寸也有所加大,而此类特点在大位移量的伸缩装置中缺乏可行性。对于斜梁模数式伸缩装置,其对组件的加工精度提出较高的要求,需有效控制元件的尺寸,以免出现明显的位移现象。若为直梁模数式伸缩装置,其采用的是铰链控制式时,对变位的要求较高,并且必须保证安装的精度,否则会出现伸缩装置纵向变位锁死的情况;若为剪切弹簧控制式,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装置能够实现对荷载的有效传递,即传至型钢处,变位具有均匀性,并且此时支承系统和位移控制系统两部分并不存在关联,独立性较强,因此不会产生干扰,仅用单根支承梁即可有效发挥出承重的作用,随之减少支承梁的数量,可行性较高,且对于大位移量的模数式伸缩装置而言更具可行性。综合来看,剪切弹簧控制式是较为适宜的位移控制方法,可用于模数式伸缩装置中。

3 结语

经本文有关于模数式伸缩装置耐久性设计的分析,提出一些关键的要点,现做如下总结:

边梁选型时,以“E”型截面的形式较为合适。

有必要优化既有的锚固系统,以可调式锚固构造较为合适,其有利于提升伸缩装置的锚固性能,同时也有利于提高预埋钢筋与锚固钢筋的对位精准度。

模数式伸缩装置的位移控制方式较多,其中以剪切弹簧控制式较为合适,原因在于支承系统和位移控制系统相对独立,受力及传力途径合理,有利于保证整体装置的稳定性。

在桥梁模数式伸缩装置的设计中,需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密切关注桥梁的结构特点,例如跨径组合形式、现场作业条件等,加强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得到优质的设计方案,以此为引导,有序开展实际建设工作,确保模数式伸缩装置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猜你喜欢

模数预埋型钢
一种尼龙玻纤注塑预埋定位销在汽车SMC 模压件上的应用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技术难点分析
多方向梁与型钢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的性能设计分析
型钢再生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分析
机电安装电气设备预埋常见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谈隧道预埋槽道施工
集成装配建筑技术发展与范式研究
龙泉驿区雷电灾害风险调查评估与区划
核化工工程预埋施工质量控制
集成装配建筑技术发展与范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