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国家安全思想的历史贡献

2021-12-03吴克明

湖湘论坛 2021年5期
关键词:历史贡献

吴克明

摘要:毛泽东是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也是新中国建国初期国家安全的坚定捍卫者,有着丰富的国家安全思想。这主要体现在有效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安全、确保了国家的领土安全、增强了国家的国防实力、推进了国家的民族团结和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等方面。这些思想,对引领和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重温毛泽东国家安全思想,对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国家安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的国内外安全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国家安全思想;历史贡献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21)05-0072-10

列宁认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1]为此,毛泽东强调:“中国现阶段革命的目的,是在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以劳动者为主体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2]1287-1288实际上,建立这样一个人民共和国,不仅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宏伟目标,而且其具体工作实际上都是围绕这一目标而展开的。然而,要切实把建立新中国提到现实的议事日程上,则至少需要两个方面条件的准备:一是人民的革命力量能在总体上取得优势,二是建立新中国业已成为全国大多数人的普遍性愿望。在这一革命进程中,新中国的建立和国家安全事业的开创,是与毛泽东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他不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的贡献”[3]。基于此,系统梳理毛泽东国家安全思想,探讨出其中的五大主要的历史性贡献,即有效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安全、确保了国家的领土安全、增强了国家的国防实力、推进了国家的民族团结和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对于深刻把握毛泽东国家安全思想及启示、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总体国家安全观,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安全

“主权”是一个政治学概念,从内容上看,既是最高权力又是根本权利,是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而产生的,是指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处理自己对内对外各项事务的最高权力和根本权利。就其对国内的统治和控制力而言,主权是最高权力;从国家对外关系来说,主权更多地体现为基本权利。可见,作为一个国家的固有属性,国家主权包括管辖权、独立权、平等权和自卫权等内容,具有两重性,即国家主权的对内属性和对外属性,也称对内主权和对外主权。而国家主权安全,则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和根本权利不受威胁、没有危险的状态。就是说,一个国家能够牢牢掌握对内的统治权力,能自主选择本国的社会、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文明工作制度,确定自己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国家政权不容颠覆、国家领土不容分裂、内政不容干涉;另一方面,该国家能够独立自主地制定和实施对外战略,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抵制治外法权、防止武力威胁、保障国格能够受到尊重。这一点,邓小平曾在多个场合直接谈到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问题,认为“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4]348。这体现了邓小平对国家主权安全维护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和重视程度。毛泽东虽然没这么说过,但在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上,他是非常注重的。概括而言,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加强党的建设。一般地说,维护主权安全,需要几种、十几种乃至几十种因素协同进行,而毁掉一个国家主权或使一个国家的主权安全处于危机之中,则往往只要有一到两种因素变糟或恶化就够了。历史已经证明,在中国,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的核心要素。为此,毛泽东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5]“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6]303具体地讲,毛泽东为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在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与领导方面作出了三大贡献。一是开创了思想建党的新途径。他强调,“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7]要“依照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面貌改造党,改造世界。”[8]二是培育优良的作风,找到了开展经常性教育与进行集中学习教育相结合的具体形式。他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9]这三大优良作风的培育和传承,是推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的内在动力。毛泽东还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创造出整风这种经常性教育与集中学习教育相结合的有效做法,完成了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思想——毛泽东思想来统一全党思想认识的历史任务。三是摸索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的一整套实用经验,为党的政治、组织、作风建设提供了思想武装和哲学基础。这不仅体现在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价值观方法论、立场品格上,还体现在毛泽东思想三个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上,为毛泽东维护国家主权安全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哲学依据。

第二,加强国防建设。众所周知,军队是有效维护国家主权的钢铁长城和坚强柱石,军事安全既是国家主权安全的基本构件,也是国家其他领域安全的根本保障,十分重要。毛泽东深知这一点,他明确指出:“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学说的观点看来,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谁想夺取国家政权,并想保持它,谁就应有强大的军队。”[10]为此,立国之后,为了有效维护主权安全,毛泽东提出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革命武装力量(包括海军、空军以及其他技术兵种),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防技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就说:“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强大的海军。”[11]692-693 他认为:“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11]724-725也正因为如此,尽管历经战争创伤的新中国生产力落后,资金匮乏、百废待兴,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一道,从维护国家安全、民族独立、人民幸福的大局全局着眼,宁可勒紧裤腰带也要推进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于20世纪六十年代先后研造出原子弹、氢弹这两枚“争气弹”,并分别于1964年10月16日和1967年6月17日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营造了良好的周边和国际环境,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

第三,坚决镇压国内反动派。危害国家安全的主体行为,既有外部行为,也有内部行为。从国家内部看,毛泽东深知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不仅外部面临以美國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及军事侵略,内部还面临200余万国民党溃散武装,60余万各种特务分子和60余万反动党团骨干分子的威胁。他们站在反动立场之上,破坏生产、暗杀革命群众和干部,收集情报,企图与西方反华势力里应外合,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因此,要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就必须下大力气彻底清除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武装势力。在筹备开国典礼的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指出:“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还在向前发展,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动派决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他们还要作最后的挣扎。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11]691他认为共产党人应知晓农夫与蛇的故事,在国民党反动势力面前,不能做善良的农夫去可怜会“吃人”的“恶蛇”,相反要如秋风扫落叶一样,将革命进行到底,将国内的反动残余势力彻底解决干净。所以,从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联名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到1950年5月,人民解放军连续作战,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83万、非正规军及土匪98万,总计281万,有力镇压了反动反华势力对新生共和国的各种阴谋破坏,为恢复国内生产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创造了积极条件,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巴黎公社经验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毛泽东领导新中国的国家政权27年期间,他心中念念不忘人民民主专政,坚决镇压了国内形形色色各种反动势力的破坏和捣乱,有效维护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安全。

第四,有力抵御外国入侵之敌。从外部环境看,要巩固社会主义人民政权、有效维护社会主义国家主权安全,就必须抵御外敌的入侵和威胁,保卫国家安全以防外来侵略。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是毛泽东一贯的思维。新生共和国虽说还极其弱小,但作为极具民族气节和风骨的中国人,毛泽东从不惧怕敌对反华势力的各种威胁。他曾说:“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11]693他领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斗败了美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和武装较量,挫败了美帝国主义一次又一次的和平演变图谋;顶住了苏联的各种高压,还击了苏联的十年论战和武装挑衅;反击了印度政府挑起的边界冲突和越南地方霸权主义的武装挑衅等。由于这一系列有理、有利、有节的坚决斗争,新生共和国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坚若磐石、稳如泰山。近代以来曾经一度被人称作“东亚病夫”“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在毛泽东坚强领导下巍然崛起于世界东方。与此同时,为维护国家安全,毛泽东不仅主张“斗”,也倡导“和”,“以斗求和”。可见,对于来犯之敌,毛泽东不会有丝毫退缩,坚决斗争到底;而对于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国家民族,毛泽东则主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大国在当时国际事务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12]。

二、确保了国家的领土安全

领土安全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领土安全,指国土不受威胁和侵犯,生活在这个国土上的人民处于安全状态,国土之上的重要基础设施不受人为破坏,国土不受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环境变化的严重影响;狭义上的领土安全,则指一个国家的国土不受其他国家威胁和入侵。

新中国立国之初,我国面临的外部形势极为严峻,国土安全一度受到外部大国的严重威胁。对此,毛泽东指出:“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中国反动派对于他们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失败,是不会甘心的。他们还会要互相勾结在一起,用各种可能的方法,反对中国人民。”[2]1465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拒不承认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还对朝鲜进行大规模的武装干涉,从陆地上威胁新中国,并派遣海军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阻止党领导人民完成统一大业。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主要威胁是美、苏两个霸权国家。美国不仅继续阻止中国收复台湾,破坏我国统一大业,而且还与中国周边的许多国家签订军事合作条约,建立了针对中国的军事包围圈。同时,由于中苏两党在重大问题上的分歧,双边关系由同盟走向敌对。当时苏联为此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给我国施加安全战略压力,并不时制造摩擦冲突事件。此外,苏联还联合越南、印度等国对我国进行战略包围。毛泽东认为,这一时期我国领土安全时刻处于外国的军事威胁之中。因而,我们要“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确保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领土处于安全状态。

当然,毛泽东主张世界“各国内部的事务由本国人民按照自己的意愿解决。我们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样大家知道的五项原则”[6]316。在这些原则指引下,新中国与邻国开始展开边界谈判工作。最早与新中国签订划界条约的国家是缅甸。1960年,中缅两国签订了边界条约,两国边界走向得以明确。妥善解决与缅甸存在的边界问题为解决我国同其他国家的边界遗留问题提供了良好范例。在中缅边界问题解决后,新中国迎来了与周边国家边界勘定的第一波高潮。新中国分别与尼泊尔(1961年)、蒙古(1961年)、朝鲜(1962年)、阿富汗(1963年)、巴基斯坦(1963年)签订了边界协定或条约,妥善解决了与这些国家的边界问题,从而确保了我国领土安全,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外环境。

三、增强了国家的国防实力

立国之初,巩固国防是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需要,也是毛泽东国家安全思想的重要内容。毛泽东指出:“现在世界还是不安宁啊!”[13]589为了防御外敌入侵,保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果,捍卫国家安全和领土主权,“我们要准备打仗,不是自己打出去,而是当别国打进来的时候,我们要消灭它。现在已不是几十年前那样,谁人都可以在中国头上拉屎拉尿”[13]589。因而,就必须增强国防实力,具体体现在三方面。

第一,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毛泽东指出:“如果不在今后几十年内,争取彻底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的状态,挨打是不可避免的。”基于此,“我们应当以可能挨打为出发点来部署我们的工作。”[11]848-849 “为了建设现代化的国防,我们的陆军、空军和海军都必须有充分的机械化的装备和设备。”[14]1953年12月,在毛泽东关于军队建设的方针与指示指导下,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在北京开了长达50天的专门会议,会议把“建设一支优良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确立为军队建设的总方针、总任务,这标志着人民军队正式开启了全面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而军队的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程,体现在军队建设的各个方面。作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为加快我国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就进行了多方面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实行统一的编制和制度,建设诸军兵种合成军队,创造机关新的作风和新的气象,加强后勤保障,发展现代化军事理论,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军队以及加强军事院校建设、培养掌握现代化军事技术和驾驭现代战争的合格人才等多方面重大成就,军队实力得到大大增强。

第二,发展现代国防科技。毛泽东指出:“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11]849为此,一是建立国防科技体系,改善武器装备。立国之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品种繁杂且设施陈旧落后,为了尽快提高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水平,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党和政府在百废待兴、经济还很困难的情况下,一方面积极购买苏联武器装备,以解决军队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着手建立军事技术研究机构,抓紧兵工建设及武器装备生产,以奠定国防科技体系之基。毛泽东在第十五次最高国务会议上说:“原子弹的战争当然是可怕的,是要死人的,因此我们反对打。但是这个决定权不操纵在我们手中,帝国主义一定要打,那么我们就得准备一切,要打就打。”[13]347这一点,后来邓小平也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4]279二是加强国防工程建设。毛泽东十分重视战略后方、战备设施建设和物资储备工作。1964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提出,要搞三线;军事要有准备,要考虑打仗,要有战略部署;三线现在不搞,将来后悔不及。1965年毛泽东又提出,各省要搞小三线。到1968年,中国已形成中央和地方、大小三线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系统。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中共中央军委要求加强“三北”(即东北、华北、西北)为主的防御工程体系建设。1969年前后,毛泽东反复强调要加强人民防空和城市防卫建设。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设防阵地工程已经初具规模,建立起了以预防为主的反核战略工程体系。总之,在毛泽东国家安全思想指引下,国家安全的战备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场建设和后方基地工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不仅在保障部队的正常供应、保障部队平时训练及各项任务的完成、保障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也为国家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的战略基础。

第三,建设强大的后勤保障和国防后备力量。毛泽东指出:“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有更大的进步。”“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11]725他认为,国防和经济建设是一个国家发展两个相互联系的重要方面,经济建设着眼于国家发展需要,国防建设着眼于国家安全需要;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是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的基本保障,国家发展则为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为此,一方面,他要求党和政府各级领导机关及有关部门要把国防现代化建设作为国家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经济建设同国防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强调国家基本建设应照顾国防工作的需要,要在“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上作文章,把全民安全素质教育与全民国防教育结合起来,既要加强国防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又要抓好青年学生的军事训练,努力增强全民的国防和国家安全意识。另一方面,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决定人民解放军应建立全军后勤组织机构,形成总后勤部领导的陆、海、空三军供应体制。中央军委于1951年1月发出《注意加强后勤工作的指示》,要求各级首长要加强对后勤工作的领导,派较强干部参加后勤工作,健全与充实后勤组织。据此,担负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后勤工作的总后勤部首先得到充实加强,组建起各业务部,设立了政治部。在成立海军、空军和各特种兵时,也相应成立了各军兵种的后勤机构,各大军区的后勤部在精简整编中统一了编制及体制。同时,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历来重视民兵建设,把我国的民兵建设作为实践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来抓,而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推进了国家的各民族团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平等团结,是维护一个国家主权安全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障。毛泽东指出:“几百年来,中国各民族之间是不团结的,特别是汉民族与西藏民族之间是不团结的,西藏民族内部也不团结。”[15]168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起,中国各民族就开始团结成为友爱合作的大家庭,足以战胜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并且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繁荣强盛的国家。”[15]211为此,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确定了民族团结、平等的基本原则,确定了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方针与措施,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创造了积极条件。

首先是废除民族压迫制度、消除民族隔阂、加强团结教育、改善民族关系。在旧中国,统治阶级推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统治阶级思想观念及政策常常在民族關系中起着支配性作用,因而存在民族矛盾,这种矛盾也扩展到对立双方的各个阶级及其人民群众之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彻底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实现了各民族政治法律上一律平等。同时,针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民族隔离问题,则采取了许多改善和促进民族平等团结关系的方针和措施,如明文规定废除、更改对少数民族带有歧视、侮辱性质的地名、族名和其他相关历史遗迹;向民族地区派出慰问团,组织参观团、访问团,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生产,送医送药,团结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全面开展民族识别,推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杂居民族的平等权利,等等。此外,党和政府还根据各民族人民的意愿,采取不同方式,在少数民族地区成功地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少数民族社会旧习俗,彻底废除了民族内部的阶级压迫制度,引导各族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各民族之间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为了推进民族团结发展,推动各民族共同维护国家安全,毛泽东还强调:“我们要和各民族讲团结,不论大的民族、小的民族都要团结。”[15]311“只要是中国人,不分民族,凡是反对帝国主义、主张爱国和团结的,我们都要和他们团结。”[15]311实际上,毛泽东把推进民族团结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其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具体说来,围绕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有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首先,推进民族团结由民族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客观规律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强调,世界上的民族有先进与落后、大与小之分,但没有贵贱、优劣之别,各民族劳动人民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都对人类历史文化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还认为一定民族发展的历史趋势要求坚持民族平等、团结,这样才有利于民族的共同繁荣。我们必须按照这个规律去解决民族问题、处理民族关系,而不能违背它。其次,推进民族团结是由无产阶级的阶级本质和历史使命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指出,压迫其他民族的民族是不能自由的,不能获得解放的。无产阶级只有消灭一切压迫(包括民族压迫),只有解放全人类,最后才能解放自己。最后,推进民族团结是由无产阶级的斗争利益决定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团结、联合斗争是无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同样,各民族的团结奋进是社会主义国家安全、革命、建设及民族复兴大业取得成功的有力保障,在多民族广疆域大统一的社会主义大国的国家安全中尤其如此。因而,毛澤东说:“帮助各少数民族,让各少数民族得到发展和进步,是整个国家的利益,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和进步都是有希望的。”[15]312

当然,推进民族团结,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的各民族实际发展状况决定的。中国是一个长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经济交往和革命斗争中结成了深厚的感情,建立了深切的血肉联系。新中国成立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仍然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万众一心、艰苦奋斗。毛泽东认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千秋大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他语重心长地指出:“我们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苏联,俄罗斯民族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很不正常,我们应当接受这个教训。天上的空气,地上的森林,地下的宝藏,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重要因素,而一切物质因素只有通过人的因素,才能加以开发利用。我们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来共同努力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6]34 “这样,我们向先进的民族和国家学习,在我们内部各民族互相学习,亲密团结,共同建设,那末我们各民族都有希望,全国都有希望”[16],只有这样才能使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做好国家安全发展的维护工作。“总之,我们的方针是团结进步,更加发展。”[15]312 “我们一定会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6]268推进民族团结为维护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国家安全发展提供了基本而可靠的保障条件。

五、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世界上存在着很多国家,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立国之初,毛泽东就深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会作为世界上一个孤立的国家存在。中国人民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采取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科学而适当的战略和策略,逐步地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他说:“新的社会制度还刚刚建立,还需要有一个巩固的时间。不能认为新制度一旦建立起来就完全巩固了,那是不可能的。需要逐步地巩固。要使它最后巩固起来,必须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坚持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还必须在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进行经常的、艰苦的社会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教育。除了这些以外,还要有各种国际条件的配合。”[6]268他认为中国“如果能在国际上发生什么影响的话,主要靠我们自己把国内工作做好,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把事情办好”,“靠我们把国内的工作做好”[17]243。相较而言,国内工作更为重要,决定我们在国际上的发言权。因而,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创造国际安全的大环境,“我们要埋头苦干,把国内工作搞好。”[17]314具体来说,其主要思想和实践有三点。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保障我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完整。新中国从一建立,就定位自己是第三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因而新中国成立伊始,就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提高国际地位的重大任务。毛泽东提出:“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动派决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他们还要作最后的挣扎。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18]5当然,新中国毕竟不是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和中华民国,国际地位已今非昔比,对此,毛泽东充满自信地说:“帝国主义侵略者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18]103只要时代的本质内涵和国际关系总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作为第三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定位是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但是,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内工作的发展,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着重点和具体内容则有可能和有必要进行适当调整。

第二,积极争取国际合作和帮助。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都是依靠发挥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为主,以尽量争取外国援助为辅。但是,我们在尽力肯定这一点之后,还须充分肯定另一点,即应当继续尽可能努力壮大综合国力,同社会主义国家及世界上各国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致,“取得他们的同情和援助”,并且“为了和平和建设的利益”[13]245-246,同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关系。“社会主义各国的政府和人民是和平的新生活的建设者。我们完全不需要战争,并且坚决反对新的世界大战。苏联、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贯地为和缓国际紧张局势而努力。”[6]316他认为,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发展中,“不过是个马马虎虎的国家,地方大,力量并不强”,但“我们愿意向世界上所有国家学习”[13]233-234,以取长补短,发展壮大自己。因为中国长期以来是个农业国,现在要变为工业国需要几十年努力,也需要各方面的支援和帮助,首当其冲是需要国际国内的和平环境。毛泽东强调,经常打仗不好办事,养许多兵也会妨碍经济建设,而我们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提高国际影响力和整体实力,时间要尽可能的长,这是有希望的,也已经具备了这种可能性。他说:“现在是全世界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走向灭亡,全世界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主义走向胜利的历史时代,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2]1260

第三,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努力保卫国际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毛泽东认为,中国作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大国,要提升影响力和国际地位,其工作就不能仅仅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独立、主权、安全和发展的利益,还必须同时承担起自己应尽的国际主义的义务。一方面,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努力保卫世界和平,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野蛮侵略政策和对外战争政策;另一方面,要积极与世界人民团结合作,支援、帮助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和进步运动,促进人类进步和发展的事业。“中国人民为了世界人民的利益承担更大的牺牲,那是值得的。”[19]“不论大国小国,互相之间都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友好的和互助互利的关系,而不是不平等的和互相损害的关系。”[15]378在这些方面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归根到底,有利于维护中国自身的独立、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又会反过来起到积极的外部正效应,提升国际声誉、美化国际形象和壮大国际安全实力,从而更好地维护我们社会主义大国的整体安全。

参考文献:

[1] 列宁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9.:

[2]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

[4] 鄧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 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05.

[6]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 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35.

[8] 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56.

[9]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3-1094.

[10]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47.

[11]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2] 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03-304.

[13] 毛泽东外交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

[14]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六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351.

[15] 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6] 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075.

[17] 吴冷西.十年论战(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18]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19] 周恩来外交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443.

责任编辑:杨叶红

猜你喜欢

历史贡献
浅谈抗大对抗战胜利的历史贡献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体育文化的传承研究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浅析川陕苏区妇女教育
体坛硕彦 留德先驱:江良规体育思想研究
《八路军军政杂志》对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贡献
长征时期张闻天对俄界会议的历史贡献
陈云领导中央顾问委员会期间的历史贡献
陈云领导经济工作的特点及历史贡献
党的十八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