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新生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分析
2021-12-03杨蓉蓉
杨蓉蓉
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山东泰安 271000
新生儿肺炎是常见儿科疾病,其致病因素较多,其中羊水、胎粪及乳汁吸入等导致发生肺炎占比较大,受其影响新生儿肺部会产生化学性炎症或继发性感染等表现[1]。 患儿的吸入物性质、吸入深度及吸入量不同其症状存在差异, 而细菌或病毒引发的肺炎在分娩任何阶段均可能发病[2-3]。 临床给予肺炎患儿相应治疗的同时针对其不同类型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改善临床症状, 其护理措施需满足合理性、 科学性及可行性等特质, 集束化护理是针对新生儿肺炎通过组建专业团队经科学论证和临床实践可提供床边疗护, 给予其全方位护理的综合性护理模式,有效促进患儿康复[4-6]。 故该文将该院于2019 年5 月—2020 年5 月期间收治的78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探究集束化护理的作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78 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采用计算机表法将分为研究组(n=39)与参照组(n=39)ss 研究组(n=39)患儿中,男女比例为22∶17;出生时间1~38 d,平均(18.24±3.17)d。 参照组(n=39)患儿中,男女比例为23∶16;出生时间2~39 d,平均(19.14±3.25)d。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检查符合新生儿肺炎诊断标准;②经家属确认后签订知情同意书并上交至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后获批。
排除标准:①患儿家属拒绝签订知情同意书;②患儿伴发如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 ③患儿伴发血液性或传染性疾病,采取隔离治疗。
1.2 方法
给予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确保患儿水电解质平衡,定期对其采取翻身及拍背促进排痰, 期间密切关注患儿生命体征各项指标,补充营养液,坚持无菌操作,定时给予吸痰护理,并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提高其护理水平及意识,了解防范措施。 给予研究组行集束化护理,具体措施:①建立集束化护理小组。 由护士长选拔优秀的护理人员组建集束化护理小组, 接受专业培训并考核, 引入循证理念并结合基础的疗护措施运用于床边管理,参考妈妈网知识库、知网、万方等专业文献查询网站中所提及的环境、喂养、体位、吸氧及吸痰等方面,确保集束化护理符合循证指南,可针对新生儿肺炎给予可循证的护理干预措施, 集束化护理主要体现在排痰护理、口腔护理、鸟巢式护理、用药护理,重点在于提高肺炎患儿生存质量,改善临床症状。 根据患儿基本资料对其病情进行科学评估, 制订针对性护理方案并参与实施。②排痰护理。定期清理患儿口、鼻腔内分泌物,保持脚高头低体位协助患儿翻身,2 h 翻身1 次并予以引流;择期对患儿实施叩击胸背排痰,每6 小时实施1 次振动机排痰,设置频率为10~20 次/min。 ③口腔护理。 给予患儿行气管插管前后应清洗其口腔,每4 小时护理1 次,避免口腔分泌物堆积,阻碍呼吸道。 若患儿口腔污染较严重则需增加清理频率。 ④鸟巢式护理。用柔软浴巾围成“鸟巢”形状,选择舒适的体位将患儿放置在内,每2 小时更换1 次体位。 期间对新生儿全身进行抚触护理,可选择在患儿吃奶后的60 min 内实施,护理人员双手需保持温暖, 在患儿身上涂抹润滑剂后于肌肤轻柔滑动即可。⑤用药护理。由于患儿脏器发育不完善,用药需特别谨慎,护理人员需完全了解用药事项、过敏史及病情变化,在用药期间定期巡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静脉输液需控制输液速度,先以低速率为初始滴注速率,若无不良反应则可缓缓提高速率,做好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儿呼吸困难消失时间、 气促消失时间及咳嗽缓解时间。 ②统计两组患儿护理效果,评定标准:患儿临床症状彻底消失,通过X 线胸片检查肺部未发现阴影为显效;患儿临床症状有所改善,通过X 线胸片检查肺部阴性明显减少为有效;患儿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加重,经X 线胸片检查肺部阴影未曾变化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儿呼吸困难消失时间、气促消失时间及咳嗽缓解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s),d]
组别呼吸困难消失时间气促消失时间咳嗽缓解时间研究组(n=39)参照组(n=39)t 值P 值1.27±0.32 2.49±0.73 9.558<0.001 1.17±0.42 2.64±0.57 12.965<0.001 2.16±0.58 3.82±0.87 9.914<0.001
2.2 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对比
研究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对比[n(%)]
3 讨论
新生儿肺炎的致病原因较复杂, 治疗期间因交叉感染、呼吸机及环境等影响会提高风险等级,因此,除针对性治疗外,护理管理对患儿预后恢复意义重大[7]。常规护理对患儿病情监测较重视, 但在其他方面均存在不足。 护理措施不当导致患儿病情恶化,易出现肺气肿及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 甚至会引发窒息而死亡,所以, 应采用更全面的护理管理以促进肺炎患儿临床疗效,予以积极的预后[8]。 集束化护理是针对某种疾病经科学论证和临床实践可提供床边疗护的管理模式,通过组建专业的集束化护理团队分析并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给予患儿全方位护理[9-12]。 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患儿年龄较小,对医疗仪器及环境会有陌生感,外加患儿耐受度较低,患儿会有明显抵触行为,产生焦虑及恐惧等负性情绪,影响疗效,因此,需要通过眼神交流及抚摸行为舒缓患儿负性情绪,提高疗护依从性[13-15]。 责任护士在护理全程应密切关注患儿症状体现和体征指标,因其无法通过言语表达,应重点观察细节,针对其症状发展行相应处理, 可有效降低其疼痛程度和不适感[16-17]。 俯卧位保持脚高头低能降低患儿肺后叶充血及水肿程度,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确保肺部顺应性,提高其肺活量,有效缓解其缺氧状态[18-19]。 此外,无论是俯卧还是侧卧保持脚高头低均有利于将分泌物排出呼吸道, 保持呼吸道通畅无阻对其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 口腔护理和排痰护理可降低感染风险,避免呼吸道阻塞, 同时预防胃反流物及分泌物进入气道引发严重事件[20-21]。 集束化护理相对于传统护理,其抚触护理能使患儿感到更安全,降低其哭闹、不安及躁动等不良行为,致使患儿呼吸频率及心率较平稳,对其血氧饱和度给予极大改善, 充分体现集束化护理对提高肺炎患儿疗效的意义重大[22]。
该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97.43%明显优于参照组的76.92%(P<0.05), 表示实施集束化护理可促进临床效果,改善临床症状明显;研究组呼吸困难消失时间为(1.27±0.32)d 短于参照组的(2.49±0.73)d、气促消失时间为(1.17±0.42)d 短于参照组的(2.64±0.57)d、咳嗽缓解时间为(2.16±0.58)d 短于参照组的(3.82±0.87)d(P<0.05),表示集束化护理能加快临床症状改善速度,护理效果更明显,可有效提高患儿生存质量,避免产生不良因素影响预后。 周金林[23]研究显示,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86.36%(P<0.05);观察组患儿气促消失时间及咳嗽缓解时间分别为(1.37±0.69)、(2.57±0.62)d,参照组患儿气促消失时间及咳嗽缓解时间分别为 (2.27±0.72)、(3.71±0.85)d(P<0.05),得出结论与该文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应用于新生儿肺炎中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恢复周期,提升护理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