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人造血管内瘘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
2021-12-03黄秀碧张亚真蔡小萍
黄秀碧,张亚真,蔡小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血液净化室,福建漳州 363000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主要手段, 也是延长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生命的主要方式[1]。 该治疗方式不仅时间长,同时还会对患者的血管通路产生伤害,而且随着长期临床研究发现,受到患者年龄、疾病、血管自身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采取多次穿刺的方式进行治疗, 容易使得血管出现严重病变,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临床上一直在不断探索合适方式以减轻血管损伤[2]。 人造动静脉内瘘因为不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伤害,因此逐渐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并成为尿毒症患者首选血管通路[3-4]。 而且人造血管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该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血流量,还能够减少反复性穿刺,同时其生物相容性也非常理想, 因此受到了患者及医护人员的高度关注[5]。 尽管该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有研究表明, 如果在患者治疗期间未开展积极有效的护理工作,仍会影响一定的治疗效果。 为此在该次研究中, 针对该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1 月收治的55 例应用人造血管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细节化护理服务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应用人造血管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5 例进行研究,其中男性患者30 例、女性患者25 例,年龄47~78 岁,平均(63.4±3.5)岁。 所有患者均知晓并同意参与该次研究, 该次研究取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55 例患者均开展细节化护理模式。其中糖尿病肾病患者15 例、高血压肾病17 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3 例、其他10 例。
1.2 方法
55 例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 将患者手臂部1根动脉与静脉吻合,作为瘘管。 血透时将穿刺针穿入瘘管,与人工透析机连接,净化患者血液后将机体内代谢废物进行排出。患者血液透析次数为2~3 次/周,4 h/次,透析血流量控制在200~250 mL/min。
在此基础上对55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细节化护理:①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内瘘目的、意义、该治疗方式对其健康的作用以及帮助, 并对其展开详细的健康知识指导,让患者全面了解自身疾病、人造血管内瘘、细节护理内容等。 对患者建立人工血管内瘘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消除患者内心不良情绪, 促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②内瘘术后细节护理:在对患者进行人工内瘘后,嘱咐患者术后一周应保持术侧患肢干净,避免皮肤潮湿、碰伤等情况发生,积极预防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注意患者术后手术部位的血流是否顺畅, 并观察患者内瘘口处有无血肿、渗血情况出现。 告知患者禁止使用内瘘手臂检测血压、抽血、动静脉穿刺等操作,当内瘘建立后6~8 周以后血管逐渐扩张才能够使用, 同时还需要结合人造血管内瘘的生长发育情况, 选择正确的穿刺时机,人造血管内瘘首次使用后,需要采取B 超进行检测,在了解患者动静脉的走向以后进行穿刺。 ③血液透析间内瘘护理: 在建立内瘘时需要遵循先上肢、后下肢,先优势侧再非优势侧。 在透析结束24 h 以后,对穿刺处使用热毛巾进行湿敷,加强患者手臂锻炼,充盈血管。 另外指导患者如何正确的保护自身内瘘,做好透析前手臂清洁, 从而提高并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与透析效果。 ④透析结束后细节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每次透析结束后需采取压迫止血法,减少血肿发生从而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在止血时需要注意按压力度,以不出血最佳,并且在拔针以后迅速的使用无菌纱布按压。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55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心理压力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以及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
生活质量评分(SF-36)标准:对患者的8 个维度进行评价,包括生理、心理健康,生理、心理职能,精神,躯体功能、社会职能、整体健康。 各个维度评分范围均为0~100 分,分值高代表患者生活质量高。
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标准:对患者的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进行评价,分值范围:0~172 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越高。
心理压力分别使用SAS、SDS 自评量表展开评价。SAS 评价标准:低于50 分视为心理健康,随着分值增加患者焦虑情绪增加。SDS 评分标准:低于53 分视为心理健康, 分值越高患者抑郁程度越严重。 护理并发症包括:人造血管内瘘阻塞、血肿、血栓、出血、感染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55 例患者护理前后SF-36 评分比较
护理后,55 例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55 例患者护理前后SF-36 评分对比[(±s),分]
表1 55 例患者护理前后SF-36 评分对比[(±s),分]
时间护理前(n=55)护理后(n=55)t 值P 值生理健康76.31±3.41 82.49±3.29 9.673<0.001心理健康生理职能心理职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75.30±3.28 83.45±3.18 13.230<0.001 72.49±2.12 82.40±3.31 18.698<0.001 73.41±3.20 86.29±3.21 21.074<0.001 73.29±2.47 84.37±2.41 23.811<0.001 73.12±2.37 84.30±2.49 24.120<0.001精神整体健康73.39±3.38 82.30±3.92 12.766<0.001 80.62±2.20 93.41±2.17 30.696<0.001
2.2 55 例患者护理前后ESCA 评分比较
护理后,55 例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上升,与护理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55 例患者护理前后ESCA 评分比较[(±s),分]
表2 55 例患者护理前后ESCA 评分比较[(±s),分]
时间自护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总分护理前(n=55)护理后(n=55)t 值P 值21.49±1.48 28.93±1.39 27.175<0.001 13.03±1.43 15.76±1.38 10.188<0.001 16.49±1.58 20.81±1.64 14.069<0.001 40.91±2.64 48.93±2.75 15.602<0.001 87.49±2.74 92.12±5.31 5.747<0.001
2.3 护理前后SAS、SDS 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相较于护理前,护理后55 例患者的SAS、SDS 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55 例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 评分比较[(±s),分]
表3 55 例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 评分比较[(±s),分]
时间SASSDS护理前(n=55)护理后(n=55)t 值P 值56.75±2.47 51.30±1.01 15.146<0.001 57.39±2.13 50.11±2.48 16.515<0.001
2.4 护理后不良情况发生率
55 例患者护理后仅出现1 例内瘘阻塞,2 例血肿,不良情况发生率为5.45%。
3 讨论
肾脏作为人体内最为重要的组织器官之一, 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但是在疾病的影响下,会导致患者出现慢性功能衰竭,使得体内毒素增加[6-7]。 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治疗目的在于清除患者代谢废物, 调节患者的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有效延续患者的生命时限,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内瘘的建立能够维持患者长期接受血透治疗, 但是很多患者因为对内瘘知识不够了解,容易导致患者治疗后出现一系列并发症[8-9]。
细节化护理通过给予患者全面性、针对性、整体性护理服务, 让患者详细了解自身疾病知识以及内瘘相关内容,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内瘘使用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10]。
在该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对55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细节化护理服务后,不仅提高生活质量,而且明显降低患者心理压力,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提示说明细节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自我认知行为,帮助患者养成良好、正确的自我护理习惯,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从而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文章中,55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后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各项指标均高于护理前,这与曹云等[11]的研究结果相符合,在其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专项护理服务后,其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显著提升,其中遵医嘱服药分值为(4.03±0.83)分、自我监测(4.55±0.59)分等。而且该文中,55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这与徐毅[12]的研究结果相符合,在其研究中,通过给予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服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00%(1 例阻塞、1 例感染),而该文中55 例患者实施细节化护理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45%。可以看出通过细节化护理服务能够让每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积极参与到治疗、护理过程中,并重视细节处理管理,积极调动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全面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帮助患者正视自身病情,提高患者主观能动性,有效减少不良情况发生,帮助患者改善病情,提升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