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析
2021-12-03杨海兵
杨海兵
泗洪县分金亭医院心内科,江苏泗洪 223900
冠心病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慢性疾病, 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群体,主要临床表现为心前区疼痛,有压榨痛和发作性疼痛。 根据疾病表现,临床将其分成五种,分别是心肌梗死、心绞痛、心肌缺血、猝死和缺血性心力衰竭。 冠心病的临床发生率较高。 临床患病率高达10%,具有预后差、病程长等特点,因内外部因素影响,患者极易合并多种并发症,若未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安全[1]。 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扩张冠状动脉、抗心绞痛、抗凝、调脂等药物进行治疗,例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波立维、阿托伐他汀钙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但是药物治疗的整体疗效并不满意,难以真正改善疾病症状, 且长期应用药物治疗还可发生相关不良反应,疗效和安全性缺乏理想性[3]。 冠脉介入为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重要方式, 可显著改善心脏缺氧、缺血状态,可有效地控制疾病症状,预防疾病复发[4]。该文旨在分析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以该院2019 年10 月—2021 年5 月治疗的120 例患者为探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药物、冠脉介入治疗,重点分析了后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对象方便选取自该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计120 例。 开展研究前应用随机分组法将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包括治疗组、对照组,分别纳入60 例。治疗组年龄40~85 岁,平均(62.59±3.48)岁;男女患者占比为28:32。 对照组年龄40~85 岁,平均(62.53±3.54)岁;男女患者占比为31:29。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研究对象均自愿加入该次研究, 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得到了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病情参考《心脏病学》[5]《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6]; 具备药物或者介入治疗的标准;心电图检查时显示Q 波异常、ST 段抬高。
1.2.2 排除标准 研究剔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心肌梗死;精神疾病;介入治疗禁忌证;恶性肿瘤;传染性疾病;药物过敏;重度心律失常;活动性出血等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利尿、强心、吸氧等对症治疗,所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J20130078),用药剂量为60 mg,3 次/d; 波立维 (国药准字J20180029),用药剂量为75 mg,1 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国药准字H12051408),用药剂量为80 mg,1 次/d;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国药准字H32025391),用药剂量为25 mg,2 次/d; 马来酸依那普利片 (国药准字H32026567),用药剂量为10 mg,1 次/d,药物治疗时间为14 d。
治疗组采取冠脉介入治疗, 研究所用冠脉支架为乐普支架,进行治疗前,完善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冠脉造影等相关检查,有效排除禁忌证,明确缺血部位,保证治疗效果。 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后给予局部麻醉,经桡动脉穿刺,于穿刺动脉注射60~120 μg 的硝酸甘油,在病变血管内置入6F 鞘管,沿鞘管置入7F 指引导管。 选择适宜的球囊导管,球囊导管直径和动脉血管直径比是1:1, 置入球囊导管后设置扩张压力为6~10 mPa,单次扩张时间是10~30 s,扩张1~3 次。 选择乐普支架置入冠状动脉,置入成功后退出导管,术中及术后均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术后给予8~24 h 的心电监护。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 患者接受合理治疗后,心功能恢复正常,心绞痛症状消失,判定为治疗显效;心功能有所改善,心绞痛症状显著改善,判定为治疗有效;上述指标均无改变,病情甚至有恶化情况,为治疗无效。 ②心功能。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主要指标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检测方式为超声心电图。③心绞痛情况。 应用SAQ(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情况,分值越高,表示心绞痛症状越轻微, 主要评估内容是心绞痛发作、 躯体活动受限、心绞痛稳定状态、治疗方案满意度、主观感受。 ④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是否发生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同时对比发生率。 ⑤症状改善时间。 记录两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时间与心绞痛缓解时间, 通过平均值进行组间比较。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6.67%, 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功能情况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LVEDD、LVESV、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情况比较(±s)
组别治疗组(n=60)对照组(n=60)t 值P 值LVEF(%)治疗前治疗后LVEDD(mm)治疗前治疗后40.45±5.67 40.43±5.45 0.019 0.984 52.65±6.56 49.54±6.54 2.600 0.010 140.54±5.56 140.65±5.65 0.107 0.914 47.65±5.54 50.67±5.65 2.956 0.003 LVESV(mm)治疗前治疗后162.32±6.35 162.15±6.65 0.143 0.886 141.45±5.15 147.43±5.24 6.515<0.001
2.3 两组患者心绞痛情况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间的心绞痛发作、躯体活动受限、心绞痛稳定状态、 治疗方案满意度、 主观感受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绞痛情况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心绞痛情况比较[(±s),分]
组别心绞痛发作躯体活动受限心绞痛稳定状态治疗方案满意度主观感受治疗组(n=60)对照组(n=60)t 值P 值95.47±3.27 93.87±4.37 2.270 0.025 78.98±7.63 76.08±7.84 2.053 0.042 82.37±5.49 80.09±5.74 2.223 0.028 73.47±4.38 71.65±4.37 2.278 0.024 76.26±3.29 74.67±3.87 2.424 0.016
2.4 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2.5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间心电图改善时间与心绞痛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比较[(±s),d]
表5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比较[(±s),d]
组别心电图改善时间心绞痛缓解时间治疗组(n=60)对照组(n=60)t 值P 值2.09±0.27 2.89±0.31 15.073<0.01 1.25±0.19 1.65±0.18 11.838<0.01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发生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造成该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小板或者血栓,心绞痛为疾病常见症状,不仅会影响日常生活,还可增加治疗难度,严重时威胁患者生命安全[7]。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 我国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发生率不断提高,高龄化趋势明显,已经成为威胁我国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种疾病[8-9]。 在造成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原因中,主要是血脂异常、高血压、血糖异常、不合理饮食、不良生活习惯等,疾病主要表现为胸闷、心绞痛,对于生活质量存在严重威胁,具有发生率高、风险性高、治疗复杂等特点[10]。
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 传统治疗方式为扩张侧支循环、减少心肌耗氧量、降低外周阻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主要治疗机制是改善供氧能力,减少心肌细胞能量代谢[11]。 由于老年患者身体能体均有衰退症状,且身体耐受性差,常规药物治疗时,极易产生多种不良反应,治疗安全性较差。 冠脉介入治疗为经导管插管术消除冠状动脉管腔闭塞或者狭窄的技术, 可有效地解除血管堵塞问题,有利于改善病情[12]。 冠脉介入是目前唯一公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方式, 可显著缓解冠脉狭窄问题,但是该种手术方式具有创伤性,术后极易发生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需加强临床研究,进一步促进安全性提高[13]。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冠脉介入治疗技术不断提高,目前该技术效果基本稳定,具有创伤小、见效快等优点,且术后对患者行动的影响较小,手术完成后便可出院。 冠脉介入治疗有效避免了单纯应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同时还可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风险,尤其适用于65 岁以上的高龄危重患者[14-15]。 该次研究中,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6.67%,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00%,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分别是85.00%,16.67%,这一结果充分说明了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与安全性,可有效改善疾病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这一结果在贾凌云[15]的研究中得到了验证,该研究中观察组有效率是96.6%, 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是7.8%, 对照组分别是83.3%、25.6%,说明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在施盛锋[16]的研究中,冠脉介入治疗患者SAQ 评分表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 说明冠脉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心绞痛症状, 有利于减轻疾病损害。 治疗组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说明冠脉介入治疗可改善心功能指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17]。此外,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时间与心绞痛缓解时间均早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价值,可促进疾病症状缓解,进而降低疾病损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这一结果与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均认为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更好[18]。
药物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重要方式, 主要是血管扩张药物、抗血栓药物、β 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等,但是药物治疗的效果较为缓慢, 同时伴随存在耐药性问题,因而整体疗效不理想[19]。 冠脉介入治疗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技术类型较多,主要是冠脉内支架植入术、血栓抽吸术、冠脉旋磨术、冠脉球囊血管成形术等,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20]。
综上所述, 给予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介入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显著改善心绞痛情况,可促进心功能恢复,同时还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减轻疾病损害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临床实施和推广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