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治疗成人疝气的疗效分析
2021-12-03贾志华
贾志华
邹城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山东邹城 273500
疝气属于临床普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 成人疝气患者发病后往往不能自愈,其早期症状较为轻微,不会感觉到疼痛[1],也不会出现下腹坠胀、腹泻以及消化不良等症状和表现,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患者就会出现一系列症状,会给患者的行走与活动均带来一定不便[2]。 在为成人疝气患者实施治疗的方法中以手术治疗为主要的方式, 但是由于疝气的发病位置相对较为特殊, 有着较为复杂的解剖结构,解剖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常规手术治疗方法并无法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3],不仅手术创伤大、张力大,同时,并发症相对较多,患者疼痛感明显且术后恢复较慢,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分析更好的成人疝气手术治疗方案[4]。 该研究在2019 年3 月—2020 年3 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成人疝气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92例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在为成人疝气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在该院接受成人疝气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92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分为1 组与2 组, 每组46 例。 1 组患者中有男43 例, 女3例;年龄28~68 岁,平均(49.2±3.8)岁;病程3~22 年,平均病程(10.21±0.54)年;单侧发病者37 例,双侧发病者9 例;直疝患者10 例,斜疝患者36 例。 2 组患者中有男44 例,女2 例;年龄26~69 岁,平均(48.9±3.7)岁;病程2~23 年,平均病程(10.03±0.48)年;单侧发病者38 例,双侧发病者8 例;直疝患者9 例,斜疝患者37 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成人疝气的诊断标准[5]。 排除存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脏器功能障碍、意识障碍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6]。 该研究经过相关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患者与家属均知情并自愿参与该研究。 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 组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手术,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在手术的过程中协助患者取仰卧体位,消毒铺巾后行常规疝切口, 并运用常规疝修补手术方法完成手术治疗,首先在疝气的一侧做手术切口,在耻骨结节及其与髂前上棘的中点对患者进行体表投影, 使患者髂腹下神经部位、 髂腹股沟在手术医师视野中呈现得到有效保证。 手术医师依据实际观测情况确认疝囊位置,之后将疝气囊直接切除, 并将疝气囊突出的组织重新放置回患者的腹腔,最后做好修补工作,并将切口附近的肌肉拉近并用4-0 丝线行缝合操作, 手术治疗结束后按照常规的方法行抗感染治疗。
1 组患者运用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实施治疗,硬膜外麻醉作为患者的麻醉方式, 常规消毒铺巾后在患者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2 cm 处至耻骨结节的位置设计一个与腹股沟韧带相平行的长度在5~6 cm 之间的斜形切口。 按照传统手术方法对疝囊进行充分暴露,如果患者疝囊较小可以行内翻处理; 如果患者疝囊较大则可以横断囊疝后采用内翻的方式将其由内径口推动至腹腔,之后将准备好的填充物放入疝环中,保证疝环扣与填充物的底部相平, 将做好疝环周围腹横筋膜的固定;如果内环口较大则要行缝合缩小处理,将补片平铺并覆盖住腹股沟管后壁的耻骨肌孔,做好补片固定,常规缝合后腹外肌腱膜后行外环重建, 逐层对切口进行缝合。 手术结束后用食盐袋或者是常规沙袋对伤口进行4 h 左右的压迫,4~6 h 后鼓励病情稳定患者下床活动,术后常规行抗感染治疗[7]。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离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疼痛程度与并发症(尿潴留、术后感染、腹股沟异物感、阴囊积液、皮下囊肿)发生率、复发率。
术后疼痛程度借助世界卫生组织疼痛分级法评价,0 级为无痛,Ⅰ级为轻度疼痛,仅有间歇性且轻微的疼痛感;Ⅱ级为中度疼痛,有明显且持续性的疼痛感,对休息有一定影响,但是可以耐受;Ⅲ级为严重疼痛,需要用药物缓解,对睡眠等均造成了较为明显的影响[8]。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术后离床、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1 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离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相对较2 组短,术中出血量明显较2 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术后离床、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术后离床、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比较(±s)
组别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离床时间(h)住院时间(d)1 组(n=46)2 组(n=46)t 值P 值41.23±2.54 72.36±3.58 48.099<0.001 26.54±7.65 38.55±8.26 7.235<0.001 16.35±3.26 145.62±5.35 139.945<0.001 4.35±1.36 8.72±1.54 14.426<0.00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1 组与2 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严重程度比较
比较1 组与2 组患者术后疼痛严重程度发现,1 组患者疼痛更为轻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73,P<0.001)。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严重程度比较[n(%)]
2.4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1 组有患者46 例,其中仅有1 例患者出现复发情况,其复发率为2.2%;2 组有患者46 例,其中有8 例患者出现复发情况,其复发率为17.4%,比较1 组与2 组患者复发率,1 组患者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4,P=0.035)。
3 讨论
疝气是一种临床常见外科疾病,指的是人体内的某个器官或者是组织在外力或者是病变的影响下部分脱离原位置而通过人体组织薄弱部分、间隙进入其他部位的一种病变,导致这一疾病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孕妇分娩、腹部肥胖以及用力过度等均可能导致疝气的出现[9]。 成人疝气患者发病后往往不能自愈,因此在其发病后需要给予及时、有效地治疗,避免因为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导致疝块越来越大情况的出现,提高治疗的有效性与质量[10]。
在为成人疝气患者实施治疗的方法中,手术是常用治疗方法,而传统疝气修补手术相对较为复杂,其张力较大,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和破坏患者的组织与机构,术后疼痛感相对较为强烈,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损伤,术后恢复相对较慢,不能满足患者高效治疗的需求[11]。 在医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无张力疝修补术作为一种新型手术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在治疗的过程中通过补片与填充物的运用来实施破损部位的破坏,应用的大多都是生物材料,患者排异反应的发生可能性较低,手术操作简单,保证了患者的正常解剖结构,不会形成高张力的状态,达到了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该研究结果显示,1 组患者手术、术后离床和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1.23±2.54)min、(16.35±3.26)h、(4.35±1.36)d、(26.54±7.65)mL,2 组患者分别为(72.36±3.58)min、(145.62±5.35)h、(8.72±1.54)d、(38.55±8.26)mL;1 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0%,2 组患者为43.5%;1 组与2 组患者术后0 级、I级、Ⅱ级、Ⅲ级疼痛严重程度分别为17.4%、76.1%、6.5%、0.0%与0.0%、45.7%、39.1%、15.2%;1 组与2 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2.2%与17.4%,数据分析后发现,1组患者不仅仅手术、术后离床与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同时其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术后疼痛更为轻微且复发情况出现的较少,取得了相对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该研究结果与孙伟君[12]的相关研究的部分研究结果存在一致性,孙伟君的研究将患者按照入院尾号奇偶数分为了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与传统手术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91.84%、4.08%、4.08%,对照组患者分别为77.55%、16.33%、20.41%,而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40.18±2.35)min、(24.36±3.25)mL、(20.34±4.49)h、(4.89±1.24)d,对照组患者分别为(72.36±2.87)min、(34.88±3.87)mL、(65.34±8.05)h、(9.68±1.34)d,说明研究组患者不仅仅治疗有效率较高,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相对较低,而手术、术后首次下床与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由此可见无张力疝修补手术为成人疝气患者的理想手术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在为成人疝气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的运用缩短了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减少了其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同时,患者术后离床以及住院时间也相对较短,术后疼痛安更为轻微且出现复发情况的患者较少,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取得了相对较为理想的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