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分析
2021-12-03冯智峰饶东肖思贤
冯智峰,饶东,肖思贤
兴宁市人民医院骨科,广东梅州 514500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 目前,这类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多种多样,临床效果存在一定差异。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如果长期卧床保守治疗, 容易出现压力性损伤、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此,临床上认为只要患者的一般情况允许,就应该进行手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传统治疗多采用保守治疗。 虽然患者的病情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控制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近年来,经皮椎体成形术广泛应用于老年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已得到证实。 该研究入组该院2017 年1 月—2020年6 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6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方案,治疗组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疼痛VAS 评分、Cobb 角、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总有效率,探索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60 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其中,对照组中男18 例,女12 例;年龄62~86 岁,平均(67.12±2.21)岁;骨折至就诊时间1~15 d,平均(7.57±1.48)d;18 例为单椎体骨折,8 例为2 椎体骨折,2 例为3 椎体骨折,2 例为4 椎体骨折。 治疗组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龄62~86岁,平均(67.21±2.21)岁;骨折至就诊时间1~15 d,平均(7.52±1.42)d;19 例为单椎体骨折,8 例为2 椎体骨折,2 例为3 椎体骨折,1 例为4 椎体骨折。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该研究所选病例已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方案, 在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时,应鼓励摄入1 000~1 300 mg/d 的钙(理想的膳食钙量), 并给予骨化三醇胶丸 (国药准字J20150011),0.25 μg/次, 仙灵骨葆胶囊 (国药准字Z20025337),2 次/d,1.5 g/次,治疗时间为3 个月。
治疗组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 术前完善X 线、CT等相关检查。 患者采取俯卧位,C 臂X 光机定位骨折椎体,用记号笔绘制体表标记,在C 臂X 线机下继续标记受伤椎体两侧椎弓根的投影点。1%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20065388)多平面局麻,将芯骨穿刺针插入棘突旁2~3 cm 处,穿刺针与人体矢状面夹角约15°~20°。 期间在透视下逐渐调整穿刺针的前角,确定针尖位置,直至针尖到达椎体的前1/3 处,取出针芯放入中空导管,在透视监视下缓慢注射4~6 mL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骨水泥到达椎体后壁后,停止注射。 骨水泥稍凝固后,旋转并拔出穿刺针,将无菌敷料包扎固定。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主评分(0~10 分,分值越低疼痛越轻)、Cobb 角、生活质量评分(0~100 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治疗总有效率。
1.4 评定标准
效果显著:骨折愈合良好,椎体功能接近正常,无疼痛;有效:运动有一定障碍,出现可忍受的疼痛;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总有效率=效果显著率+有效率[1]。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Cobb 角、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 评分、Cobb 角、 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Cobb 角均降低,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而治疗组VAS 评分(1.12±0.21)分,Cobb 角(12.56±1.61)°,均低于对照组(3.26±0.45)分、(32.21±3.51)°,生活质量评分(95.56±3.67)分高于对照组(85.12±3.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Cobb 角、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Cobb 角、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组别时间Cobb 角(°)生活质量评分(分)VAS 评分(分)治疗组(n=30)对照组(n=3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t 术后值P 术后值57.21±2.21 12.56±1.61 57.14±2.12 32.21±3.51 27.871<0.001 62.56±2.21 95.56±3.67 62.15±2.58 85.12±3.51 11.260<0.001 6.21±1.28 1.12±0.21 6.22±1.22 3.26±0.45 23.604<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原因是松质骨大量吸收,骨小梁骨板变薄穿孔,骨量减少,骨小梁连接力和承载能力降低。 一旦受到旋转或垂直力的冲击, 就会导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3]。 目前,对此症状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的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和制动, 容易引起褥疮和泌尿系统感染,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主要原则是尽快恢复患者伤前的活动和功能,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5]。
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主要采用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 通过椎体成形术,骨折部位骨水泥分布更加均匀,能有效帮助椎体恢复,椎体高度也能快速恢复。 一方面,骨水泥固化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可以凝结骨折部位原本造成疼痛的周围神经, 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6-7]。 经皮椎体成形术镇痛效果好,可明显减少围术期镇痛剂用量,术后2 d 内可迅速控制疼痛症状。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相关因素可能有:①骨水泥注射可提高椎体的骨生物强度[2];②经皮椎体成形术可使受损椎体恢复一定高度,解除神经压迫,从而缓解疼痛[3]。 在凝血过程中, 骨水泥的放热和毒性作用导致椎体内神经末梢及周围组织变性坏死,阻断疼痛介质的形成,达到镇痛作用。 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经皮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简便、微创的治疗方法,推广速度快、见效快、并发症少。 其不仅可以缓解疼痛,而且可以重建受损椎体的骨生物强度。 虽然其有很多优点,但在临床应用中也需要谨慎使用,不断完善。 在早期文献中,经常报道大剂量的骨水泥被填充,通常在单个椎体内注射约10 mL 以恢复椎体的高度。最近有报道说有减少的趋势,多为4~6 mL[8-9]。
生物力学实验认为注射骨水泥可增强椎体强度,恢复有效压缩能力, 且注射剂量与椎体强度无明显相关性。 注射骨水泥4~6 mL 就足以固化椎体,减轻疼痛。同时,椎体成形术的并发症也应引起重视。 常见并发症有:①骨水泥渗漏,可渗漏到椎间隙、椎旁或椎管内。 因此,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损伤椎体压缩程度>80%且椎体后壁受损严重的不宜行椎体成形术; 术中应缓慢注射骨水泥,并对每根管子进行透视观察,并控制骨水泥的粘度和注射压力,降低渗漏风险。 ②术后邻近椎体骨折[10-11]。 研究发现,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椎体及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增加19%, 无疑会增加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概率。 因此,减少上述骨水泥用量是相当必要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相邻椎间盘的应力, 降低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率。 术后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和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也可预防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
该研究的成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患者VAS 评分、Cobb 角、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总有效率29(96.67%)均优于对照组22(73.33%)(P<0.05)。 甘海朋[12]的研究也显示, 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也达到了97.12%, 高于对照组保守治疗的80.12%,和该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效果确切,可减轻疼痛和恢复椎体结构,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