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药理学课程设计与实施
2021-12-03王庆峰王昊然张秋华李楠楠
王 卉,王庆峰,王昊然,张秋华,李楠楠,周 鑫
(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辽宁 沈阳 110847)
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应用,提升本科课程的高阶性,突出创新性。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与互动性,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增加挑战度。课程设计增加研究性、创新性、综合性内容[1]。本教研室药理学课程获评2019年辽宁中医药大学本课一流课程培育项目。在建设一流课程过程中,以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为目标,在抗病原微生物药教学中探索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抗菌药是抗病原微生物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科书按化学结构将药物分成人工合成抗菌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与林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与多肽类抗生素、四环素类与氯霉素类抗生素5个章节。而这5个章节中教学大纲规定掌握的教学内容,如抗菌机制、抗菌谱、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各章均有部分交叉和重叠,容易混淆,不容易记忆和掌握。学生普遍反映抗病原微生物药记忆起来比较混乱,不容易掌握,是学习难点。学生对常见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腹泻、扁桃体炎、支原体肺炎等的治疗药物选择困难,难以把学到的抗菌药物知识转化为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能力。因此,在抗菌药章节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 学情分析
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应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兼顾学生现有水平和能力[1]。故选取授课对象为大学三年级中医学(5+3)184、185班学生。已具备药理学相关解剖学、生理学、生化学、免疫与病原微生物学等学科基础,具有通过图书馆、网络平台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为探索新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2 教学目标
学生以病原微生物学知识储备和抗菌药课堂教授的内容为基础,利用专业书籍、网络资源,以病原微生物为主线自主探究学习构建抗菌药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抗菌药。再以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病例为载体,学生自己制订给药方案,培养学生把学到的抗菌药知识转变成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能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提高学生临床竞争力。
3 教学实施
3.1 教学方法
为达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内化,在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中融入CBL教学法、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讨论等多种教学法,并借助超星泛雅、学习通和微信等学习交流平台。
3.2 教学设计(见图1)
图1 基于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3.3 教学步骤
(1)课堂按照教学大纲讲授前述5个章节的抗菌药,使学生按药物化学结构分类为主线掌握各类抗菌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构建抗菌药物基本理论知识框架。(2)课后选择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致病菌,如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以及常见耐药菌如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等作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主题。每5名学生组成1个小组,针对其中一个主题,自主探究学习某一种病原微生物常见致病菌种、感染部位、引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可选用抗菌药物种类,选用抗菌药物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首选药、次选药排序等一系列问题。对于简单问题学生可自主探究解决,对难点问题可小组合作讨论,最终完成研究报告。(3)课堂各小组代表在规定的5分钟内用PPT汇报研究成果,再相互质疑、交流、讨论与解惑。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出现偏差,教师及时引导,对学生问题讲解的准确度及深度、课堂表现力及PPT制作等进行点评,评分记入平时成绩。学生通过微信群共享研究成果,按病原微生物为主线对抗菌药知识进行整合和重构。(4)课后学生对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的病例,如儿童支原体肺炎、细菌性痢疾、扁桃体炎等,分组讨论并制订给药方案。回答首选药和次选药、选药依据和用药注意事项等问题。教师对学生治疗方案进行点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临床思维。
4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含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指学生个人研究报告、课堂PPT汇报、课堂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等。阶段性评价指学生感染性病例药物治疗方案和期末药理学试卷考试成绩。
4.1 过程性评价
依据学生个人研究报告、课堂PPT汇报、课堂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等进行赋分,计入学生平时成绩,以推动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4.2 阶段性评价
学生感染性病例药物治疗方案评分计入平时成绩。结果为优占22.95%、优-占 21.31%、良占 34.43%、良-占14.75%、及格占6.56%,不及格占0%,反映大多数学生将知识转化为临床药物治疗能力。在使用相同试题情况下,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班级(184、185班)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181、182、183班)进行期末课程结业考试成绩对比,结果显示:中医学(5+3)184、185 班成绩为(70.63±15.03)分,中医学(5+3)181、182、183班成绩为(63.74±14.56)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显著提高。
5 教学反思
5.1 教学效果分析
抗菌药章节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能力,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获取资源,创新性构建抗菌药章节的知识体系,具有挑战性。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能在交流、合作、PPT制作、获取学习资源等方面有所收获。从学生个人研究报告、课堂PPT汇报及讨论、感染性病例药物治疗方案等情况分析,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把学到的知识转变成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能力。课程期末考试成绩显著提高也提示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抗菌药章节知识的掌握,对其他章节学习也有潜在的积极影响。
5.2 教学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
自主探究学习教学的开展需要占用较多学时,仅完成抗菌药章节教学需要增加3学时,必须缩减其他章节学时数。因此教师要精讲重点和难点,并借助超星泛雅平台和学习通弥补学时不足。少数学生不愿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采用多种评价方法,纳入学生平时成绩,作为课程结业成绩的一部分。同时教师要关注和引领学生,帮助其克服畏难情绪,使其乐于参与自主探究学习,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