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以示范课《卖油翁》为例

2021-12-03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李鸿建

亚太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油翁士子文言

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 李鸿建

文言是与“白话”相对的古代书面语,文言文即古代书面语组成的文章。在悠悠时空里,因语义变迁、语法改易,今人对文言文产生了距离感和陌生感。由此,字词梳理被理解为消除学生与文言文文本之间隔膜的基础和关键,而且教师往往又过分重视字词的教学,模式固化、教法简单,影响了文言文课堂的灵动性和人文性。故笔者以执教《卖油翁》一课为例,对初中文言文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文本解读与课堂表达

文本解读是教师与文本之间的互通过程,也是学生语文阅读实践的过程。在教学中,文本解读又是教学设计的基础。然而,千万个读者有千万个哈姆雷特,文本解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误读和偏差,例如《卖油翁》一文。

《卖油翁》选自欧阳修传记《归田录》,其篇幅短小,但意蕴丰富,能承载不同的解读。笔者发现,有解读出卖油翁自傲张扬的,有解读出陈康肃“自矜”的合理性的,也有解读出陈康肃与卖油翁知音相惜的,更有结合历史背景解读出“熟能生巧”是误读的……以上解读立意新颖,颇具深度与思辨性。然而,这些解读都适合于课堂呈现吗?肯定不适合,因为作为教学的文本,解读需要具备一定的尺度。一方面要适应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文本解读过浅,文章失去了教学的意义,但解读过深,学生无从理解,教学效果不佳。故而,文本解读的深浅度要以学生实际学习水平为依据,贴近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兼顾成就感的获得。但学生的个体实际能力是存在差异的,有高有低,文本的解读更应顺势而呈现一定的梯度,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汲取相应的养料。另一方面,文本解读要符合课堂表达的需要。解读的结果要呈现到课堂中,内容要被理解、接受和传递,并启迪新的思想。因此,教师不能过分追求解读的新颖性和深刻性来炫示自己的解读能力,而应在文本解读中甄别、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使得课堂表达符合真、善、美的需求。

读罢《卖油翁》,读者先会惊叹于卖油翁高超的倒油技术。进而细品,则会感受到文字所塑造出来的鲜活而有趣的人物形象,卖油翁的“释担”“睨之”“微颔”以及在与陈康肃的言语交锋中的白描写法,都恰如其分地塑造出卖油翁这个小老头的可爱之处:不卑不亢,尽显高人的风范与派头。最终,陈康肃深受教训与卖油翁的尽出风头赚足了观众的期待与喝彩,也达到了本文情节的高潮。这些都浓缩在短短的几百个字中,言语的简洁与内蕴的丰富,自然与欧阳修写作时的巧妙设伏和层层渲染是分不开的。因此,在教学时也不应破坏故事本身的波澜与趣味性,并且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简练而富有内蕴的言语风格。课堂表达有赖于文本的解读,我们希求于既符合学生学情、具有一定深度,又能启迪学生思想的一种解读方式,以此达到更好的课堂表达效果。所以,笔者以卖油翁之技艺超绝为突破口,设计了本文教学主问题:“高人应当是什么样的?”以“高人”入手,分析陈康肃与卖油翁高在何处,再设计两人的交锋,分析卖油翁更高一筹的原因,以此揭示本文的主旨:“熟能生巧与不卑不亢、从容淡定的人生境界。”

二、教学素材与课堂活力

以文本解读确立教学内容后,教学环节的任务便在于突破固有、单调的教学模式,以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陌生感。这时教学素材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素材是用以佐助教学实践环节的材料,也是教学过程的最小单位,其包括补充的背景资料、导入的文本、精心设计的板书、音频视频以及用以教学的小道具等。教学素材的选用宜求“新颖”不宜“陈旧”,新颖的素材融入教学设计能对学生产生鲜活有力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策发主动学习的心理。其作用也不仅于鲜活课堂,还在补充信息中不断推动教学环节,启迪学生的思考,体现课堂的活力与教师的课堂艺术。

笔者在讲授《卖油翁》时,引用了张岱《夜航船·序》中的一则故事作为素材导入: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故事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其背景设置在浪潮声里驶向远方的夜航船上,灯光、潮音与漫漫长夜总会发生不可思议的思想碰撞。在听到士子高谈阔论时,老僧“拳足而眠”的形象不免夸张、诙谐、画面感丰富,等到老僧询问士子两个问题时,学生又不免要期待士子的答案与自己的相比如何,最终士子的虚伪面具被拆穿,老僧的“伸伸脚耳”更是充满着戏谑与嘲讽。这个高谈阔论的士子,其实并没有真才实学,空有一副高人的派头。这便引起了学生的思考:“怎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高人?”从而将思绪引入本文教学中。在此环节中,“新颖”的教学素材酝酿成教学过程的“趣味”,最终提升了课堂的活力。

三、文言并重、文言并行

初中文言文教学不仅在于抓取学生兴趣点促成有效学习,更要在积累文言字词的同时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堂有用的文言文课是踏实地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和训练能力,这意味着不是教师包办一切、事无巨细地讲解文本出现的每个字词和每个知识点,而是灵活地将一些浅易的文言字词、讲授过的特殊句式以及翻译工作作为预习的任务或课后探究,选取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讲授,给学生自主学习留有余地。毕竟学习的过程不能局限于课堂,应当延伸至课前和课后以及未来更加久远的人生时光。文言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上升的过程,教学既要符合学生已有的能力水平,又要促成短期目标的达成与长期系统性的整合。

以上说了文言文“言”的特征,文言文还有“文”的特征。文章必定有所承载,所谓“文以载道”,“道”指文化层面和作者所传达的情感,是一篇文章流传千古的意义所在,也是教学过程的重点。文化层面和情感是需要穿行于文本细细感受的,只有真正读懂了文章,深入地品味,学生才能获得文化层面的体悟。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个性化体验和人生感受,从而经历现实人生中未曾经历的历程,增加生命的广度与厚度。从这点出发,文言文“文”的特征似乎要比“言”的特征更为重要,毕竟“言”是工具,“文”是目的。但以学情而论,中学时期是积累文言文字词培养阅读能力的阶段,无“言”的积累无法达到“文”的体悟,因此文言二者并重,不能偏倚和割裂,在教学中将其融合在一起才是真正践行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本质。

文言文课堂的理想,是“文”与“言”的紧密交织,以“文”的角度设置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识记字词、理解句意、梳理情节,又深入思考文本蕴含的文化蕴藉。例如,某生要证明卖油翁是高人,那么证据在哪里?学生便先要阅读课文,找出描写卖油翁的句子,并借助字词来读懂句子,还要思考高的原因。以问题来带动“言”的落实,最终又抵达“文”的领悟。

四、有效朗读与语文味道

文言并行的教学策略一方面指导着文言文教学的方向,也促使高效而有活力的课堂生成。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促使学生与文本产生接触与交融,以拉近学生与文言文文本之间的距离,而朗读正是最有效的方式。朗读是学生将个人的情感调到适当的频率使之契合于作者的情感抒发,并通过语调、语速、轻重读、停顿与拉长等声音形式加以呈现的过程。情感的调动与调频则是通过品析语言文字,结合生活情景和过往经验,揣摩人物细微的情绪波澜和大的情感趋向,是不断地尝试与印证的过程。

那么如何调动情感?教师可以抓住文本的情境性,引导学生代入文本的情景和文本的人物中。笔者执教《卖油翁》时,以陈康肃和卖油翁的对话作为朗读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语气。陈康肃在自家院子射箭,可卖油翁却睨之久而不去,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这个问是什么语气呢?这时学生便可以带入陈康肃这个角色中,在情境中揣摩人物鄙夷他人和炫耀自己的语气。那如何呈现这样的语气呢?教师通过方法的指导,学生不断地尝试产生共情,获得情感的体验。这样,朗读的过程是弥漫着生活气息的,语言文字的形象可感,丰富的内蕴也得以体现。这便是语文的味道。

文言文不应是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代名词,其间有古贤的奇闻趣事,有名山大川旖旎风光,也有为人处世的大道,更有奇技淫巧,无所不包。倘不识古文,何言通达于先人智慧?古文如耳目,良师如善导,唯有教师精心于设计、艺术其教学、踏实于落实,才能更好地指引学生徜徉于古典书海之中。

猜你喜欢

油翁士子文言
赶考步履不停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再辨卖油翁的“睨”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五代时期士子入宋对宋初公文文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