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2021-12-03江苏省邳州市官湖镇中心幼儿园张艳梅
江苏省邳州市官湖镇中心幼儿园 张艳梅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在幼儿教育阶段,引导幼儿在社会领域进行学习与发展,是不断推动幼儿社会性发展、为幼儿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重要过程,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幼儿教育中,不仅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幼儿与他人友好相处,还应使幼儿学会如何正确看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不断发展自身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只有使幼儿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可进一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此,在幼儿教育中积极采取多途径、多手段来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每位幼儿教育工作者都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幼儿教育水平、质量、效果的重要手段。
一、关于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一)培养对策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个体差异需求
不同年龄阶段、发展阶段的幼儿个体,对幼儿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理解与接受能力是完全不同的。即便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各自发展速度和所达到的水平也相差较大。所以,幼儿专业教师需要充分理解与遵循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体差异情况,结合幼儿个体差异需求支持和引导,让他们在现有水平基础上向更高水平方向发展,引导幼儿以阶梯式发展模式,循序渐进提高自身社会适应能力,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然而,因受传统教育模式、教育理念的影响,大多数幼儿专业教师在选择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对策时,通常会忽略幼儿个体差异性情况,采用“满堂灌”“填鸭式”“大班制”等培育方式,对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统一讲授与灌输。即便有个别幼儿教师吸取了素质教育理念中的“以生为本,因材施教”育人思想,也通常会因受大量的工作内容、压力、课量或是教学方法选择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忽视了对幼儿个体差异问题的深入探讨和调研,导致其设置出来的分层式教学方案仍旧缺乏可操作性,针对性与合理性不强。这一问题的存在,是导致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效果不佳的关键性因素。
(二)幼儿家长缺乏与幼儿园的合作主动性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应注重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协同多方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在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过程中,家园合作培养方式通常是属于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是需要幼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配合才可以高效完成的。在幼儿园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初期,通常需要家长帮助幼儿做好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前提准备,也就是入园前的准备。其中包括家长带领幼儿提前参观幼儿园,让幼儿接触就读环境与同环境里的其他小朋友,使幼儿对今后的学习环境与交往人员形成一个基本的认知。然后利用阅读绘本或宣传册图片讲解等方式,帮助幼儿提前了解幼儿园生活,让幼儿对幼儿园生活有一个深入的认识,进而使幼儿在入园后能够表现得轻松自如,为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打下良好基础。与此同时,采取家园合作培养模式,还有利于幼儿园为家长提供培育幼儿的正确方式,家长为幼儿园提出自己的幼儿教育意见及建议等,形成一个良好的经验共享模式,使双方能够共同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家长主动配合幼儿园,积极参与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任务。家长还经常会受工作压力、人际交往、工作应酬等诸多因素影响,无法及时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时刻关注幼儿的发展趋势。久而久之,便会导致一些幼儿因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致使其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因此,幼儿园需要与幼儿家长积极形成系统配合,深化家园合作力度,提高家庭方面的支持度与参与度,进一步保证幼儿问题行为能够得到及时纠正与良好培养。
二、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对策
(一)针对不同阶段幼儿设置培育方案,满足幼儿个体差异需求
针对不同阶段的幼儿设置社会适应能力培育方案,可分别设置为小班幼儿、中班幼儿、大班幼儿等三个培育层次,根据不同培育层次设置与之相匹配的培育内容,以此来保证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方案的设置能够符合各个阶段幼儿的发展需求。首先,针对小班幼儿设置社会适应能力培育方案。由于此阶段的幼儿刚刚步入幼儿园,对生活环境还存在陌生、焦虑与恐惧的情绪,与父母分开也会导致幼儿出现分离焦虑症。在此阶段就需要幼儿教师积极采取情绪安抚法、冷静隔离法、注意力转移法等三种教育方式,尽快帮助幼儿摆脱分离焦虑情绪,引导幼儿在短时间内迅速适应幼儿园生活环境。当幼儿已逐渐走出这种焦虑情绪后,才可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自己倒水喝水、自己洗手换洗、自己端餐盘吃饭等,逐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难度。其次,针对中班幼儿设置社会适应能力培育方案。由于此阶段的幼儿已基本适应幼儿园生活环境,甚至因年龄阶段问题而喜欢结交朋友,但是又难免会与同伴发生冲突,导致幼儿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在此阶段就需要幼儿教师多教授一些人际交往技巧,以说服教育的方式,让幼儿明白最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之后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为幼儿提供更多体验生活的机会,引导幼儿学会分享,学会关心、谦让他人,使幼儿成为一个有爱心、有奉献精神的人,提高幼儿品质素养。此外,针对大班幼儿设置社会适应能力培育方案。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举办夏令营、冬令营、春游、秋游等活动,引导幼儿到户外感知大自然的奥妙,体验陌生环境的氛围。还可通过培养幼儿独立自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以及任务意识,比如整理自己的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主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等,来帮助幼儿提高自身社会适应能力。
(二)运用游戏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幼儿综合全面发展
幼儿阶段的学生是最容易被趣味十足的游戏所吸引的,凡是与游戏有关的事项,都会激发幼儿的探究欲和主动性。因此,在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过程中,幼儿教师应明确认识到游戏育人功能,发挥游戏育人价值,多采取游戏教育方式来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更有利于幼儿自主性发展,增强幼儿情感体验,提高幼儿团队协作意识。例如幼儿教师可通过为学生创设最贴近自身生活的教学情境,如“娃娃家”“宝宝上幼儿园”“我在教师怀里听故事”等,以互动阅读、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幼儿更加融洽地与同伴、教师产生互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加强家园合作交流,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提供支持
加强幼儿家长与幼儿园的合作交流,首先可通过定期开展幼儿教师家访活动,到幼儿家中了解幼儿家庭教养环境,发现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给予纠正和改善,来获得家长的认同与认可。其次,可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搭建家长与幼儿园交流互动的平台,比如成立家长QQ群、微信群、家长论坛等,为幼儿家长与教师提供相互交流、沟通互动的平台。此外,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定期邀请一些幼儿社会教育方面的专家教授,组织幼儿家长到园内参与专题讲座与学术交流会,及时解答家长提出的一些幼儿教育问题,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从而促使家长积极为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提供支持与帮助。
总而言之,幼儿园作为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基地,在发展幼儿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时期,必须根据不同阶段的幼儿个体差异需求,设置多样化社会适应能力培育方案,结合幼儿兴趣爱好与特点,采取多样化培养模式来激发幼儿参与兴趣和积极性。之后再通过加强与幼儿家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调整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关系,来努力构建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平台,从多方面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从而达到预期培育目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