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普通高校舞龙课程的困境与突围
2021-12-03常州大学体育学院徐二毛
常州大学体育学院 徐二毛
体育不仅是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表象,也是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集中体现。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广袤的大地、勤劳而智慧的人民共同孕育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国家社会建设、经济发展、文化传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辉煌灿烂,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寄托和人民美好的期盼。从历史发展来看,龙文化展示的是高度集中的民族精神凝聚力,是民族文化的优秀结晶。舞龙从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娱乐祭祀活动,经过千百年的流传,已成为国家正式体育项目。舞龙也从民间的一种文化传承发展为众多高校广泛开展的运动技术课程。
一、高校舞龙课程的发展现状
20世纪末,我国第一支大学生舞龙队在湖南师范大学成立。千禧龙年,南京理工大学率先在本科生公共体育课中开设舞龙选项课。2003年,以中南大学为主的参与者在全国掀起龙狮进百校活动,由此拉开了舞龙运动进入高速发展的20年。据统计,目前全国有超过200所高校以舞龙选项课、舞龙社团、舞龙运动队等形式在进行龙文化和舞龙运动的传承。舞龙课程是高校开展舞龙运动、传承舞龙文化的重要构成。高校舞龙课程将具有中华民族浓郁文化色彩和精神内涵的课程带进校园,营造了丰富的校园文化氛围,增添了校园文化的内容,提升了校园民族文化内涵。
实践中,舞龙课程的开设对大学生的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是多方面的,对学生的全面成长有着较强的推动作用。高校舞龙课程的开设及内容也因此在符合高校课程设置标准的基础上,越来越符合青少年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符合中华优秀文化传的巨大的影响力。
二、高校舞龙课程面临的困境
高校舞龙课程的开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期间部分学校都坚持下来,将龙文化和舞龙运动做成了学校校园文化及学生活动的特色内容,也有部分学校的课程因为多种原因断断续续没有持续下来。
高校舞龙课程陷入困境的原因是多重的,这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在外部,作为新项目,舞龙本身的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制度仍有待健全,管理层面缺少科学长远的规划及宣传力度不足等,都是制约项目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内部,具体到各高校的发展,实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高校缺少对传统文化、传统体育项目的准确定位,并易产生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目光短浅,做事没有连续性,在追逐竞技和成绩的路上逐渐走偏,背离了传统体育的初心。
2.高校管理层对评分类项目的认知偏差。舞龙自古以来就是以表演形式存在的一种文化活动,竞技性不高,项目的成熟度不高,发展中存在各种不利因素,又因为表演形式多、器材道具复杂等特性,给外人捉摸不透其中奥妙的印象,让人为之疑惑。这导致学校领导对舞龙内涵的理解不到位、不全面、不科学。领导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是影响舞龙课程开展的重要因素。
3.高校体育项目竞争激烈,舞龙项目缺少有利条件。三大球项目在我国体育发展中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舞龙课程对上课环境条件的要求较高,如有雨有风的天气不易舞龙,场地要平整开阔,器材需求量大且易磨损折旧,由此造成的资金需求也较大。其相对于三大球等其他便利开展的项目来讲,缺少竞争优势。
4.舞龙课程教材选用受限。目前,多数高校在选用教材时,选择空间仍较少。自编教材是公共舞龙课程常见的一种教材选用形式。市面上适合普通高校开展的课程参考资料稀缺,能够采购到的几种可用教材都是针对体育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厚厚几百页内容,对于普通高校公体课程而言参考意义并不大。
5.舞龙课程的教学组织不佳。目前,大多数高校在课程实施和组织上仍以九人龙教学为主。这就要求每条龙的成员至少有十人(九把一珠)。在一条龙里面,多一人不行少一人也不行,而其他持道具类项目均可以是单人完成,这对教师的上课组织能力要求极高。其他项目往往可以一人独自完成,而在持龙练习过程中,舞龙者就像是拴在一根绳子上,缺一不可。尤其是在学习的初期,外行看来,舞龙课程往往一片混乱。即使采用统一的道具形式,但不同身高、体重、身体素质条件以及学习态度的学生组成的一支队伍仍存在巨大差异。
6.龙文化内涵缺失。在高校舞龙课程的实施中,非常普遍且常见的现象是重视舞龙技术教学大大超过对舞龙文化及内涵价值的教育,这一普遍现象的存在主要是课程性质和评价考核要求造成的,也一定程度说明我们在课程建设方面缺少创造性的研究和思考,缺少相应的总结和提升。
三、高校舞龙课程的突围
新时期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高校舞龙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常言道,挑战创造出机遇,机遇下暗藏挑战。当前这种挑战是内外部的多重挑战。舞龙作为中华民族依旧焕发勃勃生机的文化体育活动,高校龙狮课程的建设者、参与者应该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把课程建设好,把文化传承好,把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好。
1.学校层面要对开展舞龙课程及打造校园龙文化的意义及价值进行准确定位。实践证明,打造具有特色的课程及校园文化需要时间的沉淀,这就要求学校对传统文化、传统体育都要有准确的定位,要有明确、长远的发展规划,指明发展方向,提供发展动力,保障发展实践。
2.学校领导对舞龙内涵的理解应该更科学。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产生了不同的舞龙文化形态和表演形式,如稻草龙、歪脖龙、香火龙、板凳龙、荷花龙、扁担龙、人龙等,都是民族文化和广大群众生活智慧的结晶和呈现。高校舞龙课程建设要重视挖掘龙文化内涵,尽可能多地展示龙文化,让普通学生能看到、能看懂、能喜欢,逐步提升龙文化的普及程度和吸引力,使学校领导能够充分理解龙文化内涵。
3.提升舞龙运动魅力,加强课程内容建设。高校舞龙课程的开展要加强舞龙课程品牌塑造,打造校园龙文化招牌,通过校园龙文化宣传辐射,树立舞龙之星榜样,提升舞龙运动魅力。同时,通过丰富课程教学层级、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器材等手段加强课程内容建设,让舞龙课程从学生原本“不愿选”变为“抢着选”,实现课程的高质量、高品质,提升运动项目竞争力。
4.有效促进专业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鼓励教师建设一流课程。一方面,舞龙教师或教学团队应该强化自身科研创新能力,通过以教学促研究、以研究促品牌、以品牌成一流等途经把舞龙课程往一流课程方向建设,充分运用线上线下融合课堂的现代手段,延伸舞龙课程的可持续性,注重课内课外教育的延续性,让学生享受优质的课程资源。另外,应该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互通性,发挥舞龙课程教学的“窗口作用”,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应用的平台和机会,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模式发展。
5.加强舞龙课程意识建设。认真梳理舞龙课程教学的内容,推动课程体系建设。舞龙课程应该制定科学可行的规范标准,要坚持从课程目标、课程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加强课程意识建设。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传播,帮助打造沉浸式学习交流课堂,把优秀的文化通过好的形式秀出来,课堂变成特色文化展示的平台。
6.充分挖掘校园龙文化内涵,以龙育人,以文提升,持续创新,刺激校园内部龙文化交流平台的形成。舞龙运动归根结底是一种借助器材进行的龙舞表演形式,所以舞龙课程的成果展示应该是文化性的、开放性的、展示性的、具有观赏性的。在挖掘内涵的同时,还应该重视舞龙课程的思政建设,挖掘舞龙运动学习中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规则意识等思政内涵,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民族精神的凝聚。当前时期,龙文化正在积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高校又是培养人才、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舞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青少年群体的积极参与。新时期高校舞龙课程面临新的困境,归根结底要提升项目自身实力,完善自身建设,政策制定者、行业管理者、实践者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发展和提升,让龙文化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普及开展优质课程以及面向留学生群体开设相关课程的手段,达到内向发展和向外传播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