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微专题”开发应用研究

2021-12-03三明教育学院陈德融

亚太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微专题核心素养

三明教育学院 陈德融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人文现象及它们之间关联的学科。该学科具备较强的人文科学性与自然科学性,有较好的综合育人功能,在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预示着我国高中地理教育将全面进入地理核心素养时代。地理核心素养是高中生学习地理学科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在开展地理教学活动时不仅要注重向学生传授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学习中来,并在学习中掌握地理学科知识,达到提升地理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效果。“微专题”是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在细化地理知识结构、提升教学内容的专注度与精细度方面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也是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微专题”的教学方式,探讨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方法与策略。

一、“微专题”的概念及教学特点

(一)“微专题”的概念

“微专题”即以学生学习情况、认知水平及各类考试中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出发点,选择具有较强针对性且角度新颖的知识点来进行教学情境创设,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究分析,了解地理的原理与规律,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思维、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效果的一种微小专题。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设置教学“微专题”时,就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状况。另外,高中阶段学生通常会频繁地参加各种测试与考试,测试中的高频知识点、学生在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及知识掌握的薄弱点同样应该是“微专题”教学关注的重点。结合学生学情及考情,从细微角度进行知识点归纳、总结与探究,力求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相关知识、具备解决相关知识的能力,从而切实达到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活化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效果。

(二)“微专题”教学的特点

“微专题”是一种穿插于课本章节教学与复习环节的教学方式,其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探究各种地理要素间的相关联系与制约方式,加深学生对于各类地理现象发生情况及演化方向的了解,从而达到深化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效果。故而,其教学方式通常存在下述几个方面的特点。

1.小切口,重探究

“微专题”教学并不需要覆盖所有的知识面,而是针对某个地理要素或者某个具体区域、某种地理现象所开展的具有针对性的、深入性的研究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入、透彻地解决实际学习问题,引导学生以已有知识为基础深入思考、探究问题,从而促使其学习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升,真正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2.方法新,整合度高

“微专题”教学方式能够更深入地挖掘有价值的教学问题,更注重探究知识间的联系,从而实现地理知识与学科能力的有效整合,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此外,微专题教学更注重对知识的精练与深入分析、拓展,多是以新的角度出发对已学知识进行整合,同时还可以结合时事热点进行教学,给枯燥的地理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地理核心素养下“微专题”的开发与应用策略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地形对气温影响”这一“微专题”为例,对核心素养下“微专题”的开发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一)优化教学内容,提升学生思维深度

“微专题”教学更注重对主干知识的细化与深入,旨在通过创设新颖的主题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及兴趣度,构建“有深度、有高度、有广度”的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其中,“有深度”主要是指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探究地理知识间的联系,逐步强化学生综合思维的深度;“有高度”主要是指教师应该对地理知识进行有效概括,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层次;“有广度”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地理知识及其他相关的学科知识的整合,提升学生地理思维的广度。既往地理教学中,教师多关注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概括性,且教学过程中多存在以知识传授取代能力培养的现象,极易导致学生出现地理思维简单化、呆板化现象,久而久之,必然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产生束缚,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比如,“地形对气温影响”这一“微专题”就源自“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这个大专题。既往大专题教学中,教师多是以概括性方式对纬度、地形、海陆位置、洋流等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但是缺乏对某个具体因素的深入分析,存在明显的“重宏观、轻微观”现象,这也就使得很多学生对于“地形与气温关系”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海拔高、气温低”这个层面,缺乏一定的深度。而“地形对气温影响”这一“微专题”,则能从“小切口”入手进行深入探究,针对“地形”这一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平原、山地、高原、盆底、丘陵等不同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地形不同朝向(阴坡和阳坡、迎风坡和背风坡)对气温的影响等,帮助学生建立起地形与气温的关系,并通过展示不同类型地理图像的方式来锻炼学生读图判断及分析能力。最后,教师还可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展示,提升课堂内容的具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提升综合思维水平。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地

与传统教学不同,“微专题”教学更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注重遵从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教学活动的设计多是以学生具体情况为基础,能够有效地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因此,教师在开展“微专题”教学活动时,应坚持以整合地理学科资源为基础、以问题及学生探究活动为中心,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将课堂作为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场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多不敢“放手”,教学活动多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通常只是被动地听讲、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思维僵化的现象。因此,改变这一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学生区域认知、培育学生综合思维、构建人地协调发展理念,再以学生的地理实践活动检验地理学习成果,有利于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地。

比如,在“地形对气温影响”这一“微专题”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情况及教学内容合理地设置教学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主动开展交流合作,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整个问题的探究中,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比如,从“小切口”入手探究“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大胆地进行知识间的横向联系、纵向联系,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相互讨论及对知识的深入分析中,逐步认识到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等不同地形与气温间的关联,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知识网络,促进学生逐步从观察事物表象向认识地理现象本质发展,培养学生应用已经掌握的地理知识探究问题、整合、迁移知识的能力,从而逐步实现学生从浅表单一思维转向深度综合思维发展的教学效果。此外,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探究的过程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合作能力,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三、地理“微专题”的展望

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是今后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改革方向。“微专题”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专题,在教学方式细化地理知识内容、提升学生地理知识学习深度方面有积极意义。但面对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仍需不断地进行探索与研究,以更好地把握该教学方式的应用方法,切实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微专题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化学“微专题”复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考语文复习微专题设计的原则
“微专题”引领高效数学复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