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汉语教学现状简析与反思
——以意大利热那亚教会中文学校为例
2021-12-03热那亚美术学院
热那亚美术学院 郝 好
近年来,随着国力崛起,中国于国际舞台中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影响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汉语言传播与传承则尤为重要。“汉语热”已经成为当今全球大发展环境下不可忽视的一股热潮,从了解中国文化,到学会汉语这一应用工具语言,对汉文化的认知由文化目的逐渐转为实践目的。因此,海外汉语教学的相关研究是教育国际化与文化传播大前提下,教育人不可忽视的研究内容之一。意大利与中国历史渊源已久,当地华人数量巨大,以早期浙江省温州市与青田县移民为主要华人华侨群体。当然,近年来改革开放与国际间教育深化交流,伴随着“图兰朵”与“马可波罗”计划的展开,大量新青年一代前往意大利学习与交流,带来全新中华文化思潮的传播。
2016年,笔者前往意大利进行研究生相关课程学习,2018年起于意大利热那亚中文学校任职中文教师。学校倚靠热那亚市华人基督教会系统建立,辐射热那亚市及周边村镇,在校学生截至2020学年约为100人,以6至15岁当地华人华侨家庭中青少年儿童为主。笔者在职两年内,在教授不同年龄段和水平班级的过程中,进行了观察和反思,总结如下。
一、教学现状分析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与汉语学习需求的增长,意大利海外汉语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据统计,目前意大利学生规模在200人以上,较正规的华文学校有20多所,多集中于米兰、罗马、普拉托等。相比于华人聚集区域,二线城市例如热那亚市等,中文学校资源稀缺匮乏仍为常态,三线城市的汉语教学仍停留在伴随家庭成员的教导或通过视听教材的自学展开。为满足海外汉语教学的需求,非正规系统的中文学校组织由此在意大利的二、三线城市乃至郊区逐渐发展。普及率的提高并未带来高质量的中文学校的建立,多由当地华侨组织自发成立,规范性低、专业度低、无教育专业人员,此状况下成立的中文学校带来的办学局限性是不可忽视的。
二、教学要素分析(选取教师、教材为主要分析内容)
热那亚教会中文学校截至2020年10月,共8位在职教师。构成结构为2名留学生及6名当地华侨,华侨中2人有国内高中教育基础。教师团体中仅笔者一人有教育学学习背景与相关资格证书,无教师有中文专业学历,入职前学校未提供相关培训,“到职即上岗”。总体来看,以热那亚中文学校为代表的非华人聚集区的中文学校的教师团队,呈现出无教学经验、无相关专业知识、人员流动性强的特性。在汉语教育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中文学校会优先选择当地中国留学生来进行教授,但其不稳定性所带来的教学质量负面影响也是十分显著的。同时,教师团体自身素质普遍不高,对汉语言文化了解的“微”与“浅”、口语发音的缺陷和以“普”为主的教学思路也成为教学的局限所在。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学成本,降低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教材的选取上,由于各校办学宗旨不同,产生了具有地方特色与体现团体性质的选材特性。以本校为例,由于倚靠热那亚华人基督教会组织,汉语课程教材的选取除去常规的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编写的《中文》与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共12册)外,结合了中文版的《圣经》与宗教故事典故合集,进行相关的中文学习与德育训练,传达宗教思想。
中文教材可通过降低难度提高普及度,但不能满足现代儿童学习认知的需求,学生进而产生轻视教学内容、无学习动力的表现。此现象体现了目前存在的两方面问题:一是学校教学管理者在教材选取上按部就班,十分刻板,没有结合实际,导致教材的水平与受教育者能力产生错位;二是体现了当下我国对于海外汉语教学教材研发的匮乏。现当代海外汉语教学已经突飞猛进,学生学习能力不断增强,教学设施应与时俱进,以求海外汉语教学的长久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精益求精已不是海外汉语教学的第一宗旨,在中文教育资源依旧匮乏的当下,能够接受相应的课程教育已显得难能可贵。海外汉语教学课堂中,汉语不仅是单纯的语言工具,也是传达中华文化思想的途径。教师通过汉语向学生传播中华文化的内涵,带领华人华侨子弟领略中国悠久的历史与当下的蓬勃发展,为民族归属感的产生埋下种子,维系华人华侨与祖国的情谊。
三、教学目标分析
汉语是一门复杂、严谨且学习难度较高的语言,它的复杂性已经在无形之中给学习者筑建了较高“门槛”。在无相应语言环境的前提下,学生需有较强的学习与理解能力。因此,当学习汉语成为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或者学生将学习汉语以提升个人能力、增加个人技能作为学习的出发点时,在学习过程中明显感受到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往往能够运用相应的学习能力以达到较好的学习结果。对于此类积极性较高的学生,教师在提出较高、较为专业的教学目标时,学生能够调动自身能动性,充分发挥学习能力,以获得较高的中文水平。
而由于中文学校的学生多为华人华侨子弟,他们学习汉语的出发点往往由家庭因素所决定。家长认为儿童应当接受相应的中文培训,进行汉文化的传承。在家庭的影响下,学生自身对汉语的学习积极性普遍较低,带着“完成任务”的心理参与中文学习,易产生被动式学习,甚至对学习中文产生抵触心理。在此种情况下,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控往往会产生偏差,由依据学生或学习内容确立教学目标转变为依据学生家长或环境的影响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随意与混乱影响了教学质量,导致教师形成认知偏差,影响教师教学态度,进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汉语教学质量不尽人意。
四、思考与建议
目前,全球海外汉语教学整体蓬勃发展,制度化、规范化的办校宗旨使得海外中文学校的专业度不断提升。在华人聚集区汉语教学大发展趋势下,相对落后、资源匮乏区域的不成熟学校组织应当被重视。如何提供相应的指导以达到学校管理、教师、教学手段与内容的提升,都将是海外汉语教学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点与难点。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拓宽其组织发展的思路。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海外汉语教学不同于对外汉语教学,以华人华侨子弟为主要受教育主体,不再是单一的工具性语言教学,携带跨学科的文化、道德、历史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基于民族文化认同的需要,根本任务是传播弘扬中华文化,汉语言与汉文化已成为维系海外华人与中华文化情谊的纽带。非一线城市及非华人聚集区在海外汉语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在教学初期更应明确教育目的,清楚认知教学目标。
第二,系统性建校。首先,国内作为汉语教学及汉文化传播的源头,在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颇多的前提下,应给予海外汉语培训学校相应的理论技术指导,提供进修班等,帮助非正规中文学校向成熟转变。其次,当地地区校与校之间互相帮扶,多与一线城市成熟的中文学校交流借鉴经验,结合兄弟院校,互相吸取办学经验,研讨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校管理方式与学校制度,利用有限的资源建立更多正规系统的中文学校。
第三,完善教师培训。由于二三线城市华人基数相对较小,拥有较好汉语能力、普通话水平达标、能够从事海外汉语教学的人员较为稀缺,应着眼于现有的教师队伍,增强教师自身素质。通过线上课程、线下研讨等学习教学技法,提高教学水平。重点培养教师意识,重视中文教学的传承性,避免将中文班当成普通的“兴趣班”甚至“托管班”。
第四,教材的选择与更新。在海外汉语教学教材稀缺的情况下,对教材的选择要做到科学、严谨、普适。由于中文学校课时安排的特殊性,学校及教师在教材选择上不能刻板,应审视教材,紧跟学生心理及认知发展规律,有目的地选取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同时,国内应为师生提供普适性工具书,教材内容应当紧跟时代。
第五,家庭观念熏陶。教师在明确中文学习基本目标的前提下,积极保持与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与学生明确学习汉语及汉文化的根本目的。平日家长与学生交流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措辞,切勿使学生产生“为父母学习”的错误观念。
总而言之,在海外汉语教学蓬勃发展的当下,作为具有普及性及担负区域性补足任务的非发达地区的汉语与汉文化教育的发展仍需努力,做到社会、学校与家庭资源相结合,共同建立汉语学习环境,明确前行方向,脚踏实地,克服困难。如此才能获得长足发展,使教育的社会性与文化性充分发挥,中华文化得到全面的传承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