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钦州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路径分析

2021-12-03郭世松侯名芬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钦州港钦州市钦州

郭世松,侯名芬

(中共钦州市委党校,广西钦州535099)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我国西部省份与新加坡合作打造的一条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它的前身是南向通道,2017年2月由重庆市发起成立,旨在打通重庆市南向出海口。它以重庆为运营中心,以广西、贵州、四川、甘肃、青海等西部12个省份和海南省为关键节点,采用海铁联运的运输方式,向南经广西北部湾通达新加坡及世界各地。2019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发改基础〔2019〕1333号),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由地方探索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由此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本文以致力于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城市——广西钦州市为研究对象,提出钦州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路径与对策。

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给钦州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

钦州市地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心位置,是广西沿海三市(北海、钦州、防城港)中国家级开放开发平台最为集中的城市。位处钦州市的钦州港曾被孙中山先生规划为“南方第二大港”,现在定位为广西北部湾集装箱干线港、国际门户港,在北部湾港中处于中心位置,具有枢纽地位。

(一)钦州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的关键节点

按照《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2019—2025年,展望到2035年期间,我国将建设重庆—贵阳—南宁—北部湾出海口、重庆—怀化—柳州—北部湾出海口、成都—泸州(宜宾)—百色—北部湾出海口三条西部陆海主通道,形成重庆、成都、北部湾港、洋浦港等主要陆海通道枢纽,形成纵贯我国西部地区,衔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长江经济带交相辉映,有机连接中国西部地区与东南亚及世界各地的陆海贸易通道。

《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中的三条路线,哪一条都绕不开北部湾港的枢纽——广西钦州。《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明确指出:“钦州港重点发展集装箱运输”“支持钦州港建设大型化、专业化、智能化集装箱泊位”[1]。可以说,钦州是名副其实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的关键节点。

(二)钦州致力于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城市

为顺应新的发展形势,钦州市确立了建设“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城市,构建大开放、大通道、大港口、大产业、大物流的新格局、新目标和新思路。这一城市定位,高度契合国家发展战略,符合钦州发展实际。

近年来,钦州市坚持向海而兴,大做“港”的文章,全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彰显了优势,赢得了先机,实现了从相对封闭走向开放前沿的转变。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朋友圈”的不断扩大,钦州市正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贸易、产业等全方位要素集聚的重要枢纽。

2019年,以钦州港为中心的北部湾港全年总吞吐量为25 568万吨(其中钦州港为11 931万吨、防城港为10 141万吨、北海港为3 496万吨),位列中国港口吞吐量第17位。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从2016年的180万标箱迅速攀升至2019年的382万标箱(其中钦州港为302万标箱、防城港为42万标箱、北海港为38万标箱),实现了连续三年两位数增长。与之相关联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自2017年9月正式运营以来,从开行之初的每周一班到现在的每天双向对开,钦州已连通中国西部六省市,2019年全年开行1 154列,实现与中欧班列的无缝链接[2]。

二、钦州在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所做的主要工作

近年来,钦州市在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工作概括起来就是“五个加强”。

(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出台政策支持

钦州市很早就组建了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原南向通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通过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和行动,全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速达效。加强与国家、自治区发展改革、交通运输、北部湾港、沿海铁路、海洋等部门的沟通,积极争取国家、广西加大对钦州发展的支持力度。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和广西专题研究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的基础上,钦州市制定了《“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钦州市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将西部陆海新通道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分解纳入各级各部门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先后出台了《钦州市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南向通道建设工作方案(2018—2020年)》(钦政办〔2018〕45号)、《钦州市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钦政办〔2018〕130号)、《钦州市现代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9—2025年)》(钦政办〔2019〕54号)等文件,并协调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中马钦州产业园、钦州保税港、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多个国家级开放平台协同发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加强港口建设,努力改善营运条件

近年来,钦州市持续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尤其在大型化、专业化、智能化集装箱泊位建设上投入大量经费。目前,钦州港已建成大小码头泊位8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0个,10万吨级泊位8个;建设航道项目6个,包括30万吨级进港航道、10万吨级东航道、1万吨级西航道及金鼓江5 000吨级~50 000吨级航道、30万吨级进港支航道,全港航道总长达106.4公里。规划布置了12个港外锚地和2个港内锚地,预留3个港外锚地,总面积589.7 平方公里,满足港口中远期发展需求,港口空间进一步拓展。港口集疏运体系也在逐步完善之中,目前已建成3条铁路货运干线、7条铁路专支线,拥有广西沿海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铁路对外通道货物运输能力达到1亿吨;公路方面,已建成南宁至北海、六景至钦州港、钦州至崇左3条高速公路共229公里,钦州港对内陆腹地的辐射连通作用大大加强。

(三)加强海铁联运,不断扩大吞吐能力

2018年,钦州港吞吐能力首次突破亿吨大关,目前已逐步成为广西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海铁联运枢纽、全国沿海重要集装箱大港,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渝桂新”“陇桂新”“蓉欧+”、昆明、宜宾、泸州、贵阳、自贡、兰州至钦州海铁联运班列相继开通运行,越来越多西部地区的货物选择从钦州港进出。钦州港已基本实现与国内乃至东盟国家主要港口全覆盖,钦州到香港、钦州到新加坡两个“天天班”已实现常态化运行。钦州至波兰马拉舍维奇、钦州至德国杜伊斯堡两个中欧班列定期发出,实现了与中欧班列的无缝对接。截至2019年年底,钦州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累计开行2 000班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一举突破300万标箱。2019年6月,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正式开通运营,年装卸能力由15万标箱跃升至105万标箱,有效打通了海铁联运的“最后一公里”。

(四)加强口岸服务,大幅提高通关效率

目前,钦州市进一步优化货物通关通检模式,对水果、矿产品、木材等商品实行钦州保税港区上岸、重庆和成都等异地检验的做法;促进沿线政府、海关及检验检疫等机构沟通衔接,推动平行进口汽车经保税港区转关至西南试点口岸,形成沿海与内地整车口岸的功能联动和政策协同。探索开辟西部陆海新通道通关通检和港口服务的“绿色通道”,构建智慧物流和智慧通关体系,推动实施集成企业公共平台服务和“一票制、一口价”联运服务模式。2019年,钦州市积极开展阳光口岸降费行动,海关进口、出口通关时间分别压缩71.71%、10.81%以上,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

(五)加强产业聚集,致力发展向海经济

钦州市按照 “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思路,以发展绿色石化业为突破口,加快构建高质量的临港产业集群。近年来,成功引进了上海华谊、浙江桐昆、浙江恒逸等一批化工龙头企业,初步建成“油、煤、气”三头并进的多元化石化产业体系,这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与此同时,钦州市大力发展包括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电子信息等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广西沿海地区重要的修造船、能源保障、粮油加工、林浆纸基地,向海经济基础进一步夯实。进一步深化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城市的经贸合作,推动川桂、云桂等多个“飞地”产业园区落户钦州,临港产业集群挺起了钦州经济的坚强脊梁。

三、钦州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钦州市在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与国家的要求与发展形势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配套不足

一是集装箱码头偏少。广西对钦州港的定位是“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集装箱干线港,建成投入使用的泊位有80个,但目前只有2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6个7万吨级多用途泊位和2个5万吨级多用途泊位,用于集装箱装卸作业。现阶段钦州港缺少15万吨~2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目前迫切需要建设15万吨级码头及配套航道。钦州港80个传统泊位中,只有2个刚刚开始自动化改造,进展缓慢。此外,石化园区配套码头和中大型散杂货、件杂货码头均显不足。桐昆、华谊、恒逸等新引进的石化项目配套码头建设也存在相应难度。

二是现有航道局限性较大。航道是制约港口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钦州港大榄坪南作业区1—8号泊位已具备靠泊1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但现有东航道虽满足10万吨级散货船和油船进出港,但不满足1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进出港,限制了国内外集装箱业务的发展。 目前亟须加快构建远洋航线网络布局,进一步拓深钦州港东航道。

三是集疏运体系建设滞后。目前,钦州港港区外货运汽车专用通道缺少,高速公路未引进港区,大部分码头作业区“最后一公里”问题比较严重。港区内的道路、铁路立交不足,交通易拥堵,影响通行速度。同时,缺少大型站场及专用停车场,尤其是危化车辆在路边停放,安全隐患较大。铁路方面,钦州港目前只有一条进港铁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公路方面,进出钦州港的集装箱以公路运输为主,约占70%左右,目前按照半封闭式管理,全线存在多处平面交叉路口,沿线民居较多,车辆通行效率不高,已不能满足疏港通道的要求。

四是港口信息化程度不高。目前,钦州港集成化、信息化、现代化程度还不高,“信息孤岛”现象比较明显,区域物流枢纽数据难以衔接或者交换不畅。港口信息服务能力较为薄弱,自动化智能管控作用不明显,大数据发展亟待起步。

(二)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一是通道“流量”不足。虽然钦州已经实现海陆无缝对接,海铁联运与江海联运物流成本基本持平而且具备时间优势,但在陆海上行和下行过程中还存在货物运输落空的现象,不能更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目前,钦州市还没有出现大型物流龙头企业,没有形成大型物流园,不能及时形成规模优势,无法迅速提升满足港口发展的通道流量。

二是行政干预手段难以持续。为了有效降低货物运输成本,钦州不得不采取一定的行政手段,通过采取保护性政策,落实上行或下行货物运输补贴来降低物流成本。但是,靠财政补贴支撑班列运行,而不是通过市场手段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市场环境脆弱,难以持续。

(三)临港产业规模不大

尽管近几年来钦州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工业基础和经济规模还比较低。2019年,钦州市GDP仅为1 356.30亿元,增长7.8%(广西北部湾三市中,北海市GDP为1 300.80亿元,增长8.1%;防城港市GDP为701.22亿元,增长5.4%)[3]。近年来,钦州引进了中石油、中船、国投、华谊等不少大型企业,但在产业结构上,过分偏重石油化工、装备制造,而大型物流、金融保险、信息产业发展严重不足,导致产业链发展不成熟、上下游不配套、企业效益分化严重、地方财源偏少。

(四)平台作用发挥不优

钦州是国家少有的政策平台叠加的地级市,中马钦州产业园、钦州保税港、钦州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及中国(广西)自由贸易区钦州港片区,按理说应该成为钦州建设枢纽城市、发展向海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动力引擎。但实际上,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时有掣肘,合力不足,国家级平台优势和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

(五)专业人才支撑不力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是城市竞争力的关键。但由于种种原因,钦州人才队伍建设与其枢纽城市定位、临港产业发展不相匹配,为人才工作生活的环境配套、政策激励不足,导致高端人才吸引不来、基础人才留不住,人才出现结构性短缺。

四、钦州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路径

当前,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双重利好之下,钦州市要进一步凝聚共识,抢抓机遇,精准定位,重点发力,突破码头、航道、集疏运、货源、人才等方面的瓶颈,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一)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港口码头泊位建设。力争早日实现钦州30万吨级油码头及航道全面投入运营;加快推进钦州2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及其配套航道工程等项目建设,确保钦州港东航道扩建工程等在建项目于2021年前全部建成。积极谋划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二期、钦州港西航道扩建工程、三墩作业区及大宗散货码头建设。加快推进钦州保税港6—8号泊位的“散改集”建设,规划建设钦州港大型专业化锚地。力争到“十四五”末,钦州港累计建成生产性泊位110个以上,港口吞吐量2.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 000万标箱。

二是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建设钦州东站至三墩铁路、海棠至勒沟高速公路等疏港铁路、高速公路项目,完善三墩、大榄坪等作业区铁路支线,打通港口“最后一公里”铁路、公路运输瓶颈,实现货物快速集散。加快金鼓江疏港(钦海)大道建设,开工建设钦州港进港公路改造提升工程、鹰岭作业区疏港道路,建成金鼓大街改扩建(路面改造)工程。完善钦州港东站至大榄坪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铁路专用线的建设。

三是加强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改造。要重点抓好大型集装箱码头建设,高度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码头业务流程的全自动化,自动完成装卸生产全过程。抓紧完成钦州大榄坪南作业区7—8号泊位自动化升级改造。尽快新建大榄坪南作业区9—10号自动化集装箱泊位。

(二)大力推进临港产业聚集

一是瞄准自贸区钦州港片区定位,快速形成高质量临港产业集群。根据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方案,自贸区钦州港片区有58.19平方公里,主要规划港航物流、国际贸易、绿色化工、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七大产业布局[4]。按照 “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产业发展思路,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两个千亿元产业为核心,大力延伸上下游产业链,规划建设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等更多产业集聚平台。

二是瞄准区域经济互动合作发展,以“飞地经济”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钦州要大力实施以园招商、以商招商、招大引强,推动钦州港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及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份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新型“飞地”经济。充分发挥钦州港的区位、资源和交通等优势,大力开展“制造业发展攻坚突破年”活动,推动“央企入钦”“民企入钦”“湾企入钦”。结合“飞出地”在产业、资本、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合作建设“无水港”、临港产业园和物流园,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双方合作共赢。

三是瞄准港产城融合发展,促进临港产业转型升级。要围绕“港城一体、产城融合”,以优化资源配置为手段,以完善城市功能为依托,形成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发展模式。 要进一步加强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建设,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加强城市能量辐射。要立足现有重化工业基础,大力发展临港金融、临港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港口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还要尽量避免与北海、防城港这两座城市的同质化、低水平、重复性竞争。

(三)大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

一是优化陆海联动的港航物流网络。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强与各运营主体的战略合作,服务渝桂、川桂、滇桂等重点线路尽快实现双向“天天班”,柳州、桂林等区域城市至钦州港的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行。在钦州港至香港、钦州港至新加坡“天天班”的基础上,加强与中远海运集团等大型航运企业合作,加快集装箱航线网络市场的培育,适时开通、加密欧美等地区远洋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规划建设北部湾航运服务集聚区,尽快实现北部湾航运交易所挂牌运营,全面运营北部湾国际门户港航运服务中心,构建现代化港航服务业体系。

二是优化统一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要整合港口线下服务窗口,建设基于数据驱动的港口物联网信息平台。依托信息平台,与公路、铁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以及仓储、配送、码头、堆场等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对接,实现港口与港口相关物流服务企业的无缝链接。打通船公司、船代、货代、货主、海关等物流参与方的信息孤岛,积极引导供应链各方参与平台建设。并通过港口信息平台实现与海关、商检、海事、口岸监管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全面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环节。

三是优化便捷高效的口岸物流服务。要继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完善港口物流枢纽设施,引进大型国内外优质航运和物流企业落户钦州港,提升钦州港集装箱的货运量,推进口岸的高效率、低成本、便利化。在现有“五定”(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班列的基础上,全面推行集装箱全生命周期管理、海铁联运、一单制、一口价等创新改革办法。进一步规范港口经营服务性收费行为,配套金融延伸服务,适当调降进出口集装箱装卸费、拆装箱等港口作业费用,降低港口船务及中介代理等收费标准,进一步规范各类中介服务收费行为。

(四)大力推进对内对外合作

一是注重发挥国家级开放开发平台的功能作用。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要围绕建设“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门户港、向海经济集聚区和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的发展定位,更加“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创造更多“钦州经验”,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中马产业园、钦州保税港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平台的功能作用,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形成合力。

二是注重加强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城市的分工合作。根据国家发改委《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以及钦州市《西部陆海新通道(钦州市)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机制》等文件精神,立足钦州港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核心枢纽港的定位,强化钦州与沿线节点城市的分工与合作,加快布局一批符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需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制造服务中心、物流运输中心和交通、产业、集镇等走廊。

三是注重扩大与沿线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的良性互动。要拓展以东盟为重点的对外合作区域,着力搭建“钦州平台”,构建大开放新格局。利用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纽带,发挥钦州港与马来西亚关丹港、柬埔寨西哈努克自治港、老挝琅勃拉邦港、泰国林查班港等国际“姊妹港”的作用,在港航、物流、信息、人文等多领域开展合作,营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建设氛围。

(五)大力推进专业人才支撑

一是积极引进一批创新创业创造人才。要按照《钦州市建设“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城市人才支撑若干措施》以及《钦州市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引进培育计划实施办法(试行)》《钦州市人才研发飞地奖补实施细则(试行)》等配套政策,重点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紧迫专业,实施领军型人才团队引进培育计划,以高质量的人才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积极支持科技人才投身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要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政策,不断完善科技人才创新激励机制,支持他们在钦州大胆进行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对产业关联度高、便于应用转化、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项目,要在财政经费安排上予以倾斜。对科研成果转让所获取的收益,要用于切实保障与科研人才付出相匹配的劳动所得上。

三是积极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要关心人才生活,及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更便捷、更贴心、更高效的服务,营造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生态。要设立人才服务站,开通服务热线,探索增加“网上服务”功能,及时协调解决人才住房、子女就业、事项审批等问题,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做大用。

猜你喜欢

钦州港钦州市钦州
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获奖证书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调研组到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管理委员会调研
西部陆海新通道背景下加强钦州水上消防建设的思考
企业用行动投票,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营商环境获点赞!
黑白灰
钦州港30万吨级进港航道选线的优选模型研究
钦州市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比较研究
广西钦州坭兴陶窑变、雕刻艺术价值初探
钦州学院教师学生作品选
尖耳兔小电之志向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