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1-12-03刘国斌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倡议一带高质量

刘国斌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顺应历史潮流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尤其是在当前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质量变革、效率变换、动力变革为支点,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破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为目标的高质量发展时代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这对于提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提升“一带一路”建设水平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分必要。本文将从内涵及空间尺度、发展潜力、实现的可能、作用机制、不确定性以及推进方式等方面对“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展开具体分析。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空间尺度界定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学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在。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研究,学者们有各自的阐释。金碚认为,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发展方式、结构以及动力更优化的经济发展阶段[1];王永昌和尹江燕认为,高质量发展是强调资源配置效率高、环境成本低、经济质量和效益高的可持续发展[2];孙祁祥与周新发认为,高质量发展是能满足人民群众有效需求的可持续发展[3];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指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是供给体系质量高、效率高、稳定性高[4]。

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表述,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由速度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通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大变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对过去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是经济数据精确、营商环境优化、产品质量保证、资源精准对接与优化配置的增长方式,是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增长方式,是创新高效节能环保高附加值的增长方式,是智慧经济为主导、高附加值为核心、质量主导数量、GDP无水分、使经济总量成为有效经济总量、推动产业不断升级,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方式。综上可见,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为主线,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破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的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做进一步解释,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质上就是在民族地区的语境范围下,实现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则指的是“一带一路”经过的民族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所以,“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可以表述为:“一带一路”上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由中高速增长向高质量阶段转变,以“一带一路”上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通过其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转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满足“一带一路”上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破解其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进而实现其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研究的空间尺度界定

对“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不仅要分析其内涵所在,更重要的是要对其空间尺度进行界定,明确“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范围。

首先,要明确民族地区的空间尺度。民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单元组成部分,一般而言,我国民族地区包括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和120个自治县。也有学者从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8个民族省区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等发展情况进行论述[5]。

其次,要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涵盖范围精准把握。“一带一路”倡议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根据“一带一路”规划,“丝绸之路经济带”涵盖范围主要有新疆、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广西、云南、西藏13省(直辖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圈定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5省(直辖市)。

基于此,综合考虑“一带一路”倡议与民族地区的空间尺度范围以及本文研究需要,笔者认为,“一带一路”上的民族地区范围主要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个省(自治区)。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优势分析

(一)矿产资源优势突出

矿产资源优势突出是“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优势,从“一带一路”上各民族地区矿产资源禀赋看[注]参考各民族地区政府网站资料整理。,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储量,这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先天优势。

截至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之首的有20种、居全国前三位的有45种、居全国前十位的有95种,稀土查明资源储量居世界首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以铝、锡等有色金属为最,是全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在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中,75种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十位,8种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位;在35种战略性矿产中,广西探明资源储量的有30种。青海省现有各类矿产135种,查明矿产88种,单矿种产地数1 121个;在已探明的矿种保有资源储量中,有56个矿种居全国前十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已探明矿产资源50多种,人均自然资源潜值为全国平均值的163.59%,居全国第5位。西藏自治区已探明的矿产达70多种,在已探明储量的26种矿产中,有11种的储量分别名列中国的前5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种类多、蕴藏量大,在全国已发现的162个矿种中,新疆有122种。云南有61个矿种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其中,铅、锌、锡、磷、铜、银等25种矿产含量分别居全国前3位。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一带一路”上的民族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这为其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农业资源禀赋优势潜力巨大

“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从“一带一路”上各民族地区农业资源禀赋看[注]参考2018年各民族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资料整理。,其农业本身具有资源禀赋优势,发展潜力巨大。

内蒙古自治区牛肉产量、羊肉产量、禽蛋产量、牛奶产量分别为61.4万吨、106.3万吨、55.2万吨、565.6万吨,与2017年相比分别增长3.3%、2.1%、3.7%、2.3%,畜牧产品资源优势突出。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油料产量、甘蔗产量、蔬菜产量(含食用菌)、园林水果产量、猪牛羊禽肉产量、蚕茧产量、木材产量、天然松脂产量、油茶籽产量分别为66.66万吨、7 292.76万吨、3 432.16万吨、1 790.55万吨、418.4万吨、36.89万吨、3 100万立方米、70.4万吨、23.3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7%、2.2%、4.6%、13.3%、1.6%、3.8%、1.6%、1.2%、3.3%。2018年云南省油料产量、蔬菜产量、园林水果产量、茶叶产量分别为60.98万吨、2 205.71万吨、757.14万吨、42.3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8.4%、6.2%、4.4%、7.6%。2018年西藏自治区青稞种植面积139.58千公顷,同比增长4.1%;油菜籽种植面积22.43千公顷,同比增长0.2%;蔬菜种植面积24千公顷,同比增长3.14%;牛606.73万头,同比增长2.38%。2018年青海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57.25千公顷,同比增长0.35%;药材面积44.06千公顷,同比增长16.2%;在药材中,枸杞35.53千公顷,增加2.00千公顷;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43.96千公顷,同比增长1.97%,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玉米产量、马铃薯产量(折粮)、蔬菜产量、红枣产量、枸杞产量、葡萄产量、油料产量、牛肉产量、禽肉产量分别为234.62万吨、36.38万吨、550.81万吨、5.74万吨、9.77万吨、19.91万吨、7.29万吨、11.52万吨、3.57万吨,与2017年相比分别增长9.2%、3.4%、2.0%、2.0%、6.3%、44.9%、5.0%、5.5%、4.3%。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玉米产量827.57万吨,同比增产7.1%;棉花产量511.09万吨,同比增产11.9%,产量占全国的83.8%;园林水果产量1 059.00万吨,同比增产1.8%;坚果产量106.84万吨,同比增产3.2%;羊肉产量59.38万吨,同比增长2.0%。从这些数据不难发现,“一带一路”民族地区农业发展具有资源禀赋优势,这也为加快“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

(三)能源经济发展具有较大潜力

从资源禀赋看,2018年“一带一路”民族地区焦炭生产量达到7 557.39万吨,同比增长4.8%,与2015年相比增加5%;2018年“一带一路”民族地区天然气生产量402.1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3%,较之2015年增长10.5%;2018年“一带一路”民族地区发电量达到15 766.86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3.7%,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31.1%;2018年“一带一路”民族地区火力发电量为4 276.93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3%,较之2015年增加19.1%[注]参考2019年各民族地区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可见,“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具有一定优势潜力。

从能源产业发展看,“一带一路”民族地区能源产业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具体看: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现代煤化工产业增加值增长8.2%,新能源发电增加值占电力生产行业比重为24.5%;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2.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2%;2019年云南省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8.3%;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煤化工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0.1%,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322.1亿千瓦时,增长6%;2019年青海省新能源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煤化工产业增加值增长11.4%;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0.4%;水、风、光等清洁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14.8%,清洁能源发电量占发电量的比重为22.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2019年西藏自治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6.6%[注]参考2019年各民族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资料整理。。

综上,“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能源经济发展具有资源禀赋优势和能源产业优势,其能源经济发展具有较大潜力,能够为“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产业支持。

(四)旅游经济发展具有较大潜力

从“一带一路”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看[注]参考2015—2019年各民族地区统计年鉴整理。,2018年“一带一路”民族地区旅游外汇收入达到9 753.29百万美元,同比增长17.9%,与2014年相比增加71.7%。从各民族地区看,2014—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外汇收入分别增长26.8%、76.7%、82.5%、70.8%、46%、202.3%、90.4%。可见,“一带一路”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经济发展趋势较好。

从“一带一路”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客源市场规模情况看[注]参考2015—2019年各民族地区统计年鉴整理。,2018年“一带一路”上的民族地区旅游接待国际游客数量达到16.19百万人次,同比增长8.7%,与2014年相比增长93.7%。其中,2014—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接待国际游客数量分别增长12.6%、89.9%、146%、100%、40%、200%、83.3%。可见,“一带一路”民族地区旅游客源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

基于此,我们可以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潜力较为明显,能够成为“一带一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经济动力支持。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的可能

(一)促进矿产业高质量发展

促进矿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矿产资源禀赋优势、培育和壮大民族地区主导产业、推进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一是合理对“一带一路”民族地区矿产资源进行高质量开发,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开发与保护共同推进,提高民族地区矿产业发展质量水平。二是依托民族地区各地区优势矿产资源,将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培育新的主导产业和支柱型产业,进而为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同时在传统矿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改变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进一步催生新的业态和模式,提高“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矿产业发展质量。三是要利用“一带一路”契机,加快民族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合作互补,为“一带一路”民族地区提供优质的技术和资金要素支持,提高民族地区采矿冶金等矿产业和配套产业发展,进一步延长“一带一路”民族地区矿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进而为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新的市场和新的渠道,这是“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将矿产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的可能所在。

(二)加快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正如前文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农业资源较为突出,需要将民族地区农业潜力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提高农业经济发展质量。

一是要坚持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尽管“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农业发展资源优势突出,但各个地区的农业资源禀赋条件仍有差异,应该充分依托各地区特有的农业资源优势,培育和壮大民族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形成新的农业产业竞争优势,激活民族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动能,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是要加快绿色农业发展。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强调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加强民族地区绿色农产品开发,在发展农业产业过程中要用绿色赋能农业,提高农业绿色GDP,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绿色、低碳技术等为手段加快农业绿色转型升级,从而提升“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农业经济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释放农业潜力优势。

三是要加快数字农业发展。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农业产业数字化发展,进而推进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林业等产业部门的数字化发展,培育和打造农业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同时加快“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农产品电商产业发展,通过产业融合进一步将“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农业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优势,进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三)促进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

前文分析发现,“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能源经济发展具有较大潜力,能够为其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能。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能源资源,转变传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加快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能源工业转型升级,提高能源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率。一是要加快能源产业技术体系变革,以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加快“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传统能源产业技术升级、装备设施升级。二是要严格把控能源生产全过程的标准,提高能源产品质量,进而提升“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能源产业竞争力。

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丰富的水能、电能、太阳能等能源资源,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强新能源产业布局和建设,优化“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能源结构,为“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能源经济提供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动力。

此外,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能源合作,借助“一带一路”平台,“一带一路”上的民族地区应与沿线能源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地区展开深入合作,利用其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优势,加快“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能源经济转型升级,扩大其能源产业对外开放水平,进而实现“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能源产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推进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旅游经济发展潜力较大,为“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能的依据。如何将“一带一路”实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潜力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质量,这是“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一方面,要充分挖掘“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禀赋,开发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产业和特色旅游产品,将旅游经济潜力优势转化为经济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在同沿线国家地区旅游经济竞争中保持特色优势和竞争力,提高“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质量。

另一方面,要对“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旅游经济赋能,提高民族地区旅游功能,通过产业融合探索“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增长动力,同时也进一步拓宽“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教育功能、康养功能等,提高“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质量,为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能条件。

四、“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

(一)市场作用机制

市场作用机制是加快“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机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要素资源支持,而这与市场作用的发挥密不可分。在市场作用机制下,民族地区能够与沿线国家地区实现要素资源的跨境跨地区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满足各自矿产业、能源产业、农业产业以及旅游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深化产业合作,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民族地区能够利用市场作用机制,积极发展自身能源经济、农业经济和旅游经济,更好地融入国内大循环,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能够吸引更多沿线国家地区的技术、资金等要素资源,实现与沿线国家地区在新能源、现代农业和新兴旅游业领域的竞合,借助“国内国际双循环”,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机制,为“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持。

(二)人才支撑机制

“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机制。正如前文所述,“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在于矿产业、能源产业、农业产业以及旅游产业领域,如何高质量推进这些潜力产业,将潜力优势转化为高质量的经济竞争优势,这就需要高素质人才支持,通过构建人才支撑机制,为“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进而推进新能源、现代农业以及旅游业的合作交流,从而转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和打造矿产业、能源产业、农业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新业态与新模式,为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所以,人才支撑机制是将“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潜力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的重要机制。

(三)企业带动机制

“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带动。一方面,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矿产业、能源产业、现代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转变其经济发展模式,通过龙头企业的资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快装备改造和升级,进而提高产品生产质量和效益,提升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另一方面,要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企业与沿线国家地区的企业联动,加快矿产企业、能源工业企业、农业企业、旅游企业的跨境跨地区合作交流,形成产业的良性互补,进而解决民族地区产业经济发展短板,满足其矿产业、能源产业、农业产业、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需求,为“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提供助力。

(四)产业合作机制

“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就是要培育民族地区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进而实现产业经济提质增效,为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更应该与沿线国家地区展开积极深入合作,探讨产业合作新机制,将矿产业、能源经济、农业经济、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力优势转为经济增长动力优势,从而加快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积极推进民族地区与沿线国家地区矿产企业合作,加强技术互补和资源互补,探索矿产业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积极推进新能源产业合作,探索能源经济合作新增长点;加快现代农业合作,提升农业合作质量和效益,转变民族地区农业发展模式,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推进冰雪旅游等旅游产业新业态、新产业的发展和合作,加快民族地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各民族地区要充分依托各自的能源经济发展优势,与“一带一路”倡议下各经济走廊国家和地区展开深入合作交流,加强相关企业的合作和交流,为“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产业合作动力。

(五)设施联通合作机制

要积极推进完善“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与沿线国家地区设施联通合作机制。一方面,要深化合作领域,拓宽合作内容。从交通、通信、能源、管道、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硬件联通”,向通关、检验、认证、融资等运营管理、金融支持服务等制度建设上的“软件联通”逐步发展,合作领域从易到难不断拓展,合作内容则开始向政策沟通、制度对接、执法互助、标准互认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逐步深化。另一方面,要深化合作形式和层次。推进重点项目、签署部门合作备忘录、在专项领域签署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次区域或双边协议等。基于此,深化“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与沿线国家地区的设施互联互通,是加快“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六)政府保障机制

“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所以,要发挥政府保障机制作用,引导和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各民族地区政府部门应该结合各自的经济发展优势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矿产业、新能源产业、现代农业、新兴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或法律法规,重点布局,合理规划,进一步培育和打造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的增长极,从而提升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与沿线国家地区签署合作备忘录,在重点产业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和交流,进而为民族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要积极对接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与沿线国家展开深度合作,进而加快“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所以,政府保障机制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潜力转为高质量发展动力的有效机制。

五、“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桎梏

“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依然面临着其自身内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经济高质量发展[6]。

从民族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看,2018年“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值达到33 457.06元,同比增长7.8%,与2014年相比增加39.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值为11 790.08元,同比增长9.5%,较之2014年增加42.6%;2018年“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值的绝对数为21 666.98元,同比增长6.9%,较之2014年增加37.6%。从中也能看出,“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值的差值绝对数呈增长态势,说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这在一定层面上不利于其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从民族地区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差距看,2018年“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城市每万人医疗机构床位数均值为93.6张,农村每万人医疗机构床位数均值为47.44张,城市每万人机构床位数是农村的1.97倍。尽管这一比值在缩小,但是城乡居民医疗差距依然较大,而且,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差距也有类似情况,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内部自身城乡居民公共服务差距依然存在,不利于其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出,“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旧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民族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从“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所处地理位置看,这些地区基本上处在沿边内陆地区,科技创新的先天条件不足,比之东部沿海等地区差距较大,经济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18年“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年主营业务收入2 000万及以上规模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达到22 869件,同比增长12.3%,较之2014年增加60.3%,2014—2018年“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年主营业务收入2 000万及以上规模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呈增长趋势,这在一定层面体现出“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的工业企业创新能力有所提升。但与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的平均水平相比,2018年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的平均数量为63 112.64件,是“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的2.76倍,且2014—2018年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平均数是“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的2.5倍之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甚至可以说明其经济发展的创新能力较弱。创新能力较弱,那么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形成和发展的可能相比较创新能力强的地区要弱,不利于“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的技术升级、产品创新、产业升级,影响其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不利于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三)存在地缘政治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覆盖面广,存在地缘政治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民族地区同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合作,阻碍民族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一带一路”部分国家政局稳定性风险较大,如缅甸等国的中央与地方政策一致性较差,政策的制定往往在政治博弈中反复摇摆;巴基斯坦执政党与反对党派政见分歧严重,国内抗议示威活动频发。另一方面,“一带一路”部分沿线国家和地区政府贪污腐败现象严重,权力寻租情况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经济的合作和发展。此外,地区冲突、恐怖主义、宗教主义等社会风险也加剧了沿线部分国家内部的政局动荡。因此,地缘政府风险的存在使得民族地区与沿线国家地区的潜力合作、经济合作等存在不确定性,在一定层面阻碍了“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四)经济贸易风险加剧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经济基础落后,投资融资环境差,经济波动大,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逐渐显现,导致投资面临的经济风险大大增加。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经常存在巨额项目赤字,内部经济问题严重,投资前景不被看好,而且贸易多以边境小额贸易为主,贸易结构单一,贸易质量相对不高,对外投资有可能变为呆账、坏账,债务违约风险较大。另一方面,民族地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的直接投资项目一般都具有资金投入多、回收周期长、未来收益不确定的特点。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地方政府和企业投资热情高涨,投资了许多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泡沫化的风险也不断加大。东道国的经济运行一旦出现状况,民族地区政府投资就极有可能遭受难以挽回的巨额损失。此外,中美贸易战以及美国贸易政策的变化都有可能对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产生影响,而且RCEP协定的签署也在一定层面给“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贸合作带来更大的挑战。所以,经济贸易风险加剧是“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之一。

六、“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方式

(一)提升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质量

一是要加快矿产业绿色、安全、高质量发展,提升矿产资源开采技术,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更新矿产企业机械设备,进一步推进民族地区矿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要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充分利用民族地区风能、水电、太阳能等新能源资源禀赋优势,加快新能源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新能源产业投入,进一步加快民族地区能源经济新业态、新产业发展,提高能源经济发展质量。三是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加快民族地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为民族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四是要充分利用好民族地区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加快推进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业、手工艺品加工业等产业发展,形成民族地区特有的人文旅游产业链。积极探索旅游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拓宽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功能,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通过提升“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其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进一步解决其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二)推进民族地区产业技术创新

推进民族地区产业技术创新是提升民族地区技术水平、提高创新能力、加快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产业支撑,而这就需要推进民族地区的产业技术体系变革,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要加快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通过“大数据+产业”,对产业生产、加工、流通等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发展方式进一步升级,智慧智能生产、加工、经营管理等新的模式替代传统产业发展模式,有助于提升民族地区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创新升级、产品创新,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切实为民族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产业支撑。

(三)加强政策和民心沟通,创新区域合作方式

一方面,加强政策对接和民心沟通。重点加强民族地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对接,尤其是在矿产业、新能源产业、现代农业、新兴旅游业等领域加强协同作战,构建新的合作体制机制,进一步为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的外部政策环境。同时要加强民心沟通,民族地区要积极与沿线国家地区在民心沟通领域加强合作,在文化、饮食、语言等方面积极交流和沟通,加强文化交流和合作,加深民心沟通,进而为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另一方面,要创新区域合作方式。要加快跨境自贸区建设,积极与沿线国家地区展开合作交流,提高经贸合作质量。通过跨境自贸区建设,打通民族地区与沿线国家地区的国际合作大通道,进而能够为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沿线国家优势资源要素支持,借助其优势资源要素来发展民族地区自身经济,将潜力优势转化为经济竞争优势,进而提升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在同沿线国家地区及经贸合作中占据主导权。

此外,要推进第三方市场合作,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可以融入“一带一路”倡议,通过第三方市场合作搭建新的合作平台,在产品服务、产业合作、投资合作等方面形成更高水平的合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这也是创新区域合作方式、提高“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方式。

(四)加强双向投资,提高投资质量

通过前文分析发现,“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面临经济风险加剧的不确定因素,其中债务危机或者投资风险等是其重要方面。因此,“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该加强双向投资、提高投资质量,为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一方面,为规避由沿线国家经济风险带来的消极影响,民族地区在对外合作和交流过程中应该谨慎投资,重点在新能源、现代农业、新兴旅游业等潜力经济部门投资,在国内经济发展形势较好的沿线国家或地区加大投资,同时,也应考虑自身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提高投资质量,充分利用投资扩大民族地区国际市场,吸引沿线国家地区的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向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从而加快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沿线国家和地区也要结合自身和中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合理投资中国“一带一路”上民族地区产业等,并提高投资质量。所以,从这些方面看,加强双向投资、提高投资质量是“一带一路”倡议下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

猜你喜欢

倡议一带高质量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Happy Afternoon Tea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