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数学深度学习模式,奠定学生终身学习基础

2021-12-03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成小丽

亚太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加减法小数教师应

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 成小丽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及能力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忽视了深度教学的方法指导,并以“注入式”的教学思想为主展开教学活动,不仅影响学生思维的开拓,还会阻碍学生的发展以及能力的提升。对此,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首先应转变教育思想,落实以学生为主的教育观,其次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结构特征优化教学设计。这样不仅能够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完成新知识的构建,还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内化数学观念,为后续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一、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课堂指导模式

(一)以问题为引导

问题作为数学的核心,是学生主动展开探究活动的推动力,也是学生深度学习的催化剂。对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提供相关的探究背景,并以问题为导向将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以问题为探究对象,使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进一步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教师还需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探究场所,使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况设计探究问题,使问题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建立有效联结,进而启发学生。

(二)以探究为过程

在探究活动阶段,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不断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探究活动,这样能够使学生沿着某一具体探究问题,建立个人见解以及独立思考。此外,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模式,作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探究行为作出适当干预,对陷入思维陷阱或者出现思维偏差的学生进行及时引导,使其明确探究方向。同时,科学地肯定学生思维的合理部分,以此推动深度探究活动的进一步开展,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已有认知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同时也重视学生能动性的发展。对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究,这样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展开深度学习。结合学生的原有认知经验设置问题情境,不仅能够唤醒学生的原有认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结,促进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还能够以问题为导向,不断使学生参与问题的探究活动,并深刻体会新知识的构建过程,以此提升其数学认知水平。

以“小数的初步认识”为例,为了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并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教师首先应展示具体的情境。如小明家装修新书房,想要去商场买一张合适的书桌,说说书桌面的长和宽。学生能够通过对图片的观察,说出书桌的长与宽。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及时追问:“5 分米是几分之几米?为什么是米?4 分米是几分之几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1 米的纸片,演示米,同时展示0.5 这样的小数,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学生虽然在生活中看到过这样的数,但对其却未建立清晰的认知,于是引发了学生的认知矛盾和思维冲突,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随后,教师便以商品的标价为探究对象,以“6 角用元作单位是多少元”这样的探究问题为导向,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活动,使得学生对小数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归纳出“几元几角分成两部分,几元和几角”等结论,完成学生对数的认识。可见,问题情境的构建既唤醒了学生的原有认知经验,还进一步推动了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构建实践空间,丰富数学表象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往往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才能丰富学生的数学表象,使学生进一步展开深度学习。因此,教师作为课堂的实施者,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构建实践空间,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与做的有机统一,还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思维发展空间,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并促进数学观念的进一步提升。此外,通过操作行为的具体体现,还能够使学生的多种感知觉同时参与,以此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

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由于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足,对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具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构建实践的空间,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全面参与,以此感受新知的发展以及形成过程。教师首先向学生提问学过的平面图形,唤醒学生的思维意识,帮助学生打开原有认知结构,为新知的教学做好充分铺垫。紧接着,教师利用两组画在方格纸上的图形,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复杂图形可以转化为简单图形,也使得学生认识到“数格子不一定简便”,为学习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奠定基础,进而开展后续的深度学习与思考。然后,通过“画一画、剪一剪”的方式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由此观察分析出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同时,在参与推导公式的过程中,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了有效锻炼。可见,在实践空间内开展操作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丰富学生对基础数学知识的理解,展开深度学习与思考,以此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三)注重类比学习,深化数学本质

数学知识具有系统性,但大多数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体系还未完整,并且知识呈现零散的特征。对此,教师应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并注重类比学习活动的开展,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感受数学思想,还能够加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新学生的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逐渐从整体角度分析数学问题,以此感受数学知识的系统性以及逻辑性。

以“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为了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并体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教师首先应提供给学生熟悉的信息,如一支钢笔16 元、一本笔记本3.5 元、一个文件夹5.8 元、一个文具盒12 元。同时提出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只用一步计算的加减法数学问题吗?并说出算式。”由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很强,提出了很多问题,问题中既包含着整数加减法,还包含着小数加减法,由此产生了计算层面的类比。于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整数加减法的算理过程,随后引导学生思考小数加减法的算理过程,将原有认知迁移到具体小数加减法的问题中,进而总结归纳具体的小数加减法运算法则。由此可见,注重类比学习活动能够深化数学本质特点,进而促进学习效果的不断提升。

(四)联系实际生活,强化数学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理性的层面,难以将数学概念和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呈现浅层面的特征。对此,教师应联系实际生活,强化数学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理性上升到实践,还能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迁移能力,以此强化学生的数学运用意识。

以“认识负数”为例,为了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并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同时能够真正运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首先,教师可以收集某天3 个城市的温度资料,让学生初步产生“运用负数表示零下”这一观念,随后将负数的读写法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负数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最后,为了深化学生对负数的认识,教师可展示几组数据,如+20、-20,同时给学生一定的空间,使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对数字赋予实际意义。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将知识迁移到具体的生活问题中,并强化数学理论知识的应用,以此促进学生对负数的深入理解。由此可见,无论是在教学导入环节还是课后练习环节,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不仅可以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还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度认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不能浮于表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以及深层次的思考。因此,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而言,教师应将学生的认知需求放到首要位置,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这样一来,一方面能够引发学生对具体学习内容的自主思考与分析,唤醒自我认知经验,并将其迁移到新问题中,体会数学新知识的建立过程,进一步完善数学认知结构,通过分析表象去发现数学的深层次奥秘,感受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另一方面也能够让数学学习向深层次延伸,对学生终身学习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加减法小数教师应
小数加减“四不忘”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的认识
加减法的由来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