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及其与“三全育人”的契合

2021-12-03牛芳芳张立志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辅导员班级

牛芳芳, 张立志

(1.安徽外国语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安徽 合肥 231201;2.安徽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学院, 安徽 合肥 231201)

引言

1632年,著名的教育学理论《大教学论》由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提出,该理论首次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而“班级”一词的正式出现则发生在文艺复兴时期,是由荷兰教育家埃拉斯穆斯第一次使用了这个词语。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组织载体,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班级这个载体和平台来实现的。所以,以班级为基本单位,构建“三全育人”多维协同机制,全面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全面实现学校培养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根本有效途径。

一、班级文化的含义和内容

(一)班级和班级文化的含义

对于“班级”这个概念,不妨从学校和大学生两个层面,利用“属加种差”和“发生定义”两种方法进行定义。从学校的层面来说,班级是学校内部的基本单位,学校通过对班级的管理来实现对学生的管理;同样班级也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与管理以及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在班级中通过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共同完成,班级平台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班级文化(class culture)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是指班级在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行为文化的总和。以班级作为载体的基层文化是学校文化、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文化分子,也是重要的表现形式。

(二)班级文化的内容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班级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行为文化四个方面。具体来看,物质文化主要指班级里有物质形象存在的设施设备用具等及其所表现的文化,主要包括班级的桌椅、书本、黑板、粉笔等;制度文化指的是学校和班级有组织的规范体系,通常指的是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组织纪律等;精神文化是班级观念意识体现,也指班级的风气;而行为文化则是班级成员的行为方式、行为结果和创造性活动。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交往行为、班级交往环境、班风班纪等是班级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而班级的桌椅、书本、黑板、粉笔以及班级环境等则是班级文化的物化反映。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201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指出,要在高校宣传和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中充分运用好班级体组织灵活多样的工作特点,用贴近学生的班级文化载体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等活动,突出班级文化作用,展现班级文化的团结和教育职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坚持“三全育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向“世界一流”目标迈进。学生在学校形成独立人格的基础土壤就来自班级文化。班级文化也影响了班级成员的价值期待、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形成的文化环境与心理氛围。因此,班级环境和班级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而又深远的。

(一)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不仅需要组织各种教育教学工作,还要做好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而这些工作绝大部分都得依托班级来落实。因此,从教育者层面来说,全体教职员工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三全育人”为路径,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齐抓共管,全面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才能更好地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也正是保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要义。赘述如下,就是各级党政领导要围绕党的教育方针,把握好方向,做好宏观谋划,按照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工作要求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走进班级,切实发挥好指导职能;所有教师在班级教学工作中,积极挖掘“课程思政”,发挥好教育职能;辅导员、班主任等管理人员在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中,积极渗透“管理思政”,发挥好管理育人职能;后勤服务人员在做好师生服务的工作中,积极开展“服务思政”,做师生的知心朋友,发挥好服务职能。

(二)促进班级团结文明向上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要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功能。”因此,从被教育者学生主体来说,班级全体同学以所在班集体为平台,以全面发展自身德智体美劳为目标,以班级文化建设为重点,根据国家的发展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有效管理下,由专业的老师进行积极引导,全面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之中,才能充分发挥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作用,促进班级同学之间团结向上,才能有效促进班级的健康发展。从另一层面来说,班级文化,就是“小社会”文化的缩影。班级文化建设,也是学生进行社会锻炼的最好实践。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好了,可以为学生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进行锻炼,做好准备。当然,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教育者也不是袖手旁观(上文已有论述)。

(三)助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

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一个个体的能力再突出,力量再强大,也无法比肩一个团结且充满自豪的团队。作为最接地气的班级文化往往可以通过自身的优势激励、导向、凝聚和规范学生的自信心、自强心、自豪感、自觉性,这也正是班级管理主要内容。构建“三全育人”多维协同育人机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才能更好地贯彻“三个一切”思想理念。即,“一切为了学生”,强调全方位通力合作;“为了一切学生”,需要学校全员参与;“为了学生一切”,需要全程一以贯之而不偏废。从本质上说,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就是加强班级管理工作。其根本目的就在于打造一个“自豪的集体”“强大的集体”,从而发挥集体强大的力量,带动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和集体一起自信、强大、成长。概言之就是,建设集体,而又不仅仅为了集体。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因人施管、因人施策,充分发挥指导、教育、管理、服务、监督等作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健康发展,努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三、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当前,对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虽然已经成为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一直以来,仍然存在政策不力、重视不够,经费不足、条件不够,能力不强、投入不够等诸多客观上和主观上的问题。

(一)政策不力、重视不够

查阅多年来的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文件,提到“班级”的寥寥无几,提到“班级文化”的更是凤毛麟角。即使有的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文件写道了“班级”二字,大多也都只是作为修饰词语说明后面的其他关键词。如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就提到了要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等道德实践活动”;另一个关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则通篇对“班级”只字未提。这些重要的教育法规文件正反映出之前对于班级建设和发挥“班级文化”教育作用的重视不够。

令人欣喜的是,我国教育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开始有所行动。2019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教育部明确要求高校领导班子成员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主动进班级、进课堂、进宿舍……同时带动其他学校各级领导深入一线联系学生,倡导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1个学生班级或1个学生宿舍或1个学生社团等”。然而,据调查,很多高校并未真正贯彻落实好这项要求,领导们或因专注于繁杂的行政事物“有力而无心”,或因政策层面对于如何进行班级建设缺乏规划和指导意见。

(二)经费不足、条件不够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由于很多高校对班级建设和发挥“班级文化”教育作用的重视不够。所以,至少带来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用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几乎为“零”。这样,使得班级开展文化活动和奖励活动难以得到经费支持。其次,为节约教室资源,不少高校普遍采用的是“走班制”上课模式,有的班级学生甚至没有一个固定的教室。从而,导致班级的物质文化难以展示,班级的制度难以上墙,班级的学生难以聚拢,班级概念被逐渐淡化。再者,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玩手机现象较为普遍。因此,班级建设经费的“零投入”问题,以及学生方面存在“‘聚’无定所”状况和“上课走神,下课走人”现象,都给打造健康的班级文化和进行科学的班级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三)能力不强、投入不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3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于2017年10月正式开始施行。其中我国教育部在规定中强调了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提出了辅导员要做学生思想上的导师和生活中的朋友,全方位为学生的人生规划做好服务与支持。随着文件的颁发,各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也更加重视。然而,现实当中,一方面,辅导员队伍自身依然存在年龄轻、职称低、经验少、能力弱、流动大等诸多“客观问题”。辅导员工作仍然是“跳板岗位”“过度岗位”。为了使辅导员岗位具有“魅力”,部分高校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必要条件”和“硬性条件”中加入辅导员工作年限要求。另一方面,辅导员工作事物繁杂,学生问题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再加上辅导员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他们对班级文化建设必然是“有心而无力”。尽管有的高校为班级配备了班主任,但多为兼职,而且班主任存在的问题和辅导员也很相似。除此之外,兼职班主任一般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他们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时间投入和精力投入自然难以保证。

另外,高校施行的“学分制”,导致出现了同一个行政班级的同学不在同一个教室上课,同一个教室上课的同学来自不同行政班级的现象。这样,使得班级界限被打破,班级意识被淡化。近年来,各高校的学生社团活动可谓风生水起,也对班级这个基层组织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四、班级文化建设中“三全育人”的运用

来自俄国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教育学是“一切艺术中最广泛、最复杂、最崇高和最必要的一种艺术”。笔者认为,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就是一项十分广泛、特别复杂、非常崇高和极其必要的教育系统工程。在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不能是“旁观者”;每一个大学生,都不能是“局外人”。而积极构建“三全育人”教育生态与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有着高度的契合。即,全员参与,形成教育合力;全程参与,使班级永葆活力;全方位参与,就是围绕目标发力。只有这样,才能构建齐抓共管的良好教育生态。

(一)全员参与,形成教育合力,实现“为了一切学生”

全员,这里主要是指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任课教师、后勤服务人员以及班委会干部五个方面人员。只有全员积极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形成“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的良好机制,才能更好的形成教育合力,也更有力于解决班级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真正实现“为了一切学生”。

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对班级文化建设进行宏观把控和指导。要走进辅导员,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亲自深入班级,关心学生成长。辅导员、班主任,要切实肩负起班级文化建设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的职责,通过“管理思政”来“管理育人”。辅导员要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入手,侧重于班级干部培养、班级布置、班级制度、班级文化活动以及学生现实表现等方面;班主任主要围绕“生活管理”,是在学生思想、行为、学习、生活等方面为学生进行服务。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任课教师,要围绕学生“成人成才”目标,做到“教书育人”并重。课堂上,思政教师要能够将理论联系到班集体实践,联系到学生个人;其他课程教师要能够在教学中挖掘思想品德、人文素质、文明素养、创新创业、志愿服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合理渗透“课程思政”。课下,所有教师要关心班级、走进班级,要与辅导员多沟通交流,有针对性地协助解决学生问题。后勤服务人员,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切实发挥服务育人的职责,努力帮助学生解决各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班委会干部,要认真履责,发挥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作用。要围绕班级工作建立定期召开班委会、班级大会制度;要合理分工,团结协作;要建立班级工作台账;工作中要能够及时上传下达;要开展同学喜闻乐见的班级活动,凝聚人心。

(二)全程参与,使班级永葆活力,做到“为了学生一切”

全程,宏观上说,就是抓好班级的“入学进校”“日常在校”“毕业离校”三个环节工作。中观层面,就是做到统筹协调,落实好各项工作。微观上,就是要做实、做细每一件工作。每一项工作都要做到“前有计划,中有落实,后有总结”只有全程参与班级文化建设,才能使班级永葆活力,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切实做到“为了学生一切”。

在“入学进校”阶段,要重点做好六项工作。一是抓好班级干部选拔工作;二是凝练班级精神,制定班级发展目标;三是明确班级工作重点,制订班级计划;四是进行班级布置,营造良好环境;五是强调班级纪律,制定班级制度;六是熟悉学生情况,建立动态的班级、学生个人档案。“入学进校”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工作扎实了,才能有良好的开端,才能为今后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日常在校”阶段是整个大学生活的主体部分,各项工作都不能放松。这个阶段的工作也是非常繁重的。具体说,要把安全稳定、党团建设、政治理论学习、心理健康、文明素质教育、人际交往、学风建设、学生资助评优、文化体育活动、社会实践、宿舍管理以及专业竞赛等方方面面工作统筹于班级工作,从而培养出素质全面的新时代大学生。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工作中,辅导员、班主任要注重精细化管理;要注重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和指导;要特别讲求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工作成效。作为指导者,不能仅仅指望办公室指挥和手机遥控。围绕“毕业季”,主要应该做好求职指导、社会适应与社会责任教育、爱岗敬业教育、文明离校教育、毕业生问卷调查等工作。

(三)全方位参与,围绕目标发力,务求“一切为了学生”

全方位,这里特指学校党政领导和各院(系)、部、处、室、中心(以下简称“院部”)各单位及其相关人员。全方位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就是指在班级文化建设工作中,能够从学校高层到院部,到班级能够有效互动,各院、部和班级之间能够积极联动,构建“合纵连横”的工作机制。只有全方位围绕“立德树人”工作目标共同发力,才能形成班级文明创建的良好氛围,更好的实现“一切为了学生”。

重视班级就是重视学生。学校党政领导,要从人才培养的高度,做好布局谋篇,对班级建设予以实实在在的关怀。学校要围绕班级文化建设制定相关文件,形成制度保障;从经费和师资等方面加大投入,加大班级活动场所和硬件条件建设力度。稳定管理队伍。关心师资,就是间接的关心学生。人事处,要关心学工队伍建设,要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等学工人员福利待遇,为班级管理师资提供保障;制定兼职班主任津贴发放制度,提高教师参与班级工作的积极性。教师发展中心,要制定辅导员发展规划,使他们对工作有劲头,对未来有盼头;组织开展辅导员、班主任专题培训交流活动,提高他们管理班级、管理学生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学工部,要围绕“班级文化建设和学生健康成长”主题,组织开展辅导员工作研讨、学生干部培训、学生工作专题研讨、班级文化展示以及优秀班级评选等活动。团委,要加强对班级组织和社团组织的领导,建立完善班级组织和社团组织积极联动机制。教务处,要围绕“教书育人与成长成才”主题,组织开展“课程思政”研讨会、教学基本功大赛、师德标兵先进个人评选等活动。总务处,要改善辅导员、班主任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可建立班级文化活动中心;可在学生宿舍设立学生自习室和学生工作室。图书馆,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以及学生工作、思政工作、管理工作、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艺术等人文科学类书籍的“优惠促借”制度。就业处,可面向班级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实习就业指导、企业文化讲座、就业宣讲招聘等活动。组织部、宣传部等部门,这里不再阐述,二级学院(系)、班级是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单位,这里也不再赘述。

结语

习近平同志在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回信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是关乎学生成长成才的一项重大课题和系统工程,以“三全育人”为路径,推进班级文化建设,必将为促进人才培养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辅导员班级
班级“无课日”
班级“四小怪”
和辅导员谈谈节日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班级英雄
带领中队辅导员做好少先队工作
竞选作文辅导员发言稿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