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分析

2021-12-03范亚丽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话语权话语主体

张 桃,范亚丽

(阜阳师范大学,安徽 阜阳 236037)

引言

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自媒体的出现与应用,并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信息空间,即自媒体环境。在自媒体环境下巩固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既能够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空间,又能够促进话语表达方式的更新,从而打造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涵

任何一门学科都具备自身特有的话语体系,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该学科独特的运行机制,高校的思想政治学科也不例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教育主体的话语权、教育客体的话语权以及第三者的话语权。

(一)教育主体的话语权

教育主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人,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以及高校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教育主体的话语权则是指上述人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向大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与实践指导,并使大学生接受所学内容而形成的话语权,同时也是相关人员通过自身地位与话语权威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依据。

(二)教育客体的话语权

教育客体是指接受教育的大学生必须在教育主体的指导下获得知识与技能,但作为教育客体的大学生依然拥有独立、自主、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的权利。教育客体的话语权保障了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能够充分进行话语表达,实现师生平等沟通。

(三)第三者的话语权

第三者话语权是指在社会公共领域中所有人民群众都能够对某一事件进行公开讨论,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在高等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第三者话语权则是指在学校中工作与学习的所有个体都拥有发表言论、阐述观点的自由。

二、自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困境

(一)教育主体的话语权逐渐衰微

自媒体环境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即时性以及复杂性等一系列特点,在这一环境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话语权逐渐式微。一方面,教育主体话语权威被逐渐消解。在日益复杂的自媒体环境中,学生获得教育信息的途径不断拓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打破了传统教育环境中知识的单向传播方式,教育主体的话语、言论不再具有独断性与权威性。在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QQ空间、微博、抖音等自媒体工具的作用下,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与传播者,并且大学生对这类自媒体信息的使用与关注程度都远高于教育者,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育主体的权威被逐渐消解。另一方面,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马克思主义一直是党和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主导思想,但西方负面意识形态试图利用自媒体工具架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话语权,使得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被边缘化的威胁。

(二)教育主体缺乏话语吸引力

语言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沟通的桥梁,教育计划的实施、教学目标的实现都需要语言这一基本的交流工具。但目前的教育主体缺乏话语吸引力,教育实施效果差,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文本类话语表述过多

虽然书面的文本话语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自身存在合理性与科学性,但在自媒体环境下存在重视抽象归纳、忽视形象表述的缺陷,并且政治性意味过于明显,缺乏对大学生情感和实际生活的关注,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反感心理。

2.脱离网络时代语境

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同互联网息息相关,对自媒体工具的使用频率与熟练程度远高于教育者,并且以“95后”“00后”为主体的当代大学生崇尚个性解放、追求自我,对社会热点话题与网络舆情的关注度极高。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话语并没有随着网络时代与自媒体环境的变化而及时更新,脱离了大学生所熟悉的语境,从而失去对大学生的话语吸引力。

(三)教育客体话语表达出现偏差

一方面,教育客体话语权利的扭转导致话语表达出现偏差。在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言论自由,在现实中被道德和法律约束的欲望在自媒体网络空间中得到充分宣泄,甚至有些大学生将对社会的不满等负面情绪带进网络中,导致恶俗表情包、低俗言论以及为博人眼球而拍摄的低俗视频的出现。另一方面,网络空间法律体系不健全导致话语表达出现偏差。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法律常识,具有一定的法律思维,在现实生活中能够遵法、守法,但在复杂的自媒体环境下,没有了法律约束,导致了一部分大学生不断地挑战道德与法律的底线,甚至有些大学生为了成为“网红”而做出损人利己的行为。

(四)第三者话语环境失衡

随着信息传播途径与传播环境的不断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三者话语环境开始失衡。一方面,自媒体信息与公序良俗发生冲突。公序良俗是公共领域中以伦理和道德为准则的秩序与风俗,在自媒体的环境中也具有规范与制约的作用。但目前一些涉及色情、暴力、赌博等垃圾信息已经广泛存在于自媒体空间中的各个角落,对大学生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自媒体信息与个人隐私发生冲突。自媒体空间的开放性虽然使大学生享受到了言论自由,但一些不法分子还是利用互联网技术非法获取大学生个人信息,并通过人肉搜索、网络诈骗等不法行为污染自媒体环境,损害大学生的自身权益。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困境的成因分析

(一)消极社会思潮侵害主流意识形态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思想一直对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影响较大。但时至今日,国际局势的变化导致马克思主义的权威性受到挑战。以微博、微信、QQ、贴吧为代表的国内自媒体和以推特、脸书为代表的国外自媒体都拥有着庞大的用户群,但这类自媒体平台往往对信息的发布与传播缺乏有效监管,导致违法、虚假信息活跃在各大自媒体平台之中,为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企图利用“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以及“历史虚无主义”等消极思潮瓦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理想信念。

(二)教育主体话语更新缓慢

美国的政治学家罗宾·洛克夫在其著作《语言的战争》中明确指出:“权力与地位之争最终是对话语权力的争夺,语言控制权实际上是一切权力的核心基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则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教育权利的核心与基础。但随着自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其原因在于教育主体的话语更新缓慢。

1.话语内容更新缓慢

从具体教学情况来看,无论是思想政治教材上的文本话语还是教育者的交流话语都与当前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相距甚远,对大学生的实际问题难以起到指导性作用。并且,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话语解释力度较小,说服力不足,已经无法适应当前自媒体时代的教育环境。

2.话语形式更新缓慢

大学生对网络话语与网络信息的捕捉与关注程度远高于教育者,对于自媒体环境中的新型流行网络话语形式较为敏感,并且能够灵活运动。但教育者却与之相反,对于网络话语的认知与学习能力稍显滞后,导致出现“信息时差”现象。

(三)教育客体自媒体素养的缺失

教育客体的自媒体素养是指大学生使用与自媒体相关的软件、网络平台时所显现出的信息鉴别能力、信息创造能力以及信息评估能力等。当前,在大学生群体中该素养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学生对信息的鉴别能力较低。长期在校园中生活的学生社会经历尚浅,价值观尚未成熟,对网络信息的价值判断与筛选能力较差,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误导。另一方面,大学生在自媒体环境中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很多大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都能够遵守法律、崇尚道德,但在自媒体空间中,由于信息发布主体的隐匿性特点,导致一部分学生难以抵挡诱惑,极易在不法分子的鼓动下丧失理性。

(四)自媒体法律监管松懈

一方面,与自媒体相关的法律依据较少,尚未出台针对自媒体这一网络空间的法律,虽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网络安全与管理的内容,但更新速度较慢,惩罚力度较低,难以对自媒体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有效的打击。

四、自媒体视域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措施

(一)坚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意识形态方向

面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马克思主义无用论”等西方国家负面思潮的入侵,高等院校的党委、宣传部、思想政治课程教师、辅导员等需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政教育中的话语权,在网络空间中积极占领自媒体阵地,让学生关注到更多马克思主义的正面信息,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与信念。此外,还需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设与巩固工作,一方面提升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坚持“以德育人”,提升自媒体正面信息的阅读量,利用自媒体语言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促进大学生以理性思维判断与鉴别自媒体信息,避免受到负面信息的干扰。

(二)提升教育主体的语言更新速度

语言是沟通的媒介,对教育的结果产生直接影响。教育者应当看清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缺陷,积极树立自媒体语言思维,利用自媒体工具(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及时学习与使用近期流行的网络话语,例如“给力”“萌萌哒”“比心”“打call”“脑洞”“厉害了,我的xxx”等,并要将其灵活运用至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以网络语言为桥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主动博取大学生的好感与认同感。除此之外,还需熟练掌握与运用自媒体载体,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精准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并积极研发思想政治教育APP,加强校园微信公众号、校园微博的推广力度与运营技巧,从而建立教育主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

(三)强化教育客体的自媒体素养

当代大学生往往通过自媒体平台发表个人观点、表达自我喜好,但面对日益复杂的自媒体环境,高校应当对大学生开展网络安全与法律意识教育,提升大学生在自媒体空间中的法律意识与道德认知。一方面,着重培养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理解、思考、评价以及理性回应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法律宣传,严肃查处散布于微信群、QQ群、贴吧、微博群中的负面言论,并在校园内进行公示,以起到警示作用。

(四)净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环境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对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利用自媒体平台传播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积极推进“互联网+红色文化”育人工程的建设,发挥高等院校的网络舆情引导作用,树立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使其肩负起传承革命精神的伟大使命。同时,积极完善法律体系,抵制虚假信息污染自媒体环境,为当代大学生创造风清气正的自媒体环境,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洁净的话语环境。

总之,在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正面临着一系列困境,主要表现为教育主体的话语权逐渐衰微、教育主体缺乏话语吸引力、教育客体话语表达出现偏差以及第三者话语环境失衡。基于此,高等院校应当坚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意识形态方向,提升教育主体的语言更新速度。同时,强化教育客体的自媒体素养,并净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环境,以此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话语权话语主体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画与理
论碳审计主体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何谓“主体间性”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雷人话语
陈年凡客创始人
被春天取消了话语权以后 [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