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调动学生数学课堂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021-12-03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中心小学林武仁

亚太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长方体小学生探究

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中心小学 林武仁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数学课堂上要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新课程改革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的今天,相信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以一种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面貌出现。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他的思维与意识才能更好地指向学习,也因此才能获得学习的长进,才能使课堂变得高效。特别是对于小学数学而言,为了更好地吸引小学生的兴趣,把他们“过剩”的精力转移到原本枯燥的数学学习上来,最好的办法无非就是通过精心组织课堂,尽可能地调动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参与意识。

一、设置巧妙问题驱动学生主动参与

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质疑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挖掘学生在疑问上共性和个性的内容,进而通过巧妙的问题设置逐步提高学生独立发现疑难的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意对学生的疑难进行引导和必要的归纳,从而更好地引导课堂学习的走向,保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以教学“秒的认识”为例,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首先展示时间宫殿的动画,并向学生介绍时间王国里的三个卫士——时针、分针、秒针。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都已经掌握了时针和分针这两个卫士巡视宫殿的规律,接下来就要求学生去探索发现第三个卫士(秒针)的巡视规律,从而有效地避开卫士的巡查,帮助王子偷偷地和公主见上面。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设置,学生的探究意愿被很好地调动起来,课堂自主探究的氛围热烈,学习效果得到了保障。

二、用常态的动手操作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将小学数学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充分发挥教师的辅助与帮助作用,不断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如此,学生才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在亲身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因此形成相应的数学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乐于去接受这种有趣的、动态化的学习方式,自然而然地形成积极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

比如在教学“认识长方体”一课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用纸片、胶水等工具自制长方体,然后再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测量、比较、探究等方式发现长方体的主要特征,以加深他们对长方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把各学习小组的合作探究心得加以汇总,必要的时候再做一些补充。这样的话,学生就容易对长方体形成感性认识,为他们理性认识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用有趣的交流展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不仅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也具有渴望表现、得到鼓励的心理特征。而这正是我们让数学课堂“动”起来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生动有趣的教学设计将有助于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为数学学习提供条件,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此外,我们需要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之后组织必要的交流展示,以此创造学生之间进行学习成果比较、借鉴的机会,促进他们的反思与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释放,表现欲望得到了满足,学习成果得到了印证,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调整。

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展示时,需要特别注意活动对象。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们无法给每一位学生足够多的交流展示机会。为此,我们需要经常思考,是不是总把有限的交流展示机会给了少数“尖子生”,如果是的话,那么我们将会陷入“精英教育”的怪圈,即课堂学习氛围看起来很活跃,而事实上却仅仅是少数数学尖子生在尽情表现,绝大多数学生只是充当“看客”。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给每个学习小组均等的交流展示机会,可以是由各学习小组自行决定交流展示的同学,也可以采取谁做得好谁上或者是轮流上的方式。如此,在短暂的时间内,便能给学生创造更多、更全面、更充分的交流展示机会,建立学生思想交换、思维碰撞的平台,提高学生数学课堂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提供条件。

四、用“课堂辩论”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所谓“理不辩不明”,课堂中的争辩就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形式,同时它也是一种高效的知识建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身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同时,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数学课堂中的部分学习重点和难点,靠教师单一的答疑,往往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辩论机会,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讨论、交流和辩论,从而达到思维碰撞、思想交换,加深学生对数学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自主意识、借鉴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拓展思路、建构思维,主动获取知识,加深学习印象,促进课堂深度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地爱上数学课堂,也会养成在课堂上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为自己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在学生合作拼装长方体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合作探究还有几种不同的摆法,然后再引导他们去探究不同的摆法下长方体的表面积会有怎样的变化。最后,我们再组织引导学生去集中探究长方体的面积与哪些条件存在变量关系。在这个逐步引导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方式有着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各抒己见,积极探讨,对于其他同学的探究过程和结果提出了不少自己的意见,也因此反过来验证了自己在探究过程和结果上的一些不足,在逐步的探究中获得了真知。

五、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参与

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他们的注意力往往难以长时间维持,加之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决定了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往往需要进行大量较为抽象的逻辑思考和较多的反复运算,数学学习过程相对枯燥和乏味,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影响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学习的兴趣,影响了数学学科教学的效率。同时我们也知道,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的基础性学科。为此,创设生活化数学教学情境,能使小学生在亲近、熟悉的生活场景内体验数学知识、感受数学内容,将有效增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意愿,增强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益,提高学生自主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平均分”一课时,笔者根据生活实际创设了如下教学情境:中秋节到了,小华的爸爸妈妈准备在家举行月饼分享会,于是动手做了一块又大又圆又香的月饼。现在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以及妹妹和小华共6 个人,该怎样分月饼,每个人才能分到一样多的月饼?教师通过设定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设计了很多方案,能充分运用平均分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带来了思维的碰撞和启发。当然,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外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正地将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只要我们能够顺应新课程改革形势的发展,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小学数学课堂将不再是枯燥乏味、冗长无趣的,更不再是单调低效的。只要我们在数学课堂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参与,增强学生主动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就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长方体小学生探究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