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路径

2021-12-03福建省三明市沙县第二中学杨行尊

亚太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情境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第二中学 杨行尊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行,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课堂教学也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以往的课堂教学重视的是知识传授,而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固化的模式下,学生容易产生逆反以及抵触情绪,失去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热情。情感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课堂体验和情感感受,将其渗透到课堂中,有助于唤醒学生的思想共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讨论,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基础上,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情感教育概述

情感教育是相对以往过于重视认知教育而言的。在传统的教育认知中,我们总是把学生学习的知识放在首位,却忽视了学习者自身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教育,是缺乏生命力的教育。完整的教育过程,既要有认知的教育,更要有伴随认知过程的情感教育。新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就特别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崭新的目标取向。情感教育正是对这一教学目标的回应,它既是我们需要追求的教学策略,也是我们需要建构的新的教学模式。所谓情感教育,就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人的情感因素,发挥其积极的教育功能,通过情境创设、情感交流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充满情感体验,使求知欲旺盛、探索热情高涨,从而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合作学习很好结合起来的新的教学模式。道德与法治课堂很适宜情感教育的引入与渗透,因为道德与法治教育本身就是需要深入学生内在心灵,实现培根铸魂的情感渗透过程,是长期潜移默化熏陶的结果。

二、情感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人文性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主体发生了巨大转变,学生处于课堂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引入情感教育可以促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情感体验以及情绪波动,在唤醒学生兴趣的同时,通过人文性引导和教学,促使学生获得能力、情感、经验以及知识的全面发展,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感和人生观。

(二)趣味性

想要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则需要以兴趣为基础。在充满兴趣的状态下,学生能更好地配合教师完成课堂任务。在渗透和引入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会通过富有趣味的内容、语言以及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缓解学生由于上课而产生的紧张情绪,起到强化课堂效果、提升课堂效率的作用。

(三)感染性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需要通过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而在二者的配合中,师生会产生思想碰撞和情感共鸣,相互被彼此的情绪所感染。在情感教育过程中,教师会通过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促使学生形成与教师类似或者相同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

(四)情境性

当前,各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课堂模式、教学理念和育人观念不断涌现,成为推动学科发展的关键推动力。情境教学也是其中的代表,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能够促使学生融入具体情境,加强情感体验。在渗透和引入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其具有较强的情境性,通过具体情境引发学生思想共鸣,创设浓郁的学习氛围,符合初中学生的个性思维。

三、情感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一)深入挖掘教材情感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材主要以法律知识和社会道德为主,教学目标为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和道德水平,教材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主观体验和学习感受,内容中富含大量的情感元素。教师在引入情感教育时,要注重进一步挖掘教材,提炼其中蕴含的情感内容,唤醒学生参与课堂的能动性和主动性。由于法治知识本身较为严谨,如果教师一味强调知识讲解,也难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因此,教师要注重加强情感渲染,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法治知识。

例如,在学习“合理利用网络”这一部分内容时,网络对于现代初中学生来讲并不陌生,学生成长于时代环境下,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更加习惯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合理利用网络”的重点内容为:学会正确上网方式,认识到互联网在生活中的正面作用。教师为了唤醒学生的情感共鸣,可以引入“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网络传谣”等负面例子,促使学生通过例子产生情感共鸣,认识到正确上网的重要性。也可以结合身边的例子探索合理利用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捷,沉溺于网络游戏对于身心健康和成长的危害。

(二)着力加强情感引导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包含大量学生在青春期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因此,在情感教育中,要注重将实际与理论充分融合,通过情感引导促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突出课堂教学的合理性以及时效性。同时,在情感引导中,还要与学生生活融合,促使教学更加贴近和符合学生需求,激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探究欲。

例如,在学习“青春的情绪”这一部分内容时,初中学生普遍面临着情绪管理问题,青春期容易冲动,是学生群体的通病。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通过实际案例对学生开展情感引导,帮助其认识到情绪失控的后果,邀请学生说出自己情绪失控的经历,传授给学生管理自己情绪的方法。情感引导能够提升互动的效率和质量,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困惑,在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帮助下,更好地管理个人情绪,将精力放到学习中。

(三)重视深化情感体验

情感是一种主观态度,是心理状态在情绪上的体现和反射。人类是顺应环境而发展和生存的生物,在特定环境下,可以激发不同的情感。教师在渗透情感教育时,要注重利用具体情境,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唤醒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共鸣,进而主动参与课堂,与教师互动交流。同时,教师在创设具体情境时,可引入沉浸式情境这一概念,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情境的真实性,促使学生更好地沉浸在情境中。

例如在学习“爱在家人间”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体操妈妈”的情境,通过讲述丘索维金娜与儿子的故事,促使学生沉浸在母爱的情境中,感受母亲与母爱的伟大。在完成情境创设后,教师可邀请学生说出自己与家人之间难忘的感人故事,通过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故事,起到渲染和激发学生情感的作用,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四)积极组织教学实践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实践教学属于关键环节,能够带给学生更深的情感领悟和思想启迪。实践教学与情感教育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在实践环节中,教师要注重引入情感教育,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促使其获得情感和思想层面的升华,实现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均衡发展。

例如在学习“服务社会”这一内容时,由于教材内容包含了大量的实践性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内容,教师可组织学生走出教室,来到社会中参加实践活动。如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学生能够感受到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并且发现存在于身边的污染行为,激发其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情感。在完成实践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与见解,然后结合学生的感悟与见解做出积极的评价,以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并获得成就感。

总之,初中生是祖国建设、民族发展的未来人才,其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意识、身体机能和各项能力都处于发展中,是形成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的关键阶段。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通过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理念和理想信念,融入情感教育符合当代初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对提升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展教学创新,将情感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实现学生素质、能力和知识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情境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护患情境会话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