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康复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1-12-03昭通卫生职业学院谢冬梅
昭通卫生职业学院 彭 野 范 巧 谢冬梅
康复是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卫计委明确的综合医院四大功能之一,其在我国卫生服务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代康复医学是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教育部于2004 年正式批准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至此,高职高专层次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才逐渐在国内发展起来。但目前国内高职康复专业人才缺口巨大,康复治疗技术教育仍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板块。
一、疾病康复课程概述
疾病康复(disease rehabilitation)是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必修课,也是核心课程,它是针对临床各专科各类病残或伤残所致的功能障碍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及相关问题研究的学科。该课程在学生二年级开课,旨在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把康复评定和治疗应用在具体的疾病中,掌握神经系统疾病、骨关节肌肉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儿科疾病、老年病、慢性疼痛、继发疾病与并发症及肿瘤康复等临床常见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的康复相关评估与治疗,熟悉临床常见疾病的相关理论,帮助学生把之前学习的康复评定、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物理因子治疗等专业课程内容融会贯通,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知识为实践服务。
疾病康复课程开设前期,学生要完成职业素质、职业基础及一些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到第三学年,学生须进入临床实习。此门课程的设置为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岗位实习和岗位拓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疾病康复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课程认识不够充分,教学模式滞后
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国内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最终只是为了考试而服务。如今,随着国内就业压力的急剧增加、国家对素质型人才的需求改变以及追求个性化发展的新时代变化,国家也在积极地倡导转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引导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但毕竟转变观念和方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上依然不全面和不到位,很多教师和学生仍然会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更重要的是需要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一味地填塞并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因为形式的束缚,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只是局限地看待课程,过于注重教材和知识传授,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没有完全转变。疾病康复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有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但学生多数时候只是在被动地学。
同时,教师对于课程总体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规划和设计没有统一的指导,缺乏系统的研究、思考、讨论和统一的标准,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在最初草草编制后未曾根据社会需求及理论更新而及时修订。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部分教师做到了真正的重难点突出和着重讲解,对授课内容熟悉并能清晰表述。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科研水平有待加强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作为新兴专业,培养的人才以大专和本科为主,研究生学历因招收学生进行培养深造的学校数量限制而较少,加上很多高职高专学校是近些年随着职业教育的推进和发展才逐步新开设的康复专业,教师招聘绝大部分是从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选拔,研究生基本倾向发展较好的医院或者本科院校,不愿意到高职学校任教。这样就导致高职高专校内康复教师基本由青年教师组成,缺乏中坚力量,没有较高层次的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的引领、指导和规范,青年教师的教研能力难以尽快提升。另外,部分教师有意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但各地的在职研究生招生政策有所不同,有的院校只针对本校所在市区招收同等学力进修人员,这也对外地区教师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三)疾病康复教材有待进一步研究
高职院校主要选用《疾病康复》这一本教材,涉及38 种疾病,内容覆盖相当广泛,但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发现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课本里的很多疾病在临床康复中并不常见,而常见类型的疾病占据的篇幅又较少,增加了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学生学习复习方面的难度,不利于临床实际工作任务的教学模式转变。
(四)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疾病康复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实践课时占比超过总课时的百分之五十,意味着有近一半多的教学内容需要在实验室完成。但是,随着招生班级和人数的逐年增加,原有的每间实验室承担的任务及人数大幅增加,而每间实验室能放置的康复实验器材有限,这就会压缩学生能够被教师指导纠正操作和练习操作的时间。有限的实验室条件限制了康复实验室的细化分类,多数时候作为重点使用的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物理因子治疗被混合在一起,把一间实验室作为多功能实验室使用,使得整个空间凌乱、拥挤,没有明确的功能划分。疾病康复课程除了校内实践教学,还需要熟悉疾病康复诊疗体系,光靠视频和演示无法清晰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所以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也尤为重要。但适合康复专业学生见习的基地并不多,有的学校合作较好的医院位置距离学校较远,存在许多时间和安全上的问题。
(五)课程考核陷入定式
目前大部分课程基本是采用同样的考核标准,考核形式单一,评价以期末卷面测评为主,再加上学生的平时成绩,但是每门课程的侧重点不同,理实比例也不同。课程考核缺乏针对性,没有把实践操作纳入考核或者其占比重较低,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六)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自我行为约束欠缺
根据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目前大部分高职在校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课前、课中和课后对自己的时间没有合理规划,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远远不如各项娱乐活动。
三、针对疾病康复课程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基于岗位需求,深入研究剖析课程,着力推进课程改革
学校应积极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对现阶段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研考察,结合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要求、康复职业资格证考试大纲,更新完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推进课程改革,以就业为导向、促进课堂内容与实际应用接轨,增强实践性和应用性,把课堂教学由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养成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加强专业团队建设,提升教研水平
根据专业建设要求,加大引进专任教师与聘请兼职教师的力度。对专业课教师的素质提升制订相应计划,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进修培训,提升学历及科研水平;对于没有同等学力提升途径的教师,鼓励参与全国统招在职研究生。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除了相关资格证的考取,还应加强教师的临床和专业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带教水平。
(三)编写特色校本教材
吸纳国内外同类教材的先进性,探索与创新教材编写的体例格式,根据模块化的教学内容,把疾病康复系统性地分为骨关节系统疾病模块、神经系统疾病模块、心肺和代谢疾病模块以及其他疾病模块。联合行业专家共同编写适合本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理实结合的,适合于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实践指导教材,开发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四)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根据学校专业管理模式的要求,以及未来的专业建设发展需求,完善和优化实验室与实验设备,使其数量和质量能满足实训教学与科研的要求。
根据现有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的师资力量和技术优势,结合专业建设需求,与相关医院建立稳定的业务联系,逐步建设与临床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相配套的教学设施,加强和完善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
(五)优化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评价是课程教育教学的最终环节,也是衡量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效果的一把标尺,但课程考核不应只在课程结束时才进行。疾病康复课程注重实践操作和临床思维,课程考核需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分为过程性考核、实践操作考核和期末理论考核三个板块,并根据疾病康复课程需求适当增加实践操作考核和过程性考核的占比。
(六)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和培养学生,课前布置预习作业、提前明确重难点,课中注意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新形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课后布置适量复习作业、教会学生使用各种工具,如慕课App 等查找相关资源,联系班主任共同改善班级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