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酒店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2021-12-03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费韵璇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 费韵璇 王 静 刘 念
理论课程教学质量是影响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成效的关键因素,但实际上大部分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体现在理论教学偏离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专业理论课程设置不科学及理论教学比重不合理等方面,是高校对专业发展重视程度与教师教学思想现代化程度的直接体现。可见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的酒店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任务任重道远,有较大的发展与研究空间。
一、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概述
(一)职业素质培养目标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目标,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职业道德素质。高品质酒店管理人员,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以积极承担岗位职责,全身心地投入岗位工作。酒店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体现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坚持团队合作、以顾客与集体利益为主等。
二是丰富的文化知识储备。酒店管理从业人员,唯有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为不同文化水平与生活习惯及兴趣爱好的顾客提供针对性与个体化的服务。文化知识水平直接影响从业人员的言行举止与才华,也是影响顾客对酒店品质等体验印象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酒店管理行业的兼容性强,与文化及旅游等行业相互交叉渗透,也需要从业人员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
三是熟练自如开展酒店业务。酒店管理人员相对于普通员工,更应明确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动态及同行业发展优秀经验等,切实发挥管理推动酒店稳中求进发展的作用价值。
四是心理素质。理解顾客的行为,不与顾客正面发生冲突,更要本着实事求是与不亢不卑的态度面对顾客,冷静与积极应对酒店的突发事件。
(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沟通能力。酒店管理从业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服务意识,能够以良好的表达能力与接受能力,通过沟通技巧,向员工传递酒店的经营管理理念,同时恰当地解决顾客的问题与误解。
二是创新能力。创新是加速酒店现代化发展进程与提升酒店服务水平及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提供免费的网络与便民设施、设计主题元素等。
三是外语表达能力。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酒店从业者接触外国人的机会更多,熟练运用外语与外国人沟通交流,处理外国人的咨询与合作事务,是酒店管理者的职责所在。
二、酒店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现状及原因
(一)理论课教学现状
一是教学目标偏差,采取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的酒店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学习效果不尽理想。考核方式以试卷形式为主,导致考核形式化与主观化。这种教学方式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相对脱离,虽然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但无法实现知识的学以致用与触类旁通,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与创造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强化。
二是课程设置不合理。首先是课程结构混乱,普遍存在课程内容交叉重复与水平低等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甚至会出现抵触学习等不良情绪。其次是课程未与行业发展进行对接,酒店管理从业者的职业能力要求高,专业知识涉及的内容范畴较广,如创意策划与微营销等,但在高校专业课程中的体现相对浅显。最后是授课内容老旧,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慢,学生学习与运用旧的理论,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拓展。
三是理论课占比少,相对于实践类课程,理论课的课时与占比相对较少,尤其是存在先学理论知识后展开实践操作的教学问题,不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综合能力的提升,无法发挥实践操作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反哺作用。
(二)原因分析
首先是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仍处于摸索性前进阶段,专业的起步时间晚,教学经验不足,直接影响了专业的发展与教育的改革。其次,培养方案缺乏科学性与灵活性。酒店管理专业应始终围绕行业与市场的发展灵活调整培养方案。受区域经济发展与行业背景等因素影响,城市星级酒店数量有限,导致课程教学与酒店企业的对接受阻,无法及时掌握行业发展的新动态信息,无法请专家介入指导与岗位管理者进行授课,这不利于实现教学资源优化与高效利用,导致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理想。
三、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酒店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合理制定培养目标
高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发展需求错位,是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主要问题。当前大部分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设定不合理,复合型与应用型等人才的培养目标设定过于笼统宽泛,导致专业课程缺乏深度与精度。高校专业的培养目标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成效,如制定为国际接待业、为高档酒店培养高层管理者,或是为全球与新时代招待业培养领袖等目标,会促使高校专业课程的设置更加精准与有深度,更利于培养出酒店行业的管理精英。国内高校培养出来的综合型酒店人才,知识与技能整合的能力相对较弱,无法轻松胜任酒店的热门管理岗位。因此要想培养出酒店行业需求的热门人才,还需加强对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的明确制定。借鉴国内外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优秀经验,明确高校专业优化培养的方向,迎合行业发展趋势与行业人才的职业能力需求,综合学校自身发展情况,合理制定具体化的职业培养目标。在师资力量建设与教学课程及教学模式、培养方案等方面合理制订规划标准。在优化培养的准备与施行阶段,应当密切关注各种因素对学生职业能力强化的不良干扰,如社会价值取向与舆论导向等。随着终身学习与素质教育等理念的深入推进,高校酒店管理专业通过改革理论课程教学等途径,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应当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再学习的意识培养,让学生在岗位上也能够继续学习,更新专业的知识技能,带动职业素养与能力不断强化,从而得心应手地展开岗位工作。
(二)完善课程体系
首先,将专业课程体系分层。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酒店管理层人员或中小酒店的创业者等为主,除注重基础知识传授外,还需注重学生沟通与处理能力的培养。按照此标准将专业课程体系分层:一是建立以核心课程为主、以锻炼学生服务礼仪课程为辅的课程体系,全方位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夯实学生就业与发展的基础;二是将餐饮管理与酒店经营管理等管理学相关的理论内容,合理渗透专业课程教学,多向学生讲述法学知识,帮助学生尽快明确创业中的行业标准与要求,推动学生就业的多向发展;三是根据行业发展动态与需求,合理设置拓展类的课程,让学生根据职业规划与能力发展需求自由选择,以强化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如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可以学习创业辅导理论课,通过讲解行业潜在规则等知识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视野及专业敏感度,给予学生创业更多的辅助。
其次,合理设置专业选修课程。国内酒店管理专业理论课程的内容广泛,涉及营销学、管理学及经济学等多学科体系,教师宽泛的讲解无法确保学生有效吸收内化。毕业生进入酒店岗位工作时,就职任何部门都需对该部门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但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通识理论课程设置,无法满足任何就职部门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因此可通过设置各类型的专业选修课程,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发展他们的爱好与特长。
最后,加强教学内容模块化,根据行业发展所需的人才职业能力要求,施行模块化教学。根据不同的能力发展需要,通过理论教学模块进行训练,通过行业介绍与酒店运营等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的业务能力。如在个人能力培养上,可利用角色体验模块进行职业感知的训练,以强化学生的职业幸福感等综合能力。
(三)优化理论教学模式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是系统性工程,在理论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传授对象的特征,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方法,如论证与提问及讲授等方法。二是相互作用的方法,如小组讨论与小组设计与同伴教学等。三是个体化的方法,如计算机教学与单元教学及程序教学等。四是实践的方法,包括角色扮演等。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与效率,将理论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更利于培养酒店管理专业的合格人才。如为提高学生的理论实践综合能力与职业能力,可采取情境化理论课程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到更多更全与更加实用的专业知识。在理论课堂教学中引入仿真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转化所学的知识内容,让学生通过职业角色扮演,重点培养学生问题分析与解决等职业能力。在课堂上还原酒店的工作环境,加强专业课程与酒店岗位工作的对接,帮助学生在掌握更多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逐步强化职业化意识与思维。除此之外,可采取微课与慕课等授课模式,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理论知识内容,确保自主预习与复习巩固的成效。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够根据学习需求,灵活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实现职业素养与能力的不断拓展。
(四)加强职业化教育
首先,将职业教育知识贯彻专业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大部分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理论课程设置以就业导向为主,课程重点集中在理论与实践学习上,职业素养类课程的占比少,不利于学生文化素养与职业道德等教育工作的有序展开。酒店行业发展更注重员工的服务质量,用户与酒店从业者的良好互动,直接影响酒店的服务水平与用户体验,这就对酒店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让顾客有较高的服务体验评价,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可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与增加传统文化课程及职业规划讲座等措施,确保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
其次,加强外语教育,国内高校培养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很难进入国际市场,究其原因在于职业素养与能力缺失,尤其是外语能力的掌握。这也是国内高校培养目标小与专业人才培养不重视等问题的直接体现。随着酒店行业涉外性质的不断凸显,酒店涉外活动对拥有外语水平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加强外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国内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外语教育水平低,学生的英语学习通常以日常交流为主,培养出的专业外语人才少之又少,无法满足酒店行业的发展需要。为了帮助学生轻松胜任酒店的涉外业务,加速酒店的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发展进程,还需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学生的外语水平。国内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应当加强外语教育改革,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合理细分英语专业课程,开设多种热门语种选修课程。要求教师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开放性的外语学习环境中提高外语学习质量,以满足酒店行业发展的外语素质人才需要。首先,注重基础知识与专业英语知识的结合。英语是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前期以基础英语教学为主,后期以专业英语学习为主,加上教师英语水平的限制,不利于学生基础英语学习向专业英语学习的发展。通过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知识的结合,更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效率。其次,在外语教学中,注重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外语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设备,调动学生多感官的感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从而确保学习质量与效率。
(五)教师结构多样化
教师在讲解理论课程知识时脱离实际,也是影响学生知识运用的主要原因。酒店行业处于动态性的发展过程中,专业理论知识也应当做到实时更新,因此酒店专业理论课程应当始终对接行业发展。但教师的工作量与强度大,缺乏酒店行业的实践经验,难以掌握当下的行业理论,导致理念教学偏离实际。高校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加强整改。首先,在学校中构建现代酒店企业的职场环境,让学生在开放性的氛围中学习理论知识,从而实现课外课内及理论实践、职业能力与素养的一体化。其次,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培训或挂职锻炼等活动,更新知识结构体系与拓展眼界,实现理论知识教学与酒店行业发展的有效对接。同时加强校企合作,聘请酒店高层管理人员与资深行业人员介入指导,引导教师与专业从业人员加强沟通交流,以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让酒店高层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让学生了解更多酒店工作实际,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意识与职业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应当定期收集学生的意见想法,整合酒店管理从业人员的建议,作为教学方案与计划调整的依据,以实现酒店管理专业理论教学的加速改革。
综上所述,在职业能力培养视角下,酒店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是系统性工程,需要学校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加大资源的投入力度,夯实专业教学改革的条件保障基础。教师需不断更新知识体系,灵活运用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知识与酒店行业发展的对接,在优化课程教学体系的同时,尽快实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