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实施1+X证书制度的障碍及破困之策
2021-12-03刘绍英柯林
□刘绍英 柯林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启动1+X 证书制度试点,开启了我国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改革的大幕。开放大学是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开展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开放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既有普通高等教育的属性,也与职业教育有深度的交集,开放教育在我国“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开放大学办学40年来积累了面向在职人员开展职业教育的丰富经验,在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背景,开放大学通过实施1+X 证书制度,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开放大学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大有裨益。
一、开放大学实施1+X 证书制度的必要性和特殊性
(一)开放大学实施1+X 证书制度的必要性
1.服务产业升级的需要。当前,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业态及职业岗位,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企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工作岗位或单位变迁成为常态。作为承担在职在岗人员的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骨干力量,开放大学实施1+X 证书制度,在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主动对接产业行业或职业岗位需求,有助于培养适应产业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产业、行业的最新要求,实施1+X 证书制度是开放大学服务产业升级,提升办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2.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1+X 证书制度中“1”和“X”证书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在教育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学历证书既强调人才培养的共性,又要注重职业技能的特殊性,“X”证书更加强调的是学生职业能力养成和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实施1+X 证书制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可以有效解决开放教育专业脱离职业、教学脱离实际、实训脱离岗位的人才培养难题[1],重构开放大学“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学习生态。
3.学生能力提升的需要。开放大学的学生以社会普通劳动者为主体,他们人数众多,结构复杂,分布广泛,工学矛盾突出,他们既是享用优质教育资源的弱势群体,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家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期,对人才所必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也在发展变化。开放大学的学生迫切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效果、适应生活有帮助的专业技术知识[2],以满足实际工作和未来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实施1+X 证书制度,重新梳理专业课程体系适应学生能力提升和技能提高的学习需求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开放大学实施1+X 证书制度的特殊性
1.办学类型特殊。开放大学是以促进终身学习为使命、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为特征、开展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3],开放教育作为学历继续教育的特殊类型是开放大学的特殊办学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开放教育应为非全日制职业教育,具备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1+X 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和制度设计,实施1+X 证书制度的目的在于改革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缓解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开放大学实施1+X 证书制度既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又能提升全日制职业教育无法企及的社会人力资源存量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融合发展,更是对职业教育的新赋能,创新与拓展1+X 证书制度的应用领域。
2.服务对象特殊。开放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面向没有机会参加普通高等教育学习的社会人员以及需要提高学历层次的不同年龄段的在职人员,他们当中有的是农民、士官、产业工人等,办学40年来累计招收学历教育学生2050 万人,毕业生1512 万人,不论是招生人数、毕业生人数还是在校生人数都占全国高等教育相应规模的10%以上[4]。新时代,国家赋予了开放大学区别于普通全日制学校新的功能定位,将人才培养对象扩展至社会全龄段的有教育需求的社会成员,人才培养对象具有全纳的特点。开放大学实施1+X证书制度有利于提升社会成员的职业素养,扩大X证书的受众面。
3.教学手段特殊。开放大学最早建立了基于卫星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和系统教学与管理网络的“天、地、人”三网结合的远程教育系统,最早探索了为社会成员提供远程高等教育的可行做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5G、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讯速发展与应用,开放大学不断改进信息传播手段,不断加快教学手段的改革,加速推进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网络教育和空中课堂实施“六网融通”、线上线下双线混融教学的办学特色,构建开放大学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开放大学先进的教学手段有利于丰富1+X 证书制度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
二、开放大学实施1+X 证书制度的障碍分析
(一)开放大学教学标准与X 证书标准匹配度不高
“X”证书考核包括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实操能力考核两部分,与开放大学课程体系对应关系来看,专业知识水平考核的内容大部分已被纳入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中,而专业技术实操能力考核很大一部分不在开放大学课程体系之内。虽然开放大学课程体系设置有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但开放大学的实践教学更侧重于专业教学标准和专业知识教学的匹配,缺少贴近工作实践和岗位技能的实践要求。而“X”证书体现的是真实的生产实践过程,开放大学的实践环节与“X”证书的职业技能培训有根本性的差异。另外,开放大学学生如需要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还需另外安排时间学习对应职业资格考试的课程模块和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开放大学的教学设计和远程教学体系,尚未很好地满足学生获取优质职业技能资源和技术实操培训的需求。
(二)开放大学课程体系与X 证书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融合度不够
开放大学实施1+X 证书制度,课证融合是关键。1+X 证书制度课证融合的核心是课程教学标准要与X 证书等级标准相融合,教学评价与证书评价要相融合,X 证书的考核内容要纳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然而,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中适合学生快速上岗和职业能力提升的实用性、技能型课程不足,除此之外还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标准与证书标准对接尚有差距。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偏重于“学科知识体系”,以教育部颁发的教学标准为依据,而X 证书课程考核评价标准是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知识、技能、素质为准,开放大学课程体系虽有部分证书课程实现课证融合但教学标准与X 证书课程教学标准对接尚有差距。
2.课程设置调整相对滞后。1+X 证书制度强调的是学习任务与岗位工作任务的融合,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标准对接,课程教学与职业培训对接,从而实现教学内容和证书内容的有机融合,进而实现学习任务与岗位工作任务的融合。然而,开放大学专业设置不能及时根据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调整对职业需求的对接,课程设置不能及时适应职业岗位工作模块的变化,学习任务不能及时与新的工作任务对接。
3.课程考核与证书考核衔接不足。开放大学的课程考核设置有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考核的方式有全国统一的纸质考试、网络考试、手机考试、机房考试等。从开放大学推进1+X 证书制度试点来看,开放大学的课程考核评价与X 证书的评价方式衔接不足。虽然在开放大学体系学分银行制度执行得较早,但是通过学分银行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与转换功能实现专业课程考核与“X”证书的职业技能考核同步还不是很完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证的融合。
(三)开放大学办学模式与X 证书实训要求适应性不强
1+X 证书制度的核心是在传统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增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鼓励学生在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满足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专业技能实操是学生获取X 证书的必备能力,功能完备的真实生产环境实训实践基地是学生获得高质量专业技能实操的基础,学生通过实训实践基地的实操训练,真正掌握职业技能,通过证书考核获取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由于培养对象多为在职在岗成人学习者,开放大学的教与学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而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师生、生生、人机多种交互教学。虽然开放大学的教育模式有效解决了专业知识水平教与学的问题,但是开放大学由于办学定位、管理模式、培养对象与普通学校的差异,实施1+X证书制度所需的企业真实生产实操环境的实训基地不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合作不够深入,难以适应1+X 证书制度的实训教学。
(四)开放大学技能培训资源供给与X 证书培训需求平衡性不足
1+X 证书制度将职业技能培训融入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实施校院不仅要完成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教学,还要承担起对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任务,要实现高质量的X 证书技能培训,课程资源供给、教师教学能力是关键的要素。现阶段,开放大学满足1+X 证书制度要求的优质课程资源和“双师型”师资资源供给不够平衡。
1.课程资源供给不足。开放大学虽然建设有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但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和资源内容还沿袭传统学科专业模式,融合行业标准、职业岗位要求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资源相对不足。另外,由于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变革加速,职业规范、规程、标准更新迅速,开放大学课程资源的文本教材、视频资源等不能及时有效更新,往往落后于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
2.师资资源供给不足。X 证书是高规格的证书体系,不仅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专业知识,还需具备熟练的岗位实操能力。要使学生达到X 证书标准要求的能力和水平,培训教师也必然要具备对应的能力和素养,即必须是“双师型”教师。由于开放教育远程教育的办学特点,开放大学的教师除需要承担课程资源建设、面授或直播教学、专业课程管理外,还需承担教学团队组织、学生学习辅导等学习支持服务工作,职业技能实操训练相对不足,与1+X 证书制度要求的掌握X 证书课程开发方法与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尚有差距,面向职业技能培训的教学管理、教材编订、课程开发等诸多方面经验不足。
三、开放大学实施1+X 证书制度的破困之策
(一)重构在线学习生态
开放大学传统的学科专业知识训练模式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已然不适应,实施1+X 证书制度是推进开放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一项系统工程。开放大学要发挥利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优势,把以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的培养人才标准和“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以数字化、实用化、过程化为主要学习特征的新时代开放教育“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学习生态。
1.构建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数字化教学生态。开放大学要发挥最新信息化技术应用优势,构建基于人工智能、学习数据分析等关键技术的智能化在线学习平台,发挥整合行业企业资源优势建设课程标准与X 证书标准相融合、线上线下教育相融通的海量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依托智能化平台和海量数字源教学资源库实现全新的泛在学习,满足学生在有限的、碎片化的时间内取得多个“X”证书,获得多项就业技能。
2.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支持服务生态。开放大学的学生以社会普通劳动者为主,他们自身的文化基础薄弱、职业技能欠缺,亟需得到符合其自身发展需求相应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在国家社会经济转型期,他们更是国家国民素质和职业技能的主要对象。开放大学要结合学生群体岗位技能提升需求,重新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支持服务生态,推行1+X 证书制度,构建多层次、多模块、多类型的X 证书体系,满足学生获取多种职业技能本领的需要。
3.构建面向职业技能标准的过程化学习生态。职业教育是与生产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而开放教育是大力开发在职人员人力资源能力素质的远程职业教育模式,为缓解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作出了突出贡献。开放教育必须遵循产业更新迭代发展的规律,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必须与行业企业的工作过程和生产过程紧密结合,以1+X 证书制度X 证书体系为依托,按企业生产流程,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和真实生产情境教学现场建设,构建“教、学、做”三体合一的过程化学习生态。
(二)重构课证融通体系
1+X 证书制度实施为开放大学创新课证融通模式提供改革契机,重构开放大学“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是提高开放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开放大学将职业能力评价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实现各专业课程体系与X 证书职业标准的交叉互融,通过在线学习、集中培训、以证代考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使开放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符合产业需求。
1.开放大学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放教育是以“互联网+教育”为特征,按照“两级统筹、四级办学”体制(国家、省、市、县四级体系)运行,依托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学习网络,面向在职人员开展职业教育的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1+X 证书制度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需要开放大学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结合“X”证书的职业标准重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塑教学体系,为学生的学习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指导。
2.课程教学标准与X 证书标准融合衔接。开放大学的课程体系设置以学科专业为基础,以适应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需求为导向,在重构开放大学课程体系时需要考虑课程教学标准与X 证书标准的有机衔接,将X 证书涉及的职业技能标准融入教学标准。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横向需要提炼X 证书的职业标准,将职业标准与专业课程教学标准相融合,纵向需要将X 证书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分级设置,同时设置不同的技能等级考核评价标准,按年级不同构建分级学习任务组群,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匹配合适职业技能等级的课程。
3.解构X 证书标准开发颗粒化课程资源。根据X 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标准的工作任务具体要求,调研和分析代表性企业的典型岗位,解构工作任务,提炼工作任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绘制知识和技能导图。开发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文本、图片、视频、动画等颗粒化资源素材,依照知识和技能导图,按图索骥,根据培养对象的不同按照“素材—积件—模块—课程”的组合逻辑搭建课程,重构课程知识结构,满足学生系统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三)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开放大学实施1+X 证书制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灵活设置学习内容,依托开放大学一体化办学优势,创新双线混融教学模式,实现开放大学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有机融合。
1.灵活设置学习内容。前提是开放大学的专业设置要对接市场和产业的需求,确定专业对应的职业,专业学习任务与岗位工作任务对接,重新整合知识体系,形成满足1+X 证书制度教学需求的课程结构,实现学习任务、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三统一”:一是依托颗粒化资源素材重新配置课程资源,形成对应职业标准的学习任务组群,根据岗位工作任务需求重组学习任务;二是提炼岗位工作能力等级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知识和技能点,并将学习任务知识和技能点一一对应;三是建构学习路径满足训练学生技术技能水平的需求。
2.发挥一体化办学优势。大量数据表明,人类社会正在快速向信息社会、知识社会、网络社会过渡,“知识灌输+标准化考试”的人才培育模式很难继续成为今天教育转型的路径选择。实施1+X 证书制度应发挥开放大学多模式办学、混合式学习,面授、远程、网上、正规、非正规学习的灵活交替、逐步融合的办学特色,利用开放大学覆盖全国、互联互通的技术平台优势和全国城乡一体化的办学网络、远程教学设施、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使1+X 证书制度教学改革在开放大学真正落到实处。
3.创新混融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开放大学传统的在线教学组织模式很难适应1+X 证书制度课证融合的教学方式。开放大学应改革传统在线教学模式,创新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实施教学空间的混合、教学时间的混合、教学方式的混合、教学评价的混合的双线混融教学模式[5],推动开放大学1+X 证书制度实施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网络化泛在学习新模式。
(四)保障技能培训资源供给
开放大学实施1+X 证书制度除了要提供丰富的满足课证融通的学科专业课程资源外,还需大量的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在开放大学40年办学的进程中,开放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投入严重不足,贴近生产实践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开发严重滞后,无法满足学生提升专业职业能力的需要,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成为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短板”。开放大学实施1+X 证书制度要改变传统的培训模式,对标“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依托体系办学优势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自建、共建、引进的方式加大职业技能培训优质资源的建设,保障校内外技能培训资源供给。
1.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优质资源建设。开放大学的传统、优势、特色是依靠业内外的顶级专家建设优质的学习资源。在满足课证融通教学资源建设的同时应按照X 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考核要求开发职业技能培训课程资源,搭建产教融合的实习实训情境,通过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使职业技能培训满足学生迫切希望提升职业能力的需求,保障职业技能培训优质资源的供给。
2.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开放大学教学团队是实施1+X 证书制度的核心,承担着开放教育教学和培训的任务。“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最大的特点是突出技能水平,强化技能评价在办学模式、教学方式、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引领作用[6],这就要求开放大学的教师要具备更高的教学和职业技能素养和能力。对教师自身而言,要掌握职业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和教学能力,实施“课证融通”教学改革。对开放大学而言,需要做好教师职业能力规划的顶层设计,建设一支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能说会做”的“双师型”专职教师队伍,发挥开放大学资源整合优势,引入更多行业企业专家组成开放大学兼职教师队伍库,保障开放大学师资队伍的供给。
3.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是开放大学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的场所,多年来开放大学学历补偿的办学定位,忽略了学生真实岗位生产实践的职业技能培训,制约了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有效的实训基地供给严重不足。在国家实施产教融合和开放大学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开放大学要抓住机遇,探索以提升职业技能为目的的校企合作模式,整合资源,协同育人,与行业、企业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建立命运共同体的校企合作模式。
(五)建立学业证书评价机制
1+X 证书制度中X 证书的培训和评价主要由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实施,开放大学在实施1+X 证书制度过程中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学业评价和证书评价两方面的评价机制,便于充分发挥各方主体的作用。
1.针对“1”建立学业评价机制。开放大学要针对学业评价建立对学生学业水平和技能水平的双重考核机制。学生的课业考核是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完成课业学习的过程中将课业能力应用于实践,取得的实践成果作为课业的成绩。课业成绩所获得的学分通过学习成果认证框架认定存储到学分银行,转换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有效学分,实现课程与证书相连,学历证书与X 证书相通,技能等级与资格等级相对。通过学分银行的存储、积累、转换机制鼓励学生取得更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养更多复合型技能人才。
2.针对“X”建立评价协调机制。培训评价组织是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建设的主体,是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研发和证书考核评价的责任方,培训评价组织的优劣直接决定该X 证书的质量。针对X 证书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学生职业技能的习得。开放大学与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双方要建立起互动机制,从源头上把控X 证书的培训和评价质量。一方面开放大学要与培训评价组织共同设定1+X 证书教学和培训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确保专业标准和职业标准的对接,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的对接。另一方面开放大学要监控培训评价组织的培训与评价工作,严把X 证书质量。
开放大学实施1+X 证书制度是提高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有益尝试,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也会给开放大学的转型升级带来创新的改革思路,推动开放大学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