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是“职业”二字惹的祸

2021-12-03庄西真

职教论坛 2021年6期
关键词:校名学历大学

□庄西真

最近,有些学校升格改校名,要在“大学”或者“技术大学”前加上“职业”二字,变成职业大学或职业技术大学,导致舆情有点紧张,有些人不愿意大学校名里面出现“职业”二字。还有人跟我吐槽说,相关部门为什么非要在升格学校的校名里面加上“职业”二字,感到不理解(背后的真实想法不得而知)。仔细想想,这种情况非今独有,其实一直存在,尤其是把“职业”二字前置在学校或者教育上面,比如职业高中、职业教育,都不太受待见,理由自是充分的。难道“职业”二字就这么可怕,大家都避之唯恐不及,还是另有原因,值得深思! 在我看来,“职业”并不可怕,相反,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都离不开职业,因为“职业是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而从事的社会性的工作类别”(《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生活来源”(职业报酬)是当今社会大多数人生存发展的基础,为什么还有人反对“职业”呢?深究起来看,这些人可能也不是对“职业”二字有偏见,而是对职业分类及其日益扩大的不同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意见。

现代社会中,职业不仅仅是人们的谋生手段,也成为了人们寻求自我发展、展现个人才能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尽管如此,人们读大学进而谋求一份职业的关键动因是获取职业收入。问题在于,世上的职业种类成千上万,不同的职业有不同水平的收入,这既受制于企业利润、劳动供求、从业者的知识和能力、物价状况,也受制于银行的储蓄利率、消费者状况、企业所处位置、国家政策法规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对于芸芸众生,谁都希望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能够赚到更多的钱,且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能在那些高收入的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自然而然地高收入职业便成了热门职业。

许多职业是依附在行业中的,从不同行业的收入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职业的收入差距。据美国劳工统计局报告,美国服务于保健、运输、公用工程和法律领域的人员工资高于制造业,而商业零售业的工资水平明显低于制造业。报告认为,非零售领域的服务业属于高技能岗位,其工作日益复杂,工资高于制造业无可非议。非零售商业不需要高技能,还可以打零工,工资较低属于正常现象。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格局中,职业收入水平分布有自己的特点,总起来看,是生产不如流通,工业不如商业,实体不如金融,搞硬件的不如搞软件的。

对高收入职业的向往和获得,不像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迁移那样方便,因为几乎所有高收入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都相当严格。如果一个人想在所向往的高收入职业中谋得一席之地,必须作长期的努力,包括学业准备、经验、机会把握和艰辛追求,也有可能终生追求而未能如愿以偿。受教育程度与收入关系一直相当密切,总体而言,学历越高的人收入也会越高,尽管某一地区、某一时期这一规律可能会被打破,但没有人会怀疑,受教育程度越高,取得职业成功的可能性会越大。个人受教育是对自己未来的一种人力资本投资。不管经济学家把教育看作是一种从事某种职业的“敲门砖”,还是看作是一种能高效从业的“信号源”,个人愿意为自己接受教育而投入精力的基本动机之一,就是希望未来的产出或者收入要比不曾为此投入或少投入的人更多一些。几乎所有国家都严格遵守这一规则。在中国如果以同龄人的收入相比较,高学历者的收入不会低于低学历者(从企事业单位的招聘信息中就能看出来),至少国家在制定工资政策时也遵循了学历与收入间的普遍规则。

尽管目前在中国收入的学历差异现实不尽如人意,但理智者毕竟占多数,人们不会因为分配的一时不公而不再追求高学历。事实表明,在某些行业和职业领域,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低学历者比其他行业和职业领域的高学历者有较高收入,但很难超过本行业和职业中的高学历者。另外,几乎在所有行业和职业中,要成为出类拔萃的佼佼者,高学历者总比低学历者有更多机会和可能性。因此,收入与学历间普遍规则的一时扭曲决不会动摇大多数人的追求。人们有理由相信人力资本投入一定会按经济规律产出相应的“利润”。

在学历差异中还有一种现象值得重视,那就是学历相同而毕业学校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收入水平。不难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毕业于“985”“211”高校的人比毕业于普通本科院校的人获取高收入职业的机会要多得多,毕业于普通高校的人比毕业于“职业+”学校的人获取高收入职业的机会要多得多。在英国,一些重要的职业(也就是高收入职业)至少有一半以上由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的毕业生统治着。同样的情况,在我国也普遍存在。争取获得名牌大学毕业证书的竞争(所谓“上好学”)在未来只会变得越来越激烈,因为这是争取获得高薪职业和高层职位的阶梯。

近些年,愈演愈烈的社会培训现象,根子在此;众说纷纭的“职业本科”现象,根子也在此。

猜你喜欢

校名学历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做好自己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学生题写校名一点都不“跌份”
“211”和“985”高校校名谁题写
膨胀学历
知识无力感
校名追求“高大上”是教育的短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