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楂栽培技术
2021-12-03杨晓凯
杨晓凯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寺大隆自然保护站 甘肃张掖 734000)
1 山楂的生物学特性
1.1 生长结果习性
山楂多为浅根系,主要生长在25 cm~55 cm 土层内,水平分布常为树冠的3 倍~5 倍。湖北山楂作砧木根系发达,野山楂作砧木根系较浅。山楂土壤管理的重点是树冠投影外围区域内60 cm~70 cm 深的土层。山楂根系萌蘖强,地表下5 cm~25 cm 处的根易产生不定芽,萌生根蘖苗,可利用其分株繁殖砧木。但为了节约树体养分,无利用价值的根此应及时清除[1]。山楂的芽分为叶芽、花芽和潜伏芽3 种。花芽为混合芽,着生于枝条顶端及其以下数节,花芽肥大,先端钝圆,萌发后抽生结果枝,进入结果期的枝条顶芽大多是花芽。潜伏芽寿命长达20年~60年。山植的枝条分为发育枝、徒长枝、结果枝和结果母枝4 类,发育枝停止生长早,没有分生2 次枝的习性,大树上的发育枝多在开花前就停止了生长,多数品种萌芽率高,成枝力差,故抽生长枝少,特别是进入盛果期后多抽生中、短枝和叶丛枝。粗壮的结果枝于顶端开花,结果的当年,在结果部位以下数个腋芽也能形成花芽,成为新的结果母枝而连续结果。但结果枝在果实采收后顶端枯死,冬剪时应剪掉枯桩。一般粗度在0.5 cm 左右的结果母枝结果能力强,0.3 cm 左右的结果母枝结果能力弱,细弱枝不易形成花芽。因此,培养健壮结果母枝是果实高产稳产的关键。
1.2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山楂生长发育要求最适年平均气温11 ℃~14 ℃,冬季的极端低温不宜低于-30 ℃。我国山楂主产区年平均气温4.7 ℃~15.6 ℃,≥10℃年积温3 000 ℃~4 500 ℃。山楂耐干旱,也比较抗涝,对土壤水分适应性较强。其生长发育要求年降水量200 mm~1 140 mm,一般在500 mm~700 mm 地区山楂树生长表现良好。我国北方春秋干旱季节灌水可导致山楂显著增产,山楂抗涝性比桃、苹果、梨都强,积水20 d 仍能生长,但为了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不宜栽培在地下水位过高的地方或低洼地。山楂为喜光树种,但对光照条件较差的环境也有一定适应性[2]。为了提升经济效益,必须满足其对光照的要求。因为山楂对光照要求比较敏感,树冠内膛光照不良,会导致结果部位外移现象明显,光照充足则枝条粗壮,花芽饱满,果个大,色泽艳丽,产量高。
2 山楂的主要砧木和优良品种
2.1 主要砧木
山楂又叫山里红,果实为圆球形,一般在9月中下旬成熟,味酸稍甜,可鲜食入药,内有种子3 粒~5 粒,可作为栽培品种的砧木。野山植又叫小叶山楂,红果子等,果实小,为猩红色或黄色,直径1 cm~1.2 cm,可食用,种子可培育砧木,具有矮化效应。
2.2 优良品种
山楂的变种“大果山楂”又叫红果,一般称为山楂,是我国目前的主要栽培种,现将部分优良品种介绍如下。
2.2.1 金星
金星主产于山东临沂,果肉厚,果皮为粉红色,味酸甜品质上乘,10月中下旬成熟,贮藏后品质变佳,适于鲜食和加工,是全国稀有的大果厚肉品种,加工制品色香俱佳。
2.2.2 泽州红
泽州红主产于山西晋城市,果圆形,果皮为红色,光泽鲜亮,肉较厚,质地松软,果肉为粉白色至浅粉色,酸甜适口,品质中上,10月上旬成熟,适合于鲜食和加工。
2.2.3 辽红
辽红主产于辽宁沈阳、抚顺等地,果实中大,长圆形,五棱突出,平均单果重7 g 以上,果皮深红光亮,果点明显,呈黄白色,肉质致密,为深红色,味酸稍甜,品质上乘,10月上旬成熟,耐贮藏,适合于鲜食和加工。
3 栽培管理技术
3.1 育苗建园
山楂育苗主要用嫁接育苗,嫁接步骤同一般树种一样。一些实生优良品种,也可通过断根进行分株繁殖。砧木繁殖主要采用播种育苗,也可扦插或用根蘖苗。播种育苗种源广,根系发达,适应性强,适合于大面积育苗,技术要点有三个。一是适时早采种。在果面1/3~1/2 转红或转黄时采收种仁饱满的种子,此时种子已达到生理成熟度,具备发芽能力,而种壳尚未完全木质化,容易吸水,有利于打破种子休眠,提高出苗率。二是用浸水曝晒法开裂种壳。将种子浸泡于冷水中1 d~2 d,水分吸收后,平铺地面晾晒,种子开裂后,将开裂的种子拣出。此外还有冷热交替变温处理法、热水浸烫法、牛粪砂浆贮藏法、71%~72%硫酸溶液浸泡炭化处理等方法。三是及时层积处理。将种壳裂口的种子进行沙藏处理180 d 以上,适宜温度在5 ℃左右,种沙比为1∶3~1∶5,湿度以手握成团、松开轻压即散为宜。翌年春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种子发芽率达40%时进行条播。一般每一亩播种量为13 kg~15 kg,可出苗12 000 株~15 000 株,幼苗出土后需加强管理,以便秋季嫁接。
山楂园地以光照充足、背风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的中性砂壤土最为适宜。山地应搞好水土保持工程,河滩地应修筑台田挖排水沟,土质条件差的应种植绿肥或施足底肥改良土壤。平地沃土长方形栽植株行距4 m×5 m~5 m×6 m,计划性密植株行距2 m×3 m 或1.5 m×2 m,山栽植株行距3 m×4 m~4 m×5 m,瘠薄山地2 m×3 m~3 m×4 m。南方适宜秋栽,北方以秋栽为好,也可春栽,冬季严寒地区以春栽为宜。现代山楂集约化栽培,建园时要选择优良品种,合理密植,适当配置授粉树,搞好园地规划设计,挖大坑,多施肥,掏石换土,灌足定植水,树盘覆盖地膜保摘,及时定干。
3.2 土肥水管理
山地薄的山楂园要搞好水土保持,每年秋季深翻改土(60 cm~80 cm)或换客土,熟化土壤,加深土层厚度,结合深翻施有机肥并清除多余的根蘖苗。落叶后刨园(深20 cm)耙平;早春树盘覆草或覆地膜;雨季及时中耕松土除草或喷化学除草剂。平地园也要改良土壤,种植绿肥或合理间作。
山楂宜在秋季果实采收前后施有机肥,每株50 kg~150 kg,保证1 kg 果1 kg 有机肥,并加入适量氮磷钾速效肥料。全年追肥2 次~3 次:萌芽前追施速效氮肥,株施尿素0.3 kg~1 kg;谢花后适量追施氮肥、磷肥和钾肥,果实着色前追施磷钾复合肥。也可以在生长期叶面喷施0.3%~0.5%尿素溶液、磷酸二氢钾溶液等。施肥方法有环状、沟状、放射状、穴状等。施基肥沟深为40 cm~50 cm,可与深翻改土结合进行,追肥可浅为10 cm~20 cm。
山楂耐干旱,适量灌水可提高产量。有灌溉条件的山楂园,可结合追肥在萌芽开花前、谢花后、果实膨大着色期灌3 次水,另外灌1 次封冻水,浸透土层50 cm~80 cm,灌水方法有沟灌、穴灌、树盘灌水等。无灌溉条件的地方,应进行树下覆草或覆盖地膜,雨后中耕保墙。
3.3 整形修剪
山楂幼树的整形修剪,骨干枝的延长枝以轻短截和中短截为主,利用撑拉开张主枝角度达60°~70°,山楂树中心干易偏斜生长,短截时应留内侧芽,保证中心干直立生长;辅养枝多留少疏,养根壮树,以不剪甩放或拉枝变向为宜,发芽前多道环割可提高萌芽率,随树龄增长酌情疏缩过密枝。
初果期继续短截培养骨干枝,甩放中庸、水平、斜生枝,疏除密生、重叠、交叉、细弱、竞争枝,回缩过长的连续结果枝。山楂幼树与初果期树,要进行夏季修剪,如摘心、拉枝促进花芽分化;7月下旬至8月上旬短截背上直立旺长新梢,剪留20 cm~30 cm 长,剪口下1 芽~3 芽当年可形成花芽。
盛果期回缩或硫除临时性大枝,疏除树冠外围过密的强枝,三叉枝去中心,燕尾枝去一留一,改善内膛光照,调整结果枝与营养枝的比例,密的地方疏枝,枝稀少的地方留枝,老枝组及时回缩更新,内膛枝短截培养新枝组,晚除弱枝组,保留壮枝组。徒长枝过密者疏,有空者拉平甩放或短截培养成给果枝组。
4 山楂主要病虫害防治
4.1 山楂白粉病
山楂白粉病在全国各山楂产区普遍发生,其危害叶片、新梢和花果。症状多为病叶病梢满布白粉,花瓣狭长扭曲,果实向一端弯曲,严重时从果梗病斑处脱落,或果面形成组褐色粗糙病斑。
防治方法:及时清扫苗圃与果园,铲除自生根蘖与野生山楂树,清除落叶落果,勇除病枝,彻底烧毁或深埋,清除病源,发芽前喷5 度石硫合剂,花蕾期喷5 度石硫合剂,坐果期喷1 次~2 次0.3 度石疏合剂或喷25%粉锈宁2 000 倍液。
4.2 山楂花象甲
山楂花象甲危害花蕾和幼果,引起花蕾脱落,果实伤疤累累。
防治方法:秋冬刮树皮,消灭越冬幼虫,春季早上和傍晚振落并捕杀成虫,及时清除被害花蕾;6月上旬成虫发生期喷辛硫磷1 000~1 500 倍液,或喷杀松500 倍液或喷敌敌畏1 000 倍液。
4.3 山楂木蠹蛾
山楂木蠹蛾危害枝干,幼虫孵化后从树皮缝中蛀入,树干木质部被蛀成纵横交错的坑道,并排出锯末状虫粪和木屑。
防治方法:人工捕杀成虫,秋季或早春刮树皮消灭在浅层越冬的小幼虫;虫孔注射50%敌敌畏20 倍液或者注入50%马拉硫磷乳油800 倍液,然后用黄泥封闭虫孔。
5 花果管理及果实采收
花量少的山楂树,在盛花期喷布30 mg/kg~50 mg/kg 赤霉素,可提高坐果率10%~20%,提前成熟10 d~15 d。花量过大的山楂树,应在花序分离前至开花期疏花序,原则是去弱留壮、留前去后。
山楂采收期一般在10月上旬至10月下旬,即果面充分着色有光泽,果点明显、果柄微黄时采收,但用于贮藏或加工罐头的可适当早采。采收方法有手摘法、木杆震落法、化学药剂催落法。化学药剂催落法是在采前7 d~9 d 往树冠喷布40%乙烯利1 000~1 500 倍液,达到树下微滴水为度,采收时在树下铺一布帘或草席,轻轻摇动树干或树枝,果实即可落下,然后收集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