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视域下复杂乡村系统八维振兴途径
2021-12-03邵小康
邵小康
(西安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1 复杂乡村系统的多视域观察
乡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乡村人口、农业生产活动、商品吐纳、乡村习俗、文化规范及乡村管理服务主体等元素构成,且此系统处于不断革新中,需从多维度考察理解乡村系统,进而推动乡村振兴。
1.1 乡村人口流向城镇,乡村建设人才缺乏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业人口定居城镇,农村出现空心化。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成为农村主要常住人口,青年农业劳动力外出城镇务工定居,农村籍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后也选择定居城镇参加经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建设。
1.2 乡村经济以小家庭农业为主,规模化现代化农业经营实体比重小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业占据比重大、规模小、科技水平低、流通不畅。为解决农业生产规模小、粮食安全等问题,农村开始实施土地使用产权改革,承包期延长,土地实现了流转,培育了一批现代化农业实体,但小规模的家庭农业和规模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存在矛盾。目前,城乡二元结构中,农村在供给侧和消费侧均处于劣势地位,农村主要产业产品与城市产业产品交换中量价均不成比例,农产品和工业品价格矛盾和结构矛盾突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乡村生产道路、饮用水、村卫生室、农村物流链节点等方面,处于补短板阶段,除个别搞乡村旅游的村庄外,大部分村庄建设提升空间巨大。
1.3 乡村生态环境价值高,人居环境提升空间大
我国大农业地理环境多样,水产区、农耕区、草场畜牧区、林区和沙漠戈壁区等面积巨大,承载着巨大的生态养护压力。人居环境和景观上,农村地域差距很大,既有风景如画、独具神韵、基础设施齐全的古屯新村,又有杂乱不堪、规划散乱、基础设施缺乏的大量村庄,农村的人居环境和景观提升空间巨大。
1.4 乡村治理复杂性较大
面对空心化的乡村人口和薄弱的乡村经济,乡村治理面临巨大复杂性。乡村治理的主要力量是村两委和乡镇政府机构。农村村两委是主要治理服务机构,在农村复杂治理中,缺少农业农村管理服务理念和技术。部分地区为了增强农村两委力量,选聘大学生村官,在脱贫攻坚中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培训提升现有乡村治理主体力量。
2 乡村复杂系统振兴的3个动力
乡村复杂系统的革新和进步,需破除结构性矛盾,培育内源性动力,设计外输政策扶持力。
2.1 发展乡村经济,增强乡村产业竞争力,吸引乡村建设人才
相比农业发达国家,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有巨大提升空间,诸如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产品品质管控、跨县跨乡成片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农产品加工销售流通、农产品品牌打造上都大有文章可做。乡村旅游、食品加工、农业技术服务、现代农业流通业等农产品深加工和乡村服务业需要培育。通过合理规划、差异化经营、政策引导,全面提升我国农村产业竞争力。只有壮大农村产业,农村才能真正富起来,农业科技相关人才和智力资源才能有用武之地。另外,城乡之间建立新型农工关系,打通产品产业流通渠道,发挥各自优势,建立的紧密经济联系,对保证社会稳定、粮食安全、经济繁荣至关重要。
2.2 加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土地流转
释放土地制度改革红利,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土地流转,保障资本下乡、技术落地。农村最宝贵的资源是土地,土地的经营方式直接决定经济产出。在保持农村集体所有制这一根本制度不变的原则下,应加强探索农村新产权制度,促使土地有效流通。此外,需克服有地但无劳动力、无技术、无资金,有资金、有技术、有劳动力但流转不到土地的问题,培育种粮大户、新型农业合作社、新型技术合作社等,促使城镇有意愿的农业资本和农业技术下沉农村土地,引导农业技术人才积极给有竞争力的合作社、种粮大户、规模化经营主体提供技术服务。
2.3 关爱农村弱势群体,扶持农村弱势产业
关照乡村弱势群体,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开展跨地协作、转移支付、产业扶持。工业革命以来,农业农民成为最脆弱的产业和群体。大量的留守老人基本上已失去劳动力,而留守儿童需完成关键期教育和成长,这些群体是乡村建设中需托底的群体。政府要利用好农业托底政策工具箱,扶持农村弱势产业,做好脱贫攻坚成效长期保持工作,加大东南部发达省份对中西部欠发达省份的对口帮扶力度、省内城镇对农村农业的转移支付力度,开展跨地区经济交流协作。
3 振兴乡村的8个维度途径
乡村的多维现实,决定了振兴乡村途径的复杂性。从乡村人口结构现状和趋势出发,需吸引乡村建设人才,发展乡村经济,振兴乡村产业,建设优质乡村生态和人居环境,繁荣乡村文化,实施新时代乡村治理,搞好乡村规划,从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3.1 培育乡村人才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乡村建设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吸引。对此,要发挥政策和市场的作用,提高农技人才的待遇和工资收入,吸引有志之士从事农业研究、农业产业化、农业技术服务;要提升乡村治理者的管理服务水平,特别是村两委制度的改革完善,以适应乡村振兴的要求,建设农村服务大厅,提高村干部待遇,大规模选派大学生村官;要发挥乡贤、农业致富带头人、乡镇企业家的作用,培育壮大农村人才队伍。
3.2 涵养乡村经济
为推动乡村振兴,相关农业部门应发展现代化精耕细作的精致小家庭农业,做强规模化现代化乡村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县域农业深加工和农产品储运,搞活搞强县域农业及关联产业,促使乡村经济实现多样化、差异性、多产业发展;要打造区域性乡村经济,根据自然禀赋,开展农业规划,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农产品;要积极发展以乡村旅游、度假民宿、乡村康养为主的现代乡村服务业。
3.3 壮大乡村产业
乡村产业是乡村经济的主体。政府部门可高标准建设标准化农田,合理高效规划农田区块使用;每村每县可集中农业地理优势,发展培育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给周边城镇甚至全国供给优质农产品。此外,可培育出一批优秀的农资、种业、农业田间技术服务企业,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应建设标准化农产品流通、储藏和加工产业链,以提升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和科技含量。
3.4 美化乡村人居
开展乡村设计,建设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农村住宅和基础设施,分地区分区域尊重历史传统,将农村人居住宅建成人人向往的居住地。政府应引导吸引城镇各类优秀设计师,提供反映乡村地域文化风貌、满足现代人生活需求的农村住宅设计,建设样板性项目,逐步提升乡村住宅设计水平;要开展乡村旅游,开办乡村民宿,建成一批独具乡村韵味、装配现代化人居设施和基础设施的高标准村落。
3.5 保障乡村生态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地貌多样,各类村落独具特色。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是落实可持续发展观、两山理论的重要落脚点,如何做到开展农业生产和保护生态环境两者兼顾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课题。建设乡村优质生态环境,对于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意义重大,因此需给予足够的重视。
3.6 复兴乡村文化
中华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东方文化。建设文化乡村,涵养文化乡愁,保住文化血脉,弘扬耕读传统,养成有知识、有技术、有文化的新时代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此,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建设一批示范性的文化乡村模范,让文化乡村有文化传统、有历史传承、有现代农民、有各类文化馆舍、有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让文化乡村成为天然的博物馆、图书馆、剧场。
3.7 提升乡村治理
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各地区应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村两委和乡镇机构的服务管理功能;可发展农村养老院、开展高龄老人定期探视制度、派出所派驻村设点等保障治安;应重点发挥村两委和乡镇管理机构的乡村信息服务、乡村医保教育金融服务、乡村农业技术服务功能,以实现乡村治理转变。
3.8 前瞻乡村规划
开展乡村规划,是促进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城市规划越来越成熟,但乡村规划明显滞后,对此,政府应积极开展乡村农业产业规划、乡村村落布局规划、乡村农田基本规划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确保乡村振兴有设计规划图,及施工建设图以保障乡村建设工作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