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县工程:基层发力 筑牢网底

2021-12-03吴佳男

中国医院院长 2021年24期
关键词:医共体县域肿瘤

文/本刊记者 吴佳男

县域龙头医院的综合素质提升,直接关联“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实现和基层患者医疗福祉。

“文件将对县域医院综合能力的提升,深化共同富裕背景下的医药卫生改革,对全国健康服务体系重塑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3个月前,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浙江省长兴县卫健局副局长敖新华如此表示。他提及的文件,是2021年10月底国家卫生健康委下发的《关于印发“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以下简称“千县工程”)。在他看来,接下来的4年内,政策助推下,县域各级医疗机构将迎来新一轮快速且扎实的成长期。

基于患者诊疗福祉的政策导向

聚焦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巩固县医院综合能力建设积极成果,持续提升县医院综合能力,做好县域居民健康“守门人”,是“千县工程”的主旨。

伴随以上目标,需要配套的是推动省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域下沉,结合县医院提标扩能工程,补齐县医院医疗服务和管理能力短板,逐步实现县域内医疗资源整合共享,有效落实县医院在县域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龙头作用和城乡医疗服务体系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具体时限,是到2025年,全国至少有1000家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发挥县域医疗中心作用,为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打下坚实基础。

什么样的县医院是最好的,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各医院结合区域医疗需求、自身发展实际来进行体系创新。

“达到三级医院水平的县医院是什么样的医院?”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黄二丹看来,包括最好的乡镇卫生院、最好的地市级医院,近年来,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进一步明确,描绘出基本画像,这是医改政策的重要意图之一。至于什么样的是最好的,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各医院结合区域医疗需求、自身发展实际来进行体系创新。

政策要求之一,是加强县级医院的专科能力建设,以满足区域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为导向,提升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抓手之一,是综合考量近年来县域患者外转等因素,通过引进人才、改善硬件条件、派驻人员支援等措施补齐专科能力短板,重点提升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之肿瘤、神经、心血管、呼吸和感染性疾病等区域所急、所需的专科疾病防治能力。

要求之二是加快建设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加大对重点领域、紧缺专业、关键岗位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方式是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进修、学术交流等多种方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儿科、妇产科、重症医学科、精神科、麻醉科、急诊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肿瘤科、老年医学科等紧缺专业和骨干人才培养培训,构建更为完备的人才梯队。

创建四大类、20个“五大中心”成为推进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千县工程”的具体指导方向:构建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五大中心,进一步强化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组建县域医疗资源共享“五大中心”,组建县域医共体高质量管理“五大中心”。

业界分析,政策期待以上系列五大中心之间,形成以县医院为龙头,区域各级医疗机构间有效联动、资源共享、诊疗能力同质化,以及信息平台畅通的新局面。

业界关注的另一大重点,是“千县工程”明确,在项目启动阶段,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以脱贫地区、三区三州、原中央苏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区为重点,推荐一批以上区域的县医院进入大名单。

对此,黄二丹表示,外界认为的“工程”目标之一是帮助“差生”提速不够准确。事实上,还是要回到政策基本倡导思路上来理解。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纳入名单的是地方支持力度大、医院管理基础较好,最重要的是发展意愿较强的医院。此类医院在区域形成标杆效应,带动更多医院去仿效和实践。

基于“高质量”的县域医疗资源整合

近年来,借助医共体建设,采取“向上借力,做大做强牵头医院”“向下发力,织牢织密基层网底”“向内联动,整合提升服务能力”“信息支撑,全程协同智慧管理”“五大机制,全面构建防治闭环”五大实施策略,浙江省长兴县创建了县域肿瘤防治中心,在肿瘤患者早期发现和诊断率提升、恶性肿瘤患者住院手术占比逐年提高、肿瘤患者县域内就诊人次持续提高和医保资金结余等方面,真正实现了医生、患者和政府的三方满意局面。

长兴县肿瘤防治中心的实践成果,正是“千县工程”的重要期望之一。

2021年10月30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县域医共体肿瘤防治中心启动会上,国家卫健委官员表示,“县域医共体肿瘤防治中心”项目意义重大,具有典范作用。其聚焦农村地区最脆弱的群体、最重大的疾病,以服务模式整合为抓手,为前一阶段的机构整合改革注入了新的内涵。

本次会议,事实上,更像在此3天前发布的“千县工程”的“吹风会”:要让广大农村的肿瘤患者得到全周期的整合服务,让患者愿意去基层,相信基层,在医共体的整合框架下探索和谋划县、乡、村功能定位,创新医保和财政的投入运行机制,最终形成适应不同地区的多种县域整合型健康服务模式。

以上两者的目标,高度契合。其中,更有一个关键词得以凸显:县域医共体。

“龙头医院做强后,基层将拥有更为信任的依靠力量;基层患者更为信赖,也会反推县域龙头医院的急诊五大中心、临床五大中心和高质量管理五大中心不断做强。”敖新华表示,长兴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联动不断强化,正是得益于浙江省近年大力推进的“双下沉、两提升”工程和地方政府对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大力支持,以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等上一级医疗构的对口帮扶。

“不止长兴县,近年来,包括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县医院在医共体工程的协同下,临床五大中心的骨架建成,甚至血肉已经丰满。”黄二丹强调,包括经济发达和欠发达地区的县级医院,除了基于急危重症患者回流和诊疗能力提升这两大目标,重点关注肿瘤防治中心建设之外,聚焦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慢病管理中心,以及重症监护、麻醉和检验等支撑平台建设也不可或缺,微创和介入能力的提升也是重中之重。

猜你喜欢

医共体县域肿瘤
藏北农牧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与成效:比如经验研究①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致命肿瘤忽然消失
2019年宁波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
县域医共体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探讨
滚蛋吧!肿瘤君
“饿死”肿瘤的纳米机器人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