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项目—竞赛”三维联动的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1-12-03张晓敏郭状先何守慧李晓东王洪伟曹松荣
张晓敏 郭状先 何守慧 李晓东 王洪伟 曹松荣
(临沂大学,山东临沂,276005)
一、引言
2016 年4 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该意见指出,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使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学科发展前沿、行业标准对接,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深入实施系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创业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型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1]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和机遇下,创新创业教育应当秉承何种理念、形成何种模式、培养何种人才,成为了摆在众多高等教育管理者和从业者面前的一个问题。
基于“课堂—项目—竞赛”三维联动的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的推动创新创业的发展,有助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堂—项目—竞赛”中的课堂指的是课堂教学;项目指的是科研项目或为完成一定的目的或目标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或有关竞赛进行组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项目等;竞赛指的是学科竞赛或为完成一定的目的或目标对课堂教学内容或实践实训、有关项目进行设计而形成的竞赛等。
二、项目和竞赛的功能效应分析
项目、竞赛不仅是大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且日益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助推器。项目和竞赛具有如下功能效应:
(一)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
项目和竞赛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和依托,对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项目和竞赛要求大学生除了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外,还需大学生主动拓展课堂专业知识,甚至还需要学习专业知识以外的知识。大学参加完成项目和竞赛的作品过程中,项目和竞赛对知识的潜在需求及完成作品的使命感,促使大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以外的各种知识,比如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要完成一份创业计划书,在这个完成作品的过程中,要求负责技术的要懂得市场营销的知识,负责财务的同学要懂得技术知识,团队负责人需要知道管理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些要求激发大学生学习专业及以外知识的热情,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创业能力
项目和竞赛题目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综合性。这就需要大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具有求异思维,另辟蹊径,需要创新精神。通过参加项目和竞赛能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另外,通过项目和竞赛能训练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在项目和竞赛训练过程中,大学生能够通过掌握各种基本技能,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形成创新技能。项目和竞赛一般都需要提交一份设计、报告、计划书或作品等,要想在众多的参赛者中脱颖而出,需要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设计、作品,因此,项目和竞赛是训练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
绝大多数项目和竞赛需要以团队形式完成作品,这就需要在项目和竞赛过程中成员之间要有团队合作意识。组建团队之初,团队成员之间专业背景、知识、性格迥异,需要密切沟通、不断地协调,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需要团队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同时需要密切配合利用团队的力量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
(四)能有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项目和竞赛的内容涉及多门课程知识点而不是单一课程的知识点。项目和竞赛的实施可以促使与项目和竞赛相关的课堂教学、课程体系、实践实训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教师通过指导项目和竞赛可以将项目和竞赛的内容充实到课堂教学中去,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学理念。项目和竞赛的开展可以实现以赛促教、以教促赛的良好局面。
三、课堂—项目—竞赛三维联动的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
基于课堂—项目—竞赛三维联动的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目标性。基于课堂—项目—竞赛三维联动的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培养模式的各个环节必须围绕此目标展开。
规范性。培养模式的规范性不仅仅是指教学、实践、评价、监督等各个环节具有相应制度规范,而且也指整个培养模式具有规范性,能够可复制,可推广,适当变通能适应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
系统性。基于课堂—项目—竞赛三维联动的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系统的角度统筹考虑培养模式的各个环节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力争达到最优。
可评价性。构建基于课堂—项目—竞赛三维联动的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对各个环节能够考核和评价,即各个环节应该有明确的规范和质量标准,考核和评价操作性强,能够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各个环节的教学效果实现可度量和及时反馈,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基于课堂—项目—竞赛三维联动的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临沂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于2006 年开始招生,2011 年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素有“物流之都”的临沂市向现代物流转变,成立了物流学院,2012 年物流管理专业获批山东省特色专业,2013 年被确立为山东省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2014 年获得山东省特色专项支持计划,2020 年被教育部公布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临沂大学的办学定位是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围绕办学定位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进一步优化物流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以满足新时代对高素质物流人才的需求,助推临沂传统商贸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
(一)基于课堂—项目—竞赛三维联动的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理念
为培养适合行业需要的创新人才,确立“学、训、项、赛、用”五位一体的教学改革理念,即学为基础,训为提升,项为助推,赛为导向,用为目标。所谓“用为目标”,指的是基于OBE 的理念,学生在毕业要求中能够通过“物流管理”课程所学到的知识,达到的能力,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能够得到应用,从而实现课程所要求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最终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力与素质目标的提高必须将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这就依赖于实训,通过实训加深学生对物流管理课程知识的理解,提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说“训为提升”。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参加实训的积极性和兴趣,根据课程性质及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进行项目化教学或进行竞赛,或直接参加科研项目或相关的学科竞赛,通过项目化助推、竞赛导向作用使学生学得更有目的,训得更有方向,以达到用的目标。
(二)构建了“课堂+项目+竞赛”的全面融合的教学圈模式
课堂—项目—竞赛三维联动的物流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即以课堂教学为基础、项目训练为依托、竞赛为载体,三者相互融合的培养模式。具体是:利用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同时根据各课程的内容融入科研项目、学科竞赛的内容,保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打造课程的高阶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的自主性;同时,在实践实训环节,或课堂教学中,选取合适内容,精心设计实施项目化或竞赛化驱动,提高课程的创新性和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创业能力。通过项目的创新性、学科竞赛的竞争性等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因此,形成了“课堂+项目+竞赛”的全面融合的教学圈模式,达到了以项赛促教、教中融项赛、赛教促项的良好教学生态。
(三)围绕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能力,构建全方位三层次的竞赛体系
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能力包括物流作业流程优化与管理能力、综合运用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解决物流领域问题和突发异常情况处理的能力、改进和获取并分析物流行业动态信息的能力、统计调查能力、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结合这些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由校赛、省赛、国赛全方位三层次的学科竞赛体系。
第一层次是校赛,是学科竞赛的起点,为省赛或国赛做准备面向全院学生。
第二层次是省赛,为校赛精心选拔出来的选手提供层次更高一级的平台。
第三层次为国赛,是最高级别的比赛,此类比赛面对的对手是全国各高校选拔出的优秀选手,更能激发学生的斗志和激情。全方位三层次的学科竞赛体系体现了物流管理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覆盖面广,从不同层面促进了对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四)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炼竞赛纳入课程体系
依据临沂大学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及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为了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了综合素质拓展课程。综合素质拓展课程开设的目的将学科排行榜所涉及的大赛:全国市场调查大赛、全国大学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互联网+大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等四大学科竞赛融入课堂教学,拓展相应学科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拓展学生良好的沟通表达协调能力及竞争意识,同时为学科竞赛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创新意识与能力。除此之外,将与专业相关的大赛纳入到相关课程实施方案中,教学安排将专业能力和竞赛要求纳入到课程实施方案,由于各个竞赛的形式和要求有所不同,致使课堂教学也不再是枯燥的“师传生受”,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课堂上更多地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互动。
(五)以项目、竞赛重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对原有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积极进行改革探索,基于项目、竞赛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实践实训中融入项目、竞赛模式,全程重点训练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素质,特别是善于从物流实际问题中捕捉(提炼)科学问题、善于利用工具对数据(资料)分析、善于对方案设计和优化、善于归纳总结等,从而重构契合项目、竞赛导向且较为系统的物流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五、基于课堂—项目—竞赛三维联动的物流管理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机制
第一,加强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各种质量保证体系和技术规范。
第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基础。
第三,加强实践实训条件建设。完善了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了物流仿真开放实验室,与荣庆、金兰物流园等合作建立了12个实训基地,为课程、项目、竞赛等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第四,创建竞赛文化。建立竞赛平台,成立学生竞赛组织,举办竞赛讲座、沙龙、论坛,营造创新的氛围,创建竞赛文化。
第五,经费保障,专款专用机制。学校每年拨款200 万元支持大学生参加各类项目、竞赛活动,保证了竞赛的稳定运行。
第六,建立了约束和激励机制。学校出台了《临沂大学学科竞赛管理办法》,规定了对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奖励方法,参赛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创新创业学分,同时也可以申请学年度创新创业奖学金。指导教师可以获得一定的教学绩效,同时,对在高级别的大赛中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的,在职称评聘中可以评聘相应的职称。
第七,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实施多元化评价。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课前通过雨课堂考核预习、自主学习效果,课中通过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师生评价等,客观、全面地评价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包括讨论、案例分析、回答问题,创新性等,课后通过老师批阅、雨课堂检测等考核。突出了学习过程性评价,注重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增加了考核的挑战度。
六、结束语
基于“课堂—项目—竞赛”三维联动的物流管理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逐步形成了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近三年获得省级以上奖项90 余项,其中2019 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获得国赛一等奖1 项、二等奖2 项,2019 年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大赛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 项、三等奖2 项。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协作的意识。另一方面,促进了专业教师的“双师化”,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总之,项目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高素质物流管理创新人才的培养,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