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红色文化在中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意义与途径
2021-12-03钟晋红
钟晋红
(龙岩技师学院,福建龙岩,364000)
一、引言
本文以中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视角,[1]从区域红色文化入手,就区域红色文化与中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融合问题进行探讨。
二、区域红色文化在中职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意义
(一)红色文化
何谓“红色文化”尚未有统一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通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相结合,使我党成长和发展中形成的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2]还有学者认为红色文化应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进程中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而狭义的红色文化则指红色政权或者专指某一种特色文化,同时也特指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或者某一特定区域产生的红色文化。
笔者认为,红色文化首先是民族文化的内生性环节,它的成长发展离不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础和文化传统,是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流变发展的产物。其核心理念是共产主义文化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的产物。例如“天人合一的文化境界转为富国强民的社会理想,克己忠恕的道德修养转为为天下呼的勇敢践行,内敛、含蓄、优雅的民族性格转为穷则思变的外显与刚毅”。[3]
其次,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区域特色,是中国特定历史和社会环境下,与中国红色政权的形成与发展相融合发展而来,例如福建闽西地区的红色文化,一是与闽西当地的人文风情特色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二是与当地革命的发展历程相结合。在龙岩地区,中国革命尚处于萌芽时期,相对弱小,“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民族先行者肩负着民族大义,怀揣着民族独立自主的理想,艰苦卓绝”。[3]不但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且创建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
最后,中国的红色文化又是发展的。随着民族文化传承意识的不断自觉和现代公民社会的不断完善,一度被视为现代化对立面的红色文化,再一次成为民族文化的核心资源,并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到当代文化的建设与创新当中。[3]
(二)红色文化在中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意义
中职学生还处于青少年时期,因此容易受到社会、家庭和个人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他们思维活跃、乐观向上、眼界开阔、善于接受新事物;另一方面,身处新时代的青少年学生因革命战争年代离他们实在太遥远了,他们缺乏理想信念,没有革命情怀,而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中职院校的意识形态工作任重道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核心价值观建设,说到底是人的思想建设、灵魂建设,聚焦的是造就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4]
1.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红色文化的根基,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夏明翰),“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方志敏),这些视死如归的誓言至今依旧让我们血脉偾张,是红色文化中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坚贞的生动体现。
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相契合。革命战争年代,无数的爱国志士和共产党员,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为解放全人类、解放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中,对革命事业忠贞不渝。“党和国家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占据统摄地位”。[4]红色文化始终突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地位,始终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执政党地位。
2.中职学生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培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人生观世界观
新时代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共产主义不仅是近代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红色文化的理想目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结合”。[4]
红色文化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事”“魂”,都真实生动地再现革命先烈为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为实现国家富强民主而浴血奋战、艰苦卓绝的过程,带领学生重温历史,能激起他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那份情感。“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4]通过学习红色文化,有利于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中职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操、道德品质,更有利于中职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价值追求。
3.帮助中职学生理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
中国的红色文化熔铸于革命战争年代,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和实践中创造、凝聚而成的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红色文化的学习,可以帮助中职学生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理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
在血雨腥风的中国革命历史长河中,从南昌起义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从八年抗战到解放战争,艰苦的环境、困难的抉择,中国共产党人用献血和生命凝铸成生生不息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在新中国的建设、改革中奋勇前进并不断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筑成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华民族、中国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文化之精华部分的升华,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5]
三、中职院校红色文化教育的现状
当前,红色文化教育中的一些现象值得警惕。如一些人认为红色文化已经过时,漠视老一辈无产阶级的流血奋斗,故意诋毁、歪曲中国革命历史,甚至否定红色文化;其次,一些人在利益的驱使下,以娱乐、戏说的心态,消费红色文化,损害了红色文化的崇高感和神圣性;还有一些地方政府把红色文化的建设当成“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没有深入研究、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实际上是抽空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而这些现象在我们当前的中职教育中也有所体现。为了纠正红色文化教育中的这些偏颇,需要认清当前中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与红色文化结合时存在的问题:
(一)红色文化有待于与中职院校意识形态课堂结合
红色文化在意识形态中的重要作用并未引起中职院校的重视,红色文化尚未纳入中职院校的教学课程。在部分高校和高职院校有开设红色文化相关课程,如有的职业技术学院把《古田会议精神与当代大学生》作为选修课程。中小学的德育有一些红色文化的介入,比如请老红军讲故事,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开展悼念活动,通过“研学”的形式组织学生重走红军路等。但这些内容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更谈不上融入现有的中职院校教学内容和体系。因此无法从红色文化的内涵出发,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思想精髓。
(二)中职院校对红色文化的研究尚不深入
红色文化对于中职院校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尤其对中职院校的教师来说,无论是历史专业还是政治专业的教师,几乎没有进行过相关系统的学习与深入的研究,仅从个人兴趣或上级临时布置的任务出发,略有接触红色文化。据笔者的调查,中职院校没有专门的教材,红色文化更多在党史和历史资料出现,当地的党史研究室专门研究,高校也有部分教授进行学术研究,以及社会上有部分热爱红色文化的学者进行研究并著书立作。在中职院校如何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讲什么、怎么讲,还没有指导性的意见或教学大纲出现,如何将地方红色文化与中职德育教育相结合,红色文化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更为重要的是,学界对于红色文化的研究往往就事论事,很少站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高度,很少站在区域发展需要的角度去看待红色文化,这就使红色文化的研究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难深入;同时红色文化的研究也缺乏对红色文化精髓的提炼和反思,没有对红色文化的核心内涵进行深入的思考,造成红色文化似乎是天外来物,无法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结合。
(三)缺乏与学生自身的生活需求相结合
一是文化现象自身要能放下身段,主动适应受众群体的需求,要结合受众群体的实际生活,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才能获得认可,同时,受众群体自身的素质素养也需要进行引导和辅助,才能为接受文化奠定基础。
从当前中职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来说,仅仅在课堂上采取灌输式教学,或者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是远远不够的,要对红色文化结合学生的文化基础、生活环境、生活习惯进行改造,让它与学生具体的生活相接轨。
(四)缺乏对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
红色文化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在中国各地产生发展起来的,是从一个一个具体的文化现象中抽象出来的,是随着中国革命的步伐逐渐发展起来的。其产生的根基在中国文化,并与各地的区域文化紧密结合。考察中国革命的历史发展进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红色文化留下的足印,而这些足印恰恰是红色文化留下的宝贵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
在我们当前的红色文化教育中,却很少利用自己身边的红色文化资源,更没有将这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这是十分可惜的。
四、红色文化融入中职院校意识形态教育的途径探讨
(一)挖掘区域红色文化,开发校本教材
挖掘区域红色文化、开发校本教材是红色文化融入中职院校意识形态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浩瀚的中国红色文化海洋中,闽西区域红色文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从1926 年闽西建党组织开始,闽西大地就竖起红色旗帜,孕育红色基因,红色文化极其丰富。
2014 年10 月在福建古田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讲述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故事。[6]由此改编并拍摄的电视剧《绝命后卫师》在中央一套热播。诸如此类的闽西红色历史,数不胜数,读着、看着,让人荡气回肠,历史怎能尘封?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把那段峥嵘岁月编写成校本教材,让学生们熟知并代代相传。为此,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收集自己所在区(县)、乡镇的红色故事,挖掘红色文化,期待某一天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编写红色记忆。
(二)开发红色文化“云课堂”,积极推进课题研究
依托政治思想课教师和历史课教师,开展对地方红色文化的研究,选择适合学情、地方特色的素材,把当地的红色文化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发红色文化“云课堂”。课题研究及红色文化“云课堂”是解决当前中职院校红色文化师资匮乏和课程设置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
在2020年初,突发的疫情让学生不能复课,线上教学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笔者在梳理闽西红色文化脉络的同时,开设“守护文化根脉,传承红色基因”课程。以“闽西红色文化系列微视频”“闽西红色故事”“红色足迹”“红色影视与歌曲”“红色情怀”“寻找散落的红星——中央苏区口述历史”等六个篇幅展开,通过对“学习强国”丰富的影视资料与当地的红色文化史料为主要资源的利用,结合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及学校德育教育的要求进行资料整合、重组、优化和创新。
同时,把该课程转化为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深深感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革命者,不仅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建立不朽功勋,而且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红色文化因子要植入中职院校的专业
中职院校要利用专业特点及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拓宽红色文化教育途径。例如,在幼教专业植入红歌及红色故事的艺术创作教学,学唱红歌可以让学生领悟激发斗志、鼓舞勇气、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说:“希望你们多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知识,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新时代,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在中职院校传播红色文化,筑牢青少年的精神之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特别是将地方红色文化与中职德育教育相结合,增强意识形态教育的代入感,有助于学生更深切地领悟先辈们的奋斗历程,有助于将红色文化的精华和积淀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从而提高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