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达芬奇机器人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2021-12-03潘婷婷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达芬奇根治术外科

潘婷婷,姚 翠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外科,江苏 南京,210029)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2018年的全球癌症统计,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发病谱的第3位,新发病例约185万人[1]。目前针对结直肠癌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已成为目前微创外科的主流之一,在提供高清3D图像、清扫淋巴结范围更加彻底、精细化及智能化的手术操作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2]。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影响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快速康复外科是指在围术期采取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一系列安全有效的优化处理措施来缓解手术对患者心理、生理的创伤应激反应,从而达到术后快速康复的目的[3]。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本文以达芬奇机器人结直肠癌根治术为研究对象,观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行达芬奇机器人结直肠癌根治术的200例患者,其中行结肠癌根治术100例,男61例,女39例,平均(70.3±11.4)岁;100例行直肠癌根治术,男57例,女43例,平均(72.1±12.2)岁。

1.2 手术方法 均于气管插管全麻后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1.3 结果 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后,两种术式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分别为(18.1±2.9)h、(36.2±1.8)h,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0.3±3.8)h、(28.2±2.1)h,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18.1±1.1)h、(24.1±3.1)h,导尿管拔除时间为(20.4±3.5)h、(80.3±11.2)h,术后住院时间为(6.2±0.8)d、(7.1±2.9)d,术后第2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1.2±0.5)分、(2.1±1.6)分。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1)成立科室快速康复小组,对小组内护理成员进行针对性培训。(2)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介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操作方法及其优势。(3)应用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量表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状况评价。(4)应用Caprini评分进行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5)术前1 d中午口服磷酸钠盐口服液或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本组患者术前8 h禁食、4 h禁水。术前4 h饮用400 mL含12.5%碳水化合物的饮料(糖尿病患者服用等量清水)。

2.2 术中护理 (1)随时调节手术室室温,使用恒温、加温装置、加温毯等,维持患者术中体温>36℃,腹腔冲洗液加温保持在38~42℃。(2)以目标导向为基础的限制性容量治疗[3]。

2.3 术后护理 (1)患者回室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其进行疼痛评分,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3],分别于术后1 h、2 h、3 h、4 h进行评估,此后每天评估。(2)可给予患者口服温开水20~50 mL,如无恶心、呕吐、腹胀等,可适当增加饮水量。术后1 d予以流质饮食,术后2~3 d予以半流质饮食,逐步过渡至普食。(3)术后3 h内于床上进行抬臀运动、踝泵运动,每组5~10个,20 min为一组。3 h后可自行翻身侧睡,每2 h更换一次体位。术后第1天可坐在床边10 min,如无头晕、恶心等不适,可站在床边10 min,如无不适,可在病区走廊来回走动,每天3~5次,每次10~20 min,以患者不感到劳累为宜。(4)结肠癌患者术后24 h内拔除尿管,直肠癌患者术后72~96 h拔除尿管。

3 讨 论

文献表明,快速康复外科方案中的多种优化措施覆盖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围手术期的每个环节,采取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有效的管理方案,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4]。现将体会讨论如下。

达芬奇机器人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术后康复快。术后早期进食可刺激患者肠蠕动,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缩短术后排气、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不仅使达芬奇机器人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进食的标准时间规范化,同时也为临床护理工作制定快速康复护理流程提供了依据,利于后期临床护理工作的同质化管理。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减轻患者腹胀、肺不张,改善心肺功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减少肠梗阻、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5]。术后尽早拔除导尿管,指导患者多饮水自行排尿,利于冲洗尿道,增加患者舒适度,避免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3]。术后进行有效的疼痛管理,即多模式镇痛可有效缓解术后因疼痛引起的一系列应激反应及生理心理变化,同时也是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重要保障[3]。在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共同努力下,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由此可见,快速康复护理措施的实施利于加快康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视频系统可将手术视野放大10~15倍,更具真实性。有研究表明,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可更好地保护盆腔自主神经功能(排尿功能等)[2]。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及早期拔除导尿管,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针对早期拔除导尿管的时间可制定科室的相关规范。但目前对于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尚无统一定论,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虽然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但也不能排除落实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时效性不到位对术后并发症产生的影响。

综上所述,达芬奇机器人围术期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不仅缩短了住院时间,也加快了病区床位周转,最大程度上利用了医疗资源,使其合理化、优质化,同时也利于后期病区开展相关工作。但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有限,且分析较浅显,未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后期我们会加大研究样本量,对于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给予患者个性化的快速康复外科方案。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患者的预后与快速康复外科的护理关系是我们未来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欢

达芬奇根治术外科
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临床外科杂志》2021年重点内容预告
《临床外科杂志》2021年重点内容预告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轻松做完大手术——聊聊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达芬奇SP手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