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役复学大学生校园再融入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2021-12-03唐金造

百色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复学政策校园

伍 炜,唐金造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桂林 541006)

为适应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中国近年来以大学生为重点征集对象,优先征集理工类大学生和备战打仗所需技能人才。从2001 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在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中征集新兵工作征兵命令开始,到2002 年正式在高校招收在校大学生入伍,再到2021 年春“一年两征两退”征兵政策的正式落地,都显然表明了入伍大学生在服役青年中的比例将进一步大幅提升。

随着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规模逐年扩大,退役复学大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2003 年,首批大学生士兵的返校复学,标志着高校退役复学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对于这一部分有着特殊经历的学生,返校学习有助于他们提升学历教育层次,增加就业竞争力,更好地融入社会发展;但是,这些学生在重返校园的融入环节难免会存在一些不适应,会面临诸多客观存在的困难与挑战。[1]因此,笔者从退役大学生安置优待政策、退役大学生自身以及高校这三个维度对退役复学大学生在校园再融入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问题进行探索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退役复学大学生校园再融入的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2](P38)此后,他在2019 年的新年贺词上又再次强调:“要关爱退伍军人,他们为保家卫国做出了贡献。”[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明确要做好退役军人安置优待服务保障工作的重要指示,为退役军人工作局面的进一步打开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向。[4]在政策优待方面,退役复学大学生作为退役军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于这一特殊退役士兵群体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安置优待服务保障政策,为退役复学大学生再融入校园高举旗帜。在性格塑造方面,退役复学大学生因有在军队锻炼的特殊经历,从而形成了其优秀的“新四有”军人素质和品格,直接促进了退役复学大学生校园再融入的适应能力。在高校服务对接方面,高校作为退役复学大学生士兵的“第二个军营”,积极响应落实退役军人安置优待政策,为退役复学大学生尽快再融入校园出点子、想法子、找路子。

(一)退役大学生安置优待政策是退役复学大学生校园再融入的“总舵手”

1.“营门”到“校门”的直通车

退役复学大学生在部队服役期间,因其职业的特殊性,这类人群与地方上的接触十分有限,导致其对营房之外的相关政策和办事流程比较陌生,甚至会出现一定的断层现象。为了减轻退役复学大学生办理复学手续的不适和繁杂,政府部门依据2015 年国家教学厅3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参军入伍工作的通知》规定: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前正在高等学校就读的学生(含高校新生),服役期间按国家有关规定保留学籍或入学资格,退役后2 年内允许复学或入学。退役复学大学生的安置优待服务保障政策,保证了军地对接的协调快速高效,为退役复学大学生开通了从“营门”到“校门”的直通车。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学校积极主动与退役复学大学生联系,从学校各个对接机关再到二级学院都能够将相关安置优待政策安排落实到位,确实为复学退役学生重返校园的求学之路铺平铺好,让退役复学大学生轻装迈步荣归校园。

2.学习和生活上的保障车

为了解决退役复学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后顾之忧,政府部门依据2013 年财教236 号文件《高等学校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办法》和2015 年国家教学厅3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参军入伍工作的通知》规定,出台了一系列的经济补助补偿优待和免修军事技能等政策。

以2021 年广西桂林市城区春季征兵标准为例: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在义务兵服役两年期间,可享受经济补助补偿约16.12 万元(其中就包括本、专科生学费资助金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 元,研究生不超过12 000 元,也就是说4 年制本科毕业生最多可获学费补偿3.2 万元;还包括本科及以上学历大学生一次性鼓励金6000 元,在此基础上再增发22 000 元),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奖学金、助学金和减免学费等优待;入学后或者复学期间可以免修公共体育课、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等课程,直接获得学分。退役复学大学生安置优待保障政策的的确确从复学退役士兵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出发,为复学大学生士兵在校园生活和学习上提供最为有力的保障班次,让退役复学大学生放下包袱安心扎根校园。

3.职业规划的顺风车

为了让退役复学大学生回归校园后继续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各地政府部门依据2013 年国务院办公厅78 号文件《转发民政部总参谋部等部门关于深入贯彻〈退役士兵安置条例〉扎实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意见的通知》以及2018 年退役军人事务部26 号文件《关于促进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政策的规定,出台了一系列针对退役复学大学生自主就业创业、研究生专项计划招生、定向招录等的优待服务保障政策。以2021 年广西桂林市城区春季征兵标准为例:在研究生专项招生计划上每年安排8000 人以内的研究生专项计划,专门面向退役大学生士兵招生,以及大学生士兵在退役完成本科学业后,三年内参加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加10 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在自主创业就业方面,退役复学大学生在报考公务员、应聘事业单位职位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年龄和学历条件适当放宽;在定向招录方面,政府每年拿出不低于公务员和事业岗位招聘总数比例的10%,定向专岗专聘本区入伍的大学毕业生。退役复学大学生安置优待保障政策,实实在在从退役复学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进步出发,让复学退役学生搭乘安置优待服务政策的顺风车,为退役复学大学生在校园建立职业规划的蓝图上精心擘画,以永葆其军人本色,继续发光发热。

(二)新“四有”军人品质是退役复学大学生校园再融入的“内燃机”

1.有灵魂

“有灵魂”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听党指挥,热爱祖国和人民。军队因其有自成一体的军事管理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得退役复学大学生在部队的历练中塑造了令行禁止、服从命令的优秀军人品质;培养了积极向党和人民靠拢,坚决地站在党的思想阵地中的绝对忠诚性;注入了为人民服务、甘于奉献的家国情怀。这些品质和情怀渐渐地融入进了退役复学大学生的心坎里,让退役复学大学生继续不忘初心,自觉赓续传承红色基因,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和坚定理想信念。

2.有本事

“有本事”就是刻苦学习、专研知识、勤于思考,练就过硬的专业本领。大部分退役复学大学生都是在应征入伍服完两年的义务兵役后重返校园,经过部队的锤炼,退役复学大学生相较于普通大学生更明确自身的人生目标和更加珍惜校园的学习机会。退役复学大学生对于打铁还需自身硬深有体会,深知只有刻苦学习,查缺补漏,认真思考,将所学专业知识吃透学精才是有本事、真本事。这大大增长了退役复学大学生的底气,让退役复学大学生想作为、能作为,为退役复学大学生在校园汲取知识、扎牢基础激发动力。

3.有血性

“有血性”就是敢于担当、敢于拼搏、敢于面对的铮铮傲骨。军人生来就是为打战的,不是在打战就是在打战的路上。长期摸爬滚打于环境恶劣多变的野外驻训场、演习场、训练场的退役复学大学生在部队铸就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锻造了“猛狠拼犟”四股劲:即在困难面前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猛劲;在任务面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犟劲;在时机面前当机立断、无坚不摧的狠劲;在职责面前英勇无畏、义无反顾的拼劲。血性,滚滚流淌于退役复学大学生的血脉中,让退役大学生敢为人先、敢拼敢闯,为退役复学大学生在校园敢于站排头、扛红旗攻坚克难。

4.有品德

“有品德”就是道德素养高、作风纪律强、乐于奉献的高尚精神。军队是一个严纪律、守规矩、讲奉献的“大学校”。退役大学生在部队养成了棱角分明、整齐划一的纪律观,听招呼、听指挥、一令一动的规矩感,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因而在待人接物方面考虑更周全,在行为习惯上更文明自觉有序,在集体利益面前更能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些品性深深地烙刻在退役复学大学生的骨子里,让退役大学生更好地修身立德,为退役复学大学生在校园发挥朋辈榜样的作用。

(三)高校重视是退役复学大学生校园再融入的“加速器”

1.积极性

“积极性”就是高校在对接和落实退役复学大学生优待安置政策方面所展现出来的自觉有为。高校作为退役复学大学生挥洒青春汗水的又一个“赛道”,其积极程度影响了退役大学生校园再融入的进展和速度。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在跨专业方面,经学校同意并履行相关程序后,进一步放宽退役复学大学生复学后转入本校其他专业学习的条件,各职能部门及相关二级学院必须给予积极的配合与对接落实;在复学流程上,学校开通“营门”到“校门”的直通车;在经济补助上,学校优先发放补偿款,为困难退役大学生申请助学款等一系列积极举措。

2.平台性

“平台性”就是高校为退役大学生自我展示所搭建的舞台。高校作为退役复学大学生续发荣光的新台阶,其平台的大小决定了退役大学生校园再融入的效果和响应。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在协会社团方面,学校组建了国防教育协会、老兵之家、国旗护卫班等军事兴趣社团;在军事技能训练上,学校鼓励和支持复学退役学生积极参与和保障新生军训任务;在经验交流会上,各学院组织退役学生分享当兵经历和心得体会等此类贴近退役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活动。

3.引导性

“引导性”就是高校加强对退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协助完成其从“枪杆子”到“笔杆子”的角色转换。高校作为退役复学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灯塔”,其引导确切照亮了退役大学生校园再融入的航向和方位。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在人员安排方面,学校组建了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牵头,各学院辅导员为主的退役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团,从而能够更好地关注和掌握该群体学生的心理状况;在心理交流方式上,学校建立了线上(QQ 群和微信群为主)线下(以座谈会为主)的老兵经验分享互助交流会等心理健康咨询辅导渠道。

二、退役复学大学生校园再融入的挑战

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问题,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进行过详细地阐述:“矛盾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5](P305)退役复学大学生作为高校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在融入校园的过程中机遇与挑战是共存的,不可能只讲挑战而忽视机遇;同样的,也不可能只论机遇而不谈挑战。在政策的实际落实方面,随着退役复学大学生人数的逐年递增,与之配套的退役安置优待政策存在不充分不协调的情况,阻碍了退役复学大学生校园再融入的进程。在个体对于环境的突变所带来的不适方面,退役复学大学生脱下军装拿起课本,其角色和场域的突然转换,迷失了退役复学大学生校园再融入的方向。在高校的服务与保障出现困境方面,面对日趋庞大的退役复学大学生群体,高校渐渐表现出力量的疲软,削弱了退役复学大学生校园再融入的效果。

(一)退役复学大学生安置优待政策存在失衡问题

1.应有安置优待政策有待进一步明确

应有待遇的不明确,使得退役复学大学生在校园再融入过程中对退役安置优待等方面的政策存在诸多困惑。例如:根据2015 年国家教育部办公厅3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参军入伍工作的通知》规定:“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退役后3 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总分加10 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在部队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符合研究生报名条件的可免试(指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但根据学生反应,实际上优先一般都是按照最低标准来执行,优先并不与保证对等;也有一些高校的研究生导师提出了质疑:作为国民教育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对于学生个人的学术能力有严格的要求,用学术的头衔来奖励政治荣誉本身就是一种不合理、不科学的做法,而且也容易造成研究生质量下降的问题。[6](P27)

2.各地待遇政策不协调

中国不同地区的退役复学大学生安置优待服务保障政策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容易导致退役复学大学生在校园再融入过程中遭受不平等的待遇。以2021 年广西桂林市七星区春季征兵标准为例。七星区政府对退役士兵安排工作有如下政策规定:“七星区政府每年拿出不低于公务员和事业岗位招聘总数10%的比例,定向招聘从我区入伍的大学毕业生。”实际上,来自“五湖四海”的退役大学生往往会面对一个现实问题,因其应征入伍地不一定在高校所在地,那么未来选择到其他城市发展的退役大学生就无法享受到除应征入伍地之外的城市所提供的同等的优待政策。

3.优待政策落实不充分

首先,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再加上相关部门一般是在征兵工作开始的时候才开始重视,造成大部分学生士兵对政策的一知半解,且政府部门、军事部门、高校等各个社会力量对退役大学生安置优待保障政策的了解也不全面,造成优待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不到位。其次,相关部门对于退役制度的监督、跟踪执行的力度有待加强,对退役复学大学生的帮扶效果还不够明显。待遇落实的不充分,使得退役复学大学生对校园再融入过程中的安置满意度大打折扣。

(二)退役复学大学生角色和场域的突变带来冲击、不适和隔阂

1.角色转换的冲击

一部分退役复学大学生面对由军人到学生的角色转换,因无法及时调整新角色,造成其在校园再融入的过程中产生角色地位的落差、角色期望与现实的差异。一方面,部分退役复学大学生,在入伍前多是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带着家人的期望、老师和同学的赞扬迈入军营,在服役期间刻苦训练、努力表现,获得单位的认可与嘉奖;退伍回到地方,过去的成绩逐渐被遗忘,头上的光环也褪去,意味着一切都要“从头再来”,使得其与退役前的地位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另一方面,部分退役复学大学生经过在部队的锻炼,相对于周围的同学思想成熟稳重,有明确的自我规划,回到高校后希望得到学校的重视,渴望在校园干出一番成绩,然而学校的期盼与退役大学生能力的错位造成了窘境,以至于这些退役复学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低下,为自己无用武之地而感到迷惘与失落[7],造成其在校园再融入的过程中感到角色期望与现实的差异。

2.学习和就业压力的不适

大部分退役复学大学生在部队至少服役两年,因其军人职业的特殊性,长时间与校园和社会的隔绝,使得退役复学大学生在校园再融入的过程中对学习和就业压力感到不适应。就学习压力方面来说,退役大学生在服役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军事科目训练和日常勤务上,且部队以政治教育和军事业务学习为主,与大学课程内容的设置和形式区别较大,很难保证其具有固定的、充裕的复习时间;加上部队保密工作的需要,对于士兵的电子设备使用有严格的限制,使其学习的时间和辅学工具的使用更加有限,从而造成退役复学大学生复学后出现知识体系和结构的断层,产生畏学情绪。

在就业压力方面,退役复学大学生在服役期间工资稳定、吃穿不愁,每天只需要搞好训练和政治工作,思想较为单纯;同时,大部分退役复学大学生都未能在部队担任班排骨干或连值班员,思想仍然停留在义务兵阶段,在多数情况下,只负责受领和执行任务,没有形成较成熟的自我管理思维。因此,在回到管理相对自由宽松的高校后,面对大环境下的就业紧张,使得退役大学生在校园再融入的过程中容易陷入焦虑和烦恼,对于就业感到迷茫。

3.人际交往的隔阂

由于在年龄和经历上存在差异,部分退役复学大学生与周围的群体在交往过程中易产生隔阂。首先,退役学生习惯于部队生活规律的作息和内务的高标准,在返回大学生活时,部分退役复学大学生对于部分同学的懒散作风与学校宿舍脏乱差的内务感到不适和烦心。其次,由于退役复学大学生在年龄上普遍会比周围同学大两岁,再加上在部队习惯了听从命令的氛围,一些退役学生的语气难以被同学接受。退役大学生发现自己身边平时一起吃穿住的战友变成了交流较少的同学,无话不谈的老班长变成了忙忙碌碌的年轻辅导员,一时难以适应。退役复学大学生在校园再融入的过程中产生的交往障碍,使其在同辈群体中渐渐疏远,缺少同学之间的交往。

(三)高校对退役复学大学生的管理和服务有待完善

1.政策落实不深入

高校在落实退役大学生优待安置保障政策方面不够深入。一方面,相关部门的监管和跟踪执行力度的不足,使得高校对于退役学生优待政策的落实不够重视,造成上面文件怎么下,下面就怎么办,一推一动,不推不动的消极工作状态。另一方面,一些高校认为退役学生安置优待政策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政策不明确的就以“符合”标准的条件实施,形成文件资料应付检查,造成退役学生优待政策的落实单一化、形式化。高校的形式主义之风,造成政策落实的被动和消极,耽误了退役复学大学生校园再融入的时机和效率。

2.平台搭建不完善

高校为退役复学大学生提供的展示自我的平台,一般非常有限和单调,未能起到充分发挥退役学生展示风采的效果。首先,高校对于退役学生群体的忽视,使得从学校党委到各级学院辅导员对于搭建复学退役学生展示自我平台的不够重视,不能有效发挥退役学生展示风采的作用。其次,高校对于政策宣传的力度不够,使得学校不能将退役大学生凝聚成一个有力的拳头,没有发挥出退役大学生在国防安全教育中充当“活教材”的模范作用。高校对于退役大学生管理的不完善,造成平台搭建的单一化和形式化,削减了退役复学大学生校园再融入的决心和信念。

3.职能部门服务不贴心

高校针对退役大学生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服务、监管等职能事项,未能起到调度、凝聚退役大学生的作用。一方面,高校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对于退役大学生校园再融入服务投入有限,使得退役大学生针对性服务开展效果一般,造成退役学生的大部分事务交由党委领导一人多职或武装部监管、负责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形成的退役学生心理素质高,自我压力调节快的固定思维,造成学院辅导员在平时的学生工作中容易忽略退役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和心理健康状况,不能将他们与普通大学生区分开来,从而对于退役学生不能有效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职业规划。这弱化了退役复学大学生校园再融入的能量和合力。

三、退役复学大学生校园再融入的对策建议

2020 年9 月国防部例行记者会指出“全国广大适龄青年参军报国热情持续高涨,应征报名人数突破300 万,其中大学生应征报名人数已超过120 万,尤其是大学毕业生的比例较去年明显提升,大学生征集规模结构持续优化。”以广西为例,2021 年春季全区有7.9 万名适龄青年报名应征,其中大学生人数超过60%。特别是2021 年“一年两征两退”春季征兵政策落地实施,这意味着高校退役复学大学生的增长将成为常态化。因此,进一步对退役大学生安置优待政策、退役大学生自身以及高校这三个维度进行对策分析,是帮助退役复学大学生校园再融入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完善和优化退役复学大学生安置优待政策

1.应有待遇的明确和完善

要让军人成为社会尊崇的职业,不让军人流血又流泪,就必须进一步明确和完善退役军人应享受的待遇。在经济补助补偿上,逐步提高退役大学生的退役金、退伍补助费和自主就业经济补助等相关经济补偿,以减轻退役复学大学生重返校园的开支负担。在考研加分方面,进一步扩大退役大学生研究生专项招生计划,出台更加合理、科学的优先录取政策,让更多的退役大学生有机会接受研究生教育。在自主就业与工作安排方面,增加退役大学生定向招录比例,放宽报考的服役年限及年龄要求,避免退役大学生因年龄和服役兵龄而陷入被拒之门外的窘境。

2.各地待遇的协调和联动

消除各地间因经济发展不平衡而造成的退役大学生安置优待政策的本位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进一步完善各省、地级市间退役大学生安置优待政策的协调和联动。一方面,逐步缩小各省、地级市间退役大学生安置优待保障等方面待遇的差距,降低退役大学生的心理不平衡感。另一方面,加强各省、地级市间相关负责部门的交流合作,以消除各地之间的地方保护主义政策,让退役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去”。

3.政策落实的跟踪和监管

退役复学大学生安置满意度的提升,必须依托于优待政策的彻底落实和监管体制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让枕戈达旦的大学生士兵“入伍开心、服役安心、退伍放心”。首先,必须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政府部门、军事部门、高校等各个社会力量以及学生士兵自身对退役大学生安置优待保障政策的全面了解,才能让优待政策真正落实到位。其次,相关部门应当不断完善和填补对于退役制度的监督,跟踪了解政策执行的力度,对退役复学大学生帮扶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短板和不足,进一步加强监管和进行整改。

(二)加强退役复学大学生的自我调整

1.全面认识自我

退役复学大学生在校园再融入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自我的全面认识,注重心态调整,尽快适应由军人向学生的身份转变。首先,退役复学大学生作为高校学生群体的一员,其主要任务就是刻苦学习,打牢专业知识基础,以取得学业上的进步。其次,退役复学大学生要学会及时调整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以消除因学习和就业等压力所引起的自我怀疑和挫败感。最后,退役复学大学生要学会主动与周围的同学和老师沟通交流,而不是被动地等待着其他人的关注,以避免成为“特殊人群”,通过加强交流消除由年龄和经历所带来的隔阂,生成和谐融洽、互助友爱的同学情、师生情。

2.发挥朋辈榜样的作用

“军人退伍不褪色”,退役复学大学生要继续发扬军人本色,努力争做朋辈群体的榜样,在校园再融入过程中寻找自豪感、存在感。一方面,退役学生要主动地配合和协助学校进行国防安全教育,积极宣传征兵政策,发挥其朋辈榜样的作用。另一方面,退役学生要敢于表现自己,乐于奉献自己,勇于担当,努力成为在同学和老师们心中信赖的“排头兵”。

3.建立自我职业规划

退役复学大学生要尽快完成由军人到学生的角色转变,在校园再融入的过程中,要善于辨析时政变化,明确发展目标,建立自我职业生涯规划。首先,退役大学生要全面学习和了解退役复学大学生优待安置政策,学会乘坐提供给退役大学生的政策“顺风车”,避免走上盲从瞎窜的弯路。其次,退役大学生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多参加社会实践锻炼,提升对于时局变化的灵敏性和辨析力。最后,退役大学生要学会脚踏实地,切忌好高骛远,能够绕开蜿蜒曲折的老路,敢于走新路,利用校园再融入的宝贵机会建立自我职业规划。

(三)充分发挥高校“最后一公里”的作用

1.积极响应落实退役复学大学生安置优待保障政策

高校作为退役大学生安置优待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政策的落实是否求真务实、是否落地生根,直接关系到退役复学大学生校园再融入的质量和进度。首先,高校要加大退役学生安置优待政策的宣传力度,确保相关部门和复学退役学生掌握和熟悉安置优待政策,以维护退役复学大学生应当享有的优待权益。其次,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监督体制,公开政策落实情况,让政策在阳光下进行。最后,高校要主动有为,杜绝“一推一动,不推不动”的形式主义、懒政之风,将退役安置优待政策真真切切落实到位。

2.不断为退役大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高校作为退役复学大学生回归学习、展示自我的场所,能否为退役复学大学生搭建多样化的展示平台,直接影响到退役大学生校园再融入的存在感和荣誉感。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利用好将退役大学生作为国防安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模范的“活教材”,树立优秀老兵典型,以增加退役大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为退役大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鼓励退役学生承担军训教学任务,邀请退役大学生参加思政教育课程、国旗班、校园安全文明督察队等任务,帮助退役大学生加强综合能力的锻炼。

3.设立专岗职能部门,形成长效机制

高校应针对退役复学大学生设立专门的管理、服务、监管为一体的职能部门,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优化管理流程,构建退役复学大学生管理和服务长效机制,以起到调度、凝聚退役复学大学生的作用。一方面,高校应进一步加大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对于退役大学生的投入,实行校长负责制,以推进退役大学生专职专岗部门的设立。另一方面,高校在设立退役大学生专岗职能部门的基础上,应逐步完善复学流程讲解和管理培养机制,开设复学退役学生学习帮扶小组,长期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职业生涯规划,以形成长效机制。

四、结 语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8](P1)新时期,随着军事战备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响应政策应征入伍的大学生规模逐年扩大。退役复学大学生作为退役军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和分析其在校园再融入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问题,不仅有利于退役大学生更好地完成角色的转换,快速地融入到新环境中,以建立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而且有利于其更好地发挥朋辈群体榜样的作用,以吸引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应征入伍。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退役大学生安置优待政策、退役大学生自身以及高校这三个维度间的相互协调、凝聚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退役复学大学生永葆军人本色,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猜你喜欢

复学政策校园
政策
政策
探讨退役复学大学生生活与就业再适应问题的解决路径
开心复学
全面复学后疫情防控工作如何做
严把“四关”唱复学大戏
助企政策
政策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