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妙招,破解数学教学重难点

2021-12-02初连梅

教育家 2021年45期
关键词:每节课括号袋子

初连梅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对于一节课的教法、一个概念的剖析、一道题目的讲法,都是没有固定模式的。一节课效果如何,关键看教师能否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来准确定位这节课的重难点,能否找到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能否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领会学科思想、掌握学科方法。

教师必须先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所谓教学重点,就是在整个教学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的内容,此部分内容“关系网”广泛、运用频率高,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定理、公式、运算法则等知识,以及基本的推理能力、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等。教学重点由知识本身决定,是客观存在的。教学难点则会受主观因素影响,如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知识与技能的储备情况等。教学难点内容,本身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容易混淆、出错。了解重难点后,教师应如何定位重难点并进行有效突破呢?笔者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确定好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前提

作为教师,平时一定要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明确目标,在教学大纲的统领下落实好每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要把数学之路探清认明,唯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吃透每一个知识点,把握好知识点之间的结构联系,准确定位每节课的重点;结合所教学生的总体认知水平和个体差异定位难点,为实际教学时的突破做好铺垫。

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与转换是关键

以初中数学为例,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点之间联系紧密,呈螺旋上升态势,一个新的知识点往往是在相关联的旧知识点上延伸和演变而来的。但学生在平时的作业和测验中往往会将新旧知识割裂使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引导,化“新”为“旧”,“旧”里藏“新”,帮助学生形成具有整体性的知识网络。如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能及时反思总结,理清其中的脉络,整体系统把握,从而透彻理解,融会贯通,做题时也更游刃有余。例如:在关于“二次根式”定义的学习时,我们可以在此前学习的“平方根”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新定义的学习,让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的过程中“水到渠成”地习得新知识,由此学生自然不会觉得有难度。

提炼生活化素材是捷径

初中学生在数学学科方面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如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规律方法等,或多或少有些“积蓄”。教师应引导学生“活”用这些“积蓄”,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如何引导?教师可以在学科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背景和认知经验,依据教材,大胆地运用一些生活实例中蕴含的道理,解决比较抽象、易错、难理解的數学问题。

例如:括号是数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符号,运用非常广泛。而学生在去括号和添括号时,很容易因括号前符号的正负而导致出错。为突破这个重难点,笔者在课堂上融入了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魔法游戏”,把正负号后的括号比喻成两个不同颜色的神奇“魔法袋”。其中,黑色袋子代表括号前的符号是负的,因此这个袋子具有魔力,进出这个袋子都要变身;而白色袋子代表括号前的符号是正的,因此这个袋子已经失去魔力,进出这个袋子就无法变身。这一素材来自学生熟悉的生活,他们的思维一下子就被激活了,在讨论一番后,小组内做起了“魔法游戏”。在这样愉快、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们很快便掌握了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笔者认为,只要教师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从中提炼出合适的素材,课堂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总而言之,教师应在精准定位每节课重难点的基础上,合理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找到突破重难点的“锦囊妙计”,为学生真正学深、学透把好关,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责任编辑:王梦茜

猜你喜欢

每节课括号袋子
我会跳绳
How to Make Emoticons
“入”与“人”
选出括号内正确的字
What To Do With Minutes To Go In Class(2)
取米
北京 小学初中将打破每节课45分钟惯例
取皮球
主谓一致对比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