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2021-12-02郭俊恒
郭俊恒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西 太原 030024)
面瘫指多因素导致面部神经受损后其控制的全部或部分表情肌出现瘫痪的疾病,临床表现为眼睑闭合不全、额纹变浅、口眼斜等,面瘫病情复杂,若长期不能控制疾病,会进展为顽固性面瘫[1]。研究显示,19.00%的面瘫患者会产生面肌萎缩、面肌瞬动、面肌痉挛、倒错等顽固性面瘫症状,影响患者外貌形象及咀嚼功能[2]。西医治疗顽固性面瘫多采用按摩、B族维生素药物、抗病毒药物、激素药物、神经营养剂等,但用时长,临床效果不佳[3]。中医治疗面瘫历史悠久,其中针刺是通过特定穴位刺激,经经络传输至病灶部位,具有活血通络、疏调经络之功,放血疗法具有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故本研究旨在观察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顽固性面瘫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9~58岁,平均(45.61±4.35)岁;病程1.15~11.33个月,平均(4.92±1.20)个月;合并症:糖尿病12例,高血压病18例。研究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8~57岁,平均(45.12±4.12)岁;病程1.35~10.89个月,平均(5.27±1.25)个月;合并症:糖尿病11例,高血压1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要求。
1.2 纳入标准 ①西医诊断符合《内科疾病诊断标准》中相关标准:突然起病;患侧眼裂增大,眼不可闭合,泪流,无额纹;健侧牵引,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低;或泪液减少;可有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障碍、听觉过敏;蹙眉、皱额均不能或不全[4]。②中医诊断参照《针灸治疗学》制定[5]:多有受潮、受惊或吹风史;发病急,多为单侧发病,患侧面颊活动功能减退,肌肉僵硬,口角向健侧歪斜,示齿不全,鼻唇沟变浅,眼睑闭合不全,患侧皱纹消失或变浅,鼓腮、闭目、皱眉等动作不能完成;严重者口腔夹食,口角流涎,言语不利;伴有耳鸣,听觉灵敏,伴或不伴流泪,舌前2/3味觉消失或减弱;无肢体瘫痪、神昏等症状。③配合治疗和随访。④家属及患者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伴有严重肺脏疾病、血液学病变、肾脏病变、肝脏病变、原发性心血管病变者;由周围神经病变、脑部外伤、先天血管畸形等原因所致面瘫者;面部大范围外伤者;不愿意配合及对针刺恐惧者;有精神障碍及无法正常沟通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针刺治疗。穴位取患侧风池、太冲、足三里,双侧合谷,健侧水沟、地仓、下关、翳风、颊车、迎香、阳白、巨髎、攒竹。针具与皮肤充分消毒后,患侧风池选用0.3 mm×50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固始公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进针,针尖朝向鼻尖刺入,行平补平泻法,不留针;足三里取0.3 mm×40 mm针灸针进针行补法,其余穴位取0.25 mm×25 mm针灸针进针行平补平泻法,10 min行针1次,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5 d,连续治疗1个月。
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放血疗法治疗。患者端坐位,张口、头后仰,碘伏消毒患者患侧齿颊黏膜,在面颊部、耳垂前方约0.5寸随机选择4个点,采用三棱针点刺并放血2 m L。若出血不够,将2 cm口径玻璃罐拔罐于针刺放血处,吸出血液至2 m L,放血后禁食2 h。治疗期间保持口腔清洁卫生,防止感染,每2 d治疗1次,连续治疗1个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采用神经肌电图仪(上海名元实业有限公司,NTS-2000)刺激颏神经及眶上神经,记录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②面神经功能:采用多伦多面神经评分表(TFGS)评定,总分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面神经功能越好。③中医证候积分:对身倦乏力、面色淡白或晦暗、眼睑缩小、口眼斜等进行评分,按照无、轻、中、重依次计0、1、2、3分。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TFGS评分、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TFGS评分、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FGS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短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TFG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顽固性面瘫患者治疗前后多伦多面神经评分表评分、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比较(±s)
表1 两组顽固性面瘫患者治疗前后多伦多面神经评分表评分、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多伦多面神经评分表评分(分)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ms)组别 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30 31.54±10.12 81.57±17.51△▲20.73±6.19 13.33±3.45△▲对照组 30 30.36±10.03 70.17±16.24△ 20.47±6.18 16.37±4.34△
(2)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身倦乏力、面色淡白或晦暗、眼睑缩小、口眼斜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顽固性面瘫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顽固性面瘫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身倦乏力积分 面色淡白或晦暗积分研究组 30 治疗前 1.75±0.52 1.87±0.54治疗后 0.92±0.26△▲ 1.02±0.27△▲对照组 30 治疗前 1.82±0.55 1.90±0.55治疗后 1.30±0.35△ 1.41±0.30△组别 例数 时间 眼睑缩小积分 口眼images/BZ_11_2097_2691_2145_2736.png斜积分研究组 30 治疗前 1.37±0.34 1.86±0.56治疗后 0.76±0.19△▲ 0.65±0.19△▲对照组 30 治疗前 1.41±0.42 1.91±0.59治疗后 1.02±0.24△ 0.97±0.26△
(3)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顽固性面瘫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4 讨论
顽固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疾病,失治误治、面神经损伤程度及部位、心理素质、体质、病史、年龄等均是顽固性面瘫的诱发因素[6]。该病发病机制主要为面神经循环障碍,面神经在面神经管的走行为桥脑-听道-岩骨,面神经管较为狭窄,患者情绪激动或遇寒冷刺激时,面神经管内血管收缩痉挛,加之血管内皮细胞作用,使面神经微循环障碍,相应组织缺血、缺氧而产生水肿;关于顽固性面瘫的发病机制,还有病毒学假说、免疫学假说、遗传学假说、卵巢类固醇激素假说等[7-8]。
面瘫属中医“口僻”“卒口僻”等范畴,多因起居失慎、营卫不调、体弱劳累、脉络空虚、六淫外邪侵袭经络,使经络瘀滞,气血不畅,面部经脉失养,肌肉弛缓不收,故而发病。治疗需祛除外邪、活血通络[9]。足三里属胃经下合穴,具有益气通络、祛风补血、固本的作用;太冲为足厥阴肝经原穴,可调气血,疏肝气;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疏通经络,舒缓肌肉僵硬;水沟解痉通脉;地仓疏经活络,常用于治疗口眼斜、面神经麻痹;下关疏散风邪通络;翳风、颊车活血祛风通络;迎香行气导滞;阳白、巨髎、风池祛风泄热;攒竹疏肝。针刺上述穴位,可达活血通络、疏调经筋、祛邪之功。万美萍等[10]研究表明,针灸治疗面瘫,可引邪外出,激发经气,舒筋活络,调畅气血,使筋肉得以濡养,达到治疗目的。研究证实,针刺可调节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舒缩功能,促进淋巴循环及微循环,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炎症物质吸收和渗出[11]。放血疗法遵循“菀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经络瘀阻,则通过放血使毒邪随之流出,瘀血得放,则新血滋生,气血流畅,濡养经脉[12]。徐芳增[13]研究表明,针刺放血疗法具有舒筋缓急、通络活血的作用,可促进面神经的修复和再生,在患侧齿颊黏膜处点刺放血,可理气调血、疏通经络,使气血濡养肌肉经脉,促进其功能恢复。研究证实,刺络放血可增加血液中溶菌酶含量,加强白细胞的免疫功能,还可作用于血小板,从而改善微循环[14]。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TFGS评分高于对照组,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和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可提升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和临床症状,缩短患者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王丽娜等[15]采用点刺放血联合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瘫患者,患者TFGS评分升高,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缩短,中医证候改善;李转芳[16]采用点刺放血疗法、针灸联合治疗顽固性面瘫患者,疗效提升,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未观察患者长期疗效,后续研究还需进一步验证其疗效。
综上所述,针刺配合放血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可缩短患者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改善面神经功能,改善中医证候,提升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