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发展型学本体系构建

2021-12-02南欣元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学本教研培训

南欣元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教师发展学院,浙江杭州311201)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由于这六大素养在人的所有素养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核心的地位,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它一经提出,便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标,目标指向以人为本的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我们必须建立教是为学服务的理念,构建一个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行动模式”。

基于上述核心素养的育人指向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内涵,指向人的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学生中央、学习中心”的课堂教学新样态必然成为保证改革新理念实际落地的应然选择;与此相应,在具体操作层面,则应以学本(学生为本)思想为统领,以打造学生中央、学习中心的课堂新样态为目标,以教研为助力,以培训为赋能,以科研为导向,建构“学生中心、研训一体、四方联创”的发展型学本体系。

一、培根固本——建构“以学为本”的导学课堂

课堂是教师引领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是打好立德树人攻坚战的主战场。课堂应是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课堂。具体言之,即应是:基于学情特点,体现学生主体,注重学习体验,学习真实发生,学习效益增强,学养真实生成的高效课堂;核心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致力于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由单一走向多维,倡导更加多元、开放、自主、合作、探究等现代学习方式。

自新课改以来,虽然“以学为本”始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和旗帜,但在实施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真空”和“瓶颈”,具体表现是:教学理念前沿,课堂行为滞后;公开教学创新,常态课堂陈旧;课堂样貌鲜活,学生心灵沉寂;信息资源丰富,学习收益匮乏等。在笔者看来,突破和逾越的关键在于强化学习必须发生于学习者的“导学”的意识:首先是“主导”,即教师要从思想上转变自我的角色认知,行动上做学生学习发展的“引领向导”而不是“全程代步”;第二是“先导”,即教学预设要重点把握知识要点、能力素养、道德渗透、文化激励等,对应学情实际生成适切性预案;第三是“传导”,即全维度地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堂环节和教学策略,实现教与学的信息传递和有效沟通;第四是“指导”,即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并向课后拓展延伸,逐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兴趣、习惯,直至学校教育完成后,涵养生成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和品格。

基于以“导学”实现“学本”的思路,在教学实践中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以会学为旨归、以优学为途径、以导学为策略、以察学为评价,实现共学的价值取向。进言之,即通过教师和学生协同合作,实现学习目标,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为此,可设计“两导三学五课”的导学型课堂模式:两导即引导学习、指导学法,由“伪学”走向“真学”;三学即学习实践体验多、课堂学生活动多、学习收益绩效多,由“身学”走向“心学”;五课即思维探究课、问题导向课、项目设计课、实验生成课、智能同创课,由“浅学”走向“深学”。在实施策略上采用预习先行,问题前置;学情调查,学案设计;设疑递进,联想归纳;思维拓展,迁移运用等方法。

为进一步形成共识,整体推进,扩大成效,更可随机而谋,如可在年度教学艺术节中,通过课堂大赛展示学本设计,打造高端论坛弘扬学本思想;可通过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坊组建专家团队,进行课堂引领和开放教学;可建立教学网络信息平台共享名师优课资源,可利用大学区构建学本联盟,区域协同,融合互动,建立发展型学习共同体。

二、提质增效——开展“以学定教”的主题教研

为全面改进教学、优化教法、提质增效,充分体现“一切为了教学质量、一切为了教师成长、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研宗旨,我们以学本化导学型课堂建构为基地和平台,面向教师团队和学生群体,开阔教育视野,启迪思想争鸣,拓展课改天地,促进学法探究,提升专业内涵,助力教师成长。从四个维度建立以研促学的学本教研模式:

一是创新教研方式,进行草根教研、问题教研、诊断教研、质量教研。在本土教研实践中,创设了“1+N”的整合教研模式:“1”即学科教研员基于“新理念、新课程、新教法、新课堂”进行专业引领,针对教学实际中出现的困惑与问题进行系列专题讲座,体现教研员在学科课程设置和课堂实施环节的导向作用;“N”为灵活机动的需求型组合式教研资源包,其中可包括高屋建瓴的省内外知名专家指导、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展示、先行探索的教学改革经验介绍、示范引领的名师优课现场观摩、互动共享的网络平台建设等。“1+N”教研模式内涵丰富,兼容并包,最大限度体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教育理念与课堂教学的契合、教师实践能力和教研指导助力的融合。

二是设计教研主题,确立“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学习行为策略”之类的教研中心内容,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促进学校课堂转变教学方式,着力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以学校、学生、学习为本位,关注课堂学习效益价值的生成,课堂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如《培养阅读写作整合能力提升语文素养》《运用课堂前测了解学生的数理思维策略》《自主型任务式教学方法在英语学科的运用》《设计项目化学习生成科学实践创新精神》等教研主题,基于学科、源于课堂、指向生长,有的放矢,成效显著。

三是拓展教研路径,走进学校、步入课堂、贴近学生,以“课堂学习质量行”为中心,进行“听课评课—会课诊课—研课磨课—导课优课”的常态化递进式跟踪指导,在实施过程中,教研员依据基层学校的实际需要,强化服务意识,采取推门听课、即席交流、学科沙龙、教学评议等方式,按照名优教师30%、骨干教师30%、青年教师40%的比例进行“三导一领”,“三导”就是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方法策略进行引导;对学科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辅导;对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架构中出现的困惑进行个别指导;“一领”就是通过定期系列化的调研,逐步引领教师形成具有辐射作用的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和课堂范式。教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是为了不教”;教研的方向是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素质——“导是为了不导”,实现基于学生视角的教学与教研的平等对话和深度交流。

四是转变评价视角,从关注教师教学行为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行为,并以学生课堂活动、学习收获和能力提升作为评价标准,可制定“学本化导学型课堂评价实施细则”之类的规则,体现以学定教、以学助教、以学评教,使课堂教学的评价指导由观教走向察学。此外,可在学校建立三个层面的教研反馈机制:第一是与授课教师交流,研方法、研行为,提升学习指导技能;第二是进行教研组指导,研课标、研教材,建立学科方法体系;第三是向学校领导集体反馈,析思路、辨方向,树立学习中心的办学理念。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坊、兼职教研员、中心备课组、校际联盟体的引领辐射作用,为展示学校教师研修成果,使名师优课及有效教法得以充分利用和推广,我们辑录了区域共享研教导学案,从教案模板、项目书写、备课分工、责任管理、编辑制作、修改完善等方面科学规划,选调盟主学校及优秀教师分册撰写、反复修订、交互评改、定期反馈,实现区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基于以上方向目标和实施策略,我们每学期组织教研团队深入学校,走进课堂,在小学9个学科累计听课2600节,在中学13个学科累计听课2700节,跟进指导近300名授课教师,组织召开138场调研会,20场学校意见反馈交流会。同时建立机制、搭建平台,开展同课异构、学组合作、项目探究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比赛,设立“星光课堂”、“创意课堂”、“智慧课堂”等新型课堂评价机制,组织“新秀萌芽”“杏坛菁英”“树蕙引领”等名师评选活动,共有15位教师获得年度省教学精英和教学新秀荣誉称号。在“第四届全国课堂教学评比”和“省小学第一教研协作体‘学习方式变革’研讨会”中均荣获一、二等奖。主题式多角度全方位的学本教研增强了教师学习指导技能,提升了课堂学生学习效率,搭建了研学互通共建的平台。

三、优师赋能——设计“以导促学”的教师培训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与学的方式转变源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本位的确立及在此理念指导下的导学策略与课堂设计,在教学中真正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和成长的促进者的课堂教学样态,实现从教师到导师,从教学到导学,从教本到学本的转变。这其中关键在于立足课堂场域对学生学习指导能力的认知和提升,并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风格特色。因此,要构建“研训一体、以导促学”的培训模式,实施以培训部为设计者、教研员为指导者、知名专家为授课者、名优教师为示范者的专题型项目化分层次培训方略,优化教师团队,提升教学内涵。

首先要开展专题培训。要建立集中培训机制,为提升新理念、实施新课程、建构新课堂进行专业引领。学科教研员要在按需施培、问卷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核心素养落地实施这一主线,针对学习型课堂建构和学习策略指导进行专题讲座。我们始终坚持学期初教师全员集中培训,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堂实践。同时构建国省培、区域培训、校本研修三位一体格局,铺设教学理论、课堂实践、教育科研三结合网络,通过系列化学习,反思教学行为,提升教学内涵,生成教学智慧,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研为助力、培训为赋能的课堂研学体系。

第二要进行项目培训。可借助省教师培训管理平台,设计“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堂建构”等内容的专题培训项目,参与培训的教师应有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职业追求,对未来教育和课堂教学改革有积极的探索与实践。首先确立教师在“教育改革与素养”培训领域的需求为深入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内涵,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全面提升专业引领力、课程设计力、课堂创新力、智慧教育力、学生成长力。从根本上完成教师从课程计划执行者到课程开发者和课堂建构者的角色转变,依据学情和学习目标,以学生如何学为主线多维度设计教学方式和学习策略,整合学科课程,提高育人质量。可采取“理念引领—策略探究—实施途径—课堂建构”的设计思路,具体可围绕四个模块进行培训:一是核心素养及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内涵解读(理论高度);二是基于思维品质和能力培养的教与学策略探究(研究深度);三是学本课堂及智慧学习的多维空间和实施途径(实践广度);四是跨学科的体验式、项目化、开放型课堂建模设计(课堂效度)。此类项目培训是深化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把握课堂教学改革方向,优化学生主体的课堂模式,形成具有示范引领性的教学风格特色。

第三要进行分层培训。对新教师要进行“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成长”之类内容的专项培训,自2015年起,作为省国培专家,笔者连续多年为特岗教师进行《追寻教育的梦想》主题讲座,对骨干教师要进行“面向学生发展的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等内容的专项培训,其中包括:“基于学情视角的心灵观察”、“走进生命成长的课堂教学”、“成就终身发展的深度学习”等内容。对名优教师要进行“未来教育的重构与创新”之类的前沿理论学习与培训,探索未来教育的民族立场、国际视野、智能同创和实践创新。阶段课程培训后要通过网络跟踪、听课指导、自主研修的方式跟进指导,以固化提升培训效果。

四、引路导航——坚持“以研领学”的课题研究

教育科研是课程改革和课堂建构的先行者,是教学思想和学习行为转变的催化剂,是教育家型教师成长的助推器。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要前瞻性地进行序列化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题研究,引领课堂教学,为教研方向和培训设计导航。

学校要组织教师进行“教会学生学习的实验研究”之类的课题研究,重点解决课堂教学的重心转轨,实现课堂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能力—教会学生学习,体现教师由传统的知识观—现代的能力观—未来的素养观的提升与飞跃。

此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的方式获得。学校还应组织教师进行“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之类的课题研究,以打造“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的高效课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增强学习体验,提升思维能力,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分层渐进式实现教学目标,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创设尽可能多的教学效益和学习收益。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主题,成为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重要走向。核心素养的核心命义是以人为本,以育人为根本方向和任务。当核心素养在世界教育领域成为学生成长总体方向目标时,学校更要组织教师基于校情学情进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之类的课题研究,探索“核心素养”的内涵规定性及其落实转化等理论问题,以理论的自觉带动实践的自觉,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主要研究核心素养如何在教学中落地实施,成为培养目标方向,形成有效的课程设计和课堂表达,并内化为学生成长的生命基因,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教育科研领域深入探究课堂教学从单一向多维发展,教学目标从学科本位走向学生本位,跨学科的整合使学科教学升华为学科教育,信息技术走向人机协作的智能同创共生。形成教育科学实验的能力和行动策略,淬炼自我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学风格。

以上三类课题随着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从教学内容(教会学习)—教学策略(高效课堂)—教学目标(素养生成),呈现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态势。提升对学生发展素养和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解读,建构“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学科育人模式,增强基于实践场域的教育科研能力,设计应用高效学习策略。概言之,要以研领学、以研促学、以学促教、以学促改,以源于实践又可有效指导实践的课题研究,助力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深化改革。

综上,课堂是思想之笃行,教研是教学之助力,培训是教师之赋能,科研是发展之导向,实则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研、修、思、行的有机整合,也是学本研修文化的理念凝练和实践生成。在核心素养落地实施的关键时期,能够实现办学理念的升华、教师发展的升位、课堂效益的升值。因此,建构教学、教研、培训、科研四位一体的发展型学本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基础教育改革与时俱进、日益深化的今天、在培养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迫在眉睫的当下,它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更是当务之急,目的在于使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中心、教师的专业场域、学校的发展基地、研训的实践平台。建设培育核心素养的生态园、课堂教学改革的助力站,培养引领学生主动发展的导航员。实现区域教育教学的有机整合和跨界融合,在未来教育的广阔视野和背景下,探索构建校园无边、课程无界、课堂无限的多元立体新格局,让每一个生命悦享学习,踏歌而行,倾听自我走向思维提升、能力增强、人格完善、成长发展的坚实足音。

猜你喜欢

学本教研培训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教育寻真
渗透“学本”思想 构建有效课堂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整体·联系·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