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荆条辣椒露地高产栽培技术探究

2021-12-02谭明明晏莉霞邓慧君李海龙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7期
关键词:荆条补苗子叶

谭明明,晏莉霞,张 玉,邓慧君,李海龙

(南充市农业经济作物管理站,四川 南充 637000)

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辖3区1市5县、人口760×104人,面积1.25×104km2。2020年,全市辣椒种植面积1.06×104hm2,总产量21.6×104t。二荆条辣椒作为四川地区的一种地方品种,在南充区域主要以露地栽培为主,因其品种具有植株高大、抗风力前、耐涝、丰产性好等特点,果实具有味辣香浓、皮薄籽少、色红油足、干物质含量高等优势[1],近年来产业化发展迅速,产品受到了鲜食消费者和省内外食品加工企业的青睐。鉴于此,本文从品种选择、播种育苗、露地定植等方面重点阐述了二荆条辣椒露地栽培的管理要点,以期为提高辣椒种植水平提供技术指导。

1 品种选择

以生长健壮、抗病性强、性状优良的二荆条辣椒作为留种植株,选取对椒以上的果实作为采种辣椒,并选择成熟、无病、无虫、无霉变、籽粒饱满的二荆条种子作为育苗种子。

2 播种育苗

2.1 苗床准备

1月中下旬—2月上旬塑料小拱育苗。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质疏松、无病虫残留、富含有机质的菜园地作为苗床,或可用50%的熟菜园土、20%的腐熟有机质、30%的腐熟猪粪堆沤成苗床土。苗床长1.2~1.5 m,沟宽0.3 m,沟深0.2 m。

2.2 种子处理

播前晒种1~2 d,50℃~55℃温水浸种20 min,期间不停搅拌,水温降至室温后继续浸泡6~8 h后,可用质量分数10%的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30 min防治病毒病;或用1 000 mL/L链霉素浸种30 min防治疮痂病和青枯病;或用1%的硫酸铜溶液浸种5 min防治炭疽病和疮痂病。药剂浸种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干净。

2.3 催芽播种

处理后的种子沥干水分用湿纱布包裹,放在25℃~30℃下保温保湿催芽4~5 d,每天翻动2次。待60%~70%种子露白后拌谷糠或细沙均匀播种,覆盖1.5 cm左右营养土后起拱覆膜。育苗用种量70~100 g/0.067 hm2,苗床播种8~10 g/m2。

2.4 苗期管理

出苗期保持棚内温度25℃~30℃,当幼苗子叶充分展开时,及时间苗,除去受伤、畸形、“顶壳”、生长弱小的幼苗。齐苗后,注意保温、排湿。幼苗阶段最易发生病害,可用95%噁霉灵5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喷淋防治立枯病,50%速克灵1 000倍液喷施防治灰霉病。移栽前10 d揭膜炼苗,揭膜炼苗时先揭两头夜晚覆盖,后逐渐全部揭开炼苗。

2.5 壮苗标准

根部须根多,呈白色,茎短粗,有8~14片真叶,从子叶到茎基部约2 cm,植株高16~18 cm,子叶部茎粗0.3 cm,生长整齐,既不徒长,也不老化,子叶健壮,叶色深绿,茎有韧性,无病虫的秧苗为优质种苗。

3 露地定植

3.1 施足基肥

选择土层深厚、排灌方便、非茄科作物茬口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移栽前7 d施基肥,用量每0.067 hm2施腐熟有机肥2 000~3 000 kg、过磷酸钙30~50 kg、硫酸钾15~30 kg进行整地施底肥,其中70%撒施、30%条施。因覆膜栽培追肥不方便,所以要施足基肥,可一次施足生育期所需的肥。具体施肥种类及数量可根据不同区域土壤肥力状况合理选择。

3.2 作畦覆膜

精细整地,做到地块平整,土粒细碎,均匀疏松。按照1.3 m开沟作畦(含沟),畦沟宽0.2~0.3 m,每行设置围沟和腰沟排水,沟深0.3 m,沟宽0.3 m。覆膜之前再次耙平畦面,使畦面土壤平整、细碎、无草。定植前7 d左右覆膜,可提前提高地温,并避免肥料烧根。覆膜时土壤湿度要保持在55%~60%,地膜覆盖要求铺平、盖紧、埋牢。

3.3 合理定植

4月上旬—中旬移栽,选择晴天带土移栽,按株距40 cm、行距50 cm双向定植,定植时要挖足定植穴深度,以齐子叶为宜,保障幼根伸展。秧苗放入后用细土填埋根群,将定植穴周围薄膜压紧,封好孔穴,根际部土壤略高出地面呈小土堆形[2]。注意定植时不栽吊脚苗,避免伤根影响成活,定植后应立即浇足定根水。

4 田间管理

4.1 查苗补苗

辣椒定植后7~15 d因秧苗自身与田间病虫害、肥水因素等影响,容易出现死苗、僵苗等现象,因此要及时巡查椒田进行补苗。补苗前要及时拔除死苗,清理定植穴时,可用乙磷铝和多菌灵或噁霉灵等灌药,每穴0.25 kg以上,保证穴内土壤浸湿,达到杀菌效果,同时不能将辣椒苗补栽在原来的定植穴中。若仅有个别死苗,无须再补苗,可将相邻两株多留侧枝,以保障总体产量。

4.2 肥水管理

二荆条辣椒追肥应把握由淡到浓、随水追肥的原则,初花期可追施0.1%硼肥,开始结果后,可施三元复合肥5 kg/0.067 hm2,大量坐果后及每采摘一次辣椒后重施三元复合肥12~15 kg/0.067 hm2,中后期可用0.2%磷酸二氢钾+0.1%~0.2%尿素叶面喷肥。如遇多雨天气,土壤养分流失过多,可视情况增加施肥量。移栽到结果前应轻浇、勤浇水,高温干旱时应加强灌水降温,选择在早晨或者傍晚灌水,水不能浸畦。

4.3 中耕除草

每隔10~15 d中耕1次,并结合除草进行,中耕的深度和范围应随辣椒生长而加深、扩大,每次中耕以松土不伤根为前提,避免折枝伤叶,最后1次中耕在封行前进行。同时在封行前,应结合中耕在根基培土防倒,一般将行内的土向两边植株培拢呈脊形,防止植株倒伏,促进不定根发生。

4.4 植株调整

当侧枝长出5 cm左右时,将门椒以下的所有侧枝清除,促进植株向上生长,整枝时间宜早,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植株损伤。生长中后期,把徒长枝、重叠枝等剪除,以保障植株通风透光[3]。进入开花结果后期,底部果实采收后,将植株底部的老叶、黄叶、病叶及时摘除清理,并带出椒田,集中销毁,以防治病虫害发生[4]。

5 病虫害防治

5.1 农业防治

实行轮作倒茬制度,选择前茬为非茄科作物的地块种植,宜与百合科(大葱、洋葱、大蒜等)或十字花科(大白菜、甘蓝等)或豆科(大豆、葫豆、花生)等蔬菜轮作。同时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控制病虫害发生源头。

5.2 物理防治

播种前晒种、药剂浸种,杀伤虫害和病原物。定植10~15 d后,行间悬挂黄板诱杀趋黄性蚜虫等虫害,每0.067 hm2安装30~40块,每块25 cm×40 cm。

5.3 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如瓢虫、草蛉、蚜茧蜂等对蚜虫捕食性蜘蛛,螨类进行自然控制。使用生物农药、施放真菌、人工诱集捕杀等方法防治虫害。

5.4 药剂防治

进入生长结果期,辣椒疫病用质量分数90%乙磷铝5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8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病毒病可用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 000倍液进行防治。根腐病和枯萎病发病初期用噁霉灵600倍液进行喷雾防冶;炭疽病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1 000~2 000倍液[5]或50%多菌灵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蚜虫可用吡虫啉1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茶黄虫可用可用15%哒螨灵乳油1 500~2 000倍液进行防治;烟青虫可用生绿Bt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喷雾防治[5]。以上药剂间隔7 d喷1次,连续喷雾2~3次。

6 适时采收

根据市场需求和果实商品成熟度分批采收,合理确定采收期。食用青椒可在果实充分膨大,果皮色泽深绿有光时采收;食用鲜红椒可在果实80%红熟后采收;食用干制辣椒需待果实完全达到生理成熟时采收。采收应选择晴天的早晨露水干后进行,避免在雨天和正午时分采收。采收时要轻拿轻放,避免伤害植株,影响后期产量。要轻装轻卸,保证果实的商品性。

猜你喜欢

荆条补苗子叶
荆条
穴盘苗补苗自动移栽路径规划优化研究
穴盘苗吹叶补苗机构设计与试验
悬铃木幼苗的初生维管系统演化结构研究
黑山羊胎盘子叶性状结构与繁殖性能的相关性
穴盘苗移栽机漏苗检测及补苗控制系统的设计
秦始皇拜荆条
秦始皇拜荆条
投篮高手
浅谈玉米苗期管理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