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潞州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2021-12-02季国强连灵燕任晓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7期
关键词:菜场温室设施

赵 慧,季国强,连灵燕,任晓芳

(长治市潞州区农业农村局,山西 长治 046000)

晋东南地区现代设施农业体系发展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才通过引进改良山东地区的温室样式,形成了初步的设施农业生产体系,建立了以温室大棚为主,简易保护措施、塑料薄膜拱棚为辅的农业生产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引进了改良荷兰文洛式连栋温室,早期主要用于育苗及生态园、休闲农业等,后期现代设施农业体系更加完备,功能逐步健全,设施农业得到全面推广。

1 设施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1.1 地理位置

潞州区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地处太行之巅、漳河之滨的“上党盆地”东部边缘。潞州区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2 593.6 h,年均气温9.1℃,年均温差29.6℃,年平均降水量550~650 mm,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辖区内绿化覆盖率达44%,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以上标准达到285 d/年。浊漳河、石子河、黑水河穿流区境结合丰富地下水,构成了植物生长的良好水资源体系。特色的区域优势和良好的光温水气资源完全符合设施农业发展的要求。

1.2 种植结构

潞州区是长治市主城区所在地,是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人口聚集中心。稳定的市场供需条件造就了潞州区设施生产的特殊性,目前主要以蔬菜种植为主,花卉、育苗、少量设施果树、采摘为辅。

设施蔬菜:以叶菜类、番茄、黄瓜、西葫芦等大众消费量大的常见蔬菜为主,芦笋、生姜等特菜为辅的蔬菜生产结构。

设施花卉:常见串红、矮牵牛等二年生草花及仙客来等盆花生产种植。

设施果品:火龙果、大樱桃、草莓等。

育苗:西红柿、黄瓜、辣椒、茄子等。

2 设施农业生产现状

2.1 设施种植面积和种植品种逐渐增加增多

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农业政策的支持下,潞州区设施面积稳步增加。截至2020年底,潞州区设施面积42 hm2。主要分布于堠北庄镇、大辛庄镇和马厂、黄碾、屈家庄-邱村、建华菜场、东关菜场等生产基地。主要发展设施类型为日光温室(寿光型下沉式日光温室、后砖墙日光温室等),配套少部分连栋温室、钢架拱大棚等。

地方政府和相关农业部门结合乡村振兴的时代发展特点,稳步推进设施建设,扩大设施生产面积,盘活空置闲置设施用地,调节种植结构,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总产量得到提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意识和口味要求不断提高,种植品种由之前的常见蔬菜、水果发展为叶菜速生类、火龙果特种类、水果草莓采摘类等多种经营模式。

2.2 设施农业装备结构样式丰富

新型连栋大型温室:堠北庄余庄村拥有全新温室控制系统的大型植物工厂;马厂镇、大辛庄镇果园村大型光伏太阳能温室,故北中科南华农业科技园育苗温室等。

单栋塑料薄膜温室:传统土夯墙体温室如黄碾黄南宜翔农业园区300余座,砖混墙体温室如长子门、邱村、建华菜场约100余座,高大型用于樱桃生产的黄中大樱桃合作社的砖混结构等。

春秋塑料大棚:黄碾镇东旺步云科技公司的春提早秋延后的大棚等。

小拱棚:东关菜场、华东菜场等小规模早春蔬菜种植小拱棚。

3 设施农业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

3.1 闲置、损坏问题严重

由于经营不善、不再经营以及早期从业者老龄化等问题,原有诸如邱村、黄南宜翔、建华等20世纪末兴盛一时的集中连片设施温室到现在破损闲置严重,多数温室也仅仅用于夏季生产,温室主体不再维护覆膜。

3.2 温室改用

堠北庄镇堠南庄村温室大棚主体基本没有框架,温室用地基本被用作它用,北外环榆黄路口西北侧温室基本用作废品回收站等。

3.3 设施农业高效、安全生产的标准化技术和生产规程不够完善

对于进行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和合作社,在高效应用标准化质量控制技术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上尚且可以实现。而一些个体农户,尤其对于老龄化农户来讲,主要还依靠个人经验生产,标准化生产推行难。一些生产设施中,可以见到关于生产规程的资料,但农户未能严格地遵守和执行。此类区域重点表现在建华菜场、邱村、屈家庄等老式设施农业集中区域。

3.4 大型设施利用率不高

虽然地区区域地理环境有利于农业生产,但是由于很多大型温室建设之初设计考量并未全面考虑用于农产品的种植,除外表是标准的设施以外,其实际用于生产的加热系统、外遮阳系统、内保温系统、降温系统、补光系统、灌溉施肥系统等设备不完善。

3.5 设施农业生产鼓励性资金、人才资源不足

设施建设投入较高,资金筹措困难,导致对建设面积和建设水准都产生影响。近年来,国家自上而下对设施农业大力鼓励和发展,但是在资金和人才上的支持依然是极个别的、不足的,不能达到普惠性,多数生产经营者仍依托经验性的自然发展。

3.6 规模化园区数量不足

潞州区现有马厂镇富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堠北庄镇余庄农业产业园区以及原有常青、长子门、华东等几大菜场等。富村农业产业园区近年来发展不力,只保持延续性生产;余庄植物工厂作为新型农业发展标杆,其品牌化发展较为缓慢;而作为传统几大菜场基地由于城市的发展,其地理位置决定了设施农业的发展慢慢在退出主流生产体系,以小农经营延续生产为主。

3.7 设施农业园区设计专业化不够

少数自建温室在区域选址上由于对周围水源、土壤环境、大气污染等没有科学的考量,园区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差、设施结构不科学,在一些自然气候条件及其他综合因素作用下导致棚体压塌。有些还存在采光条件较差、下沉深度不合理、室内温度过低等问题。

3.8 蔬菜加工、销售和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

设施蔬菜产后加工、流通环节、产销信息等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对设施蔬菜生产的发展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推行订单农业和发展合作组织的作用,完善蔬菜加工、销售和信息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蔬菜市场,解决好蔬菜销路问题。

4 设施农业发展的应对政策及建议

4.1 整合闲置资源,盘活设施用地

通过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协调社会力量把一些原有设施用地重新规划,把设施农业项目用地确定下来;通过行政力量杜绝废弃设施用地的违规使用;通过招商引资和政府引导等手段,将保存完好的集中连片设施修复后统一进行规划,规范农业生产,发挥更大农业效益。

4.2 结合区域优势,优化小农经营

由于拥有区域主城区优势,在保障生产供应的基本前提下,在不违反设施用地的情况下,积极引导农户发展采摘园、特色种植、优势育苗等形式多样的,有利于提高农业附加值的经营项目,充分发挥城市中心和近郊的特色农业优势。

4.3 加大普惠力度,提升品牌意识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社会组织等相关单位要根据地区自身发展情况,适度增加人、财、技的普惠性投入,提高设施生产硬件水平,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极力提升整体行业水平。在农业品牌建设上多下一些功夫,聘请营销专家和学者进行指导,组织营销专业团队开拓市场。

4.4 完善生产体系,保障各方权益

加大农技推广培训力度,包括设施建设、良种供应、栽培技术、植保技术等,建立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并发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技术资料和网络服务等多种科技服务方式,充分满足设施生产企业和农户的技术需求。持续推广标准化生产,继续针对主要设施生产的种类,制定完备的标准化技术和生产规程,加大监管力度,完善可追溯体系,严厉打击农业生产资料的经营违法乱象。社会全面参与,加大农业生产安全力度,保障合法生产经营者的权益。

猜你喜欢

菜场温室设施
轻简小农机解决设施蔬菜大问题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菜场
可以避免一个温室化的地球吗?
微妙地共舞
微妙地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