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都区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2021-12-02王振省侍山林张国杰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2期
关键词:信息员管护农业

王振省,姚 鹏,盛 可,侍山林,张国杰

(1.盐城市盐都区农业农村局,江苏 盐城 224002;2.盐都区秦南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江苏 盐城 224002;3.盐都区大冈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江苏 盐城 224002)

为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盐都区农业农村系统抽调专班组成调研组,就进一步加强益农信息社运营管理工作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实地查看了辖区大冈镇同兴村、盐龙街道跃马村、北蒋街道童成村等15 个益农信息社站点现场,并查阅了开展为农服务相关工作台账,发放了60余份抽样调查表,并先后与基层农业中心负责同志、益农信息社信息员、农户代表等35人进行了座谈交流。通过调研,进一步掌握了情况,从而为尽快补齐“短板”,以点带面加快推进益农信息社建设,切实提升为农服务效发挥一定的作用。

1 基本情况

盐都区共建成益农信息社171 个,其中标准站150 个、示范社20 个、中心站1 个,实现整区涉农全覆盖,村村有站点,服务无盲区,实现了普通农户不出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出户就可享受到便捷、高效、经济的农业生产信息服务。盐都区把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作为优化为农服务、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强化组织领导,注重宣传发动,创新运作模式。

1.1 创新开发综合服务平台

盐都区农业农村部门立足农情实际,认真分析农户核心需求,抢抓“互联网+”机遇,在江苏省创新开发运营盐都益农网,探索农资供应“宅急送”,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O2O”,推进农技指导“一点通”,引导信息员当好农产品销售“店小二”。网站开设“我要买农资”“我要买服务”“我要学技术”“我要卖农产品”4个服务栏目,实现农资销售、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技指导、农产品销售等“四大功能”在线运营,打造益农信息服务盐都样板。从提升信息员能力角度切入,把他们培养成为农资推销员、农业社会化服务经济人、村级农技员和网售客服甚至是网店店主,通过增强经营能力获取合理报酬,让线下实体扎得住根、立得了足,打造可持续运营能力。全年交易金额达5 670×104元,高峰期信息员月收入达3 000元以上,有效提升了信息社赢利水平和可持续运营能力。益农信息网和益农信息社线上线下相结合,高效对接农户需求,真正打通为农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1.2 运营管理机制逐步完善

乡镇农业中心、村(居)委会与信息员签订《益农信息社设备管护责任单》,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益农信息社运营管理的通知》(都农发〔2019〕26号),明确设备管护责任主体,落实管护职责,确保益农信息社建设所投放的固定资产不流失,切实加强设备常态化管理和维护。制定了《全区益农信息社综合考评办法》,主要考评益农信息社4 项服务成效、工作制度建设、日常工作保障。盐都区委、区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政策意见》(都发〔2019〕9 号),对通过综合考评的益农信息社,每年给予1 000元运营补贴;当年综合考评排名前10位的,每个给予1×104元奖励。

2 存在问题

盐都区在推进益农信息社建设方面作了很多探索和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益农信息社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2.1 找准赢利点难

益农信息社建成容易,运行难,信息员作为益农信息社运行的主要承担者,赢利点不足,报酬不足1 000 元/月,争当信息员积极性不高,用心程度不够,难专一,给益农信息社的持续运营带来阻力。由于没有主营产业产品,缺乏盈利渠道,益农信息社的盈利模式难形成。

2.2 固定资产监管难

益农信息社建设采购设备数量较大,安置点分散,建设主体种类多,有村(居)委会、家庭农场、个体门店、农资经销商等,零星分布在全区各镇村(居),给固定资产管理带来较大困难。

2.3 资源统筹整合难

信息进村入户工作是一项涉及面较广、技术难度较大的工作,仅靠农业农村部门推进协调难度较大,任务较重。为此,必须从省级层面集中政府资源,积极争取组织、发改、财政、经信、人社、科技、民政、商贸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形成各尽所能、各司其职、齐心协力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的工作格局。

3 建议举措

3.1 强化项目资产管理

各地要对辖区益农信息社进行固定资产核查登记造册,并与村(居)委会、益农信息社信息员签订《益农信息社设备管护责任单》,明确设备管护责任主体,落实管护职责,确保益农信息社建设所投放的固定资产不流失、用得好,切实加强设备常态化管理和维护。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为益农信息社增配视频监控设备,实现资产管理和服务监管的远程化和可视化。

3.2 强化信息员队伍建设

信息员是益农信息社建设的关键和核心,要按照“有文化、懂信息、能服务、会经营”的要求,高标准选人,高质量培育,充分利用各种培训机会和渠道,采取集中就近培训、一对一技术辅导、现场观摩等方式,对信息员开展信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运营、手机直播带货等技能轮训,开拓信息员的视野,丰富信息员的知识面,提高为农服务能力和经营素质。同时对信息员开展诚信守法、风险防控、规章制度、业务知识培训,确保益农信息社依法经营、安全运行[1]。

3.3 探索建立退出机制

要不定期巡查辖区益农信息社的运营情况,指导益农信息社开展“四项”服务,一经发现益农信息社服务经营不善,须马上收回项目配备的电话、电脑、电视、打印机、触控一体机等设备,拆除带有益农信息社标志的门牌标识。收回的设备及门牌标识由乡镇农业中心负责保管,重新选址选员后,将设备和门牌标识配给新选的益农信息社,并做好资产移交登记工作。通过探索益农信息社、信息员不合格淘汰和择优增补机制,加强动态管理,提高运营管理能力。

3.4 全面提升服务效能

要联合县级运营商,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一社一策”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益农信息社运营管理方案,全力提升公益服务,重点培植电商服务,加快发展便民服务,扎实开展培训体验服务。要按照“政府+运营商+服务商+电商平台+实体终端”五位一体模式,汇集电商、金融、保险、供销、邮政等社会服务资源[3],丰富教育、医疗、社保等地方公共服务资源,开发“亿农智慧”“农村淘宝”、微商等电商服务资源,深化服务内涵,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能力。让广大农户全面认知和了解信息社,并愿意从中获取信息、办理业务,提升信息社赢利水平和“造血”功能,促进信息社可持续运营[2-3]。

3.5 注重样板典型培植

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为契机,依托益农信息社“四项”服务,深度融合当地农业特色产业,提升“一村一品一店”建设水平,力争在每个行政村培育一项特色产业,围绕特色产业建设一家网店,推动名特优土农产品上网推介营销,探索“产业+益农信息社+电商+农户”的发展路径,增强产销衔接力度,引领带动本村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创业致富,形成一批有创新、有特色、有亮点的典型发展案例,推广可复制模式,增强益农信息社可持续运营能力。

猜你喜欢

信息员管护农业
安徽省进一步加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后期管护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关于如何开展高校信息员工作的设想
徐州市铜山区出台《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管理办法》
谈如何做好海伦市天然商品林管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