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2021-12-02黄利萍

今日健康 2021年11期
关键词:胃电胃部病症

黄利萍

(田东县人民医院,广西 百色,531500)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以腹痛、腹胀、反酸、畏食、呕吐等一系列消化功能紊乱为典型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现阶段临床上针对FD的病发原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得到完全阐明,很多学者认为该病症的发生与胃肠运动障碍、胃酸异常分泌、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肠激素异常以及精神心理等综合因素存在一定关联[2]。

对此,本文主要基于小儿FD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合阐述。

1.小儿FD病机病理分析

1.1 内脏高敏感性 内脏感觉功能是导致FD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相关研究显示,临床上有30%以上的FD患者胃部扩张会有敏感性增高现象出现,其与餐后有嗳气、疼痛、体重下降等均有一定关联[3]。此外,也有研究证实,胃部有扩张性增高情况出现者更易发生嗳气及上腹部疼痛等症状。

1.2 HP感染 HP诱发的胃黏膜炎症多会进一步引发胃感觉异常及胃运动异常。有相关研究发现,在患儿有慢性HP感染发生后,会诱使其胃部、脊髓传出通路神经形态及功能出现变化[4]。同时,合并HP感染的患儿还会出现饱胀、食欲缺乏等症状,其相对比动力障碍性FD患儿间存在一定联系,可导致患儿胃部排空功能受到不利影响。

1.3 饮食因素 饮食因素是导致小儿FD发生的最常见因素之一。尤其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其多见吃零食、饮用碳酸饮料、饮食不规律等情况,这就导致其机体摄入的维生素 A、C含量不足以满足机体需要,难以有效保护胃肠黏膜,故易诱发一系列消化系统病症。

1.4 胃黏膜肥大细胞的胃电活动 胃电活动与FD的发生也存在一定关联。对于机体而言,胃电活动多是由动作电位及胃慢波电位构成,一般与胃收缩运动频率、传播方向、传播速度等有关,而在动作电位予胃电活动之上叠加时,则会导致强力封闭式收缩产生。在异常胃电活动的作用下,则会对胃部蠕动产生不利影响,故患有胃运动功能障碍性病症者多伴有一定的胃电节律紊乱问题,且存在胃部收缩异常,由此可进一步促使其胃动力减弱、胃排空减慢等,进而引发FD。

2.FD的诊断及鉴别

2.1 诊断 FD患儿病发后,多存在上腹疼痛、腹胀、早饱、厌食、嗳气、反酸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就目前而言,临床上针对该病症的诊断多参考罗马Ⅲ诊断标准,一般认为患儿存在如下症状可诊断为FD:①临床症状每周发作1次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2个月;②腹部不适及上腹部疼痛症状有持续性或多次反复出现,便后症状未得到减轻,或大便性状与次数无关;③用炎症反应或器质性/代谢性病症、肿瘤疾病等均无法结束患者症状。除了上述症状判断标准外,在临床上还可通过超声检测患者的胃排空时间,从而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准确结果,评估患者胃动力功能。C红外线同位素能谱分析仪也是一种能够准确检测患儿胃排空情况的方法,其不仅能够对患儿的胃动力功能加以反映,且不会受到其他化学物质的影响,具有较高的试验敏感性;同时其同超声一样不会对患儿机体造成不利影响,应用效果较高。此外,体表胃电图也是重要的检测手段之一,其也可对患儿为动力情况进行反映,进而起到辅助诊断的作用。对此,为了有效提升小儿FD诊断准确性,就需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测结果获得最终诊断。

2.2 鉴别 在临床诊断小儿FD中,一般需与肠易激综合征(IBS)及功能性腹痛综合征(FAPS)等病症进行鉴别[5]。一般来说,FAPS病发后患儿疼痛部位与FD患儿有所差异,前者一般为下腹部疼痛,且无明显腹痛范围;而FD患儿则多为上腹部疼痛,疼痛范围较为明确;其次,FAPS则多表现为持续性腹痛,而FD、IBS则多为间断性;再次,从发病因素方面来看,IBS患儿在排便前多会有腹痛表现,便后症状明显减轻;而FAPS患儿症状表现与排便无明显关联,FD患儿则多由于进食导致腹痛。另外,除了与上述两种病症进行鉴别外,还需与器质性病症引发的腹痛进行鉴别,以明确病情,对症治疗。

3.FD的治疗

3.1 一般治疗 很多学者认为FD的发生与饮食及精神社会心理因素存在紧密关联;认为胃肠道激素的分泌异常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与患者自身心理压力、精神压力等情志因素有关。故在患儿病发后,需第一时间关注患儿心理健康,及时予以心理疏导,从而缓解其心理压力,指导患儿建立良好心态,从而促进其疾病的恢复。

同时,不良饮食也是导致FD病情反复难愈的重要因素,故还需在治疗中督导患儿纠正不良饮食习惯,保持均衡饮食,适度运动,从而提升机体免疫力,保障机体健康。

3.2 西药治疗 目前临床上针对FD的具有病发机制尚未得到完全明确,一般认为其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而胃肠动力障碍、内脏过敏等均为FD病发的主要生理病理基础。故现阶段西医针对FD的治疗用药主要以促进消化、改善胃肠动力、抑制胃酸等为主,临床常见药物包含莫沙必利、复方阿嗪米特等多种。同时,在西医治疗中也遵循个体化治疗结合综合治疗的原则,针对病情较为严重,且单一药物效果不佳者,多以2种药物联合应用。何远娜[6]在研究中发现,在小儿FD治疗中联合予以小剂量红霉素、多潘立酮效果对比单一多潘立酮效果更为明显。彭力涛[7]通过相关临床研究也发现,联合应用多潘立酮与乳酶生治疗小儿FD可有效发挥药物协同作用,且用药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以上研究内容均表明,结合患儿病症的不同,适当采取联合用药对比单一药物干预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故可作为小儿FD日后治疗的重要方向。

3.3 中成药及微生态制剂 有相关研究显示,通过采取中成药制剂治疗FD具有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等优势。胡芳[8]在研究中发现,予以小儿FD患儿口服藿香正气口服液能够有效促进其胃肠蠕动,进而加快患儿胃肠功能的恢复。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则是一种多种活菌联合制成的微生态制剂;时晓光[9]在研究中发现,通过予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治疗,可有效促进患儿胃肠蠕动,并抑制HP生长,加快患者病症的康复。但从中成药及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来看,其多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10];分析可能与其作用时间较长有关,故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患儿病症制定科学的给药方案。

3.4 胃电起搏 对于FD患儿来说,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异常是主要病发因素之一,而胃电起搏则是针对胃动力障碍的专项治疗方案。其治疗原理主要为利用外加电流驱动胃体起搏点的电活动,进而使其产生跟随效应,促进异常胃电恢复常规波幅及节律,最终达到改善胃动力,改善消化不良的目的。

3.5 中药治疗 中药辩证治疗也是FD治疗的重要方案之一。杨艳[11]在研究中发现,予以小儿FD四磨汤联合推拿按摩治疗下,其症状改善明显,且无不良反应发生。高玉凤[12]在予以FD患儿小儿消食颗粒治疗后,小儿病症也得到了显著改善。王倩[13]在研究中选取82例FD患儿分组予以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醒脾养儿颗粒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后也发现,中药联合干预的研究组患儿病症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以上研究均证实中药在小儿FD治疗中具有确切效果,但针对药物作用机制及作用时间的研究还有一定不足,有待进一步深入探析。

3.6 推拿及穴位贴敷 推拿及穴位贴敷是一种中药的中医外治方案,其能够有效规避药物毒副作用,且具有易操作、成本低、疗效显著、小儿依从性强等优势。在许见红[14]的研究中辅助了捏脊治疗干预后,患儿病症改善效果明显。刘永兴[15]在研究中也发现,基于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穴位贴敷能够起到更为显著的效果。

总体而言,小儿FD是一种社会、心理及生物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儿科常见病症,若病发后未能及时治疗可对小儿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而伴随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当前大量研究学者不断从西医、中医及物理疗法等角度展开了不懈探索,并初步获得一定成效。但为了进一步保障小儿FD的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进一步加大临床试验投入,充分探讨病症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案,为该病症系统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积极启发与广泛思路。

猜你喜欢

胃电胃部病症
为什么坐过山车时胃部会发痒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青春期病症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胃电起搏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活动的影响
复方消化酶联合胃电起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
联合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胸苷激酶1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前后胃电节律的变化
胃间质瘤患者胃电活动的初步研究